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题目参考答案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一个()A.比例环节B.微分环节C.积分环节D.惯性环节D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它的开环增益为()A.1B.2C.5D.10C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则该系统是()A.临界阻尼系统B.欠阻尼系统C.过阻尼系统D.零阻尼系统B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A.系统综合B.系统辨识C.系统分析D.系统设计C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上相等。A.幅频特性的斜率B.最小幅值C.相位变化率D.穿越频率A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A.比较元件B.给定元件C.反馈元件D.放大元件Cω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A.圆B.半圆 C.椭圆 D.双曲线A若保持二阶系统的ζ不变,提高ωn,则可以()A.提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C.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D.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B一阶微分环节,当频率时,则相频特性为()A.45°B.-45°C.90°D.-90°A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A.振荡次数越多B.稳定裕量越大C.相位变化越小D.稳态误差越小D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A.稳定B.临界稳定C.不稳定D.稳定性不确定。A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当k=()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A.10B.20C.30D.40C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有()A.0B.1C.2D.3C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则其位置误差为()A.2B.0.2C.0.5B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A.反馈校正B.相位超前校正C.相位滞后—超前校正D.相位滞后校正D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霍尔传感器是用作()反馈的传感器。A.电压B.电流C.位移D.速度B系统已给出,确定输入,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称为()A.最优控制B.系统辨识C.系统分析D.最优设计A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A.输出量B.输入量C.扰动量D.设定量B稳态误差ess与误差信号E(s)的函数关系为()A.B.C.D.B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A.减小增益B.超前校正C.滞后校正D.滞后-超前A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A.圆B.上半圆C.下半圆D.45°弧线B在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中,其调整时间的长短是与()指标密切相关。A.允许的峰值时间B.允许的超调量C.允许的上升时间D.允许的稳态误差D主要用于产生输入信号的元件称为()A.比较元件B.给定元件C.反馈元件D.放大元件B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该环节是()A.比例环节B.积分环节C.惯性环节D.微分环节C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A.B.C.D.A引出点前移越过一个方块图单元时,应在引出线支路上()A.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B.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C.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D.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C8.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其阶跃响应曲线在t=0处的切线斜率为()A.7B.2C.D.B时域分析的性能指标,哪个指标是反映相对稳定性的()A.上升时间B.峰值时间C.调整时间D.最大超调量D二阶振荡环节乃奎斯特图中与虚轴交点的频率为()A.谐振频率 B.截止频率C.最大相位频率 D.固有频率D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为()A.0B.1C.2D.3C一般为使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希望相位裕量?为()A.0~15?B.15?~30?C.30?~60?D.60?~90?C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且容许误差为5%,则其调整时间为()A.1B.2C.3D.4C某一系统的速度误差为零,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能是()A.B.C.D.D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当输入为单位斜坡时,其加速度误差为()A.0C.4D.?A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A.相位超前校正B.相位滞后校正C.相位滞后—超前校正D.反馈校正A确定根轨迹大致走向,一般需要用()条件就够了。A.特征方程B.幅角条件C.幅值条件D.幅值条件+幅角条件B某校正环节传递函数,则其频率特性的奈氏图终点坐标为()A.(0,j0)B.(1,j0)C.(1,j1)D.(10,j0)D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A.给定元件B.放大元件C.比较元件D.执行元件D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该环节是()A.比例环节B.惯性环节C.积分环节D.微分环节C已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是,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A.B.C.D.A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A.输出量B.输入量C.扰动量D.设定量B梅逊公式主要用来()A.判断稳定性B.计算输入误差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D.求系统的根轨迹C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A.0.6C.0D.1C在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中,其调整时间的长短是与()指标密切相关。A.允许的稳态误差B.允许的超调量C.允许的上升时间D.允许的峰值时间A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其阶跃响应曲线在t=0处的切线斜率为()A.7B.2C.D.B若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右半S平面上没有零点和极点,则该系统称作()A.非最小相位系统B.最小相位系统C.不稳定系统D.振荡系统B一般为使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希望相位裕量?为()A.0~15?B.15?~30?C.30?~60?D.60?~90?C某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当k=()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A.2B.4C.6D.8C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A.(-4,∞)B.(-4,0)C.(-∞,-4)D.(0,∞)C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当输入为单位斜坡时,其加速度误差为()A.0C.4D.?A系统的传递函数,其系统的增益和型次为()A.5,2B.5/4,2C.5,4D.5/4,4B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A.相位滞后校正B.相位超前校正C.相位滞后—超前校正D.反馈校正C进行串联超前校正前的穿越频率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的关系,通常是()A.=B.>C.<D.与无关B.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则与虚轴交点处的K*=()A.0B.2C.4D.6D某校正环节传递函数,则其频率特性的奈氏图终点坐标为()A.(0,j0)B.(1,j0)C.(1,j1)D.(10,j0)DA、B是高阶系统的二个极点,一般当极点A距离虚轴比极点B距离虚轴大于()时,分析系统时可忽略极点A。A.5倍B.4倍C.3倍D.2倍A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A.系统综合B.系统辨识C.系统分析D.系统设计C开环控制系统的的特征是没有()A.执行环节B.给定环节C.反馈环节D.放大环节C主要用来产生偏差的元件称为()A.比较元件B.给定元件C.反馈元件D.放大元件A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则该可看成由()环节串联而成。A.比例、延时B.惯性、导前C.惯性、延时D.惯性、比例C已知,其原函数的终值()A.0B.∞D.3C在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A.输入B.引出点C.比较点D.传递函数D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且容许误差为2%,则其调整时间为()A.1B.1.5C.2D.3C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上相等。A.幅频特性的斜率B.最小幅值C.相位变化率D.穿越频率A若保持二阶系统的ζ不变,提高ωn,则可以()A.提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C.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D.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B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有阻尼固有频率ωd、无阻尼固有频率ωn和谐振频率ωr比较()A.ωr>ωd>ωnB.ωr>ωn>ωdC.ωn>ωr>ωdD.ωn>ωd>ωrD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其位置误差为()A.2B.0.2D.3B.当输入为单位斜坡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II型系统其稳态误差为()A.0kC.1/kD.?A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A.相位滞后校正B.相位超前校正C.微分调节器D.积分调节器D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有()A.0B.1C.2D.3C.根据系统的特征方程,可以判断系统为()A.稳定B.不稳定C.临界稳定D.稳定性不确定B某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当()时,闭环系统稳定。A.B.C.D.任意T1和?2B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A.圆B.上半圆C.下半圆D.45°弧线B在系统中串联PD调节器,以下那一种说法是错误的()A.是一种相位超前校正装置B.能影响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的高频段C.使系统的稳定性能得到改善D.使系统的稳态精度得到改善D根轨迹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公式为()A.B.C.D.D直流伺服电动机—测速机机组(型号为70SZD01F24MB)实际的机电时间常数为()A.8.4msB.9.4msC.11.4msD.12.4msD随动系统对()要求较高。A.快速性B.稳定性C.准确性D.振荡次数A“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以()为基础,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等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A.传递函数模型B.状态空间模型C.复变函数模型D.线性空间模型B主要用于稳定控制系统,提高性能的元件称为()A.比较元件B.给定元件C.反馈元件D.校正元件D某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该环节可看成由()环节串联而组成。A.比例、积分、滞后B.比例、惯性、微分C.比例、微分、滞后D.比例、积分、微分B已知,其原函数的终值()A.0B.∞D.3C已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是,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A.B.C.D.B在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A.输入B.引出点C.比较点D.传递函数D已知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函数是,则系统的稳态误差是()A.0.5B.1C.1.5D.2A若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长,则说明()A.系统响应快B.系统响应慢C.系统的稳定性差D.系统的精度差B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它的对数幅频率特性L()随K值增加而()A.上移B.下移C.左移D.右移A设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则其频率特性幅值A()=()A.B.C.D.A根据系统的特征方程,可以判断系统为()A.稳定B.不稳定C.临界稳定D.稳定性不确定B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其阻尼比ζ是()A.0.5B.1C.2D.4C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A.右半部分B.左半部分C.实轴上D.虚轴上B一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为()A.0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为2B.I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为2C.I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为1D.0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为1C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之间的关系,通常是()A.=B.>C.<D.与、无关C17.在系统中串联PD调节器,以下那一种说法是错误的()A.是一种相位超前校正装置B.能影响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的高频段C.使系统的稳定性能得到改善D.使系统的稳态精度得到改善D滞后校正装置的最大滞后相位趋近()A.-45°B.45°C.-90°D.90°A实轴上分离点的分离角恒为()A.?45?B.?60?C.?90?D.?120?C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该环节是()A.比例环节B.积分环节C.惯性环节D.微分环节C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A.B.C.D.B在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A.相位B.频率C.稳定裕量D.时间常数B在电压—位置随动系统的前向通道中加入()校正,使系统成为II型系统,可以消除常值干扰力矩带来的静态误差。A.比例微分B.比例积分C.积分微分D.微分积分B系统已给出,确定输入,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称为()A.系统辨识B.系统分析C.最优设计D.最优控制D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指()的数学表达式。A.输入信号B.输出信号C.系统的动态特性D.系统的特征方程C主要用于产生输入信号的元件称为()A.比较元件B.给定元件C.反馈元件D.放大元件B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且容许误差为5%,则其调整时间为()A.1B.2C.3D.4C8.若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短,则说明()A.系统响应快B.系统响应慢C.系统的稳定性差D.系统的精度差A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时间响应只能分析系统的瞬态响应B.频率特性只能分析系统的稳态响应C.时间响应和频率特性都能揭示系统的动态特性D.频率特性没有量纲C二阶振荡环节乃奎斯特图中与虚轴交点的频率为()A.最大相位频率 B.固有频率C.谐振频率 D.截止频率BII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A.–60(dB/dec)B.–40(dB/dec)C.–20(dB/dec)D.0(dB/dec)B某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当k=()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A.0.5B.1C.1.5D.2B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以上都不是C某一系统的速度误差为零,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能是()A.B.C.D.D当输入为单位斜坡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I型系统其稳态误差ess=()A.0.1/kB.1/kC.0D.?B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A.相位超前校正B.相位滞后校正C.相位滞后—超前校正D.反馈校正A常用的比例、积分与微分控制规律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A.PDIB.PDIC.IPDD.PIDD输入已知,确定系统,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称为()A.滤波与预测B.最优控制C.最优设计D.系统分析C开环控制的特征是()A.系统无执行环节B.系统无给定环节C.系统无反馈环节D.系统无放大环节Cω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A.圆B.半圆 C.椭圆 D.双曲线A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它的开环增益为()A.10B.2C.1D.5D主导极点的特点是()A距离虚轴很近B.距离实轴很近C.距离虚轴很远D.距离实轴很远A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A.(-2,-1)和(0,∞)B.(-∞,-2)和(-1,0)C.(0,1)和(2,∞) D.(-∞,0)和(1,2)B确定根轨迹大致走向,用以下哪个条件一般就够了()A.特征方程B.幅角条件C.幅值条件D.幅值条件+幅角条件D在信号流图中,只有()不用节点表示。A.输入B.输出C.比较点D.方块图单元D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其阻尼比ζ是()A.0.5B.1C.2D.4A若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长,则说明()A.系统响应快B.系统响应慢C.系统的稳定性差D.系统的精度差B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A.0°B.-90°C.90°D.-180°A已知系统为最小相位系统,则一阶惯性环节的幅频变化范围为()A.0?45°B.0?-45°C.0?90°D.0?-90°D为了保证系统稳定,则闭环极点都必须在()上。A.s左半平面B.s右半平面C.s上半平面D.s下半平面A系统的特征方程,可以判断系统为()A.稳定B.不稳定C.临界稳定D.稳定性不确定B下列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中,哪一个是在频域里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判据()A.劳斯判据B.赫尔维茨判据C.奈奎斯特判据D.根轨迹法C对于一阶、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以上都不是C系统型次越高,稳态误差越()A.越小B.越大C.不变D.无法确定A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A.反馈校正B.相位超前校正C.相位滞后—超前校正D.相位滞后校正D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的关系相比,通常是()A.=B.>C.<D.与、无关B超前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为,其最大超前相位角为()A.B.C.D.A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A.(-2,∞)B.(-5,2)C.(-∞,-5)D.(2,∞)C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A.减小增益B.超前校正C.滞后校正D.滞后-超前APWM功率放大器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的作用是()A.脉冲宽度调制B.幅度调制C.脉冲频率调制D.直流调制A输入与输出均已给出,确定系统的结构和参数,称为()A.最优设计B.系统辨识C.系统分析D.最优控制B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的元件又称比较器。A.微分B.相乘C.加减D.相除C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A.比较元件B.给定元件C.执行元件D.放大元件C某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该环节可看成由()环节串联而组成。A.比例、积分、滞后B.比例、惯性、微分C.比例、微分、滞后D.比例、积分、微分D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A.B.C.D.A梅逊公式主要用来()A.判断稳定性B.计算输入误差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D.求系统的根轨迹C一阶系统G(s)=的放大系数K愈小,则系统的输出响应的稳态值()A.不变B.不定C.愈小D.愈大C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性能指标中只与阻尼比有关的是()A.上升时间B.峰值时间C.调整时间D.最大超调量D在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A.相位B.频率C.稳定裕量D.时间常数B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G(jω)=,当ω=1rad/s时,其频率特性幅值A(1)=()A.B.C.D.D一阶惯性系统的转角频率指()A.2B.1C.0.5D.0A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其中K>0,a>0,则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A.K值的大小有关B.a值的大小有关C.a和K值的大小无关 D.a和K值的大小有关C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B.0.6C.1D.0D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以上都不是C以下关于系统稳态误差的概念正确的是()A.它只决定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B.它只决定于系统的输入和干扰C.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输入和干扰有关D.它始终为0B当输入为单位加速度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I型系统其稳态误差为()A.0kC.1/kD.?D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A.相位滞后校正B.相位超前校正C.微分调节器D.积分调节器C在系统校正时,为降低其稳态误差优先选用()校正。A.滞后B.超前C.滞后-超前D.减小增益A根轨迹上的点应满足的幅角条件为()A.-1B.1C.±(2k+1)π/2(k=0,1,2,…)D.±(2k+1)π(k=0,1,2,…)D主导极点的特点是()A.距离虚轴很近B.距离实轴很近C.距离虚轴很远D.距离实轴很远A反馈控制系统又称为()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B.扰动顺馈补偿系统?D.输入顺馈补偿系统B位置随动系统的主反馈环节通常是(?)
A.电压负反馈?B.电流负反馈C.转速负反馈?D.位置负反馈
A如果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减幅振荡(又称阻尼振荡),则其阻尼比()
A.ξ<0?B.ξ=0C.0<ξ<1?D.ξ≥1CG(s)=?1/[(S+1)(S+2)(S+3)(S+4)]环节的对数相频特性的高频渐近线斜率为()
A.?-20dB?B.-40dBC.-60dB?D.?-80dBD某自控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1/[(S+1)(S+2)]?,则此系统为()A.稳定系统?B.不稳定系统C.稳定边界系统?D.条件稳定系统A若一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s+1)2(s-2)2+3=0,则此系统是()A.稳定的B.临界稳定的C.不稳定的 D.条件稳定的C下列性能指标中的(?)为系统的稳态指标。A.σP?B.ts?C.N?D.ess
D有一线性系统,其输入分别为u1(t)和u2(t)时,输出分别为y1(t)和y2(t)。当输入为a1u1(t)+a2u2(t)时(a1,a2为常数),输出应为()A.a1y1(t)+y2(t) B.a1y1(t)+a2y2(t)C.a1y1(t)-a2y2(t) D.y1(t)+a2y2(t)B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c(S)=K(0<β<1),则该装置是()A.超前校正装置 B.滞后校正装置C.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D.超前——滞后校正装置A1型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的低频段斜率为() A.-40(dB/dec) B.-20(dB/dec)C.0(dB/dec) D.+20(dB/dec)B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的为:(?)A.自动跟踪雷达?B.数控加工中心C.普通车床?D.家用空调器
CRLC串联电路构成的系统应为(?)环节。A比例?B.惯性?C.积分?D.振荡
D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随频率变化的关系是()。A.幅频特性?B.相频特性C.传递函数?D.频率响应函数B利用奈奎斯特图可以分析闭环控制系统的()A.稳态性能 B.动态性能C.稳态和动态性能 D.抗扰性能A开环传递函数G(s)H(s)=,其中p2>z1>p1>0,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A.(-∞,-p2],[-z1,-p1] B.(-∞,-p2]C.[-p1,+∞] D.[-z1,-p1]A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则系统的阻尼比为()A. B. C. D.1C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o(s)=,其中K>0,a>0,则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A.K值的大小有关 B.a值的大小有关C.a和K值的大小有关 D.a和K值的大小无关D在伯德图中反映系统动态特性的是()。A.低频段B.中频段C.高频段D.无法反映B设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G(jω)=,当ω=1rad/s时,其频率特性幅值G(1)=()。A.1B.C.D.D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A.[-3,∞]B.[0,∞]C.(-∞,-3)D.[-3,0]D实验中可以从()获取频率特性。A.稳定的线性和非线性系统B.不稳定的线性和非线性系统C.不稳定的线性系统D.稳定的线性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金属包垫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耳塞式免持听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翻口热封纸袋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海产品保鲜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时装鞋辣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往复熔断式枕式包装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被褥套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加长型特制扳手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车用遥控器外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多孔环填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移动认证考试题库-动环20180418
- 船舶触碰桥梁应急预案
- 2023-2024年湖北省鄂东南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 奖牌施工方案
- 加油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 物理化学二氧化碳和硫的相图
- 接地装置及接地电阻检测记录表
- 六年级小学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 新型研发机构备案申请表
- Unit1第1课时(SectionA1a2d)(教学设计)九年级英语全一册(人教版)
- 血液透析患者水分控制的健康宣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