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论文_第1页
跨学科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论文_第2页
跨学科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论文_第3页
跨学科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论文_第4页
跨学科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学科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运用【摘要】跨学科教学指向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一种教学新思路,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解决学科问题。新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可以用跨学科教学完美演绎。跨学科教学可以及时获取教学反馈,提升教学效果。古典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独特的价值,在历史课堂构建中挖掘诗歌资源,可以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关键词】跨学科教学古典诗歌历史课堂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理解素养解释素养跨学科教学指向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一种教学新思路,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解决学科问题。“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与历史中的人物精神相契合的过程,它可以用跨学科的方式去完美演绎。这个过程可以用清晰的思路、鲜明的精神、敞亮的对话来传递文化、涵养情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文史相通”一直是人们的共识,诗词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用诗词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词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以特定的方式记载历史,甚至从创作背景到诗词内容本身常常都会包含着反映客观现实的内容。因此,历史教学中可以从诗歌创作背景入手,对诗歌内容进行充分利用和挖掘,运用情境设置进行跨学科教学。现以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为例,用诗歌教学演绎跨学科历史课堂。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引入诗词必须客观反映当时的真实历史。《三国鼎立》的教学重在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分析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课堂教学中可以用《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三首诗串联社会背景,还原历史真实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因素和主观条件,通过分析讨论曹操在官渡和赤壁之战的一胜一败,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学会辩证地评价曹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一、解读诗歌内容,再现历史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历史时空观念。诗词能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风气、生活风貌、社会习俗,导入新课时直接用多媒体PPT引入被誉为“汉末实录”的曹操代表作《蒿里行》,用时空引领“人”的出现,介绍曹操所生活的时代环境。PPT展示汉末相关历史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与灾难,在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了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的局面呢?是曹操。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教师多媒体展示曹操《蒿里行》的相关背景插图,并与学生一起朗读诗歌,解读之后设置问题,再现当时的历史画面: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创作《蒿里行》揭露初平元年袁绍等人兴兵讨伐董卓,内部混战的情形,突出地描写了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问题1:诗中的“群凶”指的是谁?为什么关东义士要去讨伐他?问题2:“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反映了讨伐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问题3:“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了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解读诗歌,剖析诗句背后蕴含的历史。“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遣一,念之断人肠。”曹操用诗歌再现东汉末年董卓专政、军阀混战、人民水深火热的历史背景,运用凝练的语言阐述关东之师从聚合到离散的过程,成为历史的真实记录。教师用多媒体通过画面再现,设置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有利于让学生理解和感受乱世中曹操的内心世界。二、解读诗歌创作背景,识记梳理官渡之战及其意义,理解曹操当时的历史行为,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素养。时空是历史人物的定位,是历史思维的基础,时代造英雄,生活在动乱年代的诗人曹操用《蒿里行》反映汉末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正义感和悲愤情绪,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厚同情。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不仅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还是诗人内心的写照。接下来介绍曹操生活的历史背景:189年,董卓专政时,34岁的曹操散尽家财,招兵买马,首倡天下共同讨伐董卓。关东军阀起兵响应,形成以袁绍为首的军阀联盟,但这支联军各怀私心,各路人马徘徊不前。曹操对联军十分不满,独领三千人马在荥阳迎战了董卓部将徐荣,但战事失利,此时,忧国忧民的曹操不再寄希望于一个没有未来的东汉王朝,他决心自谋出路,致力于国家的统一,走上逐鹿中原的道路,引出官渡之战的历史背景。多媒体PPT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分裂的动态形势图,讲述曹操的崛起,领悟曹操的多重情感:对国家的关注和担忧,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对董卓专政和军阀混战的悲愤失望。用动态形势图与诗歌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促进学生理解曹操当时的历史行为,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曹操的崛起对袁绍构成的威胁。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归纳: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招纳贤才。经济上,开垦荒地,实行屯田。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通过课本中官渡之战的形势图讲解战争过程,强调官渡之战是曹操军事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此战之后曹操在北方所向披靡,进入人生的巅峰时期。引入曹操在207年创作的诗歌《龟虽寿》,探讨曹操的心路历程。教师多媒体展示《龟虽寿》让学生齐声朗读,解读诗歌,并设置以下问题与学生互动: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问题1:《龟虽寿》呈现了什么形象的曹操?为什么曹操会如此豪爽自信?问题2:“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曹操基本统一北方的原因是什么?问题3:207年曹操53岁,已经基本统一北方了。诗中说“壮心不已”,曹操还有什么壮心?曹操统一北方最大的对手是谁?讨论以上问题,解读《龟虽寿》让学生直观感受曹操内心的豪爽自信,自然引出“官渡之战”,分析曹操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优势:第一,政治上取得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第二,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发展经济;第三,军事上唯才是举,重用人才发展军事实力;第四,袁绍用人多疑骄傲轻敌,治军不严战斗力不强。引导学生分析官渡之战对曹操统一北方的影响,突破本课知识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探讨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解读曹操年老志不衰,意欲完成天下统一的心愿。那么,曹操统一北方的最大对手是谁?引出本课重点赤壁之战。三、解读诗歌表达的情感,识记梳理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学会辩证的评价曹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多媒体展示赤壁之战示意图讲述战争过程: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打败曹军。引导学生分析孙刘联军和曹操的智谋,认识赤壁之战给予曹操的沉重打击,并使其进入人生的低谷期,自然引出曹操210年创作的诗歌《短歌行》。利用多媒体展示《短歌行》,并同步播放杨洪基的歌曲《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设置以下问题与学生探讨:问题1:《短歌行》里呈现了一个怎样的曹操?曹操为何而忧?赤壁之战曹操为何战败?问题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反映了曹操极为渴望人才的心理。曹操手下有荀彧、荀攸、崔琰等东汉末年才俊,为什么他当年还如此渴望人才?解读《短歌行》让学生感受到曹操心路的变化:赤壁之战战败使曹操统一中国的理想破灭,曹操由之前豪爽自信变得多忧多虑。引导学生从孙刘联军和曹操两个角度分析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强化本课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学会辩证的评价曹操。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士兵疲惫,且不习水战;第二,曹操骄傲自满;第三,孙刘联军正确战术;第四,根本原因是: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与学生探讨曹操当时极度渴望人才的原因,引出曹操与荀彧、荀攸、崔琰等才俊关系的恶化。曹操认为赤壁战败是由荀彧、荀攸、崔琰等人无用造成的。另外,当时曹操已经暴露出取代汉室的野心,这也一直遭到忠于汉室的荀彧、荀攸、崔琰等人的反对。因此,曹操渴望得到新的人才来支持他,通过该环节的设计引出曹操的代汉之路。212年,曹操逼死荀彧;213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214年曹操处死汉献帝的皇后及两位皇子;215年逼迫汉献帝立其女曹节为皇后;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曹操杀掉崔琰。通过介绍代汉之路,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后曹操由乱世英雄向乱世“奸雄”的转变,学会辩证的评价曹操。同时介绍孙、刘联军,让学生意识到曹操最后虽为汉臣,却已经是实际上的皇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独特的利用价值,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挖掘诗歌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其历史教育的价值,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学生识记知识点时容易出现知识割裂化、碎片化和学习浅表化等问题,而跨学科教学恰巧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