《我们为什么爱喝酒》导读_第1页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导读_第2页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导读_第3页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导读_第4页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导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每日听书|《我们为什么爱喝酒》人类为什么爱喝酒这本书能为你1、解读这本书并不是鼓励大家喝酒,而是希望从更丰富、有趣的角度,告诉你喝酒为什么会成为人类无法舍弃的爱好之一,它背后有着怎样的文化和历史故事。帮助你回忆起和朋友喝酒的乐趣,为你提供小酌一杯的理由;2、这本书也会警醒你过度饮酒的危害,告诉你糟糕的酒桌文化的破解方法。适合谁听1、爱好品酒的人;2、对人类演化相关话题感兴趣的人;3、想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启发的人。书籍信息:书名:我们为什么爱喝酒副书名:酒精如何决定人类社会成败原作名:Drunk:HowWeSipped,Danced,andStumbledOurWaytoCivilization作者:[加]森舸澜译者:陶然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4月页数:384定价:68.00装帧:平装ISBN:9787213108556内容简介每一滴酒精都对人体有害,但几乎没有一个文明错过酒精,这个现象背后有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森舸澜在本书中主张,酒精是人类最早的随身携带的吐真剂,它带来迅速起效但温和稳定的理性掉线、创造性思维提升,一直是促进人类合作、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要素。在没有酒精的地方,代替它的是更加耗时的舞蹈、效果更难以控制的药物等。基于对跨学科文献的综合梳理,森舸澜毫不夸张地提出:酒精开启了现代文明,也助推着人类社会发展。人类对酒精的痴迷不是意外,而是演化的结果。承认酒精的积极意义,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它在现代社会提出的新问题。作者简介【加】森舸澜(EdwardSlingerland),知名汉学家,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杰出大学学者和哲学系教授,兼职于东亚研究和心理学系,并担任人类演化认知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以及宗教史数据库主任。他的学术兴趣广泛,包括中西宗教哲学比较和古代汉语研究,其翻译的《论语》由哈科特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前言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书叫《我们为什么爱喝酒》,出版于2023年4月。今天,我们要认真聊聊喝酒这件事。这本书主要回答了一个问题:每一滴酒精都对人体有害,但几乎没有一个文明错过酒精,人类为什么这么爱喝酒呢?在过去几千年里,人类集中聪明才智、人力物力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把自己灌醉。考古学家发现,酒精其实并不是农业发明的副产品,而是发明农业的动机。世界各地早期人类的考古发现中,总是包括大量用来喝酒的精致器皿;即使是处于饥饿边缘的社会,也会留出一部分珍贵的谷物或者水果用来酿酒。俄国、美国等很多国家,都为了保护粮食出台过禁酒令。哪怕是在立法禁酒的国家,也有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试图用香水或者清洁剂把自己灌醉;牛津大学的夜间讨论,开场白是一句拉丁语宣言,翻译成中文就是:“现在,该喝酒了”。在新冠疫情初期,美国政府实施封锁的时候,出现了一场大辩论,主题是:什么是不能关闭的“必需服务”?答案五花八门,一些州宣布是高尔夫球场,一些州说枪支商店不能关。然而,几乎每个司法管辖区都承认,且从未有过争论的一件事是:酒铺不能关。宾夕法尼亚州一度试图关闭酒铺,激起了极大的民愤,于是迅速改变了政策。在狂热地制造和消费酒精的同时,人类也清楚地知道,酒精是有害的。酒精虽然能提供一点卡路里,但几乎没有营养价值,它本身还是由稀缺的谷物和水果制成的;摄入酒精会损害认知和运动技能,伤害肝脏和脑细胞,导致断片、酒驾、斗殴等各种危险行为。如果说喝酒是一种绝对的恶习,那么在酒出现后的几千年间,为什么演化没有把这种恶习从人类身上剔除掉呢?在这本书中,作者的核心论点是:人类之所以爱喝酒,不是演化的失误,而是有充分的演化原因。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追求喝醉、兴奋、认知上的变化,有助于个体的生存和文化的繁荣。演化并不愚蠢,它的进展也比大多数人以为的要快得多。醉酒不是演化的错误或遗漏,而是帮助人类解决许多挑战的工具。这本书的作者是加拿大知名汉学家,中文名字叫森舸澜。他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杰出大学学者和哲学系教授,兼职于东亚研究和心理学系,还是人类演化认知与文化研究中心和宗教数据库的主任。他的学术兴趣很广泛,还翻译过《论语》。在这本书里,他论证观点的视角非常开阔,包括心理、历史和演化视角等等。在论证他主要观点的过程中,作者也回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李白得喝了酒才能作诗,喝茶不行?人们喝醉后为什么会做出各种奇怪的行为?为什么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拢的?当然,今天解读这本书,并不是鼓励大家喝酒,而是希望能从更丰富、有趣的角度,告诉你喝酒为什么会成为人类无法舍弃的爱好之一,它背后有着怎样的文化和历史。这本书能让你回忆起和朋友喝酒的乐趣,为你提供小酌一杯的理由;同时,这本书也会警醒你过度饮酒的危害,告诉你糟糕的酒桌文化的破解方法。我会分三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在第一部分,我们来回答一个主要的问题,那就是喝酒在人类的演化和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在第二部分,我们把目光移回现代,来聊聊在现代社会中喝酒的作用;在第三部分,我们主要谈饮酒的消极作用,我们应该如何负责任地喝酒。接下来,我们就正式进入这本书。第一部分人类学家迈克尔·迪特勒曾指出,酒精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消费最广泛的精神活性药物,全球活跃的酒精消费者数量超过24亿,约占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一。我们从几千年前就开始喝酒了。考古学家在中国黄河流域发现了公元前七千年的陶片,上面有一种葡萄酒的化学痕迹。这种酒由野生葡萄等水果、大米和蜂蜜制成,这也是人类生产酒精饮料最早的直接证据。在世界各地的考古记录中,都有喝酒和聚会的画面。哪怕是在土著居民不生产酒精的北美,也存在着一个高度复杂的烟草种植和区域贸易系统,考古发现的烟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到一千年之间。可见,世界各地的人们使用酒精、烟草等麻醉品已经很长时间了。用一位考古学家的话来说:对精神活性药物的追求,是智人的特征之一。但是,酒精等麻醉品对人体是非常危险的。酒精是一种神经毒素,会伤害我们的身体。人类为什么要冒这种险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常见的科学解释。第一个解释是,它是一种“演化劫持”。我们大脑里有各种各样的奖赏系统,演化用它们来激励一些特定行为,比如性高潮就是性行为的奖励。但是,有一些行为能钻奖赏系统的空子,比如色情作品,它也能激活这个奖赏系统,但它并不指向演化期待的繁衍行为。那么,人类嗜酒,就是钻了这样的空子,它碰巧能激活类似的奖赏系统。酒精劫持了大脑里负责“偏好”和“渴望”的激励机制,而我们喜欢化学奖赏的大脑,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想多喝一点。关于人类嗜酒的第二个解释是“演化残留”。支持这个解释的学者们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生物学家罗伯特·达德利就提出了一个“醉猴”假说,大概意思是说,早期人类是通过酒精的气味来寻找成熟水果的,那么对酒精气味敏感的人就能找到更多水果,比别人获得更多的卡路里。要知道,1克纯酒精含有7卡路里的热量,相比之下,1克脂肪含有9卡路里热量,1克蛋白质只有4卡路里热量。对于我们饥肠辘辘的祖先来说,酒精是大有裨益的。现代人之所以依然热爱酒精,只是一种演化上的残留,毕竟我们不需要依靠酒精来解决热量问题,它只会带来肝损伤和肥胖。除此之外,还有观点认为酿酒是储存热量的一种途径,谷物和水果经过发酵之后,它们含有的卡路里可以转化为更耐用、更便携的形式,在没有冰箱的时代,这些资源也不会很快坏掉。这么看来,酒精的传统功能就类似于腌黄瓜或者泡菜。这些解释乍一听都还挺有道理,但仔细想想,它们的说服力都不够。比如,人们并不爱吃那种会产生乙醇的过熟水果。再比如,如果要储存粮食,不是只有酿酒这一种方式。爱尔兰有一种传统做法就是把燕麦做成粥,发酵几周后,它会凝固成面包状的一团,然后爱尔兰人会把它切片油炸再食用。这样既能储存粮食,也不会像酒精一样伤害身体。人类对酒精的错爱到底是演化劫持还是残留,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如果嗜酒确实是一种“演化错误”的话,那么它之所以持续存在,是因为自然选择没有费心清除它。事实上,我们不仅没有清除它,甚至还在基因水平上适应了酒精。许多动物,尤其是以水果为主食的动物,体内都能产生乙醇脱氢酶,这种酶会参与乙醇的代谢。而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小部分灵长类动物,携带的是乙醇脱氢酶的超强变体,它能迅速把乙醇分解成易于被身体使用或清除的化学物质。这就对演化劫持理论提出了挑战。当早期人类开始摄入酒精和致幻的植物时,人类已经在生物学上适应了它们。这说明酒精和其他麻醉品长期以来一直是演化去适应的部分,而不是一种未曾预料的威胁。所以,人类到底为什么要喝酒呢?我们在上面说了,作者的主要论点是,酒精之所以没有被演化清除,甚至被演化所适应,是因为它能帮助人类解决一些特定挑战。要想解释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演化角度,来看一下早期人类在成为今日之人类的路上,都遇到了哪些挑战。对任何物种而言,它的繁衍和发展都要适应特定的生态位。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比如是捕食者或被捕食者,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不过从更根本的角度来说,它指的是物种的一整套生存策略。人类的生态位是非常特别的,人类的主要适应性挑战一直是其他人,而不是物理环境,生存下来依靠的主要不是力量或者个人的聪明才智,而是社交技能。如果你很强壮、擅长打猎,活下来当然没问题,但最终出现在幸存者顶端的人,往往是团队建设者、谈判者和聪明的操纵者。知道如何打猎很重要,但知道如何和他人分享食物、协商运输、提防食物被偷走更重要。在拥挤的洞穴里,面对非亲非故的陌生人,人类需要学会合作。也就是说,人类生活的生态位,需要创造力、密切的合作、对陌生人群的容忍,以及开放和彼此信任的能力。具体来说,人类的特定生态位包括三个要素,分别是创造性、文化性和社群性。在适应这个生态位的过程中,酒能提供什么帮助呢?我们先来谈第一个要素,创造性。人类是真正意义上能发明新事物的一种生物。我们能制造工具、缝制衣服、建造房子、烹饪食物,我们通过发明和创造壮大种族、改变世界。人类之所以能发明创造,是因为我们具备横向思考的能力。横向思考,是产生所谓“灵光一现”的过程。一个难题的解决方案往往不是通过反思或者推理找到的,而是在灵光乍现中浮现的。相比其他灵长类动物,人类的童年期要漫长、脆弱得多。孩子在执行计划方面很糟糕,但他们很擅长解决横向思考任务,充满好奇心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任何一个小孩,在一天的任何时刻,都可能在执行横向思考任务,比如把硬纸板变成火箭飞船,或者把扫把当马来骑。年轻群体的特征之一,就是认知上高度的灵活性。当涉及新的学习任务时,许多物种的年轻个体往往比其长辈要表现得更好,这其实和我们的大脑结构有关。大脑的发育成熟,本身是一个不断修剪多余的神经的过程。当大脑的某个区域稳定下来,形成一个精简、功能良好的系统时,它就成熟了。衡量大脑中神经修剪程度的指标,是区域中灰质相对于白质的密度。灰质是大脑中神经元丰富的部分,随着脑区的成熟而减少。白质是那些负责传递信息的部分。随着灰质减少,白质增多,大脑的效率和信息传递的速度会提高,但灵活性会有所降低。一个富含灰质的区域,就像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区域,我可以不受限制地游荡,但效率不高;那么白质密度的增加,就像是这片区域在不断发展,铺路架桥,我可以更轻松地到达目的地,但我也只能沿着既定路径移动,无法在游荡中获得意外之喜。在从小孩成长为大人的过程中,我们大脑中前额叶皮层的灰质密度在逐渐下降,同时白质密度增加。所以,额叶皮质越成熟,我们的认知就越不灵活,它是完成任务、延迟满足的关键,却是创造力的敌人。想要激发创造力,需要放松认知控制。有一项针对钢琴家的研究表明,从演奏成曲切换到即兴演奏时,他们大脑的前额叶皮层作用减弱了。还有研究表明,前额叶皮层永久受损的成年人在横向思考任务中的表现更好。也就是说,小孩子之所以具备创造力,或许是因为他们的前额叶皮层还没有发育好。拥有成熟前额叶皮层的成年人也能通过一些方法,放松前额叶皮层,发挥创造力。酒精,就能让我们的前额叶皮层暂时掉线。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广告公司里会专门设置一个喝酒的吧台,李白也要喝酒才能写诗,而不是喝茶。我们再来看人类生态位的第二个特点:文化性。人类个体的创造性固然厉害,但更厉害的是,我们还能通过文化,传承、发扬前人积累的知识,从而放大和增强个体的创造力。创新是循序渐进的,每一次创新,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文化可以帮助人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有文化演化理论家曾说:我们不能把大脑视为头上的单个器官,还要视为一个更大网络的一部分,一个巨大的“集体大脑”中的一个节点。人类非常依赖文化,这在动物世界中基本上是独一无二的。大多数动物都是通过“非社会学习”和世界打交道的,也就是单个个体评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但是在人类的演化过程中,从某个无法考究的节点开始,人类变得越来越依赖“社会学习”,个体在遇到问题后,会动用文化提供的解决方案,也正是因为这个,个体需要愿意相信、依赖他人。演化把人类塑造得异常开放,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我们对陌生人抱有宽容,对新的体验持开放态度,随时准备玩耍。这种对他人的开放程度,就引出了我们要说的人类生态位的第三个特点:社群性。人类和蜜蜂等社会性昆虫有一些共同之处,我们都彼此依赖、相互合作。不过,和蜜蜂比起来,人类还略有不同。蜂后永远不用担心它的臣民会不服从,工蜂永远任劳任怨,而人类的灵长类动物起源留下了一个演化问题,那就是在更深层次上,我们仍然是自私、偶尔会背后捅人刀子的猿类。于是,张力就出现了,我们需要大规模的合作,但我们也有着自私本性。这种张力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于人类的合作过程中,比如很著名的“囚徒困境”。假如你是一名正遭审讯的囚犯,只有你和你的同伴同时保持沉默、不背叛对方以换取减刑的机会时,结果才最符合你们的总体利益,但你没有办法保证对方会合作。考虑到这个风险,唯一理性的策略是叛变,指控对方。不过幸好,人类并不是彻底理性的,人们在面对囚徒困境中通常能选择合作,因为人们对彼此有情感承诺。不过,承诺有可能是虚伪的。你要如何信任一个人呢?这会让我们想到一句老话:酒后吐真言。酒精能破坏前额叶皮层的控制功能,让人无法精准地伪饰自己的表情和言语。这也是为什么在重要的社交场合、商务谈判中,我们总是在酒桌上谈事情。握手最初是为了表明没有携带武器,那么集体喝醉就是为了解除认知武装。基辛格曾经对邓小平说:“我觉得我们如果喝下足够多的茅台酒,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他指的,可能就是酒的这种社会功能。说到这里,我们已经能明白作者的论点了。在人类这个特别的生态位中,我们需要保持创造力,吸收和传播文化,与他人建立信任,并且依靠承诺避免囚徒困境,于是我们需要以短暂但有效的方式,让前额叶皮层掉线,让成人重获儿童般的创造力和信任度。要想达成这个效果,冥想、苦修、极端的呼吸练习都能做到,但这些方法耗时耗力,相比之下,酒精就成了更好的选择。酒精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随着血液中酒精水平的升高,它会促进多巴胺和血清素的释放,这能减少焦虑,会让人感到刺激和开心;在第二个阶段,随着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峰值,酒精开始发挥镇定作用,抑制神经活动。它抑制的主要是大脑三个区域的活动,分别是前额叶皮层、海马体和小脑。这也是为什么醉酒的人会丧失正常的行走能力,还会断片。而对前额叶皮层的抑制,会造成所谓的酗酒“近视”,人变得迟钝,注意力被限制在眼前,不再考虑抽象的事情,不再预测行为的后果,但是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换句话说,酒精能让一个成熟的大人,在短时间内变回孩子,创造一种灵活、开放、孩子气的心智,让我们更容易信任他人,也更容易被信赖。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认为,酒精是促进人类合作、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关键要素。第二部分刚刚我们一直在讲演化、讲古代的事情,那么在现代社会中呢?电子游戏、抗抑郁药也能帮我们减轻压力、提高情绪;现代银行系统和法治系统,也免去了在酒桌上灌醉彼此才能相互信任的状况,也不会伤害身体。那么,喝酒还有什么好处吗?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8年发表了一项研究,结论是:饮酒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因素之一,哪怕是适度饮酒,它对健康的益处也远不及它的害处。最安全的饮酒水平就是滴酒不沾。不过,作者的观点有些独特,他认为,酒精造成的生理成本,还要和它能促进创造力、满足感和社会团结的作用相权衡。酒精无疑会带来伤害,但它也会发挥作用。比如,酒精能提升创造力,这一点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非常重要。谷歌公司就有一间威士忌房间,当程序员遇到创意瓶颈时,他们就会来这个房间休息,摄入少量酒精。关键在于,这个房间是一个公共空间,于是人们可以在小酌一杯的同时交流想法。一方面,酒精能让人产生创造性的洞察,另一方面,一些想法在微醺时好像也没那么愚蠢或者异想天开了,资历老的同事看起来也没那么吓人了。这个威士忌房间可能会成为集体创造力的孵化器。共产主义,就是恩格斯和马克思在“泡在啤酒里的十天”里构思出来的;巴黎的沙龙总是酒水充足,它也是知识和艺术创新的温床。在今天,酒精能激发集体的创造力,也能建立人们之间的信任纽带。如果它出现在聚会或者节日中,它能制造集体的欢腾,有助于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增强团结,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人们依然要在酒吧里喝酒聊天,要去各地参加啤酒节。在酒精的这些功能之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个有些哲学意味的观点,那就是我们需要酒精让我们出神,它是我们逃离自我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作家斯图尔特·沃尔顿曾说:“对于余生定要服从的节制,醉酒是一个暂时摆脱它的机会。”不只是人类,很多动物也有出神的需求,比如狐猴就会沉迷于有毒的蜈蚣。以至于一位心理学家曾说:“醉酒是动物界的第四种驱力”,仅次于食物、性和睡眠。不过,人类比大多数动物都更需要出神,这是因为我们有一种其他动物没有的“毛病”,它就是“有意识的自我觉察”。加缪反思人类的存在性本质时就曾说:“如果我是一只猫,那么我的生命就会有意义,更确切地说,这个问题就不会出现,因为我属于这个世界,我就是这个世界,而现在,我被我的整个意识反对。”动物不会思考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我正在做的事情有没有意义,但人类会。而酒精,就能暂时关闭这种“自我的诅咒”,也就是我们头脑中以目标为导向、容易焦虑的内在评论员,它总是阻止我们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这可能是人类生态位的第四个元素,意识。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股逃离自我的冲动,有的人能从冥想、瑜伽中找到出口,而酒精,也同样能帮助我们适应这一要素。第三部分作者认为,酒精能为个人和社会带来效益,加速人类文明社会的进程。不过,如果我们不小心,酒精也会把我们变回动物。首先,饮酒对健康有害。饮酒很有可能发展出依赖性,达到酗酒的程度,而酗酒对身体和生活的危害无需多说。一些成瘾的研究人员认为,经常饮酒的人会越来越适应酒精,到了需要持续消费酒精才能感觉“正常”的地步,这会导致身体的稳态被重新设定在了一个病态的位置。在健康之外,醉酒还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后果,包括暴力、酒驾、意外怀孕、性侵事件等等。世界卫生组织就把酒精和多种死亡联系了起来,不仅有肝损伤、癌症,还有自残、工业事故、溺水、跌倒、艾滋病、坠落等等。在醉酒导致的一系列负面后果中,最突出的两个是攻击和冒险行为。狄奥尼索斯是古希腊的酒神,同时,它也是混乱和无序之神。除了纯兴奋剂,酒精是已知的唯一一种会增加人身攻击和暴力倾向的药物。酒精的刺激作用,加上它引起的认知近视和执行功能丧失,会诱发暴力行为,尤其是那些本身认知控制水平就很低的人。多数国家都对群聚性饮酒很警惕,比如体育赛事。早在公元前5年,德尔斐体育场上就有一句铭文写着:禁止观众将葡萄酒带入竞技场。除了暴力斗殴事件,酒精还会引发性侵案件。在高达72%的性侵犯案件中,犯罪者、受害者都至少有一个人喝醉了,酒精也是熟人性侵犯案件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作者在书中指出,酒精和暴力侵害女性之间的联系,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父权制或者厌女的社会规范驱动的,而不是乙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