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山东高二年级上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含解析】_第1页
2021学年山东高二年级上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含解析】_第2页
2021学年山东高二年级上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含解析】_第3页
2021学年山东高二年级上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含解析】_第4页
2021学年山东高二年级上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学年山东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含解析】

姓名:班级:学号:

题号—*二三四五六总分

评分

一、选择题(共2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等红灯时,一辆自行车斜插在一辆电动车前,骑电动车的大叔当仁不让又插到了自行车前

面,然后两人就争吵了起来。

②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等人投靠日本,建立伪国民政府,这些人沐猴而冠,卖身求荣,是

会被永久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③学生和家长发自内心感谢老师,也是人之常情,正常表达谢意的方式,如送花、送贺卡,

其实不容置喙,否则就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④中国巨量的住宅库存,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恐怕将会迎来更艰难的处境,因为在中国

楼市兴风作浪的热钱,也许会很快回流美国。

⑤一支平庸无奇的队伍,一群身无长物的球员,主教练的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凭一己之力让

球队由平庸变神奇,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⑥2017年初,人类在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PK中连连败退,这类机器人无所不为,会下棋,

会猜脸,还能解答各种问题。

A.①④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带一路”不仅为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启了机遇之窗,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

台,而且推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B.浙江出台的2017年高考招生录取方案遵循以“学生本位”为原则,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在扩大考生选择权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考生风险,维护考生利益。

C.新能源空铁列车具有平稳舒适安全性高,节能环保噪音低,占地少适应性强,景象美观视

野开阔,是一种现代化新型交通工具。

D.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

不是变得更狭窄了?

二、名句默写(共1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劝世人要认清自我和外物的分际、区别荣辱的界限的句子是:

,,

a,o

(2)《蜀道难》通过描写星辰的触手可及、行人的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

(3)杜甫《登高》中写诗人远离故乡、漂泊客游的一句是,o

(4)屈原在《离骚》中用方衲和圆凿做喻体,来陈说自己不能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下阕描写月光流转的句子:

三、语言表达(共3题)

1、【18届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

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要想让交通更安全、更文明,既需要“车让人”、①,虽然斑马线是为保障行人交

通安全设置的,②,行人就不能独断专行光想着“车让人”了。因此,我们的观点

是,行人与机动车都需礼让。其实,礼让很简单,③o所谓三先,就是先让、先慢、

先停。这是确保交通安全的最好方式之一。

2、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

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3、中国古代小说倡导人物形象的纯粹性,主张“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你是否

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你所阅读的古今中外课外文学作品,就“美则无一不美”的创作主张

谈谈你的看法。字数150左右。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侃①,字士行,本鄱阳人也。早孤贫,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鄱阳孝廉范逵至,过存侃,

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以易酒肴,乐饮极欢。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

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根阳

令。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迁龙骤将军、武昌太守。时天下饥荒,山夷多断江劫掠。侃令诸将诈作商船以诱之。劫果至,

生获数人。自是水陆肃清,流亡者归之盈路,侃竭资振给焉。又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

时周颗为荆州刺史,先镇潺水城,贼掠其丁口。侃使部将朱伺救之,贼退保泠口。侃谓诸将

日:“此贼必更步向武昌,吾宜还城,昼夜三日行可至。卿等谁能忍饥斗邪?”部将吴寄日:

“寄欲十日忍饥,昼当击贼,夜分捕鱼,足以相济。”侃曰:“卿健将也。”贼果增兵来攻,

侃使朱伺等逆击,大破之,获其辎重,杀伤甚众。

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餐②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

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闹外③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

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

众人,当惜分阴,无使生无益于时,死无识于后!”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

樗蒲©之具,悉投之于江。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

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

“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贼人稻!”命鞭扑之。是以百姓勤于农

殖,岁岁丰登。

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

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钉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侃尝出临津就船,明日,卒于樊溪,时年七十六。帝诏蓬曰桓,且祀以太牢。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①陶侃:东晋时期名将,其曾孙为东晋末年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②譬(pi):砖。③

画(kiln)外:统兵在外。④樗蒲:赌博器皿。

10.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B.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C.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D.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孤贫”中的“孤”指年幼而死了父亲,而“独”则是指年老而无子。

B.“领根阳令”中的“领”表示兼任官职,表示这一意义的词语还有“辟”“署”和

“权”。

C.“贼掠其丁口”中的“丁口”即人口。古代称成年男子为丁,女子和未成年男子为口。

D.“帝诏谥日桓"中“谥”指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

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侃重情重义。虽家境贫寒,但他和母亲以发换酒,热情待客。他还不顾天气寒冷,雨雪

交加,前去迎接医生,以报答庐江太守张夔的重用之恩。

B.陶侃很有计谋。山夷县多发生强盗拦江打劫船只事件,陶侃命令众将假称商船来引诱强盗,

强盗果然上当,多人被活捉。

C.陶侃磨砺志向,勤勉努力。他在州府无政事时,早上将上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再搬回

来,以此激励自己不要过于安逸,丧失斗志。

D.陶侃周密细致,统筹兼顾。造船时余下的木屑和竹头,他都命人收集好。后来官署雪湿、

桓温伐蜀时,这些东西都派上了用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无使生无益于时,死无识于后!

(2)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贼人稻!”命鞭扑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岁岁丰登。

五、现代文阅读(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关于唐赋的价值与地位,一向有“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之说。两极之间,多有争议。

这些争议,不无道理,也不无局限。这些局限往往与时代思潮和著述体例有关。随着思想的

开放与唐以后赋研究的深入,重新估量唐赋的价值与地位,我们心气会更加平和,心态更加

开放。

②唐赋的题材承旧而出新、因时而变。大唐开国,充溢着向上生长的力量,颂美王朝君国的

作品为数不少,讽谏的成分也有所加强,士人的报国之志与不平之气在赋体创作中开始振发,

君臣唱和的风气殊为显盛。到了盛唐时代,赋体创作已突破题材的拘束,达到无人、无物、

无情、无事不可以入赋的程度。中唐因古、律之分而有所侧重,古体多见科考失意、贬谪愤

懑、社会批判,律赋则多写礼乐刑政、典章制度、祥瑞献奉;命题出入经史,意在探究治舌I、

推行教化、颂赞君国。晚唐赋作,一面吊古伤今,一面讽时刺世,更多末世景象与情怀。

③赋经汉魏六朝,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唐人还是尽量在传统的题材上寻求突破并致力

于新题材的开创,直到晚唐,赋的题材内容还在因时、因人而变,而全部的唐赋既反映了深

广的社会现实,也显现着丰富的生命意识。

④唐代有散体大赋、骈赋、诗体赋、骚体赋等传统赋体,不仅集传统赋体之大成,而且衍生

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并留存有杰出的俗赋篇章。唐赋体裁不仅多样而且多变,赋

体流动不居的品格在唐代展示得最为明显。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

其中每类手法又自有其细致的技巧与演革的过程。

⑤唐代辞赋大家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汉世赋家,多为言语侍从之臣,身份类同俳优,魏晋

文学自觉,激发了个体意识,不过赋家仍以高门士族居多。唐赋作家,身份既多,意识也更

复杂。不同的身份意识影响及于赋作,形成不同视角与话语。

⑥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以后基本处于停滞。赋体演革的停滞让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机

会与空间,而对于唐人来说,恰恰是一种幸运。唐赋因时代精神的影响与个体意识的彰显而

形成了一定的风格;较之汉赋的雄霸夸饰与六朝赋的繁缗绮丽,唐赋康健朗畅,更可贵的是

唐赋风格多元多貌,并有着时代与个人的特质。

⑦总言之,唐赋对王朝盛衰、江山风物、社会生活、个体情怀的铺陈,表征了多元多貌的政

治形态、礼仪制度、文化谱系、身份意识,展示了唐朝与唐人开放的胸襟、革新的精神、批

判的意识、家国与个我并重的情怀。唐赋赋体的集成、对赋艺的探索、辞赋大家的出现与赋

体风格的形成,也造就了它众体兼备、承前启后的赋史地位。

(摘编自刘伟生《唐赋:多元多貌广纳万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两种说法都毫无道理,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B.随着思想的开放与赋研究的深入,人们确信唐赋的价值与地位高于其他朝代。

C.盛唐时代,赋体创作不受题材的限制,达到一切可写的都可以入赋的程度。

D.晚唐时期赋的题材才开始反映深广的社会现实,显现出丰富的生命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提出了在思想更加开放、研究更加深入的情况下须对唐赋的价值与地位重新估量的

问题。

B.第②③段肯定了唐赋在题材上的突破及新题材的开创的贡献,也指出了唐赋的不足。

C.第⑤段从作家身份的角度论述了唐赋作者身份的不同及其对赋作所带来的影响。

D.最后一段总结了唐赋的发展变化特点,得出了唐赋“众体兼备、承前启后的赋史地位”的

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赋的体裁与题材一样,承I日而出新,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

B.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可见唐赋的表现手法与以往也会有所不同。

C.唐代辞赋大家打破了魏晋时期高门士族居多的状况,出现了各种身份的辞赋大家。

D.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因此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从而造成赋体演革的停

?4H-

河。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槐花约

谢冕

⑴一个春日,友人从济南捎话说,中天门的槐花开了。友人记得我与槐花有个约定。

⑵十年前的仲夏,广袤的华北平原正吹着暖风,一片葱绿,槐花花事已过。那日清晨,相约

几位朋友步行登泰山,过斗母宫,过壶天阁,过回马岭,望不尽的奇峰峻岭,竟是一派令人

惊叹的“青未了”!约行两小时,一曲艰难的盘山道走过,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开阔地,中天

门到了!令人惊喜的是,在平原已过了季节的槐花,在中天门竟是以漫山遍野的灿烂迎接我:

花若有待!我知道,槐花隐忍着推迟她的花期,她在等着我的到来。

⑶平原上的槐花我见过,在我的燕园,那里的槐花也很有名,未名湖山间的夹道旁,朗润园

的湖滨山崖,春深时节也是满世界的芬芳。但那些花景是散落各处的,这里一丛,那里一丛,

总在隐约仿佛之间。而中天门这里不同,是集聚性的、无保留的、竭尽心力的绽放,不是绽

放,简直就是喷发!那情景,那气势,一如充盈在齐鲁大地无所不在的侠气与柔情,令人内

心感到温暖。极目望去,眼前涌动的一片花海,白花花的竟是让人心惊的明亮。在道旁岭崖,

在云岚氤氯的山谷,到处都是她飘洒的理珞。浅浅淡淡的绿中泛着明媚耀眼的白,在明亮的

阳光下闪着宝石的光芒。

⑷多情的让人心疼的中天门槐花!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她用那浓郁的、甜蜜的香气蒸熏着我,

是蜜一般的甜,是果一般的香,是让人心醉的缱绻与缠绵!

⑸那年是我第一次登泰山,是我集聚了数十年的圆梦之举。我不是旅行者,也不是香客,我

是一个朝圣者。我知道那山山势奇陡,数十里的山道,七千多级的台阶,还有那让人惊心动

魄的十八盘。但我决心一步一步地从山下拾级而上,如使徒之神往伯利恒,如穆斯林之朝觐

麦加,泰山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我朝拜圣地,我坚持要用一步一步的攀登来表示我的虔诚,

我要用一步一步的跋涉来丈量它的伟大。

⑹我知道它是天下众山之首,我知道它奇兀、险峭、壮美,但在我的心中,它不单是一座风

景山,更是一座文化山。风景优美的山,并不罕见,而文化积蕴深厚的山,则名世者稀。武

当有道,普陀有佛,武夷有儒,但泰岳却是集大成者。登泰山就是向中华文明的朝圣之举,

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瀚的华夏文明史。整个的中华文脉气韵都荟萃在它的山岚之

间,那些历代帝王留下的封诰碑石,那些摩崖上的诗文墨迹,多少的先贤汗水和墨香播撒在

泰山的盘山古道上。

⑺我来北地数十载,有诸多机会可以向它礼敬,因为景仰,所以肃穆,我总是惮于贸然登临。

登泰山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节日,我要在最庄严的日子,以最虔诚的心情,用我最郑重的方式

表达我最深沉的敬意。这一说就是至少一个甲子的等待。我与泰山的约定如金石,践约选择

的就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刻。

⑻中天门似是久待后的欣喜,它以满山满谷的槐花云、槐花雪、槐花风、槐花雨,来回应我

与它的心灵之约。那次登临之后,我开始寻求再次登山的机缘。我暗下决心,相约以十年为

期,重践我的槐花之梦。

⑼这就到了此年、此月、此日、此刻。朋友记得我的心愿,他们生恐我误了花期,提醒我:

中天门的槐花开了。我如听天音召唤,推弃手边俗务,跃身而往。是日,朝发永定门,高铁

如流光,午前直抵泰安。较之十年前,我身边多了几位陪同者,均乃儒雅时贤,一路言谈甚

欢。

⑩午后二时抵中天门,但见满谷槐花汇成了溢满岱宗的香雪海,自2004年5月首次登临,阅

槐花盛事于中天门,至今已近十载。2013年的春日,我如约前来,但见花事如海,依然真情

如梦。十年旧约,两不相忘。都言花能解语,我言花有信、有情、有爱。中天门的槐花,齐

鲁大地的情义之花!我将此种感受发至远方:“永远的槐花之约,你开了,我就来了!”为

了表达我对槐花的感激,也许可以改一种表述:“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各句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虚实相间,第⑵段追忆过去,第⑶⑷段回到现实,极写了泰山槐花花香馥郁、令人心

醉的美。

B.文章抒情氛围浓厚,第七段中作者连用四个“最”字加强语气,表达自己对登临泰山的郑

重其事和尊崇景仰。

C.对作者而言,泰山是令他无比敬仰的文化圣地,虽有诸多机会却不肯贸然登临,直到此次

应友人召唤而赴槐花之约。

D.作者多次用“她”和“你”称呼槐花,表达款款深情。结尾句改变后的表述方式,更能表

达出作者追寻槐花、慕花而来的喜悦。

5.文章第⑶段是如何描写泰山槐花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槐花约”作为文章的标题,意蕴丰厚。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怀念施光南:斯人虽逝黄钟长鸣

李树喜

①施光南1940年生于战火中的重庆。4岁上学,5岁就开始学写和编演歌曲。有一天,老师

让孩子们学唱“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小光南唱得却是:“肚子饿了,肚子

饿了,要吃饭,要吃饭……”惹得满室哄堂大笑。这是人们最早看到的小家伙的音乐品质和

创造意识。施光南在北京一零一中学读书的时候,已经把自己的作品随便填上诸如“哈拉

克”“聂尔洛夫斯基'①”的名字,在同学中间传唱而暗自得意。

②决定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时候,施光南已经16岁了,而且还没有学过钢琴一一这在一般专

业人员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施光南勇敢地报名要试一试。

③当时的中央音乐学院地处天津,北京的考试在什刹海边的恭王府进行,主考老师是学院副

院长、作曲系主任、著名的教授江定仙。

④正规的、科班的考试难住了施光南,而且,最基本的钢琴曲《小奏鸣曲》都没有顺畅地演

奏下来……施光南勇敢地弹了他熟悉和喜欢的《牧童短笛》,熟练流畅,那是非正规的、“土”

得完全出格的弹奏方法。考场嘈切议论。而主考官江教授似乎欣赏考生的执著与闯劲,和蔼

地对施光南说,“请继续,你自选的乐曲是什么?”“《流水》",施光南回答。

⑤“作者是谁?”考官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曲目。

⑥“我自己写的。”这一自创乐曲打动了考官们。施光南又一鼓作气,表演了他熟悉的川剧、

越剧、评剧和京剧。

⑦主科不成,施光南自知必然落选。谁知,几天以后,施光南收到江定仙教授的亲笔来信,

说:“施光南同学,由于你的音乐基础知识太差,你的考试没有达到录取要求,本科不能录

取。但我们考虑你在作曲方面有发展前途,且年纪小,建议吸收你到本院附中插班补习两年。

不知你的意见如何?”看似山穷水尽,却是柳暗花明。施光南遇上了慧眼伯乐,江定仙教授

准确地看到了他的作曲创造才能。在音乐学院附中,天资聪明的施光南经过刻苦努力,很快

就全方位地赶了上来,并且成为课代表。

⑧中央音乐学院的7年寒窗,铸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音乐家施光南,但施光南决不满足

于学院大墙中的科班教育,他坚信真正的音乐源泉在社会和民间。参加工作之后,只要有机

会,他就深入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民间、民族音乐精华,丰富了

自己的音乐宝库。他常在学院的晚会上动情地演唱收集和创作的民歌和流行歌曲一一这是为

学院派很瞧不起的,但施光南坚持不懈,乐在其中。施光南毕业后,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创作的歌曲超过千首,发表一百多首,新人新歌,乐坛瞩目。1963年南宁的音乐创作会议上,

中国音乐协会主席吕骥这样赞扬施光南:“一个时代的作者有一个时代的风格、精神、音调,

同样是年轻人,聂耳死时是23岁,现在天津的施光南也是23岁。聂耳当时处在水深火热的

年代,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的觉醒、悲壮的战斗气息,施光南生活在今天,他的作

品体现了一代人乐观、健康向上和充满阳光的时代气氛。”

(摘编自《点评:二十八个半风云人物成与败》)

注:①哈拉克、聂尔洛夫斯基:著名音乐家。

相关链接

①目前,创作一首水准较高的声乐作品耗资大约30万人民币,而施光南音乐作品包括歌曲

1169首、歌曲钢琴伴奏213首、歌曲管弦乐谱143首、歌剧三部,还有大量器乐、戏剧作品,

其创作成本在5000万人民币以上。

(摘编自《斯人虽逝旋律长留人间》)

②聂耳在北平时深入到贫民区天桥等地,收集北方民间音乐素材,并在“充满了工人们的汗

臭”的环境中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从中知道了他们“生命的挣扎”的心曲,著名的《卖

报歌》正是在这环境下吟出来的。

(摘编自百度百科)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题表明了我们怀念施光南的原因,即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乐作品长留在人

间。这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第①段写施光南的童年与少年时代,突出了他的音乐品质和创造意识,以及那种敬畏著名

音乐家权威而充满自信的特点。

C.第②至第⑦段写施光南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过程和在音乐学院附中学习的情况,前者详

写,后者略写,详略得当。

D.最后一段,对施光南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情况一笔带过,而着重写他深入社会和民间以

及他年轻时的创作成就。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述说施光南出生地和年份,这是人物传记的常见形式,也交代了时代背景,为后面写

童年施光南改唱儿歌作铺垫。

B.文本以时间为顺序,从施光南出生至4岁、5岁,至16岁,再至23岁,虽然叙述平淡无

波澜,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C.文本从侧面记述主考官江教授慧眼识英才的伯乐行为,介绍他的身份和职称,是为了说明

他对施光南的判断具有权威性。

D.用数字说明施光南的音乐创作成就,突出了他创作种类之多,数量之巨;计算其创作成本,

说明他创造的经济效益之大。

E.文本叙事中含有事理,通过记叙施光南的学习、创作及音乐成就,说明成才不只在于天才

加勤奋,还有其他因素。

9.材料引用吕骥的话,把施光南与聂耳进行比较,这样比较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材料简

要说明。

六、作文(共1题)

1、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

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

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之后。”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有人感动不已,有人不以为然,

有人感到遗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七、未分类(共1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百字令•芜城晚望®

(元)张翥

碧天向晚,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渺渺孤鸿残照外,独上高城望极。鸡散台空,萤沉苑废,

龙去沟无迹。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

我欲携酒重来,佛狸②祠下,字暗苍苔石。社鼓神鸦浑不见,一片青青养麦。夜月琼枝,春风

水调,肯慰淹留客?翩然归去,天风扶下双舄久

【注】①芜城,古城名,即广陵城,故城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境。②佛狸,北魏武帝拓

跋奏小名,此处同辛弃疾《永遇乐》词,喻指金主完颜亮,其于宋绍兴三十一年率部渡江南

犯事。③双舄(xi):后代以“凫舄”“双舄”代指县令,此处为作者自指。

14.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碧天向晚”二句照应诗题,展现碧天暮云、不失清丽之色,与下文的衰飒之象形成

对照。

B.第三、四句(渺渺)孤鸿翼影映衬作者登高独立极目四望的身影,烘托出作者开阔豪放的

心胸。

C.“鸡散台空”三句用隋炀帝营造“斗鸡台”“放萤院”的典故,表达作者对真龙天子故去

的叹惋。

D.“恨血凝碧”典出《庄子》中“苣弘化碧”,后代常将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所洒之血称为

“碧血”。

E.“夜月琼枝”三句,作者自称“淹留客”,表达了黍离之悲以外久滞他乡的身世漂泊之感。

15.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援引“神鸦社鼓”这一形容升平热闹之

意象入词,两者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解析】

试题分析:①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不合语境②“沐猴

而冠”指沐猴(3弥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使用正确。③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合语境。④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

进行破坏活动。符合语境。⑤身无长物: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极端贫穷。用于此处不

合语境。⑥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2、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不仅为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启了……而且推动了当

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应改为“不仅推动了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

为当地开启了……”B项,句式杂糅,“遵循以‘学生本位'为原则”将“遵循……的原

则”和“以……为原则”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了,可改为“遵循‘学生本位’的原则”或

“以‘学生本位'为原则”。C项,成分残缺,可在“视野开阔”后加“等特点”。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

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

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

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B“遵循……的原则”和“以……为原则”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

乱。

二、名句默写

1、(1).定乎内外之分(2).辩乎荣辱之境(3).扪参历井仰胁

息(4).以手抚膺坐长叹(5).万里悲秋常作客(6).百年多病独登

Zj.(7).何方圜之能周兮(8).夫孰异道而相安(9).转朱

阁(10).低绮户(11).照无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

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辩,扪,仰,胁,膺,圜,孰,绮。

三、语言表达

1、(1).有时候行人也不妨做到“人让车”(2).但是当时的状况适合车辆

经过时(3).只需要做到“礼让三先”就行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

第①空注意后文“行人与机动车都需礼让”,第②空注意后面的“车让人”,第③空注意后

文“所谓三先”。

2、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要使用归谬法,得出的结论必须是错误的,因为有参考示例,

所以难度不大。

3、“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是一种十分狭隘甚至畸形的艺术表现模式,坏就坏到

彻底,好就近乎完美。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其人物形象的刻画应该是感情充沛、丰富,性格

饱满,复杂多变的,绝不是那种单一呆板的模式化的刻画。如《红楼梦》中,作者在塑造人

物时,是“爱而知其恶的”。如钗黛是他的真意中人了,但钗则写其城府深严,黛则写其口

尖量小,皆不讳言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本题是一篇微写作。题干给出的写作方向,考

生要紧紧围绕要求写作,本题的写作角度是明确表达对“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这

一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的观点,并且结合所阅读的古今中外课外文学作品,就

“美则无一不美”的创作主张谈谈看法。这就要求学生要对名著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

时要求语言的表达要简练通顺。作答本题,需要明确“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意

思是指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这种单一呆板的人物刻画方法,写坏人,就一坏到底,写好人,

就事事皆好。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是否认可这种创作手法,再结合所阅读的古今中外课外

文学作品谈谈“美则无一不美”的看法。这个可谈的作品很多,比如《红楼梦》中,曹公在

塑造人物的时候,就是爱而知其恶的。秦氏的淫乱,凤姐的权诈,探春的凉薄,迎春的柔懦,

妙玉的矫情,皆不讳言之。尽管曹公笔下刻画的正十二金钗都是世间少有的奇女子,才高貌

美,而且大都又是命运不济,惹人怜惜,但在刻画她们悲剧形象的时候,曹公并不是一味的

只描写她们美和善的一面,单纯的刻画她们的正面形象,而是以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展现

她们丰满的形象,包括她们性格和人格、品格方面的缺憾,这样,人物形象就饱满,丰富,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文言文阅读

1、10.C11.B12.A

13.(1)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就更)应当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

不要(让自己)活着的时候对当世的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会被后人记住。

(2)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却又毁害别人的稻谷!”并命人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

耕养殖,当地年年大丰收。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

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

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夔妻有疾”,“夔妻”主语,“有”谓语,“疾”

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排除A;“将迎医于数百里”,主语省略,

谓语“迎”,“医”宾语,“于数百里”状语后置,本句单独成句,不能断开,排除D;“行

人”不是一个词,“行”是上一句“侃独请行”的宾语,“人”是“人咸服其义”句的主语,

排除B。

本句译为:一次张夔的妻子有病,需要到几百里外的地方接医生。当时正值寒冬下着大雪,

众属官都对这件事感到为难,只有陶侃自己请求独自前去,人们都佩服他的义气。

故选C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

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

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B项,“表示这一意义的词语还有‘辟‘‘署‘和‘权’”说法错误。“辟”,征召做官;

“署”和“权”,代理官职。

故选B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

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

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A项,“陶侃重情重义。虽家境贫寒,但他和母亲以发换酒,热情待客。他还不顾天气寒冷,

雨雪交加,前去迎接医生,以报答庐江太守张夔的重用之恩”说法错误。“他和母亲”错,

是母亲。“雨雪交加”错,“时寒雨雪”意为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雪。

故选A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众人”,普通人;“益”,益处;“识”,同“记”,记住;“死无识于

后”被动句;

第二句得分点:“田”,名词用作动词,种田;“贼”,动词,毁坏,破坏;“丰登”,丰

收。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册人补、换、调、

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

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

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

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

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

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陶侃,字士行,原是鄱阳郡人。陶侃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也比较贫寒,吴国被西

晋平定后,陶侃家就迁居到庐江郡寻阳县。鄱阳郡的孝廉范逵曾经来到寻阳,前去探访陶侃,

仓促间没有东西待客,陶侃的母亲竟截断头发来换得酒肴,饮酒饮得极尽兴致。等到范逵上

路离开时,陶侃又追送百余里。范逵问道:“你想在郡里面做官吗?”陶侃说:“想啊,只

是被没有门路困扰罢了。”范逵去拜访庐江太守张夔,在太守面前夸赞陶侃,张夔就召陶侃

做了督邮,并兼任根阳县令。一次张夔的妻子有病,需要到几百里外的地方接医生。当时正

值寒冬下着大雪,众属官都对这件事感到为难,只有陶侃自己请求独自前去,人们都佩服他

的义气。

升职做龙骗将军、武昌太守。当时天下闹饥荒,山夷县发生许多行船被强盗拦江打劫的事。

陶侃命令众将领假称商船来引诱强盗。强盗果然上当前来,活捉了多个人。从此以后,水路

陆路打劫的全被清除,流亡在外的人纷纷返回家乡,把道路都塞满了,陶侃尽力组织财物赈

济他们。他又在郡东部设立山夷县的集市,县上也借此收获许多好处。当时,周颗担任荆州

刺史,起初镇守海水城,强盗掠走他许多百姓。陶侃使部将朱伺救援他,强盗退到保泠口。

陶侃对众将领说:“这些强盗一定会改道奔向武昌,我们应该回武昌城,昼夜兼程三天可以

到达。你们谁能忍受饥饿进行战斗?”部将吴寄应道:“我打算忍受十日饥饿,白天杀敌,

夜间捕鱼,足够用来救济自己。”陶侃说:“你是一位健将啊。”敌人果然增兵来攻打,陶

侃派朱伺等迎头反击,把敌人打得大败,缴获了他们的武器装备,杀伤了很多敌人。

陶侃在州府无政事时,总是早上将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再运到书房内。别人问他原因,

他回答说:“我正致力于收复中原,过分的优游安逸,恐怕不能承担大事。”他磨砺志向勤

勉努力,都像这样。

陶侃生性聪慧敏捷,为官勤恳,恭敬有礼,敬老爱幼。他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

情,千头万绪,没有一点疏漏。远近的人来信,他都亲自答复,文笔流畅,不曾有一点晦涩。

他经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当珍惜分分秒秒的时

间,不要让自己活着的时候对世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会被后人知道(记起)。”部下有时

聊天玩乐荒废公事,他就让人拿走酒器和赌博的器具,并全都投到江里。有人送来礼品,他

全部询问物品的来处。如果是自己出力劳作而得到的,即使微小也一定很高兴,安慰赏赐多

倍;如果不是合理得到的,就非常严厉地呵斥羞辱,退还他的礼品。他曾出游,见到一个人

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稻谷,陶侃问:“你用这个做什么?”那人说:“我走路见到稻谷,随

便拔了一把。”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却又毁害别人的稻谷!”命人对他加以鞭打。

因此百姓勤于农耕养殖,当地年年大丰收。

当时造船,木屑和竹头他全让人收起来管好,人们都不理解其中的原因。后来元旦皇帝朝会

群臣,长久下雪刚晴,官署大厅前雪化了地还很湿,他就命人把木屑洒在地上。等到桓温攻

伐蜀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做竹钉组装船。他总揽事务细微缜密,都是这样。

陶侃曾经从临津出发,坐船前行,第二天,却死在了樊溪,当时,陶侃76岁,皇帝下诏追赠

谥号为桓,并命令以太牢的规格祭祀他。

五、现代文阅读

1、1.C2.B3.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A项,“两种书法都毫无道理”理解错误,原文“不无道理”的意思是在当时都

有自身的理由。B项,“人们确信唐赋的价值与地位高于其他朝代”于文无据。D项,“晚唐

时期赋的题材才开始”错误,原文“全部的唐赋既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也显现着丰富的

生命意识”。

【2题详解】

试题分析:”也指出了唐赋的不足”错误,于文无据。

【3题详解】

试题分析: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与赋体演革的停滞之间无因果关系。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

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

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

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D项无中生有。

2、4.B5.(1)衬托,用燕园槐花的散落局促,衬托了泰山槐花繁茂旺盛、生机勃

勃之美;(2)比喻(或“色彩渲染”),以“花海”“嘤珞”“宝石”为喻体,形象生动地

表现了泰山槐花繁盛、洁白、绚烂之美。

6.①槐花之约。泰山槐花独有的特色与情义,让作者心醉缱绻,观赏槐花是作者的践约之举。

②泰山之约。泰山是风景与文化的集大成者,作者对它充满了敬意,心驰神往,登泰山是作

者几十年的圆梦之举。③华夏文明之约(或心灵之约,朝圣之约)。中华文脉气韵都荟萃在泰

山的山岚之间,登泰山就是阅读华夏文明史,是向中华文明的朝圣之举。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内容、主旨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

如本题“下列各句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其次,了解在

选项的设置上,一般会设置一些陷阱,例如,看似合理的前因后果,实际上是断章取义,只

有通读全文,才能看出破绽。分析时,要注意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辩文体;

④找线索;⑤理层次。

A项,“第⑶⑷段回到现实”理解错误。根据第⑸段首句“那年是我第一次登泰山,是我集

聚了数十年的圆梦之举”可知,⑶⑷段也是追忆过去。也可以根据结尾第⑩段“午后二时抵

中天门”可知,这里是回到现实,前文⑶⑷段也是追忆过去;

C项,“虽有诸多机会却不肯贸然登临,直到此次应友人召唤而赴槐花之约”理解错误。根

据文章第⑵段“十年前的仲夏,广袤的华北平原正吹着暖风,一片葱绿,槐花花事已过。那

日清晨,相约几位朋友步行登泰山”可知,作者十年以前登过泰山,看过中天门的槐花,而

这次是践行我与槐花的约定;

D项,“更能表达出作者追寻槐花、慕花而来的喜悦”理解错误。根据结尾第(10)段“为了表

达我对槐花的感激,也许可以改一种表述”可知,结尾句改变后的表述方式表达的是我对槐

花的感激之情;

故选Bo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段落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掌握

表现手法的分类,然后明确段落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语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

手法的,最后解释使用这种手法的作用。本题中,

第三段中,

(1)开头写“平原上的槐花我见过,在我的燕园,那里的槐花也很有名,未名湖山间的夹道

旁,朗润园的湖滨山崖,春深时节也是满世界的芬芳。但那些花景是散落各处的,这里一丛,

那里一丛,总在隐约仿佛之间。”然后笔锋一转写“而中天门这里不同,是集聚性的、无保

留的、竭尽心力的绽放,不是绽放,简直就是喷发!”可以看出这是用平原上的槐花盛开的

特点一一散落各处,来衬托泰山中天门的槐花盛开的特点一一喷发,展现了泰山槐花繁茂旺

盛、生机勃勃之美;

(2)“极目望去,眼前涌动的一片花海”“到处都是她飘洒的瓒珞”“浅浅淡淡的绿中泛着

明媚耀眼的白,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着宝石的光芒”这些语句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槐

花盛开的场面比作“花海”,将飘散的槐花花瓣比作“璞珞”,将槐花耀眼的白比作“宝石

的光芒”等,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泰山中天门槐花盛开的繁盛,颜色洁白、绚烂多姿。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的能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

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

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

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分析含义注意从字面

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分析深层含义的时候还要特

别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

解答本题主要从题目的本义,即“槐花约”和引申义去分析。其引申义主要包括“泰山之

约”“华夏文明之约”这两点。解答时结合文本内容阐述即可。

(1)根据文中第一段“一个春日,友人从济南捎话说,中天门的槐花开了。友人记得我与槐

花有个约定”和第四段“多情的让人心疼的中天门槐花!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她用那浓郁的、

甜蜜的香气蒸熏着我,是蜜一般的甜,是果一般的香,是让人心醉的缱绻与缠绵”第十段“十

年旧约,两不相忘。都言花能解语,我言花有信、有情、有爱。中天门的槐花,齐鲁大地的

情义之花!我将此种感受发至远方:“永远的槐花之约,你开了,我就来了!”根据以上语

句可以看出,作者听到槐花开决定赴约一一登泰山一一中天门槐花开一一十年相约赏槐花,

可知作者通过和槐花约定赞美泰山独有的槐花之美;

(2)根据语句第六段“它不单是一座风景山,更是一座文化山。风景优美的山,并不罕见,

而文化积蕴深厚的山,则名世者稀。”“但泰岳却是集大成者。登泰山就是向中华文明的朝

圣之举,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瀚的华夏文明史。整个的中华文脉气韵都荟萃在它

的山岚之间,那些历代帝王留下的封诰碑石,那些摩崖上的诗文墨迹,多少的先贤汗水和墨

香播撒在泰山的盘山古道上。”第七段“登泰山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节日,我要在最庄严的日

子,以最虔诚的心情,用我最郑重的方式表达我最深沉的敬意。这一说就是至少一个甲子的

等待。我与泰山的约定如金石,践约选择的就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刻。”通过

这些都可以看出泰山是风景与文化的集大成者,作者对它充满了敬意,心驰神往,登泰山是

作者几十年的圆梦之举。

(3)根据语段第六段“登泰山就是向中华文明的朝圣之举,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

瀚的华夏文明史。整个的中华文脉气韵都荟萃在它的山岚之间,那些历代帝王留下的封诰碑

石,那些摩崖上的诗文墨迹,多少的先贤汗水和墨香播撒在泰山的盘山古道上。”第八段“中

天门似是久待后的欣喜,它以满山满谷的槐花云、槐花雪、槐花风、槐花雨,来回应我与它

的心灵之约。”可以看出,中华文脉气韵都荟萃在泰山的山岚之间,登泰山就是阅读华夏文

明史,是向中华文明的朝圣之举,是心灵之约、朝圣之约或者华夏文明之约。

不论怎样赏析都要根据文本内容做出理解。

3、7.B8.AE

9.①突出施光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音乐家;②表达一个时代的作者有一个时代的风格、

精神、音调的创作观点(或肯定施光南的作品体现了一代人乐观、健康向上和充满阳光的时代

气氛);③肯定施光南所走的音乐创作道路一一深入社会和民间,学习吸收民间、民族音乐精

华,丰富自身的音乐宝库。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敬畏著名音乐家权威"错误。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

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而“把自己的作品随便填上诸如‘哈拉克'’聂耳洛

夫斯基’的名字,在同学中间传唱而暗自得意”,不是敬畏的态度。

【8题详解】

试题分析:B项,“叙述平淡无波澜”错误,其实是叙述起伏有致;施光南参加考试时完全

出格的弹奏方法,看似没戏,他却得到主考官允许继续的鼓励;他主科不成,却收到江教授

的信。C项,“侧面”错误,应是正面。D项,“说明他创造的经济效益之大”错误,而是说

明他创作成就之大。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答出引用的作用和对比的作用,两种方式的作用都有突出传主的品质这一共

性特征,所用重点明确话语中的“突出施光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音乐家”和“肯定施光

南所走的音乐创作道路一一深入社会和民间,学习吸收民间、民族音乐精华,丰富他的音乐

宝库”。

点睛:分析引用的作用的题目是人物传记常见的类型。答题时首先答出引用的话语的内容,

然后答出一般的作用: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突出传主的某种精神品质。有时还要结合语句所

处的位置进行分析。在文章的开头统领全文、表达情感、引起下文、引起阅读兴趣,在文章

的中间承上启下,在文章的结尾升华主旨、表明情感。答题时结合具体的文章具体的分析,

此题首先答出通用的作用: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突出传主的某种精神品质,然后列举具体的

话语具体的分析,在结合句子所处段尾的位置,起到深化主旨即赞美传主。

六、作文

1、例文:

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不难想象,在一个豪华的音乐会上,一架华美的钢琴旁边坐着一个衣着简朴的钢琴家的情景,

我想很多人都会释放一种近乎嘲笑的目光。是的,是嘲笑,但是,这些愚蠢的人笑到最后也

不清楚,该可悲的其实是他们自己。

记得毛主席当年在湖南师范求学时,有一位老师穿着草鞋来上课。同学们都惊呆了,难道这

样一位像乞丐一样的老师能担任我们的老师吗?但事实却令人瞠目结舌,这位老师不仅仅以

他精彩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满堂彩,还在学生心里竖起了高大的形象。他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

朴素的外表掩饰不了内心的繁华,只要是金子,就算外面糊上一层土,那它也是金子,这是

毋庸置疑的。

当然,毛主席也是那么一个人,他的鞋子已经烂得张了老大一个口子,但他总是缝了又缝,

补了又补,同学们戏称他“毛三补”,但他却不以为意。直到有一天他的恩师杨先生实在看

不下去了,才给了他一块钱让他去买鞋,但他嘴上答应了,经过书店门口时,他还是钻进书

店买了一本书,当杨老师再次看到他的破鞋时,他只是憨笑着挠挠头说:“鞋子补补还能坚

持几天,可这本书错过了就可能永远错过了!”看着他认真而又坚定的目光,杨老师欣慰而

又心疼地笑了。

是啊,鞋子再破都没关系,只要还能挂住脚就可以,但是却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武装自己思想

的机会。

所以,当这位女钢琴家一身简朴地演奏时,真正理解她的人不会注意她穿的什么衣服,烫的

什么发型,涂的什么口红,而是会满身惬意地闭上双眼,任由音乐把自己从一个世俗的世界

带入一个世外桃源,但是那些不理解她的人,他们会因为她的穿着而议论纷纷。正是这些可

笑的议论才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他们并不懂音乐,只是穿上了一件看似修养很高的名贵“服

装”而已。这些人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他们表面上是在嘲笑别人,但实际上,他们嘲笑的是

自己。

所以,做人,应当隐于音乐背后,有些人可能满身的珠光宝气,但是举手投足间就暴露了他

内心的无知;有些人可能土里土气,但是他发自内心的魅力却不得不使人折服。

用灵魂去歌唱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

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

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