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四单元经典原文《大学》节选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四单元经典原文《大学》节选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四单元经典原文《大学》节选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四单元经典原文《大学》节选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四单元经典原文《大学》节选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齐治平为儒家用语。“修”,修身;“齐”,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他们以“修身”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修齐治平”的思想体现的是一种积极进取、主动入世的精神。对于这种积极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态度,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如果能将民族精神中的这种积极的人生理念作为支撑,那么当人走向社会时,有望能抵御环境中的不良风气。如果将“修齐治平”这一传统的民族精神作为奋斗的目标,一个人就会以终身学习的态度去不断完善自身,同时具有主动实践、影响他人和社会的能动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所倡导的理想状态。《大学》是修身治国的规则。《中庸》是儒家学说的思想理论基础,它所宣扬的不偏不倚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具有普遍意义。1.积累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能熟练地诵读文本并背诵文中的名句名段。2.理解“三纲”“八目”的含义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正确认识这些思想的文化价值和作用。3.了解《大学》《中庸》对中国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探讨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走近先贤宗圣——曾子1.生平简介曾子(前505~前435),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一说山东嘉祥县)人。曾子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他一生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2.主要成就著《大学》(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孝经》《曾子十篇》等儒家经典作品,被后世尊奉为“宗圣”。3.地位影响曾子“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子以他的建树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儒家“五大圣人”。◎背景呈现《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国学链接[文学常识]“四书”之首——《大学》《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时被从《礼记》中抽取出来,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书”。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1.内容《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传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容意旨明明德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毋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谈治理国家的事《大学》寄托了古人内圣外王的理想。2.影响《大学》作为儒家哲学的一部经典文本,其思想以修身为中心,向外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向内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由此消除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阂,主观与客观之间的隔阂,达到“合内外”的精神境界。《大学》是中国的先贤们向人类社会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为人类整体的道德提升和和谐共生所做出的理论贡献。[文化常识]内省慎独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勉强在形迹上伪装是伪装不了的,只有像慎独的人一样“诚于中”,才能“形于外”,“诚于中,形于外”是慎独的一个主要含义。一、通假字1.此之谓自谦通“慊”,满足2.上恤孤而民不倍通“背”,违背二、一词多义1.定eq\b\lc\{(\a\vs4\al\co1(知止而后有定名词,目标、志向,少之时,血气未定动词,确定,天下已定动词,安定,定乎内外之分动词,确定,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形容词,不变的))2.修eq\b\lc\{(\a\vs4\al\co1(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动词,修养,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动词,写,又重之以修能形容词,美好,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形容词,长,则修文德以来之动词,增加,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动词,修建))3.著eq\b\lc\{(\a\vs4\al\co1(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动词,显露,仆诚以著此书动词,写作,脚著谢公屐动词,穿着,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动词,穿着,名岂文章著动词,显出))4.辟eq\b\lc\{(\a\vs4\al\co1(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动词,有偏向,而观其辟丸也通“避”,躲避,晨往,寝门辟矣动词,打开,姜氏欲之,焉辟害通“避”,避免,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动词,开辟,苟无恒心,放辟邪侈动词,不端正))5.机eq\b\lc\{(\a\vs4\al\co1(其机如此名词,作用,鸡鸣入机织名词,指织布机,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名词,预兆))三、词类活用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彰明2.上长长而民兴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3.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接近4.先齐其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齐5.先正其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6.先诚其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诚7.致知在格物名词活用为动词,推究8.其所厚者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看重9.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厌恶,喜欢10.上老老而民兴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四、古今异义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古义:走出家门。今义:离开家庭到庙宇里去做僧尼或道士。五、文言句式1.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判断句)译文:德是根本,财是枝末。2.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判断句)译文:这就是修养自身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心思的道理。3.尧、舜帅天下以仁。(状语后置句)译文: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4.此谓诚于中,形于外。(状语后置句)译文:这就叫作内心的真实一定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5.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译文:是没有这样的事情的。六、名句默写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3.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4.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本文介绍了儒学文化的主体“三纲”“八目”,告诉人们修己是治人的前提,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摆脱外在的诱惑、困扰,真心诚意地培养高尚的情操,才能够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进而使自己的家庭关系符合人伦道德,并最终完成为国建功立业、使天下太平的伟大理想。本文具体内容归纳如下: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1.作者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认识,研究万事万物2.分析这段材料,概括“大学”的宗旨在于什么。[明确]“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3~4题。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3.这则材料中,小人的行为可以用__________、自欺欺人两个成语来形容。[明确]无所不至4.怎样理解“慎独”?“慎独”有何现实意义?[明确]“慎独”是指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保持谨慎的态度,使自己意念诚实,真诚面对自己,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慎独”是一种自律、一种修养,在每个人自我道德培养和人格塑造中起着重要作用;“慎独”促进社会和谐,每个人的自觉修养是养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1.文章开头一段在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你是怎样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含意的?[明确]《大学》一开篇便开宗明义,指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德”就是人天生拥有的善性,但是这种善性会被外在的东西污染,“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的善性发挥出来。朱熹在《大学章句集注》中,把“亲民”写作“新民”,把“新民”的意思解释为推己及人,就是不仅自己要“明明德”,而且要使别人“去其旧染之污”,重新做人。“止于至善”说的是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朱熹认为“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这三纲领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到社会的层层递进的完整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达到德政目的的施教主张。2.《大学》讨论了个人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你对这种关系是怎样理解的?[明确]《大学》一文反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说明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强调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有了对世间万物的研究,就获得了对真理的认识,认识了真理,就能够做到“诚于中,形于外”,也就是表里如一,内心不被个人好恶左右,这样修身的目的就达到了,明明德的个人修养问题就解决了。在此基础上,就要“亲民”,推己及人,使天下人都能够明明德,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这样的过程,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治国平天下,都能达到“至善”的目标。提高个人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治国平天下,是以提高个人修养为途径,为条件的。eq\f(大学之道,在明①明德,在亲民,在止,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使天下人去旧更新,在于)eq\f(于至善。知止而后有,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eq\f(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有确定的目标,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然后才能心安理得,)eq\f(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心安理得然后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每样东)eq\f(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终结有开始,明白了这本)eq\f(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想要)eq\f(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eq\f(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要管理好)eq\f(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eq\f(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eq\f(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eq\f(知。,知识。)eq\b\lc\[(\a\vs4\al\co1(明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明;彰明。亲: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去旧更新。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定:目标、志向。得:收获。近:动词,接近。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诚:形容词eq\b\lc\\rc\](\a\vs4\al\co1(的使动用法,使……真,诚。致其知:获得知识。))eq\f(致知在格物。,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eq\f(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通过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eq\f(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自身品性,)eq\f(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自身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eq\f(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君王,)eq\f(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下至平民百姓,一切都要以修养自身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eq\f(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所看重的)eq\f(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反而疏远了,所疏远的却厚待于他,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eq\b\lc\[(\a\vs4\al\co1(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庶人:指平民百姓。壹是:,一切,一律。本:根本。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厚者))eq\b\lc\\rc\](\a\vs4\al\co1(薄:该重视的不重视。厚,形容词作动词,重视。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即“未有之也”,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eq\f(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eq\f(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臭气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这样才叫自我满足。所以,)eq\f(君子必慎其独,品德高尚的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eq\f(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一丝不苟。品德低下的人独处时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eq\f(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显露诚信善良。)eq\f(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殊不知,)别人看他们,就像能看见他们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这样做有什)eq\f(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么用呢!这就叫作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eq\f(君子必慎其独也。,品德高尚的人在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eq\b\lc\[(\a\vs4\al\co1(诚其,意:使))意念真诚。毋:不要。恶(wù)恶(è)臭(xiù):厌恶臭气。前一个“恶”是动词,厌恶,讨厌;后一个“恶”是形容词。臭,气味,较现代单指臭(chòu)味的含义宽泛。好(hào)好(hǎ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色,美丽的女子。前一个“好”是动词,喜爱;后一个“好”是形容词,美丽的。谦:通“慊(qiè)”,满足。慎其独: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一丝不苟。闲居:独处。厌然:掩盖、掩藏的样子。著:显露。eq\b\lc\\rc\](\a\vs4\al\co1(中:指内心。后面,的“外”指外表。))eq\f(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①有,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是因为)心)eq\f(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eq\f(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eq\f(焉,视而不见,听,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eq\f(而不闻,食而不知其,但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儿也不知道是什么)eq\f(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滋味。这就是修养自身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的道理。)eq\b\lc\[\rc\](\a\vs4\al\co1(正:动词,端正。身①:当作“心”,内心。,忿懥(zhì):愤怒。焉:兼词,于此。))eq\f(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品性:(是因为)人)eq\f(之①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见,)eq\f(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eq\f(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对于自己怠慢失礼的人会有偏意。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eq\f(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缺点,厌恶一个人而知道他的优点的人,天下少见。所以有谚语)eq\f(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说:“(贪心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都不满足于已经长势很)eq\f(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旺的禾苗。”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品性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eq\f(家。,家族的道理。)eq\b\lc\[(\a\vs4\al\co1(之①:对于。辟:有偏向。意思是下面的五种情况,虽然是人的自然常情,但人往往为情感所左右,而))eq\b\lc\(\a\vs4\al\co1(不加细察,必然对人有所偏向,亲近的人,一切都好,而厌恶,的人,就鄙弃他的一切。哀矜:怜悯,同情。敖惰:简慢,怠慢))eq\b\lc\\rc\](\a\vs4\al\co1(失礼。硕:大,引申,为茂盛的意思。))eq\f(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eq\f(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是因为)自己的家人都不能教导好,而能够教导别人,)eq\f(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这样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eq\f(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方面的教育:在家孝顺父母的道理,也就是侍奉君主的道理;)eq\f(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顺从和敬爱兄长的道理,也就是侍奉长官的道理;慈爱子女的道理,)eq\f(所以使众也。……一家仁①,,也就是统治民众的道理。……一个家族讲究仁义,)eq\f(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整个邦国也会兴起讲究仁义;一个家族兴起谦让,整个邦国也会)eq\f(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兴起谦让;一个君王如果贪婪暴戾,整个邦国就会群起作乱。)eq\f(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其作用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作一句话能败坏事业,一个人就)eq\f(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能安定国家。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实行仁爱;)eq\f(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eq\f(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有道德)eq\f(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修养的人,应该先要求自己,然后才能要求别人,)eq\f(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应该先去掉自身的恶习,而后才能去批评别人(使之改恶从善)。如果)eq\f(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自己不讲恕道,而想开导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eq\f(故治国在齐其家。,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eq\b\lc\[(\a\vs4\al\co1(出家:古今,异义词。))古义:走出家门。今义:离开家庭到庙宇里去做僧尼或道士。事:名词作动词,侍奉。弟:顺从和敬爱兄长,后来写作“悌”。慈:慈爱子女。仁①:形容词作动词,讲究仁义。偾(fèn):覆败、败坏。尧、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两位领袖,即尧帝和舜帝,历来被认为是圣君的代表。“尧、舜帅天下以仁”是状语后置句。桀(jié):夏代最后一位君主。纣:商纣王,商代最后一位君主。二人历来被认为是暴君的代表。“桀、纣帅天下以暴”是状语后置句。诸:兼词,相当于“之于”。非:eq\b\lc\\rc\](\a\vs4\al\co1(形容词作动词,批评。,恕:恕道。喻:开导。))eq\f(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eq\f(老老而民兴孝,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eq\f(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eq\f(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孤儿,老百姓也会跟着同样去做,因此君子有道德上的示)eq\f(之道也。……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范作用。……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eq\f(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就会有人(投靠),)eq\f(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人投靠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eq\f(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eq\b\lc\[(\a\vs4\al\co1(老老:尊敬老人。前一个,“老”字为形容词作动词,))尊敬;后一个“老”字为名词。长长:尊重长辈。前一个“长”字为形容词作动词,尊敬;后一个“长”字为名词。恤:体恤,周济。孤:孤儿,古时候专指幼年丧失父亲的人。倍:通“背”,违背。eq\b\lc\\rc\](\a\vs4\al\co1(絜(xié)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制作方形的工具。))◎课内素材先贤思想:守望道德自古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大多数读书人的人生准则,但不论是“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都要以“修身”为前提。要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呢?◎课外素材知识分子不能只想着当富豪,更不能只想当“土豪”一段时间以来,个别知识分子利欲膨胀,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与追求抛诸脑后,一心只想当富豪,甚至梦想一夜暴富当“土豪”。在论文写作中抄袭剽窃、侵占他人成果者有之,在科研项目中上下其手、浑水摸鱼者有之,在教学过程中当“老板”、搞钻营者有之。这些行为,极大地破坏了学术生态、科研环境,对社会风气也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当代知识分子不能只想着当富豪,更不能只想当“土豪”。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来说,责任担当空前,机会机遇空前。这其中,知识创造价值、科技改变命运的机会更多了。但个人的命运改变终究不能离开民族复兴的宏大背景,国家前途、人民福祉始终应该成为广大知识分子心目中的首要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只有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当代知识分子才能真正有所作为。传统社会中,文人最崇高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尽心上》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横渠语录》也有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不改其乐”的颜回以及“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的虞卿;魏晋时期,有“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中散和他的竹林贤士以及“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的靖节先生;唐代,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圣杜甫以及“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诗豪刘禹锡。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浮白载笔;君子贤士,抱瑜握瑾。他们不仅实践了自己通达、豁然的人生理想,更成了众望所归、万古垂青的“鸿儒”与“巨匠”。今天,更多的知识分子献身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斗争,功在当代,堪称楷模。知识分子的才情、品格、学识可以影响某个群体,甚至可以引领社会风气。一旦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失守,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必定扭曲,精神生态将受到重创。因此,知识分子重节操、守底线、知荣辱,绝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无论从本源上还是在发展过程中,“富豪”或“土豪”所包含的内在指向性基本上是以金钱为核心,通过有形的消费行为来标识自身身份,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为人所调侃甚至鄙夷的审美品位。而“文人”恰恰是与之相对的,视清贫与苦难为磨炼,将精神充盈置于物质富有之上,以追求无形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快乐人生的价值目标,并始终具有人文情怀地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知识分子一旦转而如法炮制富豪、土豪的种种行态,必然失却文化的本心,为名利所累,为名利所驱,进退失据,言行无状。知识分子可以也应该通过劳动获得财富,但绝不能利字当头而失却风骨与气节,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提出了四点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今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这四点。应该看到,这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期望。【点评】“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知识分子当牢记嘱托,自爱自敬,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舞台上擂定音鼓、唱响主旋律,勇做新时代建设的排头兵。◎践行写作《大学》里有许多做人的道理,请以“守望道德”为话题,写一段叙议结合的文字,不少于200个字。►范文示例守望道德,拒绝堕落。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与豪放是他内心品质的真实写照。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静与闲适淡远,带给我们很多感悟。他们在失意时并没有迷失自我,而是坚守道德和本心,拒绝堕落,从而在人生旅途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岂止是英雄的豪迈,更是人与自身气节斗争的一曲壮歌。文天祥在敌军的哄诱面前,守望道德,拒绝堕落,彰显了自身的爱国情操和坚贞不渝的美德。非己之物莫取,非正义之利不谋,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不断加强人格修养,树立崇高理想,坚守高尚道德,拒绝堕落。诱惑在我们面前定会偃旗息鼓,失去威力。国学与新经济学——《大学》启示录朱熹认为,《大学》“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因此是儒家正宗货色,体现了儒家政治理想与实现这一理想的人格、精神全面训练的方法。林语堂认为,“大学”是王公贵族子弟受教育的场所,《大学》就是给王公贵族子弟学习的“思想政治教材”。林老先生的这个说法,肯定是受到了西方政治学院的启发。《大学》产生时,礼仪形式与思想教育在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层生活中十分重要,《大学》可能是儒家名人曾子专门为贵族子弟定制的“人生发展规划书”。南怀瑾在《大学微言》中认为,《大学》思想来源于《易经》中乾卦《文言》,因为《大学》作为王公贵族子弟即未来统治者的学问,理想的境界是与天地(空间)合德、与日月(时间)合明、与四时(周期)合序、与鬼神(我们可以理解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或者明物质与暗物质)合吉凶。将这些词汇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大学》告诫我们,要成功,就得学会“不与天斗,不与地斗,不与人斗”,要尽量做到天人合一、环境友好、社会和谐,过“低碳”生活,实现政治文明。南怀瑾老先生认为,通过《大学》之道“三纲七证与八目”的训练,达到上述“四合”(古代圣贤提出的人生修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求,可以治国平天下,不仅与天下众生同呼吸共命运,还可以与天地日月共争辉。我们认为,从对《大学》之道的解构与重构看,朱熹的认识可能是正确的。《大学》集中体现了古代儒家为王公贵族绘制的从学进而从政的“人生规划发展路线图”,由此展示了对生命、学问、道德、能力等的“系统考核”要求,虽然这些系统的考核指标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在自然与社会交错运动中,如何掌握《大学》之道,成为人生大事。以《大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茅台”,充分体现了人类文化第一次成熟期的精华,醇香无比,但没有好好进行现代意义的营销策划。我们要抛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酸儒观念,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新教运动”。作者本着对中华文化的崇敬心态,本着继承与重构中华新文化的目的,抛砖引玉,但愿在中华民族文明复兴过程中,炎黄子孙共同重燃儒学之火,为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贡献力量。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辟:躲避B.物格而后知至 格:探究C.其机如此 机:机遇D.见君子而后厌然 厌:讨厌解析:选B。A项,“辟”应为“有偏向”;C项,“机”应为“作用”;D项,“厌”应为“掩盖、掩藏”。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eq\b\lc\{(\a\vs4\al\co1(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B.eq\b\lc\{(\a\vs4\al\co1(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其所令反其所好))C.eq\b\lc\{(\a\vs4\al\co1(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D.eq\b\lc\{(\a\vs4\al\co1(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解析:选B。A项,句中表停顿,助词/……的人,代词;B项,所字结构,助词;C项,这,代词/则,就,副词;D项,兼词,“之于”/形容词,众多。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B.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C.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D.孝者,所以事君也解析:选C。A项中“大学”意为古代天子所设,与相对而言,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与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有所区别。B项中“好色”意为美好的女子,与今义常用的“喜好美色”的贬义用法不同。D项中的“所以”意为“用来……的方式、途径”,与现在的因果关系连词意义用法也不同。4.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未之有也毋自欺也B.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孝者,所以事君也C.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尧、舜帅天下以仁D.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有人此有土解析:选C。A项,宾语前置句;B项,判断句;C项,判断句/状语后置句;D项,无特殊句式。二、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止而后有定 止:终止B.先齐其家 齐:整治C.致知在格物 格:推究D.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谨慎解析:选A。A项,“止”,应为“最高的境界”。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eq\b\lc\{(\a\vs4\al\co1(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②故君子必慎其独也))B.eq\b\lc\{(\a\vs4\al\co1(①知所先后,则近道矣,②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C.eq\b\lc\{(\a\vs4\al\co1(①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②视而不见))D.eq\b\lc\{(\a\vs4\al\co1(①见君子而后厌然,②如见其肺肝然))解析:选A。A项,“也”,①“……者,……也”,表判断;②句末语气助词。B项,“所”,放在动词前面,构成名词性短语。C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7.将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⑤掩其不善,而著其善⑥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A.①⑤⑥ B.②③④C.①④⑤ D.②③⑥解析:选B。①不是直接阐释,⑤是“小人”的做法,⑥是从反面说明。排除这三项即可。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原理。C.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解析:选D。D项,理解不正确,原文是“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并没有说这类人也要“慎独”。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译文:(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译文:解析:在这三个语句中,翻译的重点是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如“明明德”的前一个“明”,“诚于中”的“诚”,“形于外”的“形”,以及文言句式,如“未之有也”等。答案:(1)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2)他所重视的反而疏远了,他所疏远的反而厚待于他,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3)这就是所说的内心真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霍光论苏轼古之人,惟汉武帝号知人。盖其平生所用文武将帅、郡国边鄙之臣,左右侍从、阴阳律历博学之士,以至钱谷小吏、治刑狱、使绝域者,莫不获尽其才,而各当其处。然此犹有所试,其功效著见,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至于霍光,先无尺寸之功,而才气术数,又非有以大过于群臣。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付以天下后世之事。而霍光又能忘身一心以辅幼主。处于废立之际,其举措甚闲而不乱。此其故何也?夫欲有所立于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可以有望于其成。至于捍社稷、托幼子,此其难者不在乎才,而在乎节,不在乎节,而在乎气。天下固有能办其事者矣,然才高而位重,则有侥幸之心,以一时之功,而易万世之患,故曰“不在乎才,而在乎节”。古之人有失之者,司马仲达是也。天下亦有忠义之士,可托以死生之间,而不忍负者矣。然狷介廉洁,不为不义,则轻死而无谋,能杀其身,而不能全其国,故曰“不在乎节,而在乎气”。古之人有失之者,晋荀息是也。夫霍光者,才不足而节气有余,此武帝之所为取也。《书》曰:“如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嗟夫,此霍光之谓欤!使霍光而有他技,则其心安能休休焉容天下之才,而乐天下之彦圣,不忌不克,若自己出哉!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苟以人臣之势,而居于廊庙之上,以捍卫幼冲之君,而以其区区之才,与天下争能,则奸臣小人有以乘其隙而夺其权矣。霍光以匹夫之微而操生杀之柄,威盖人主,而贵震于天下。其所以历事三主而终其身天下莫与争者,以其无他技,而武帝亦以此取之欤?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 擢:提拔B.至于捍社稷 捍:保卫C.郡国边鄙之臣 鄙:浅陋D.则奸臣小人有以乘其隙而夺其权矣 隙:机会解析:选C。鄙:边疆,边远的地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B.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C.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D.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解析:选B。注意结合文意及句式特点断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武帝知人善任,所选拔的官员都能竭尽其才,而且功劳业绩显著。B.辅佐幼主,最重要的不是有过人的才能,而是要有节操、气度和涵养。C.霍光虽然昏庸无能,但能一心一意辅佐幼主,所以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D.文章认为司马仲达有才能而没有节操,荀息有节操而没有气度、涵养。解析:选C。说霍光“昏庸无能”不对,文中只是说他才能不突出;他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是因为“节气有余”。分析概括“四步骤”1.总体阅读,整体把握。整体阅读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胸中有数,完整准确地分析、评价人物、事件。2.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3.辨析差异,排除干扰。试题或时序颠倒、误用因果、事件杂糅、无中生有、颠倒是非、以偏概全,或词语误解,如果我们掌握了选项的设置模式,就能快速排除干扰,正确答题。4.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欲有所立于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可以有望于其成。译文:(2)然狷介廉洁,不为不义,则轻死而无谋,能杀其身,而不能全其国。译文:答案:(1)想要在天下有成就,搏击进取来求得不寻常的功绩的人,就一定有超群脱俗显而易见的才能,然后有希望获得成功。(2)但这种人洁身自好、清正廉洁,不义的事坚决不做,因此可以轻易去死而缺少权谋,能够为正义舍身,却不能保全他的国家。古代的人,只有汉武帝号称知人善任。他平生所任用的文臣武将、郡国边城的臣子,身边的侍从、阴阳律历博学的人,以及管理钱谷的小吏、治理刑狱、出使外国的人,没有谁不是竭尽施展自己的才能,并各自适合他们的职事。然而这仍然有所试用,他们的功劳业绩显著,是天下共同了解并相信的。至于霍光,起先并无一点点功劳,而他的才气心机也并非有什么远远超过当时朝中的群臣的。但是汉武帝把他从众人当中提拔上来,把天下后世的事托付给他。而霍光也能舍身忘己,一心一意来辅佐幼主。处在废昌邑王立汉宣帝的关头,他的举措非常从容而不慌乱。这是什么缘故呢?想要在天下有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