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吕氏家族考述_第1页
寿州吕氏家族考述_第2页
寿州吕氏家族考述_第3页
寿州吕氏家族考述_第4页
寿州吕氏家族考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寿州吕氏家族考述

北宋时期,吕氏家族经历了从寺院到江湖的官职和学习的过程。他的转换时期一般在北宋末年。我们所述的吕氏家族成员基本上是迁徙寿州并以寿州为籍的,它先后经历吕龟祥及其蒙字辈、简字辈、公字辈四代,这个时期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寿州吕氏。1吕龟祥曾任基层激发学之县,或在模僚、主郎、诸部郎、受教育者对于吕龟祥,见于记载的主要在《宋史》“吕蒙正”、“吕夷简”传,《东都事略》“吕蒙正”传、清《续通志》“吕蒙正”、“吕夷简”传,明代《寿州志》卷七,清代《江南通志》、《河南通志》“吕夷简”、“吕蒙正”传,《东莱先生文集》“家传”,《黄氏日抄》,《宋诗记事》等篇章之中。大体与其父吕梦奇、兄吕龟图同时介绍。其中《寿州志》记载最为详尽:“吕龟祥,其先河南人,父梦奇,户部侍郎,生二子,长龟图,次龟祥。宋太平兴国二年,龟祥登进士及第,为殿中丞知寿州,有惠政及民,民爱留之,不忍舍去,遂家焉。长子蒙亨,举进士;次子蒙巽,虞部员外郎;三子蒙周,进士及第。其后子孙皆至显官。”这里可以明朗的是吕龟祥生卒年不详,吕氏家族至此可能也有了第二次迁徙。因为在其他文献中著录的吕氏为东莱或东平人。不过据王兆鹏《两宋词人年谱—吕本中年谱》考订,“本中称东莱,亦如韩愈之称昌黎,乃称其先世之郡望”。此只可备一说,但此段文字也有两个疑问,其一是吕龟祥是否进士及第?其二是吕龟祥在寿州到底有哪些惠政,以至于寿州百姓留其在寿州安家?对于第一个问题,台湾学者欧阳炯先生在他的《吕本中研究》的附注中统计吕氏家族的进士人数,没有提及到吕龟祥。但浙江师大冯春生先生却认为吕龟祥“梦奇次子,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进士,与其兄龟图子蒙正同科。”虽然有关吕氏早先的记载资料比较少,一时难以发现确凿的证据,但据笔者推测吕龟祥作为进士及第还是有可能的。理由是一方面作为官修地方史志的《寿州志》记载此事一定有所本,不会空穴来风,我们现在也只有以此为是;另一方面,吕龟祥作为殿中丞出知寿州,史料上没有官位恩荫痕迹,资历为进士担任地方大员是可能也是可行的。也与其父亲时代就好学的家学渊源比较切合。至于第二个问题,因为缺乏资料,无法证明,只能存疑。更为遗憾的是吕龟祥没有留下任何著述文献,使得我们无从考察他的学术情况。值得关注的是龟祥的父亲吕梦奇,他主要活动在后唐,天成元年(926)担任幽州节度判官,右谏议大夫,后历御史中丞、北京副留守,长兴三年(932)担任户部侍郎。卷三十六宋王明清记载:“吕梦奇,后唐长兴中为兵部侍郎,孙文穆蒙正相太宗,曾孙文靖夷简相仁宗,衣冠最盛”。对于吕梦奇是兵部侍郎还是户部侍郎?欧阳炯先生已经有所考证,认为应该是户部侍郎,笔者认为他的说法基本正确。他的事迹主要有:一是被告发审案受贿。事情发生在后唐天成四年(929),金吾上将军毛璋遣子毛廷贇及其宾客赵延祚入蜀,有通敌之嫌,此事被东川节度使董璋告发,毛廷贇与赵延祚被捕入狱。为防止赵延祚说出秘密,毛廷贇私下许诺以重贿,这样双双获释。当赵延祚索要钱物时,毛廷贇反悔,赵延贇一气之下又告发,两人再次下狱。时为御史中丞的吕龟祥接手此案,吕龟祥结案认为本案已经昭雪,实际是赵延祚索贿而致,责备赵而袒护毛,了结此案。但有人告发吕龟祥接受毛廷贇贿赂,又将此事移交军巡处理,经过拷问,毛廷贇供认确有许贿反悔,并借马梦奇。结果毛璋被流放儒州,不久在流所赐死,吕龟祥也责贬为太子右赞善大夫。史料记载“坐曾借毛璋马故也”;卷四十二是与聂屿密谋杀害赵敬怡。天成初年(926),性气乖僻的聂屿被朝廷授予邺都留守判官,为留守赵敬怡所排挤,改授河东节度使判官,于是忌恨赵。当赵敬怡担任枢密使之时,与时为副留守的吕梦奇共同策划谋杀赵敬怡;卷七十三以上两件事说明处于五代时期的吕梦奇也与其他人一样,交织于官场的矛盾,受贿也好谋杀也好都不足为怪。三是与刘昫隐居大宁山。刘昫字耀远,涿州归义人。他“神采秀拔,文学优赡,与兄晅弟暤俱有乡曲之誉”。曾任后唐、后晋宰相,监修国史,后汉赠太保。也是著名的史学家,曾领修《旧唐书》。唐末隐居上谷太宁山,“与梦奇、张麟结庵共处,以吟诵自娱”。卷八十九四是为招讨使李存进撰写墓志铭。此为同光二年(924)撰写,全文收录于清《山西通志》卷一百九十四“艺文”之中。撰写此文主要是因为两人之间是部从关系,“梦奇旧忝故总管令公幕下,十五年常在征行,与公同处营寨,熟公之知眷,见公之行事”。这也使得吕梦奇情不自禁地挥毫近三千言,在墓志铭文中也算是一篇长文。从后两件事可以看出,吕梦奇还是一个才情四溢之人,这与他早年与刘昫等著名学者交流学习应当有一定的关系,也可以看作是吕氏家族学术发轫之始。至于吕龟祥之兄吕龟图,因为事涉其子吕蒙正,这里也顺便一提。龟图为吕梦奇长子,官至起居郎,知泗州,后徙洛阳。《宋史》吕蒙正本传记载其一条资料为:初,龟图多内宠,与妻刘氏不睦,并蒙正出之,颇沦踬窘乏,刘誓不复嫁。及蒙正登仕,迎二亲,同堂异室,奉养备至。龟图旋卒,诏起复卷二百六十五。此事说明吕龟图宠幸小妾而嫌弃糟糠之妻,并连同其子蒙正一道出之。直至吕蒙正为官后方才将二人同堂供养。不过吕龟图很快就去世了。死后赠上书令。富弼在叙述吕蒙正孝养双亲时谈到:公掌语时,会令君朝京师,公跪而泣于令君、徐国(即心徐国太夫人刘氏),且告曰:“大人母氏皆老矣,不孝子不忍睽忤不偶,愿复故好,敢以死请”。语讫,又伏于前,泣下不止。令君、徐国不得已,怜而从之,然终异堂而处。公晨暮交走,咸尽色养。人于是知公之纯孝大行于其家也。后来,这个经典故事被搬上戏剧舞台,可能进行了艺术加工,故王士祯在笔记中提及到:《避暑录》言:吕文穆蒙正为父龟图所逐,衣食不给。龙门寺僧识其贵人,延致寺中,凿山岩为龛以居之,凡九年。后诸子即石龛为祠堂,名曰“肄业”,富文忠为之记。今人以传奇,有破窑之说,志书也沿。俗论但言窑而不知有龛,并龙门僧亦湮没不传,可惜也。可见,吕龟祥及其父兄时期,尽管资料匮乏,我们不能洞察其全貌,作为吕氏家族的起步阶段的冰山一角已经揭开。2地方主簿吕蒙正吕龟祥生有三子,长子吕蒙亨,次子吕蒙巽,三子吕蒙周。其中,蒙亨最为显,他在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参加进士考试,获得礼部高等推荐,廷试中,因从兄吕蒙正为参知政事而报罢,太宗给与下第。同时因为父兄见于朝廷显位而报罢者还有宰相李昉之子李宗谔、度支许仲宣之子许待问、盐铁使王明之子王扶等三人。太宗也很无奈地说:“斯并势家,与孤寒竟进,纵以艺升,人亦谓朕有私也”。后历下蔡、武平主簿。案:下蔡县隶属于颍州,后为寿州州治(今安徽凤台县),《太平寰宇记》“寿州寿春郡,旧理寿春县,今理下蔡县。”《江南通志》“下蔡镇,凤台县北三十里,即汉下蔡县,宋为寿州治。”也就是说,他回到了祖居地为官。武平县隶属福建汀州(今福建龙岩市),后来,吕蒙亨可能也为福州知县。故有“吕夷简,少时从其父蒙亨为县福州,(马)亮见而奇之,妻以女,妻刘恚曰:‘嫁女当与县令儿邪?’亮曰:‘非尔所知也’。”卷二百九十八说明吕蒙亨曾经在福州为知县。太宗至道初年(995)考课州县官,蒙亨引对,文学、政事俱优,命为光禄寺丞,改大理寺丞,卒卷六十五。如此,吕蒙亨由地方官迁为京官。蒙字辈兄弟,主要有蒙亨的弟弟吕蒙巽、吕蒙周;吕蒙正的弟弟吕蒙休、吕蒙叟、吕蒙庄。《续资治通鉴长编》太宗淳化元年(990)记载:“九月,戊寅,以乡贡进士吕蒙叟为郾城县主簿,蒙庄楚丘县主簿,蒙巽沈丘县主簿,皆宰相蒙正诸弟,从其请而命之。”这里与《宋史》吕蒙正本传以及《钦定续通志》、清代《河南通志》所记不合。一是吕蒙巽是龟祥次子,非龟图所生;二是多出了吕蒙叟、吕蒙庄两人。不过,吕蒙正为宰相之时为其堂弟请求恩荫是可能的,故以兄弟相称。至于蒙叟、蒙庄是否为其弟,只能从其说,待查。吕蒙巽,蒙亨弟,龟祥次子,官虞部员外郎,后可能为沈丘县主簿。《华阳集》卷五十三记载,他也曾担任苏州吴县令。有女五,在吴县期间,第三女嫁与王覃,王覃早卒,其女三十余岁守寡。其它无考。吕蒙周,蒙亨弟,太宗淳化(990-994)进士及第。其它无考。吕蒙休,蒙正弟,龟图次子,咸平进士,官至殿中丞。其它无考。吕蒙叟,蒙正弟,乡贡进士,郾城主簿;吕蒙庄,楚丘县主簿,两人其它也无考。吕蒙正,龟图长子,官至宰相,虽然不是寿州籍贯,但他对吕氏家族有较大的影响,这里需要详细介绍。吕蒙正(946-1011)字圣功,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高中状元,名冠天下,初授将作监丞(官等六品),通判升州,后除作者郎、直史馆,加左拾遗。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八年,迁都官郎中,入为翰林学士,擢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赐第丽景门,初次参与国政。端拱元年(988)二月,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淳化二年(991)九月罢相。在相位三年零八个月。淳化四年(993)十月,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次为相,讫至道元年(995)四月,守相位一年零四个月。被罢为尚书左仆射,出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真宗即位,进左仆射。咸平三年(1000),诏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审官院。次年三月,除昭文馆大学士,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拜司空兼门下侍郎。咸平六年(1003)九月,因风眩罢相。居位二年零七个月。大中祥符四年(1011)卒,年六十六。总计吕蒙正在官26年,担任地方州府官11年,在朝15年,三度为相,处相位近8年。卷二百六十五吕蒙正为官耿直仁义,对内重民生而务简约,对外主和平而求清静,故富弼称赞道:(公)领万务必本于仁义教化,而不专尚条约,钧酌衡量,咸适其宜,中外静明,翕然称治。吕蒙正治学刻苦自励,学问宏富,早在被出家门之时就发愤读书,历时八年,终于状元及第。当他赴试东都之时,“太宗以晋王尹开封,闻公名,召见;复索其所著文,大称之,期以公辅之器。”曾入直史馆,参与国史修撰,富弼在《神道碑》中称他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到明代可能有些散佚,焦站在《国史》“经籍志”中仅著录十卷,现在亡佚。今所见只有《宋诗记事》及《宋诗记事补遗》仅仅载有四首。总之,蒙字辈吕氏兄弟中,以吕蒙正官品最高,位置最为显赫,他虽非寿州籍,也曾位列中书而妨碍了被礼部荐举为高等的吕蒙亨,但对于吕氏家族的繁荣发展却至关重要,他不仅为其从弟请求恩封,还提携其从侄,《宋史》本传记载“上谓蒙正曰:‘卿诸子孰可用?’对曰:‘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夷简,任颍州推官,宰相才也。’夷简由是见知于上。”卷二百六十五可以说,以吕蒙正与吕蒙亨为首的蒙字辈众兄弟掀起了吕氏家族繁荣发展的第一个高潮。3洛阳吕氏前代状况寿州吕氏只有蒙亨有二子,长为夷简,次为宗简;蒙亨弟蒙巽只有一女见于记载,蒙周后代无考。洛阳吕氏只有蒙正有十子,六女,蒙休后代亦无考。下面主要介绍寿州吕氏,顺带提及洛阳吕氏。吕夷简(974-1044)字坦夫,蒙亨长子,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进士及第。初补绛州(陕西运城市新绛县)军事推官,稍迁大理寺丞。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通判通州(江苏通州市),旋徙濠州(安徽凤阳县),河北水患,选滨州(山东滨州市)太守。代还,迁提点两浙刑狱,除尚书祠部员外郎。赵安仁为御史中丞,避亲嫌,改起居舍人,同勾当通进司兼银台司封驳事。乾元元年(1022),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参知政事。仁宗即位,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到天圣七年(1029)再加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二月,复加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始居相位。明道元年(1032),加右仆射、中书侍郎,旋复加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封申国公。二年四月罢相,授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陈州(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十月,再次除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又居相位。景祐四年(1037)四月,因与王曾争而罢相。甲子,以镇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同平章事、判许州(河南许昌市),未几,徙天雄军。康定元年(1037)五月,以右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三度拜相。庆历元年(1041),封许国公,二年七月,判枢密院事,九月改枢密使,是年冬,感风眩,不能朝,拜司空、平章军国重事,次年三月,以太尉致仕。四年卒,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靖。享年六十六岁。吕夷简进士及第后,为政达四十余年,史称:“当国柄最久,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9卷三百十一三度身居宰辅,前后有十年零六个月。时人毁誉不一,或颂其“有绝世之才”;或贬其“坏了天下”。吕夷简还颇重学术,一生敏学多识,博闻强记,朝廷典册多出其手,总计参与编撰之书有《宋三朝国史》一百五十卷;《三朝宝训》三十卷;《五朝宝训》六十卷;《三朝太平宝训》二十卷;《一司一务敕》三十卷;《天圣编敕》十二卷;《三朝训鉴图》十卷;《天圣令文》三十卷;《景祐新修法宝录》二十一卷。这些书除了《法宝录》尚存十四卷外,其他俱久佚。另外,《宋史》本传称其有集二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五卷并云:“文靖不以文鸣,而其诗清润和雅,未易及也。”然仅此五卷今亦不可见,只有《宋文鉴》收录有文一篇,诗二首。《宋诗记事》及《宋诗记事补遗》也存诗六首。吕宗简,蒙亨次子,进士及第。仕至尚书刑部员外郎,赠金紫光禄大夫。生子公雅,公雅生希朴,希朴生广问、和问。自广问“始家宁国府太平县”。宗简其他事功亦不甚详。洛阳吕氏主要是蒙正后代,其有子十、女六。蒙正十子中,第六子失名,仅九子,而《宋史》吕蒙正传记其子七人,皆列于朝。吕从简,蒙正长子,曾为光禄寺丞,太子洗马,再为国子博士,驾部员外郎。吕知简,蒙正次子,大理寺丞。吕惟简,蒙正三子,太子中舍,库部郎中。吕承简,蒙正四子,司门员外郎,虞部郎中。吕行简,蒙正五子,比部员外郎,比部郎中。吕易简,蒙正七子,奉礼部。吕务简,蒙正八子,国子博士,光禄少卿。吕居简,蒙正九子,殿中丞,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兵部侍郎。吕师简,蒙正十子,司农少卿。上所列,易简、师简,《宋史》本传所无,《神道碑》比较详细。所记官位亦稍有差异,这里是对照两者,综合而成。又吕居简事迹最丰,因后面不再涉及此人,兹据《宋史》吕蒙正传所述事迹,再录于后。庆历中,居简提点京东刑狱,时夏竦有憾石介,介死,竦言于上曰:“介未尝死,北走邻国矣。”乃遣中使发棺验之。居简谓曰:“万一介果死,则朝廷为无故发人之墓,奈何?”中使曰:“于君何如?”居简曰:“介死,当时必有内外亲族及门生会葬,问之可也。”中使乃令结状保证以闻,介事乃白。居简长者,其行事多类此。徐州妖人孔直温挟左道诱军士为变,或诣转运使告,不受词。居简令易其牒,尽捕究党与,贷詿误者,请于朝,斩直温等。濮州复叛,都民惊溃,居简驰往,获首恶诛之。因大阅兵亨劳,奸不得发。用二事,迁秩盐铁判官,拜集贤院学士、知梓州、应天府,徙荆南,进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陶甓甃城,人以为便。以兵部侍郎判西京御史台,卒,年七十二卷二百五十六。寿州吕氏至简字辈,已经人数众多,然许多子孙因资料缺乏,已经无法考订清楚,就笔者所见,大端如上。值得一提的是吕氏至此也开始了又一次迁徙,吕祖俭在《吕祖谦圹记》“吕祖谦字伯恭,其先河南人,后徙寿春,六世祖申国文靖公自寿春徙开封,遂为开封人。”《宋名臣言行录》称吕本中“其先东莱人,自文靖公始家京师。”而吕宗简一支也由“河东迁符离”(安徽宿州),后再迁宁国。过,公著等人仍著籍寿州应举。就为官而言,吕蒙正的余威,吕夷简的拜相,使得吕氏家族在自身的繁衍与发展上,在政坛的地位稳固上,都达到了第二次高峰。4公发挥其文学作风吕氏家族公字辈唯夷简诸子突出,宗简之子公雅,事功不详,从略。蒙正诸孙离寿州吕氏过远,也不再叙述。夷简有七子,二女。事从张方平所撰《神道碑》。长子公绰,次子公弼,三子公著,四子公孺,五子公餗,余二子早夭。除五子公餗外,其他四人都权极一时,而公著尤显。下面分别简介。吕公著(1018-1089)字晦叔,夷简第三子。登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初召试馆职,辞而不就,改通判颍州(安徽阜阳市),与知州欧阳修为讲学之友。后判吏部南曹,除崇文院检讨、同判太常寺,天章阁待制兼侍读。治平元年(1064),五月英宗亲政,加龙图阁学士,谏帝不听,遂出知蔡州(河南汝阳县)。四年,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熙宁元年(1068),知开封府。二年,迁御史中丞,反对王安石行青苗法而再一次出知颍州。后知河阳(河南孟州市),召还,迁翰林学士承旨,改端明殿学士、知审官院。元丰元年(1078),除翰林侍读学士、宝文阁学士、户部侍郎。三年,除正议大夫、同枢密院事。四年,加龙图阁直学士。五年,以光禄大夫、知政殿学士、知定州(河北保定定州市),后徙扬州(江苏扬州市)安抚使。哲宗元佑元年(1086),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正式入相,与司马光共同辅政,光薨,独自担当朝纲。三年,恳辞位,拜司空、同平章军国重事。诏建府第与东府之南,开启北扉,以便入执政堂。在相位近三年。元佑四年(1089)二月卒,年七十二。赠太师、申国公,谥号正献。御书碑首曰:“纯诚厚德。”吕公著在行政上“遇事善决,苟利于国,不以私利害动其心。”又“每议政事,博取众善,至所当守,则毅然不回夺。”在学术上,识虑深敏,量闳而学粹,尤长于讲说,与司马光同在讲筵,司马光十分欣赏并赞扬“每闻晦叔讲,便觉己语为烦。”就连王安石“博辩聘辞,人莫敢与亢,公著独以精识约言服之。”《宋元学案》特立“范吕诸儒学案”以述公著及学术源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吕正献集》二十卷,《掌记》一卷,皆久佚不传。今《宋文鉴》收录有文八篇,诗一首。《宋名臣奏议》存其奏章三十五篇,其中五篇与《宋文鉴》同。《宋诗记事》与《宋诗记事补遗》有诗十一首,一首与《宋文鉴》同。《宋史》本传记载“公著乃集所讲书要语明白,切于治道者,凡百篇进之,以备游意翰墨,为圣学之助。”卷三百三十六吕公绰(999-1055)字仲祐,夷简之长子。初以荫补将作监丞、知开封府陈留县(河南开封市)。天圣(1023-1055)间,为馆阁对读。召试直集贤院,辞改校理,迁太子中允。其父罢相,复为直集贤院、同管勾国子监,出知郑州,还判吏部南曹,累迁太子博士、同判太常寺。后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集贤殿修撰、知永兴军(湖南郴州永兴县)。再改枢密直学士、知秦州。迁刑部郎中,召为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进翰林学士、知审刑院兼判太常寺。左迁龙图阁学士、知徐州。未几,复侍读学士徙河阳(河南孟州市),留侍经筵。至和二年(1055)十月迁右司郎中,未拜,病卒。年五十七。赠左谏议大夫。吕公绰为政虽有一些建树,但遭人非议的也多。史载“公绰通敏有才,父知政时,多涉干请,喜名好进者趣之,尝漏泄除拜以市恩,时人比之窦、申。”这种以权势鬻官现象在吕氏家族中也是仅见的。在学术上,公绰因为在太常寺、集贤殿为官,参加了《太常新礼》、《崇文总目》的修撰。也有文集二十卷,藏于家。吕公弼(998-1073)字宝臣,夷简次子。赐进士出身,积迁直史馆,河北转运使。自宝元庆历以来,宿师备边。仁宗思夷简而擢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知赢州(河北河间市),入权开封府。后改同群牧使,以枢密直学士知渭(甘肃平凉市)、延二州,徙成都府。先后为枢密副使、枢密使,以使相入朝。熙宁间,王安石立新法,公弼数言宜务安静,又将疏论之,从孙嘉问窃其稿示安石,安石先白帝,帝不乐,遂罢为观文殿学士、知太原府。俄以疾请知郑州,又以熙河之役而拜宣徽南院使,判秦州(陕西天水市)。才旬月,复以疾求解,为西太一宫使。熙宁六年(1073)三月,薨,赠太尉,谥惠穆卷三百十一。公弼为使相,行政以军务为多,但思想倾向清净。学术上,今所见《宋名臣奏议》收录其奏疏一篇。《宋诗记事》存诗二首。吕公孺字稚卿,夷简四子。初任奉礼郎,赐进士出身,判吏部南曹。占对详敏,宋仁宗以为可用,遂知泽(陕西晋城市)、颍(安徽阜阳市)、庐(安徽合肥市)、常(江苏常州市)四州,提点福建、河北路刑狱。入京师为开封府推官。为府尹包拯推重,判都水监,未几,改陕西转运使。后徙渭州(甘肃平凉市)、郓州(山东泰安东平县)。坐失入死刑责,知蔡州(河南汝南县)。神宗元丰初(1078),知永兴军(湖南陈州永兴县)、徙河阳(河南孟州市),后知审官东院,出知秦州(陕西天水市)。与李宪相论奏,坐徙相州(河南安阳市),更陈(河南周口淮阳县)、杭、郑、赢(河北河间市)四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加龙图阁直学士,复命知秦州,固辞,改秘书监。又迁刑部侍郎、知开封府。擢户部尚书,以病提举醴泉观,卒年七十,赠右光禄大夫。“公孺廉俭,与人寡合。尝护曹佾丧,得厚饷,辞不受,谈者清其节。”卷三百十一吕夷简到底有几子?各项资料记载不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