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测评(四)语文(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以口耳相传为主要知识传递方式的年代,作品无疑会产生大量源于声音和记忆的异文,郑玄曰:“受之者非一邦之人,人用其乡,同言异字,同字异言,于兹遂生矣。”声音和文字的不同匹配而呈现出的不同的文字组合形式,造成了古文献特别是《诗经》中存在大量异字异言的现象。在西汉以前的《诗经》的流传中,书写抄录和口头讽诵两种流传方式并行存在。我们当然不必纠结《诗经》流传中的书写和口头问题,而应从传世文献所提供的证据里去发现和了解传播方式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目前可见最早的《诗经》实物书籍是安大简《诗经》,它很可能是一部被抄写并阅读过的书。如果我们将安大简《诗经》还原成声音,它就是一个和《毛诗》极为接近的文本,但其文字却与《毛诗》有很大不同。据柯马丁统计,战国秦汉时代《诗经》不同写本之间的异文占到近40%。这些异文中,音声异文所占的比例最高,这说明在战国秦汉时代《诗经》的流传中,口传师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鉴于汉以前各写本之间的文字差异很大,作为经典的《诗经》,主要指那个以听觉文本形态而存在的《诗经》。清代学者杰出的考据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互动关系。我们从文本变迁的角度来观察顾炎武、钱大昕作品中所举文例会发现,《毛传》所面对的经文与今本《毛诗》存在差异,如《王风·黍离》中的“中心遥遥”,《毛传》所释经文三处均作“忧心遥遥”。当然,今本文字的不同存在两种可能性:其一,西汉时代,《毛诗》经文与传文所释,本有不同;其二,在汉代以后的流传中,经文文字有所变化,传文却未被改动,因此造成了异文。安大简《诗经》长49厘米、宽0.5厘米、厚度以毫米计,这种竹简必须要放在书案上抄写,但是其尺幅超过了大多书案的宽度,不论是抄写还是放置,都应该有特殊的器具。日常书写用的简牍长一尺,诏书一尺一寸,而五经和律则是二尺四寸等。据富谷至的研究,汉文帝之前的简牍长度平均30厘米,书写材料长度的最终确定,取决于其作为书写媒介的便捷程度、书写的字数等功能性需求。同样内容的竹书的长度并不统一,战国竹简的长度并非由其内容决定,那时应该没有相关书册制度的约束。这么长的竹简并不适合手持阅读,古人较现代人略矮,且席地而坐,若将其持在手中,简文很难被其视野完整覆盖,几的尺寸和形制也并不允许平铺简书于其上。所以从尺寸上看,安大简《诗经》似乎不是为了日常阅读而制作的,值得注意的是诏书的长度与长简书高度一致。汉简中多见扁书一词,意乃悬挂之册。即将诏令简挂在墙上,百姓需要“听受”。《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使其门客著《吕氏春秋》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所谓“布咸阳市门”,应该就是挂简书于壁。谚曰:“《韩诗》《郑易》挂着壁。”此谚语中的“挂着壁”,指的应该也是挂简书于墙上以展示。经文书于壁是文字统一和宣布的方式,也是石经的前身。兰台漆书,即书于兰台墙壁之经字,很可能是永初四年刘珍、马融校正五经文字之后所书。梁周兴嗣《千字文》有“漆书壁经”,其渊源应可溯之于此。唐代最初校正五经文字,也是书于国学之屋壁。故知墙壁是中古以前经书展示的重要场所。诵读是古代主要的阅读方式,《荀子·劝学》篇日:“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诵即朗读,名篇的流传往往亦称讽诵,《后汉书·班固传》称“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壁卷书挂在或书写于墙上是最为便捷的方式。故我们可大胆推测安大简《诗经》属讲授时用于悬挂的书籍。(摘编自徐建委《早期<诗经>的记诵、书写和阅读》)1.下列关于安大简《诗经》的推测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是一部为了阅读方便而抄写的目前可见的最早的《诗经》实物书籍。B.它和《毛诗》声音可能很接近但文字不同,且不同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C.它的简长明显超过了当时简长的平均值,应该不是为了正常阅读而制作的。D.它和诏书的长度一致,所以是扁书的一种,需要挂在墙上让百姓“听受”。2.下列对原文论证或论据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头提出经典作品有异文的问题,紧接着引用郑玄的话明确了引发这种问题的原因。B.作者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等方法,使文章做到了论据充分且论证有力。C.文章引用《史记·吕不韦列传》和谚语的内容,意在说明当时挂于壁的简书是石经的前身。D.本文层次明晰,从论述主体的流传方式、学者考据、书简特点、资料佐证等方面分析论证。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能从传世文献里发现《诗经》的传播方式与文本有一定的互动关系,所以无须纠结其流传方式。B.《诗经》不同写本异文中音声异文的比例最高,足以证明口传师说在经典流传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C.《毛传》经文与今本《毛诗》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流传过程中经文文字变化了,但传文未随之改变。D.《千字文》及其渊源、书于屋壁的唐代五经文字都能表明墙壁是中古以前经书展示的重要场所。【答案】1.D2.C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它和诏书的长度一致,所以是扁书的一种,需要挂在墙上让百姓‘听受’”强加因果。由原文第四段中的“值得注意的是诏书的长度与长简书高度一致。汉简中多见扁书一词,意乃悬挂之册。即将诏令简挂在墙上,百姓需要‘听受’”可知,它和扁书只是长度一致,扁书是挂在墙上的诏令简且需要百姓“听受”,而安大简《诗经》不一定是,所以因果关系不成立。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意在说明当时挂于壁的简书是石经的前身”错。由第五段的内容可知,文章引用《史记•吕不韦列传》和谚语的内容是为了让读者明白“墙壁是中古以前经书展示的重要场所”。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强加因果。由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当然不必纠结《诗经》流传中的书写和口头问题,而应从传世文献所提供的证据里去发现和了解传播方式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可知,该项表述的因果关系不成立。B.“足以证明口传师说在经典流传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错。由第二段中的“这些异文中,音声异文所占的比例最高,这说明在战国秦汉时代《诗经》的流传中,口传师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知,该项中“最重要的地位”的表述不符合文意。C.“主要是流传过程中经文文字变化了,但传文未随之改变”于文无据。原文第三段列举了两种原因,但并未明确说出哪种原因更重要,所以该项中“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流传过程中经文文字变化了,但传文未随之改变”的表述错误。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日,农业农村部对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行部署,坚持农用优先、多措并举,以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为主攻方向,在全国建设300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600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确保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据介绍,该项行动将重点做以下工作:一是强化示范带动。优先在秸秆资源量较大县(市、区)范围内遴选300个整体推进重点县。每个重点县选择基础条件好的田块(企业或主体),建设不少于2个展示基地,用以示范展示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可操作、能落地的秸秆利用方法。二是打造典型模式。在县域范围内,围绕秸秆沃土、产业化利用、全量利用、与其他废弃物协同利用等进行创新实践,打造一批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探索建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秸秆生态补偿制度。三是培育市场主体。按照合理运输半径,建设县有龙头企业、乡镇有规范收储组织、村有固定收储网点的收储运体系,推进秸秆收储运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培育设备适用、技术先进的秸秆加工转化市场主体。四是开展监测评价。对区域主要农作物可收集系数进行调查测算,为秸秆资源台账关键系数调查核算提供基础支撑。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秸秆资源数据平台,进一步摸清资源底数。还田比例超过40%以上的秸秆利用重点县,结合主要种植模式,合理布设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点位,开展秸秆还田效果监测与评价。(摘编自《农业农村部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2022年4月26日)材料二:2022年,河北雄县被确定为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雄县高起点、严要求,打造秸秆综合利用样板,按照“集中连片,多元利用,注重长效”等要求,在持续深入开展全域秸秆禁烧的基础上,以秸秆科学还田和高效离田为重点,适当提高秸秆离田高值利用比例,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效益。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9%,高速公路、高铁、国道、主要道路两侧及县城周边综合利用率达到100%。雄县积极开展相关项目,确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为技术支撑单位,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技术把关和指导,积极与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和省农业农村厅对接,编制《2022年雄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坚持秸秆还田和适度离田并重,适当增加离田利用比例。2022年完成喷洒液体腐熟剂秸秆还田5.2万亩,离田收储秸秆1.5万吨。同时在重点区域,探索实行联收联耕联播联种土地托管整村推进模式。融合国家补贴政策,激发各类主体活力,从根本上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按照每亩20元液体腐熟剂标准进行补贴,秸秆收储运主体开展的收储运作业按照60元/吨的标准进行补贴。建成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展示基地2个,针对小麦、玉米主要种植模式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初步形成秸秆资源与利用监测评价体系。(摘编自《创新工作举措开启秸秆综合利用新篇章》,2022年12月2日)材料三:近年来,吉林省大力推进秸秆粉碎还田等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并积极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农作物秸秆已然成为“香饽饽”。秸秆露天焚烧不仅会造成大气污染,还可能影响交通安全。杜绝秸秆露天焚烧,关键在于使其有“用武之地”,体现其价值。将秸秆变成饲料资源、利用秸秆进行生物质发电等正是变废为宝的有益探索。人们常讲,“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废物”变“宝物”、劣势变优势需要将相关资源放在对的地方。近些年,生态文明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特别是秸秆粉碎深翻机、秸秆打捆机等机械的研制与推广,生物质发电等技术的研发与完善,为进一步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尽管如此,当前秸秆还田技术仍不完善、离田收储成本高、产业化开发不够等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实践中得到更好解决。(摘编自《加强秸秆利用的政策引导》,2022年12月3日)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业农村部下发工作目标,把建设300个重点县、600个展示基地作为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的主攻方向。B.在县域范围内进行创新实践,打造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的同时,也应支持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秸秆生态补偿制度。C.吉林省开展了黑土地保护性活动如秸秆粉碎还田,还实施千万头肉牛建设等工程以充分利用秸秆。D.秸秆露天焚烧有污染大气环境、影响交通安全、浪费社会资源等明显弊端,亟需更好地解决。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雄县拥有远远超出国家要求秸秆综合利用率的高起点,因此被确定为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B.根据相关数据,雄县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在全国300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中名列前茅。C.既坚持秸秆科学还田和适度离田并重的原则,又适当增加离田高值利用比例,这是雄县成功的经验。D.雄县利用每亩20到60元不等的补贴政策激发市场活力,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了秸秆的综合利用率。6.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河北雄县和吉林两地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是如何落实农业农村部的指导精神的。【答案】4.A5.C6.①雄县打造典型模式,以科学方法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②雄县培育市场主体,通过帮扶,资金补助实现市场化。③吉林省开展监测评价,化废为宝。④打造典型模式,以生态观念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把建设300个重点县、600个展示基地作为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的主攻方向”理解不当,原文第一段说的是“坚持农用优先、多措并举,以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为主攻方向”,而“在全国建设300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600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是具体实施措施,并不是主攻方向。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因此”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提到了“雄县拥有远远超出国家要求秸秆综合利用率的高起点”,但并没有说明这是确定为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的原因。B.“雄县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错。原文说的是“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9%,高速公路、高铁、国道、主要道路两侧及县城周边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并不是所有区域都是100%。D.“雄县利用每亩20到60元不等的补贴政策激发市场活力,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了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雄县积极开展相关项目”“同时在重点区域,探索实行联收联耕联播联种土地托管整村推进模式。融合国家补贴政策,激发各类主体活力,从根本上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并不是“雄县利用每亩20到60元不等的补贴政策激发市场活力”。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二“在持续深入开展全域秸秆禁烧的基础上,以秸秆科学还田和高效离田为重点,适当提高秸秆离田高值利用比例”可知,雄县打造典型模式,以科学方法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②根据材料二“同时在重点区域,探索实行联收联耕联播联种土地托管整村推进模式。融合国家补贴政策,激发各类主体活力,从根本上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按照每亩20元液体腐熟剂标准进行补贴,秸秆收储运主体开展的收储运作业按照60元/吨的标准进行补贴。建成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展示基地2个,针对小麦、玉米主要种植模式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初步形成秸秆资源与利用监测评价体系”可知,雄县培育市场主体,通过帮扶,资金补助实现市场化。③根据材料三“将秸秆变成饲料资源、利用秸秆进行生物质发电等正是变废为宝的有益探索”可知,吉林省开展监测评价,化废为宝。④根据材料三“吉林省大力推进秸秆粉碎还田等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并积极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可知,打造典型模式,以生态观念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蒲公英邢国琳第六天。这是父亲陷入重度昏迷的时间,在矿井工作落下的尘肺病即将噬尽他生命的活力。炎炎盛夏,父亲的手没有一丝阳光暖意,和记忆中母亲的手一样冰凉。我的母亲,个子不高,很瘦,为人善良,性格柔软又坚忍。四岁那年,我大病一场,镇上的医生束手无策。母亲几经周折,打听到几十里外有一老中医,治好过类似的病。于是,从春天到秋天,母亲背着我,后边跟着我五岁的姐姐,一大两小,风雨无阻地行走在那条去往老中医家的山路上。年幼的我,不甚记事,有一幕,却是经久地清晰着。大约是九月,彼时我的治疗已近尾声,母亲很有兴致地从路边摘了一朵蒲公英哄我。我把蒲公英举在眼前,细细数着绒球上的白色伞状冠毛。风从山那边吹过来,白色小伞骤然飞起,散开。我问母亲:“小蒲公英有妈妈吗?它飞走了,它的妈妈还能找到它吗?”母亲说:“小蒲公英无论飞到哪里,永远都跟它的妈妈在一片土地同根共长……”一朵白色的小伞,飘飘悠悠飞了回来,落在母亲的头发上。我笑了。还有一段铭心的记忆。十三岁时,我的个子开始猛蹿,吃得也多。有天不知谁家飘出来的肉香,让我馋得不行。第二天,母亲拎回一块猪肉,那时还是“票证时代”,家里没肉票,是母亲用粮票找人换的。那天晚上,母亲做了一锅猪肉炖粉条,自己一口没吃。我姐吃了一大碗,剩下的全被我干掉了。到了半夜,我肚子剧痛。父亲当天夜班,又是母亲背着我,连夜走了二十多里山路到县医院,检查结果是急性胃穿孔,极危险。后来,我替了父亲的班,又被保送上了大学。毕业后,我做了与当年那朵小蒲公英相同的选择,回到县里工作。母亲却病倒了,药石无医。我请了假,日夜陪着她。母亲牙口不好,爱吃香蕉,县城买不到,我就托人去省城买回来,剥好,一口口喂她。一天,母亲从昏睡中醒转。我悄悄松了一口气,我在害怕,怕她就这样一睡,不再醒来。母亲让我去老樟木柜子里拿一样东西。那是一个十分陈旧的包袱,包袱里是一件婴儿小褂,乳白色的细纺布,黄迹斑斑。母亲小心翼翼地对我说:“儿子,这件小褂是你的,那年,妈……”“不用说了,我早就知道。”我打断母亲的话,把包袱放在一边,拉过母亲的手轻轻摩挲。我十三岁胃穿孔那年,医生说我需要输血,母亲拉着医生去门外说的悄悄话,我全都听见了。相对于自己的身世,我更在意手心里的这双手,干瘪、冰凉,轻轻地颤抖着,让人心中酸涩。母亲说:“那年月日子都难,别怨恨他们。他们就在隔壁李村,去吧,认个亲。”直到母亲去世,我也没有与他们见面,确切地说,我根本没去找他们,有什么必要呢?当年母亲日复一日背着我往返在求医路上,而他们,或许听说过,也或许看见过,仅止于此。母亲去世后,我把父亲接到县城。远房表亲来做客,酒到酣处,亲戚对我说:“你长得和你二哥一模一样。”父亲手一抖,一杯酒洒了一半。我很平静地说:“我没有二哥,只有一个姐姐。”我拿过父亲的酒杯,重新倒满酒,放在父亲面前:“爸,我就您一个父亲,也就一个母亲……”阳光穿过病房的窗子,落在父亲脸上。第七天,父亲醒了。这是他最后一次苏醒,人突然就有了精气神,意识清楚,本是少言寡语的父亲,有了说不完的话。父亲还原了四十多年前的那个早晨。他下夜班回家,路过村东那片杨树林,听到有小孩哭声。朦胧的晨曦中,他看见那棵最粗的杨树下,有一个纸盒,几个月大的我,躺在里面,手脚乱蹬,鼻涕眼泪糊了一脸。“……幸亏那会儿是夏天,没冻坏你。我端着盒子,把你带回家,当时可把你母亲心疼坏了。”父亲一边说,一边笑着比画。“后来,我们私下打听过,应该是东边李村的那家。我本想把你送回去,你姐姐出生后,你母亲身体就一直很弱,当时把你带回家,我也犹豫了一下,可是不管吧,万一被野猫野狗伤了……你母亲说,既然他们能扔一次,就能扔第二次,再扔远了这孩子可就活不了了。那家有五个孩子,咱家就一个,留下吧,咱们肯定能养好他……”父亲脸上浮起满足的笑,目光看向远处,喃喃道:“老太婆,你也高兴吧,我们的儿子啊,他好好地长大了……”我哽不能言,紧紧拥抱着父亲。父亲最后的话是:“养有恩,生也有情,那个年代,他们有他们的无奈。儿子,去吧,解开心结,这也是你妈和我的心愿。”又逢九月,白霜染了鬓发。半山处,一新一旧两座坟,紧紧挨在一起。我给母亲剥了一根香蕉,给父亲倒了一杯酒,以额抵地,一磕,再磕。不远处,是一大片毛绒绒的蒲公英。风吹来,有白色的小伞飞起,散开,融入阳光。山下有犬吠声,我扭头去看,那是李村的方向。(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的“我”历经坎坷,亲生父母的“扔”和养父母的“端”回家,亲生父母长期的不闻不问和养父母的多次全力相救构成鲜明的对比,赞美了养父母对“我”无私而伟大的爱。B.文章两次写到母亲的手,开头写记忆中母亲的手“冰凉”,中间写母亲去世时手“干瘪、冰凉”,这样的细节描写相互照应,更好地塑造了母亲的形象。C.小说写到“我”的远房亲戚说“我”长得和二哥一样时,“我”立即给父亲敬酒并表态只有一对父母,这是“我”对父亲的安慰,也巧妙地暗示了“我”对亲生父母的怨恨。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和抒情;语言简洁明了,饱含意蕴;情感丰富细腻,真挚感人。全文表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之情。8.文中三处画线句子都写到蒲公英,请分别赏析其意蕴。9.汪曾祺曾说过,小说的结构要“苦心经营”,试分析本文结构安排的“苦心”之处。【答案】7.D8.①第一处对蒲公英的描写,是母亲给“我”治病接近尾声时,母亲很有兴致地用它来哄“我”,并且说出蒲公英永远跟妈妈“同根共长”的深刻论断。这里的蒲公英既是母亲勤劳善良、柔软坚忍的内在品质的象征,也是母亲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以及对“我”健康成长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母亲对“我”深深的爱意;②第二处对蒲公英的描写,是“我”大学毕业后,“做了与当年那朵小蒲公英相同的选择,回到县里工作”,此处的蒲公英和第一处遥相呼应,意在表明“我”和蒲公英一样,与母亲“同根共长”,即和母亲一起生活在县里,这样借花喻人的写法,形象地传达出“我”在外面经历了几年的漂泊之后,对毅然决心回老家尽孝的选择无怨无悔;③第三处对蒲公英的描写,是父母去世后,“我”看到“一大片毛绒绒的蒲公英”被风吹来,这里的蒲公英最终没有落地,而是融入阳光,这无疑是“我”情绪飘忽不定的表现,“我”像蒲公英一样迷茫于自己的处境,在面对人生中让人纠结的问题时,不知道自己是该继续坚持自己原来的想法,还是该相信父亲临终“养有恩,生也有情”的话,从而放下心结并理解亲生父母的“无奈”,认自己的亲生父母。9.①文章多处使用插叙的手法,设计巧妙。本文写“我”父亲因病住院弥留之际发生的事,中间穿插了“我”四岁那年生病寻医、十三岁时急病住院、母亲临终遗言、与父亲同住还有父亲还原四十多年前“我”被收养的事情,这样巧妙的安排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体现了作者设计的“苦心”。②文章采用明暗两条线索的巧妙双线结构,匠心独运。明线是父亲去世前“我”陪护尽孝的情况,暗线是“我”出生不久便被丢弃,被养父母收养,长大成人尽力赡养养父母的事实。如此设计非常巧妙,让故事情节有了一波三折的跌宕起伏之美。③本文使用了铺垫与照应的手法,彰显出作者“苦心经营”的绝妙。文章前面写到“我”十三岁时因为胃穿孔被送到医院“极危险”时,戛然而止;后面写到母亲临终交代认亲时,“我”回忆曾听到母亲对医生说出“我”的身世,正是因为“我需要输血”,与前面的衔接极其自然,情节设置前后照应,合情合理。④小说的结尾采用了留白的设计,写“我”听到山下的犬吠声并看向李村的方向,作者没有明确说出“我”是按照养父母的遗愿放下了“怨恨”,还是仍然没有“解开心结”,这种设计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读者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这也是作者结构设计的苦心之笔。【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及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全文表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之情”错。本文写母亲去世前“我”请假日夜陪着给母亲一口一口喂香蕉,写父亲去世前的满足等,这些都体现了“我”的孝心和对父母的赡养,没有表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之情。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物象的意蕴的能力。①结合“四岁那年,我大病一场,镇上的医生束手无策。母亲几经周折,打听到几十里外有一老中医,治好过类似的病。于是,从春天到秋天,母亲背着我,后边跟着我五岁的姐姐,一大两小,风雨无阻地行走在那条去往老中医家的山路上。年幼的我,不甚记事,有一幕,却是经久地清晰着。大约是九月,彼时我的治疗已近尾声,母亲很有兴致地从路边摘了一朵蒲公英哄我。我把蒲公英举在眼前,细细数着绒球上的白色伞状冠毛。风从山那边吹过来,白色小伞骤然飞起,散开……一朵白色的小伞,飘飘悠悠飞了回来,落在母亲的头发上。我笑了”可知,此处对蒲公英的描写,是母亲给“我”治病接近尾声时,母亲很有兴致地用它来哄“我”,并且说出蒲公英永远跟妈妈“同根共长”的深刻论断。这里的蒲公英既是母亲勤劳善良、柔软坚忍的内在品质的象征,也是母亲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以及对“我”健康成长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母亲对“我”深深的爱意。②结合“后来,我替了父亲的班,又被保送上了大学。毕业后,我做了与当年那朵小蒲公英相同的选择,回到县里工作”可知,此处对蒲公英的描写,是“我”大学毕业后,“做了与当年那朵小蒲公英相同的选择,回到县里工作”,此处的蒲公英和第一处遥相呼应,意在表明“我”和蒲公英一样,与母亲“同根共长”,即和母亲一起生活在县里,这样借花喻人的写法,形象地传达出“我”在外面经历了几年的漂泊之后,对毅然决心回老家尽孝的选择无怨无悔。③结合“又逢九月,白霜染了鬓发。半山处,一新一旧两座坟,紧紧挨在一起。我给母亲剥了一根香蕉,给父亲倒了一杯酒,以额抵地,一磕,再磕。不远处,是一大片毛绒绒的蒲公英。风吹来,有白色的小伞飞起,散开,融入阳光。山下有犬吠声,我扭头去看,那是李村的方向”可知,此处对蒲公英的描写,是父母去世后,“我”看到“一大片毛绒绒的蒲公英”被风吹来,这里的蒲公英最终没有落地,而是融入阳光,这无疑是“我”情绪飘忽不定的表现,“我”像蒲公英一样迷茫于自己的处境,在面对人生中让人纠结的问题时,不知道自己是该继续坚持自己原来的想法,还是该相信父亲临终“养有恩,生也有情”的话,从而放下心结并理解亲生父母的“无奈”,认自己的亲生父母。【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①文章多处使用插叙的手法,设计巧妙。结合“四岁那年,我大病一场,镇上的医生束手无策……”“我十三岁胃穿孔那年,医生说我需要输血,母亲拉着医生去门外说的悄悄话,我全都听见了”等可知,本文写“我”父亲因病住院弥留之际发生的事,中间穿插了“我”四岁那年生病寻医、十三岁时急病住院、母亲临终遗言、与父亲同住还有父亲还原四十多年前“我”被收养的事情,这样巧妙的安排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体现了作者设计的“苦心”。②文章采用明暗两条线索的巧妙双线结构,匠心独运。结合“第六天。这是父亲陷入重度昏迷的时间,在矿井工作落下的尘肺病即将噬尽他生命的活力。炎炎盛夏,父亲的手没有一丝阳光暖意,和记忆中母亲的手一样冰凉”可知,明线是父亲去世前“我”陪护尽孝的情况;结合“父亲还原了四十多年前的那个早晨。他下夜班回家,路过村东那片杨树林,听到有小孩哭声”可知,暗线是“我”出生不久便被丢弃,被养父母收养,长大成人尽力赡养养父母的事实。如此设计非常巧妙,让故事情节有了一波三折的跌宕起伏之美。③本文使用了铺垫与照应的手法,彰显出作者“苦心经营”的绝妙。结合“我十三岁胃穿孔那年,医生说我需要输血,母亲拉着医生去门外说的悄悄话,我全都听见了”可知,文章前面写到“我”十三岁时因为胃穿孔被送到医院“极危险”时,戛然而止;结合“我十三岁胃穿孔那年,医生说我需要输血,母亲拉着医生去门外说的悄悄话,我全都听见了”可知,后面写到母亲临终交代认亲时,“我”回忆曾听到母亲对医生说出“我”的身世,正是因为“我需要输血”,与前面的衔接极其自然,情节设置前后照应,合情合理。④结合“又逢九月,白霜染了鬓发。半山处,一新一旧两座坟,紧紧挨在一起。我给母亲剥了一根香蕉,给父亲倒了一杯酒,以额抵地,一磕,再磕。不远处,是一大片毛绒绒的蒲公英。风吹来,有白色的小伞飞起,散开,融入阳光。山下有犬吠声,我扭头去看,那是李村的方向”可知,小说的结尾采用了留白的设计,写“我”听到山下的犬吠声并看向李村的方向,作者没有明确说出“我”是按照养父母的遗愿放下了“怨恨”,还是仍然没有“解开心结”,这种设计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读者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这也是作者结构设计的苦心之笔。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弘治五年壬子,先生二十一岁。明年春,会试下第,缙绅知者咸来慰谕。宰相李西涯戏曰:“汝今岁不第,来科必为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先生悬笔立就。诸老惊曰:“天才!天才!”退有忌者曰:“此子取上第,目中无我辈矣。”及丙辰会试,果为忌者所抑。同舍有以不第为耻者,先生慰之曰:“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识者服之。致仕方伯魏瀚平时以雄才自放,与先生登龙山,对弈联诗,有佳句辄为先生得之。乃谢曰:“老夫当退数舍。”十年丁巳,先生二十六岁,是年先生学兵法。当时边报甚急,朝廷推举将才,莫不遑遽。先生念武举之设,仅得骑射搏击之士,而不能收韬略统驭之才。于是留情武事,凡兵家秘书,莫不精究。每遇宾宴,尝聚采核列阵势为戏。十有二年已未,先生二十八岁,是年春会试,举南宫第二人,观政工部。十有八年乙丑,先生三十四岁,是年先生门人始进。学者溺于词章记诵,不复知有身心之学。先生首倡言之,使人先立必为圣人之志。闻者渐觉兴起,有愿执贽及门者。至是专志授徒讲学。然师友之道久废,咸目以为立异好名,惟甘泉湛先生若水时为翰林庶吉士,一见定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正德四年已巳,先生三十八岁,提学副使席书聘主贵阳书院。是年先生始论知行合一。始席元山书捉督学政问朱陆同异之辨先生不语朱陆之学而告之以其所悟书怀疑而去明日复来举知行本体证之《五经》诸子渐有省往复数四,豁然大悟,遂与毛宪副修耳书院,身率贵阳诸生,以所事师礼事之。(节选自钱德洪《王阳明年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席元山书提督学政/问朱陆同异之辨先生/不语朱陆之学/而告之以其所悟/书怀疑而去/明日复来举知行本体/证之《五经》诸子/渐有省/B.始席元山书提督学政/问朱陆同异之辨/先生不语朱陆之学/而告之以其所悟/书怀疑而去/明日复来举知行本体/证之《五经》诸子/渐有省/C.始席元山书提督学政/问朱陆同异之辨先生/不语朱陆之学/而告之以其所悟/书怀疑而去/明日复来/举知行本体证之《五经》诸子/渐有省/D.始席元山书提督学政/问朱陆同异之辨/先生不语朱陆之学/而告之以其所悟/书怀疑而去/明日复来/举知行本体证之《五经》诸子/渐有省/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悬笔立就”与“连辟公府不就”(《苏武传》)两句中的“就”字含义不同。B.“莫不遑遽”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遑”字含义不同。C.“南宫”即会试,由礼部主持,又称“春闱”,“举南宫第二人”,意思是会试考中第二名。D.“以所事师礼事之”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事”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些人以不能考取功名为耻辱,而王阳明却以因没考取功名而伤心难过的表现为耻辱,可见其思维独特,见解确实非同寻常。B.边境危急,朝廷竟无可用之人,即便临时武考,也很难立刻选出有谋略有能力的人才,王阳明于是忧虑不已,开始关注军事,并进行排兵布阵的演习。C.由于当时求学的人大多沉溺于文辞记诵,王阳明第一个倡导修养身心的学说,让人先树立一定成为圣人的志向,渐渐地,有人开始拜于他的门下。D.由于从师交友之道废弛太久,很多人都认为王阳明是故意设立不同学说来博取名头,只有湛甘泉先生懂得他的良苦用心,二人决定共同倡导圣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弘治五年壬子,先生二十一岁。明年春,会试下第,缙绅知者咸来慰谕。(2)致仕方伯魏瀚平时以雄才自放,与先生登龙山,对弈联诗,有佳句辄为先生得之。【答案】10.D11.B12.B13.(1)弘治五年即壬子年,先生二十一岁。第二年春天,参加会试落榜,知道这件事的官员都来宽慰他。
(2)已退休的方伯魏瀚平时由于才能出众而放任自我,和先生一起攀登龙山,一起下棋对诗,有好句子总是被先生吟得。【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起初席书担任提督学政,向先生请教有关朱陆同异之辩的问题。先生不谈朱陆之学,而是把自己所领悟到的学说告诉了席书。席书满腹疑团离去。第二天席书又来,先生用《五经》诸子来论证知行本体,席书渐渐领悟。“先生”作“不语朱陆之学”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明日复来”和“举知行本体证之《五经》诸子”是“书”的两个动作行为,分别构成了两个句子,所以“复来”后应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完成;就任。句意:先生拿起笔来立刻写好了。/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B.错误。含义相同。都是“不安”的意思。句意:大家没有不惊惧不安的。/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C.正确。D.正确。事:侍奉。句意:用侍奉老师的礼节来侍奉先生。/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边境危急,朝廷竟无可用之人”错误,文中只是说“莫不遑遽”;“即便临时武考,也很难立刻选出有谋略有能力的人才,……”错误,文中只是说“先生念武举之设,仅得骑射搏击之士,而不能收韬略统驭之才”,这只是谈当时武举的弊端,不存在临时武考的假设。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明年”,第二年;“下第”,落榜;“缙绅知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知者缙绅”;“慰谕”,宽慰。(2)“致仕”,退休;“放自”,放任自我;“辄”,就。参考译文:弘治五年即壬子年,先生二十一岁。第二年春天,参加会试落榜,知道这件事的官员都来宽慰他。宰相李西涯开玩笑说:“你今年没考中,来年一定能中状元,可以试着写一篇来科状元赋。”先生拿起笔来立刻写好了,在场的各个长辈惊叹说:“天才!天才!”结束后有妒忌的人说:“这小子如果考取第一,眼里一定没有我们呀。”等到丙辰年先生再次参加会试,果然被妒忌的人压制。有把落地当作耻辱的同住的同学,先生安慰他们说:“世人把没有考中当作耻辱,我把因没考中而心动不安当作耻辱。”有见识的人都很信服他。已退休的方伯魏瀚平时由于才能出众而放任自我,和先生一起攀登龙山,一起下棋对诗,有好句子总是被先生吟得。于是辞谢道:“我还是应当退让了。”弘治十年即丁巳年,先生二十六岁,这年先生开始学兵法。当时边境情况十分危急,朝廷推荐有统率才能的人,大家没有不惊惧不安的。先生想到朝廷设置的武官考试制度,只是能选得骑马射箭搏击的士兵罢了,却不能选到有谋略有统率能力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先生开始留心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大凡兵家秘密机要的书籍,没有不精心研究的。每次遇到宾客盛宴,先生常把堆集果核列出阵势作为游戏。弘治十二年即乙未年,先生二十八岁,这年春天会试,先生考取了进士第二名,到工部实习政事。弘治十八年即乙丑年,先生三十四岁,这年先生方才收授弟子。当时求学的人沉溺于文辞记诵,不再知道有修养身心的学问。先生第一个倡导修养身心的学说,让人在学习之前首先立下一定要成为圣人的志向。听到他这种学问的人渐渐地因感动而奋起,有人愿意带着拜师礼到先生门下做弟子。直到此时,先生才专门有志于授徒讲学。然而从师交友之道废弛已久,大家都这样看他:以为先生是故意设立不同学说来博取名头,只有湛若水先生当时是翰林庶吉士,两人初一见面就确定了交情,共同把倡导阐明圣学作为终身的事业。正德四年即已巳年,先生三十八岁,提督学政副使席书聘请先生主持贵阳书院。这年先生开始论及知行合一的观点。起阳书院。这年先生开始论及知行合一的观点。起初席书担任提督学政,向先生请教有关朱陆同异之辩的问题。先生不谈朱陆之学,而是把自己所领悟到的学说告诉了席书。席书满腹疑团离去。第二天席书又来,先生用《五经》诸子来论证知行本体,席书渐渐领悟。就这样来回多次深谈,席书豁然开朗,透彻领悟,于是和毛宪副一起修缮书院,亲自率领贵阳的学生们,用侍奉老师的礼节来侍奉先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偶成二首(其二)邓肃①梦破南窗袅水沉,卧看素壁挂瑶琴。丝丝细雨晚烟合,阁阁鸣蛙蔓草深。但得瓮边眠吏部②,不妨胯下辱淮阴。何时楼上登晴景,一醉聊舒万里心。【注】①邓肃:宋徽宗宣和年间,东南各地贡花石纲,他曾赋诗指责守令“搜求扰民”,因而被斥,此诗作于其被黜家居之后。②瓮边眠吏部:典出《晋书·毕卓传》,毕卓,晋代新蔡人,大兴末为吏部郎,性嗜酒,邻宅酒熟,卓至其瓮间盗饮,为掌酒者所缚,明晨视之乃毕吏部,即解缚与主人共饮瓮侧。后世多将其用为嗜酒的代称。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梦醒之后,窗边沉香袅袅,诗人看到墙上的瑶琴,顿生久未抚琴、知音难觅之感。B.颔联由室内转至室外,细雨、暮烟、鸣蛙、蔓草等意象构成了一幅迷离的黄昏雨景图。C.尾联一语双关,暗示时局动荡不安,诗人希望天气放晴,并想象放晴后舒心畅饮的场景。D.全诗大开大合,随目光所至以写景,由思维驰骋而言志,通篇透出通达狂放的人生态度。15.“拗折”就是结构上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转换。本诗结构安排不落俗套,尤其五、六句的“拗折”,颇有新意,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案】14.D15.本诗颈联体现出由景及情的拗折。前两联实写眼前门外景色,颈联陡转,前一句用“瓮边眠吏”的典故,写诗人期望像毕卓那样尽兴豪饮,表达出诗人独特的个性与价值追求;后一句“不妨胯下辱”含蓄表达作者不惜屈身励志以求大用的心愿。【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通达狂放”错。首联体现了诗人渴求知音,心志难弃的心理;颔联流露出诗人纷乱压抑的心境;颈联表现了诗人对大气洒脱,豪放,劲健个性的肯定与追求,含蓄表达作者不惜屈身励志求大用的心愿;尾联则是作者胸怀天下的表现。通观全诗,诗人态度复杂,选项概括为“通篇透出通达狂放”不当。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结构特点的能力。具体来看,首两句写作者从睡梦中醒来,“卧看”南窗上沉香烟篆袅袅盘旋,瑶琴悬挂墙壁,体现了诗人渴求知音,心志难弃的心理。颔联写门外细雨如丝,晚烟四合,塘边草际,阁阁鸣蛙,营造出阴沉迷蒙的意境,传达出诗人纷乱压抑的心境。颈联陡转,前一句借“瓮边眠吏”的典故,写诗人期望像毕卓那样尽兴豪饮,一醉舒心,表现了诗人对大气洒脱,豪放劲健个性的肯定与追求,体现出诗人独特的个性与价值追求;后一句“不妨胯下辱淮阴”含蓄表达作者不惜屈身励志以求大用的心愿。尾联写作者登楼赏晴,志在万里,表现出作者胸怀天下的大志。由此可知,本诗颈联体现出由景及情的拗折。(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美女来衬托英雄,侧面写周瑜志得意满、年轻有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琴声的清脆和轻重交织,同时又突出乐曲节奏感极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先假设人们最想要的是生命,然后以反问的方式得出结论:凡是可以求生的方式就都可以采用了。【答案】①.小乔初嫁了②.雄姿英发③.嘈嘈切切错杂弹④.大珠小珠落玉盘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⑥.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姿”“嘈”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的一生总要怕点什么,这就是中国古代说的“相克”,金木水火土都有怕的东西。要是不相克,也就没有了相生,宇宙不就乱了套?人生的发展,一是因为爱好,一是因为惧怕。前者,比如绘画,它并没有更实际的用途,而只是使我们①。那些更实用的发明创造,基本上都源于“怕”。因为害怕冷,人们发明了衣服、房屋、火炉;因为害怕热,人们发明了扇子、草帽、空调;因为害怕走路,人们发明了汽车、火车、飞机;因为害怕病痛,人们发明了中药、西药、X光、B超;因为害怕地球的孤独,人们向茫茫宇宙进行探索;因为害怕自身的衰退,人们不断高扬精神的旗帜……害怕,实在是人类进步的“助产婆”。今后谁知道因了害怕,人类还将诞育多少温馨的婴儿,人类还将补充多少伟大的发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害怕的场。这个场不要太大,那会使我们②,就太委屈了自己的岁月。这个场,也不可太小,太小了就容易人在边缘,演出不该上演的节目。它需不大也不小,够我们③的想象,够我们度过无悔的人生。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请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再举出两个“因为害怕而促进发明创造”的例子。【答案】17.①怡情悦性/悦目怡心/陶情适性
②畏葸不前/止步不前/望而却步
③天马行空/恣意发挥18.示例一:因为害怕黑暗,人们发明了油灯、电灯、人造太阳;因为害怕强光,人们发明了遮阳伞、遮光板、暗箱。示例二:因为害怕迷失方向,人们发明了路标、灯塔、导航仪;因为害怕火灾,人们发明了灭火毯、灭火器、消防车。【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由“人生发展,一是因为爱好,一是因为惧怕。前者,比如绘画,它并没有更实际的用途,而只是使我们”可知,此处应表示体现“爱好”的感受,故此处可填“怡情悦性/悦目怡心/陶情适性”。怡情悦性:使心情愉快舒畅。悦目怡心:使眼睛高兴,使心里快乐。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乐。陶情适性:指使心情愉快。第②处,由“这个场不要太大”“就太委屈了自己的岁月”可知,空格处应表达因为太大而不敢进取,故此处可填“畏葸不前/止步不前/望而却步”。畏葸不前:因害怕而退缩,不敢向前。止步不前:停下脚步,不再向前走。望而却步: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第③处,由“它需不大也不小”“够我们度过无悔的人生”,且用以形容“想象”,表达自由想象含义可知,此处可填“天马行空/恣意发挥”。天马行空:像神马在天空奔腾一样。形容行为豪放,不受约束。恣意发挥:无拘束、洒脱的表现或者展现自己的意思。【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的能力。题干要求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句式,再举出两个“因为害怕而促进发明创造”的例子。故句式应该是“因为害怕……,人们发明了……;因为害怕……,人们发明了……”的句式。内容上要避免与原文内容重复。示例一:因为害怕黑暗,人们发明了油灯、电灯、人造太阳;因为害怕强光,人们发明了遮阳伞、遮光板、暗箱。示例二:因为害怕迷失方向,人们发明了路标、灯塔、导航仪;因为害怕火灾,人们发明了灭火毯、灭火器、消防车。(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新版目录,将“美术与书法”正式列为一级学科,自2023年下半年启动招生的研究生培养按新版学科专业执行。这意味着书法首次成为一级学科,特设博士专业学位。书法被列为一级学科,至少释放出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这样一种信号:书法刻不容缓。这是在“做加法”,利用书法教育,熔审美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人文教育于一炉,①;又是在“做减法”,②,有利于“双减”落地。对于书法成为一级学科,也有人表示质疑;书法在平时根本用不到,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去学吗?这些质疑未免过于“实用主义”了。书法成为一级学科,并不是要逼着所有人都成为书法大师;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只有平时用得到的东西才需要学。③,要看到“无用”背后的“大用”。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请将文中第二段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完整,使前后语意连贯,合乎逻辑,每空不超过20个字。21.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陆羽是唐朝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被誉为“茶仙”。B.掩着耳朵去偷铃铛,这个法子太“巧妙”了。C.鲁迅小时候上学迟到了,为了激励自己,他就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但是我们的友谊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答案】19.(1)书法被列为一级学科,在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中,至少释放出这样一种信号:“书法教育”刻不容缓。20.①提高学生人文素养②使教育回归提高素养为本③不能被书法表面的“无用”蒙蔽21.C【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1)搭配不当,“书法”和“刻不容缓”不搭。“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所以应为:“书法教育”刻不容缓。(2)语序不当,“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不能做“信号”的定语,应做状语,所以应为:在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中,至少释放出这样一种信号。可改为:书法被列为一级学科,在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中,至少释放出这样一种信号:“书法教育”刻不容缓。【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1)根据前文“这是在‘做加法’”和后文“有利于‘双减’落地”,可知本处在强调“做加法”的意义,再根据前文“利用书法教育,熔审美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人文教育于一炉”内容,此空强调的是“人文素养”。所以可填:提高学生人文素养。(2)根据前文“又是在‘做减法’”和后文“有利于‘双减’落地”,可知语境在强调“做减法”的具体目的体现。所以可填:使教育回归提高素养为本。(3)根据后文“要看到‘无用’背后的‘大用’”,可知本处强调的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即被表面所蒙蔽。所以可填:不能被书法表面的“无用”蒙蔽。【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表示突出强调。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讽刺嘲笑。C.表示突出强调。D.表示直接引用。故选C。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航天员邓清明和杨利伟一样,属于我国的第一代航天人,他做过四次“备份航天员”,是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却仍在现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工程职业责任保险合同履行与施工风险全面担保方案3篇
- 2024年度商铺委托管理及创新商业模式协议3篇
- 2024年医疗设备选购委托代理合同3篇
- 装饰材料物业合同范例
- 2024年版标准化幼儿园经营管理承包合同版B版
- 2024年商铺租赁合同:全新租赁模式与权益保障2篇
- 2023年重庆电子口岸中心招聘笔试真题
- 消防安全保护合同范例
- 2023年武汉天河机场海关招聘监管辅助人员笔试真题
- 档案专项审核合同范例
-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人间生活》
- 脑电图(图谱)课件
-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护理质控分析整改措施(共5篇)
- 金属矿山安全教育课件
- 托盘演示教学课件
- DB32T 4353-2022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程
- DBJ61-T 112-2021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高清版)
- 2023年高考数学求定义域专题练习(附答案)
- 农产品品牌与营销课件
- 苏科版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7节《生命更美好》教案(定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