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1页
5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2页
5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3页
5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的乘法口诀教学教学评价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I)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2)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情感,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教学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出色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请你们选出每个学习小组中口算最快最准的同学,与老师进行一下比赛好吗?2.师生比赛,看谁最先说出得数。口算题如下:3+3+3+3+3=8+8+8=6+6+6+6+6=9+9+9+9=7+7+7+7+7=6+7+8=7+8+9=【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每次出题后都是老师抢先说出得数。参赛的几个学生都是看到题后很紧张的用嘴快速地连加或是用手做指算以求快速地算出得数,而个别学生们在激动和不解中感到无奈,有的同学小声说,那谁能比得过老师呢?】3.引出课题: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学生们回答:不知道)那是因为我有一个秘密武器——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乘法口诀。【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争强好胜.能和老师比赛,这是多么兴奋而有趣的挑战呢!这样看似简单而随意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勇于挑战的欲望.还牵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向往。教师要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不要急于传授知识.如果急于传授知识只能使人处于冷漠的接受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负担。我这样简洁的导入.注重在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上为学生铺路搭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编口诀。(1)出示情景图(直接将一只手投影到屏幕上):你看到了什么?就是这只手.藏着我们要找的秘密武器呢?你发现了吗?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谈话:一只手有5根手指,是1个5.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生l:1x5=5。生2:也可以写成5xl=5。师:2只手有几根手指?3只、4只、5只呢?(出示表格,每个学习小组一份)手数(只)手指数(根)几个几乘法算式151十51×5=55xl=52345(3)你能看懂这张表格了吗?(能)小组合作,完成报告单的填写。教师在学生之间巡视、指导并检查同学们的探究学习活动。(4)汇报并交流报告单的填写情况,并引导学生观察一下这些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1:我发现这些算式一个比一个多5。生2:我看这就是5个5个地数数。师:说的好.你真的很会观察。的确如此,l个5是5,2个5就是5+5=10,……生集体随着说:3个5就是5+5+5=15.4个5就是……师:除了报告单上这些数,你还能继续往下说吗?(能)生1:我知道9个5是45,就是9只手上有45根手指。生2:我知道6只手有30根手指,也就是5x6=30。生3:我知道l0只手有50根手指,l0个5是50。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你们不仅说的好,而且还算得快,实际上你们已经发现了乘法计算的秘密.现在你尝试着将每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提出来放在一起,小数在前,“一五”。生:二五、三五、四五、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师:将积放在后.连起来说.就是:一五得五、二五一十……生: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2.记口诀。同学们可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大家自豪地读一读5的乘法口诀。(生大声齐读)你们发现一些规律了吗?生1:每句口诀的前一个字依次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生2:每句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五”。生3:得数依次多了5。师:对。这是从上往下看!如果从下往上看.得数依次——生:少5。师:怎么样?如果我们现在就记住这九句口诀.大家愿意试一试吗?我们大家自由读读记记。学生读、记5的乘法口诀。师: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有没有信心?(师生齐背口诀。)师:在背的时候,感觉“5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哪几句难记一些?生:“一五得五”好记。生:“五五二十五”也好记。生:我是按单双数来记的。单数的得数后面都是5,双数得数后面都是0。师:按照这个学生说的方法将乘法算式分成单双两列,果然如此。和学生一起读“一五得五、三五十五、五五二十五、五七三十五、五九四十五。”再读双数的。师:现在提高要求,我们进行对口令比赛。(师生、生生之间).师:如果突然忘记四五是多少,怎么办?生1:从5开加,一直加四次,就知道了。生2:这样太麻烦,只要想三五十五,再加上l个5.就得到了四五二十。生3:也可以记住“五五二十五”,再减去5就行了。师:太棒了!大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来记忆5的乘法口诀。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能记熟口诀。【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分两个层次进行的:一个是编口诀,一个是记口诀。由编到记.层层递进.体现知识的序列性。】我依据新课程转变教师的角色这一理念,没有采取讲授的方法“送”口诀,而是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手指人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通过数手指,找顺次加5的规律,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编写口诀、记忆口诀的探索,从而自然促成了孩子们由遇到问题到寻找方法、发现规律的思维上过渡。充分地体验、主动地思考.孩子们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因此,在这里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指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师生的互动、智慧的碰撞.使学生对于枯燥的口诀已经生发了感情.使原本静止的、程式化的口诀记忆过程成为鲜活、生动的师生学习场景图。]三、应用口诀。体验成功师:我们这么辛苦地记这些口诀,太麻烦了.不记行吗?生:不行的。师:那口诀有什么用呢?生1:能帮我们更快地算乘法口算。生2:我们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数人数都要用到的。看算式说口诀。师:好,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小朋友口诀记得怎么样了。(教师出示一道算式,学生说得数,并说应用的口诀)5x21×55×76×55×52x55×45×3生:(师出示了0×5,学生迟疑了一下)零5得零师:5的口诀里有吗?(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证明一下?生1:Ox5表示5个0相加,那就是“0”嘛。生2:还表示0个5,就是一个5也没有。也就是“0”。师:老师真是佩服你们,又创造了一句新的口诀。应用举例。师: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发现5的乘法口诀就藏在我们身边。出示儿歌:一只小手5根手指头,两只小手l0根手指头,三只小手15根手指头,四只小手20根手指头.五只小手25根手指头……,看看,谁能像付老师一样,也能找到藏在生活中的5的口诀。生1:我能。我们统计数据的时候,要用到画“正”字的方法.而“正”字正好是五笔。其实就是“一个正字有5笔,两个正字有10笔……”’生2:我也能。你看,墙上的梅花一朵是五个瓣.那两朵梅花就是10个瓣……生3:老师,我们学的古诗中也发现了口诀。师:(惊喜的)是吗?四、全课总结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每个人都长了一双数学家的眼睛.自己发现了那么多藏在我们生活中5的乘法口诀,掌握了准确计算乘法的秘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特别的高兴.因为你们个个都很了不起,会观察,乐思考,能发现,更会应用。所以,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会找到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不是缺少“数学”,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数学的眼睛.缺少主动捕捉数学的意识和眼光。让学生举例,目的是为了“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因此,找藏在我们身边的5的口诀.则为学生架起了数学与生活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我们的生活,有助于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等活动来编记口诀。通过课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无论是学生还是身为教师的我.都已经不能够将学习和教学的关注点落在编上了,这节课的成功完全得助于我能够走出教材、了解学生,真正地站在了“用教材”“备学生”这一高度上来设计这节课.而精彩的生成也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评析:作为教师.谁都希望在课堂教学上获得成功。“5的乘法口诀”一课的教学很成功,因为她找到了能促使教与学成功的三个因素。第一因素——研究学生。儿童学习数学有两个基础——知识与经验。长期以来,教师对儿童学习基础的分析往往来自于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常规的教学方式一般也都是从一个情境入手.从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知知识.从而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得出一个结论。而这节课上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正视了学生的知识基础,找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从竞赛入手,尽管学生中已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5的乘法口诀.但有很多是不知道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此时教师通过放手让学生验证,把学习知识的机会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了一个探索者.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还加强了学生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第二因素——研究教材。对待教材.首要的态度还是“尊重教材”。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的新教材赋予了它新的意义和使命。新课程的理念促使老师不仅要教好教材,更要用好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和学习能力.大胆地拓展了5的口诀,使其没有局限于教材中只有“五句”,而是让学生继续探究、能编多少就编多少。直至扩展到“五九四十五”。可见,学生们在这节课上.不仅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走向了深入。”第三因素——研究教法。在这节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