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临床分析_第1页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临床分析_第2页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临床分析_第3页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临床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se)是由儿童和成人肿瘤患者进行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的。由于肿瘤细胞的快速破坏和细胞内的铁、核酸、蛋白质和代谢产物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导致代谢异常和电解质紊乱的一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钾血症、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肾功能衰竭,部分患者可突然死亡。ALTS为肿瘤内科急症之一,各种肿瘤均可发生,而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ATLS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易被临床忽视。因此,提高对ATLS的认识,及时诊治,对减少相关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诊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10例并发ATLS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atls治疗原则1.1一般资料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患者157例,均经骨髓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所制订的标准,化疗后并发ATLS10例,发生率6.4%。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cyticleukemia,ALL)92例,并发ATLS6例,发生率6.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65例,并发ATLS4例,发生率6.2%。10例ATLS中男6例,女4例;年龄15~62岁。白血病分型:L12例,L23例,L31例,M2a及M4各1例,M52例。化疗前血常规:白细胞(20.0~252.8)×109/L,分类:原、幼细胞0.50~0.85,血红蛋白40~87g/L,血小板(12~82)×109/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原、幼细胞0.60~0.95。1.2观察方法观察ATLS发生时间,主要临床表现(心电图、胸部X线片等),实验室检测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尿酸,血电解质等)。化疗后12h、1d、2d、3d、5d、7d复查血生化指标。1.3化疗方案6例ALL的化疗方案为VD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1例M2a采用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1例M4及2例M5采用MEA方案(米托蒽醌、足叶乙甙、阿糖胞苷)。白细胞高于50×109/L者化疗前先口服羟基脲,待白细胞数降至50×109/L以下才开始化疗。上述联合化疗的药物均为常规剂量。1.4治疗方法发生ATLS后增加输液量至3500~5000ml/d,应用碳酸氢钠静脉碱化尿液,口服别嘌呤醇0.2g,3次/d,至尿酸恢复正常,加强对症治疗,包括吸氧、降血钾、补钙、适当利尿以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若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予以血液透析治疗。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2结果2.1组患儿性别、年龄和性别、年龄的分布情况本组AL并发ATLS的总发生率为6.4%,ALL与AML的发生率相近,分别为6.5%和6.2%,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10例ATLS中7例发生于化疗后72h内,3例发生于化疗后4~7d。2.2化学物质症状10例均有发热(体温38.5~41.0℃),乏力、心悸、胸闷、头晕,剧烈的恶心、呕吐,腹胀及尿量减少,四肢肌肉酸痛等症状。其中肉眼血尿2例,肌肉抽搐3例,5例心电图出现T波高尖,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56次/min。2.3血钙降低及肾功能损害10例化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钾、血磷、尿酸升高,血钙降低及肾功能损害(见表1)。157例AL中,并发ATLS患者与无ATLS患者化疗后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见表2。2.4已完全缓解部分6例患者好转,继续原方案化疗,其中4例达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脑出血,2例死于高钾血症所致的心脏停搏。3讨论3.1肿瘤的部位和转移ATLS多发生于肿瘤细胞生长迅速的恶性肿瘤,其中血液系统肿瘤以淋巴瘤为高发,最多为Burkitt淋巴瘤,其次为ALL,也可见于A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某些实体瘤的广泛转移。3.2atls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ATLS的促发因素很多,凡能引起细胞溶解破坏的药物或因素均可促进ATLS的发生,这可能与化疗药物、放疗及细胞因子释放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而化疗是导致ATLS的首要促发因素。文献证明,有多种抗肿瘤药物可在不同敏感类型肿瘤中诱导细胞凋亡,常见的有阿糖胞苷、安吖啶、环磷酰胺、柔红霉素、6-巯基嘌呤、足叶乙甙、泼尼松等。ATLS多发生于化疗后1~7d,这时肿瘤细胞溶解达高峰。目前认为,ATLS的高危因素包括:①肿瘤细胞恶性程度高,增殖比率大;②肿瘤负荷大;③伴有高乳酸脱氢酶血症及有潜在肾功能不全。本组10例患者均存在发生ATLS的高危因素,化疗前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幼细胞>60%,肿瘤负荷大,乳酸脱氢酶值高,予敏感抗肿瘤药物化疗(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足叶乙甙、泼尼松等)后白细胞数下降迅速,ATLS均在化疗后7d(多在72h内)出现。3.3肾损害作用ATLS的发生取决于肿瘤溶解的速度和肾脏的功能,不论其促发因素如何,本质上是大量细胞崩解导致代谢异常和电解质紊乱。化疗后由于细胞受到破坏,核酸大量释放,血中核苷酸骤增,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嘌呤的分解代谢产物尿酸在血中浓度显著增高,引起高尿酸血症,严重者大量尿酸在肾小管和集合管内沉积,导致严重尿路堵塞,致少尿、无尿,最终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另一方面,化疗后肿瘤细胞溶解、代谢性酸中毒,使细胞内K+进入血流,细胞外液的H+进入细胞内,以及尿酸性肾病使K+排出减少等均导致高钾血症。肿瘤细胞崩解使大量P3+释放入血,引起高磷血症。血中钙磷乘积是一个常数,血磷增高,多伴有低钙血症。而化疗后出现剧烈的恶心、呕吐,发热,呼吸频率加快导致摄水量减少,失水量增多,引起血容量降低,因循环血量减少导致肾缺血,肾血流灌注量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也致少尿、无尿,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增高。另外,细胞毒药物可干扰维生素D3的羟化作用而影响钙的吸收。血钾异常升高可致患者心律失常而突然死亡,低钙血症可致心肌收缩功能降低,血磷升高导致磷酸钙沉淀,在肾内形成结石,诱发和加重肾功能衰竭。其中高钾血症发病最为急骤。本组发生ATLS死亡的4例患者,2例死于高钾血症引起的心脏停搏,可见高钾血症是ATLS的主要死因。3.4血生化检查ATLS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主要依靠具有基础疾病、促发因素和早期及时的生化指标检查。血生化指标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现象:高血钾、高尿酸、高血磷、低血钙。本组10例患者均按以上条件作出诊断。3.5atls的预防和治疗ATLS的预后取决于预防及紧急处理。国内外文献报道,经采取合理积极的措施多数可获缓解,但当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高血钾时,若早期未行透析治疗,则易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高钾血症所致的心脏停搏。预防主要是识别高危患者,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早期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生ATLS的高危患者在预防措施应用之前,应延迟抗肿瘤药物的应用。但由于所患肿瘤进展快,不可能延迟,须权衡后尽快做出决定。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水化、碱化尿液,使尿酸等代谢产物尽量排出,同时给予别嘌呤醇,以防止尿酸性肾病的发生。若以上治疗无效及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高钾血症者,应积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因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避免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ATLS等严重的、威胁生命的并发症的发生。3.6积极治疗及部分缓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