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_第1页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_第2页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_第3页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_第4页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纤维素的基本构成单位:()。[单选题]*葡萄糖(对的答案)2.纤维素的分布:重要分布在()。[单选题]*植物根、茎、叶等器官中(对的答案)3.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另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单选题]*A.对(对的答案)B.错答案解析:答案:A4.纤维素的重要性质?[单选题]*常温下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及普通有机溶剂;纤维素不含有还原性,但在一定条件下能进行水解反映,产生葡萄糖,故其水解产物含有还原性。(对的答案)5.纤维素的重要作用?[单选题]*植物细胞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一种重要的膳食纤维,含有刺激胃肠蠕动、增进消化液分泌的功效;另外纤维素可用于造纸、纺织、制造炸药等(对的答案)6.纤维素酶的构成?[单选题]*是一种复合酶,最少涉及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对的答案)7.特别提示除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外,在草食性动物牛、马、羊等的消化道内,也共生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其可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而人体没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单选题]*A.对(对的答案)B.错答案解析:答案:A8.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办法:刚果红染色法。[单选题]*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办法:①办法一: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映。②办法二: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特别提示办法一需要用NaCl溶液洗去培养基表面浮色后,再进行观察,办法二不需要。(对的答案)9.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纤维素酶能分解纤维素?[单选题]*提示设计对照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滤纸条和缓冲液,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蒸馏水,振荡反映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加入纤维素酶的试管中滤纸条被水解,而加入蒸馏水的试管中滤纸条没有变化。(对的答案)10.两种刚果红染色法中哪种染色法更容易分辨纤维素分解菌和其它杂菌?[单选题]*提示办法一更容易分辨纤维素分解菌和其它杂菌。即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映,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办法二中有些微生物含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也会使培养基上形成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分辨。(对的答案)11.菌种的进一步鉴定。[单选题]*菌种的进一步鉴定。(1)鉴定原理:为拟定透明圈内的菌落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2)发酵办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3)纤维素酶的测定办法:普通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对的答案)12.鉴别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在目的和物理性质方面的区别是什么?[单选题]*提示(1)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定的作用底物和批示剂,通过观察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分解底物所释放的不同产物与批示剂的不同反映来鉴别微生物;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物质,以增进目的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克制其它杂菌的生长繁殖。(2)选择培养的培养基中没有加入琼脂,因此属于液体培养基,而鉴别培养基普通为固体培养基。(对的答案)13.核心点拨与固体培养基相比,液体培养基能使营养成分被充足运用,与振荡培养相配合,能更有效地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单选题]*A.对(对的答案)B.错答案解析:答案:A14.分析教材P29“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配方”,回答下列问题:(1)此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单选题]*提示此配方是液体培养基,由于配方中无凝固剂。(对的答案)15.分析教材P29“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配方”,回答下列问题:(2)这个选择培养基对微生物与否含有选择作用?如何设计对照实验证明你的观点?[单选题]*提示有选择作用。本配方中富含纤维素,更适合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对照实验能够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若选择培养基上微生物数量明显少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微生物的数量,则阐明培养基起到了选择作用。(对的答案)16.向含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批示剂,会出现类似的圈吗?[单选题]*提示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加入酚红批示剂后会变红,也会形成以尿素分解菌为中心的红色的圈。(对的答案)17.特别提示培养基中纤维素不是唯一的碳源,而是重要的碳源,酵母膏和水解酪素也能够提供少量的碳源。另外,酵母膏还可觉得微生物提供氮源和生长因子。[单选题]*A.对(对的答案)B.错答案解析:答案:A18.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就如何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普通认为它最少涉及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酶。[单选题]*葡萄糖苷(对的答案)答案解析:(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涉及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19.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就如何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下列问题:(2)为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操作时采用()灭菌的办法。[单选题]*接种环灼烧(对的答案)答案解析:(2)平板划线法惯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操作时采用灼烧灭菌的办法。20.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就如何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下列问题:(3)刚果红能够与纤维素等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和()发生这种反映。惯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映;第二种是在()时就加入刚果红。[单选题]*纤维二糖葡萄糖倒平板(对的答案)答案解析:(3)刚果红不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反映。21.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就如何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下列问题:(4)如果观察到产生()的菌落,阐明可能获得了纤维素分解菌。为了拟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办法普通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进行定量的测定。[单选题]*透明圈发酵产纤维素酶葡萄糖(对的答案)答案解析:(4)刚果红与纤维素反映呈红色,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会将纤维素分解而不能与刚果红染液反映呈红色,在菌落周边会出现透明圈。为了拟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办法普通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22.误区警示在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中生长的不只有纤维素分解菌。出现透明圈的菌落也不一定是纤维素分解菌。因此,选择培养后要进行鉴别培养,才干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单选题]*A.对(对的答案)B.错答案解析:答案:A23.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单选题]*纤维二糖葡萄糖(对的答案)答案解析:(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运用。24.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单选题]*红透明圈(对的答案)答案解析:(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能够通过与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25.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且需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单选题]*A.对(对的答案)B.错答案解析:答案:A26.纤维素的化学本质:由C、H、O三种元素构成,基本构成单位是葡萄糖,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单选题]*A.对(对的答案)B.错答案解析:答案:A27.纤维素的分布: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另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单选题]*A.对(对的答案)B.错答案解析:答案:A28.纤维素酶的构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最少涉及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单选题]*A.对(对的答案)B.错答案解析:答案:A29.选择培养的目的: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单选题]*A.对(对的答案)B.错答案解析:答案:A30.选择培养的操作办法:将土样加入装有30mL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一定温度下振荡培养1~2_d,直至培养液变混浊,也可重复选择培养。[单选题]*A.对(对的答案)B.错答案解析:答案:A31.为拟定得到的透明圈中的菌落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办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单选题]*A.对(对的答案)B.错答案解析:答案:A32.纤维素酶的测定办法,普通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单选题]*A.对(对的答案)B.错答案解析:答案:A33.运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单选题]*A.对(对的答案)B.错答案解析:答案:A34.下列有关纤维素与纤维素酶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牛、羊等草食动物能够合成纤维素酶,从而运用纤维素(对的答案)B.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最少涉及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C.纤维素可被纤维素酶分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D.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真菌、放线菌,都是通过产生纤维素酶来分解纤维素的答案解析:答案:A,牛、羊等草食动物不能合成纤维素酶,它们之因此能运用纤维素是由于它们的瘤胃中有许多可分泌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的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可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都能产生纤维素酶,它们通过纤维素酶来分解纤维素。35.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对的的是()[单选题]*A.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映,不需用NaCl溶液洗去浮色B.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mLCR溶液后加入100mL培养基C.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映,不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D.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久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它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对的答案)答案解析:答案D,刚果红能够在菌落形成后加入,需要用NaCl溶液洗去浮色;能够将刚果红与培养基分别灭菌,按一定的比例将刚果红加入培养基中,然后倒平板;刚果红不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反映,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映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在长久培养过程中刚果红有可能被其它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36.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注意事项:()。[单选题]*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注意事项:(1)为拟定得到的细菌与否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进行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实验。由于形成透明圈的菌落与其它微生物菌落可能出现混杂现象,并且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可能是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也可能是降解刚果红的菌种。(2)流程中的“选择培养”与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拟定。(3)本实验的流程与课题2的流程有一定的区别。课题2是将土样制成的菌悬液直接涂布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分离得到菌落。本课题通过选择培养,使纤维素分解菌得到增殖后,再将菌液涂布在鉴别培养基上。其它环节基本一致。(对的答案)37.【易错易混】对两种对照培养基的对的理解。[单选题]*判断某个选择培养基与否含有选择作用时,应设立基础培养基进行对照;若判断所使用的培养基灭菌与否彻底,应设立不接菌种的该种培养基进行空白对照。(对的答案)38.运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能够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单选题]*A.对(对的答案)B.错答案解析:答案:A39.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为含有纤维素的固体培养基,且需加入刚果红溶液。[单选题]*A.对(对的答案)B.错答案解析:答案:A40.下列有关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操作有误的是()[单选题]*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接着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