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的战争指导思想孙子全胜思想探析_第1页
全的战争指导思想孙子全胜思想探析_第2页
全的战争指导思想孙子全胜思想探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的战争指导思想孙子全胜思想探析

“鼎盛时期”是孙子兵法关于战争指导和战略计划的重要思想,在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孙子“全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战争指导的最高境界,以“伐谋”、“伐交”作为实现“全胜”的理想手段,以破中求全作为谋求局部“全胜”的指导原则等,其核心要义在于优先采用非暴力、低强度的对抗方式,尽可能降低战争造成的损失,追求战争效益的最大化。孙子的“全胜”思想对中国传统军事文化和战略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指导当代战争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从“不战而屈人之兵”到“全争于天下”孙子说:“夫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认为,“百战百胜”并非战争指导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不经过直接或激烈的交战而使敌屈服于我方的意志,才是战争指导的最高境界。孙子清醒地认识到,不计代价和后果的战争,即使屡战屡胜,也难免损兵折将、耗费国力,结果必然是胜而不利、兵胜而国弱。因此,孙子将“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指导战争的最高原则,通过对暴力手段及其强度的限制,尽可能避免战争给国家和军队造成重大损失。孙子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战争指导的最高原则,由此达成解决战争问题的最佳结果——“全胜”,改变一般战争“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惨胜”结局,使国家的利益和军人的生命得到保全。任何战争都是有目的的,如何才能用最小的代价来达成战争目的呢?孙子提出的解决之道是:“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也就是在战略指导上贯彻“非战”、“非攻”、“非久”的原则,着眼点在于“全”而非一味求“胜”,将“全胜”作为战争追求的最高目标,这样就能够在降低战争损失的同时使战争的利益最大化,全获“用兵之利”而避免“用兵之害”。二、以伐交为手段的战争消除理论如何才能以“不战”的方法使对手屈服,实现“全胜”目标呢?孙子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对战争的取胜手段进行了排序,这个序列体现了孙子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孙子认为,最高明的取胜方式首先是伐谋,然后是伐交。因为,伐谋和伐交都属于“不战”范畴,是达成“全胜”的理想途径。而伐兵和攻城则属于“战胜”范畴,是不得已的选择,或最后的手段。什么是伐谋、伐交呢?伐谋即运用“诡道”谋略,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各个环节上欺骗对手、扼制对手、削弱对手,形成我方绝对优势的地位和态势,使敌不得不放弃与我对抗的企图;伐交是指运用外交策略分化瓦解对手,破坏敌方联盟,扩大我方联盟,陷敌于内部分裂、孤立无援的境地,迫使其向我屈服。孙子从哲学的高度审视战争问题,突破常人战争思维的局限,超越对战争活动的一般性认识,以大战略的视角和思路寻求战争问题的最佳解决之道。孙子认识到,战争问题不一定非得依靠战争手段来解决,不直接使用暴力手段,综合运用政治的、谋略的、外交的手段,也能使对手屈服;取得战争胜利的方法并不只限于战胜或消灭敌方的武装力量,通过打击敌方的政治、挫败敌方的谋略、破坏敌方的外交等手段同样也能够达成战争目的。也就是说,孙子是把敌方看作是一个由政治、军事、外交,及其相关策略构成的战争体系,只要击破这一体系中的任何一个关键环节,都足以导致系统的崩溃或失效,赢得战争的胜利。孙子认为,以伐谋、伐交这样的非暴力手段摧毁敌方的战争体系、迫使敌方屈服是最明智、最合理的选择。这一思想对战争这种人类最极端、最剧烈、最血腥的对抗形式,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限制作用。同时,这一思想是建立在重综合、重整体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基础上的,与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所反复倡导的,将直接消灭敌方的武装力量和摧毁敌方的战斗力置于战争指导首要位置的理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集中体现了中西方经典战争理论和传统战略文化的一个重要分野。从以上探讨中可以看出,孙子“全胜”思想实现了两个超越:一是在战胜之上,追求低消耗的“全胜”,这是战争目标上的超越;二是在暴力对抗的伐兵、攻城手段之上,追求非暴力的伐谋、伐交,这是战争手段上的超越。其根本出发点是将战争的损失降至最低,同时使战争的效益最大化。三、“五全”、“五破”和“全兵”作为冷静而理智的兵家,孙子在追求战争指导理想境界的同时,也认识到不战而胜只是战争的特殊规律,战而胜之才是战争的普遍规律。基于这一认识,孙子将战争指导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全胜层次,二是战胜层次。孙子在追求“全”的同时,又辩证地提出了“破”的概念。“全”是使敌完整地屈服而我方不受损失,这是最佳的结果;“破”是攻破敌方而我方亦遭受损失,这是战争的常态。孙子没有将“全”和“破”对立起来,而是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孙子的“全胜”思想涵盖了不破之全和破中求全,亦即战争全局的“全胜”和局部的“全胜”。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他列举了“五全”和“五破”,认为都是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结果;他提出的“伐谋”、“伐交”、“伐兵”、“攻城”,也都看作是战争中可供选择的手段。各种结果中“全国”、“全军”是不破之全,这是战略层次的“全胜”;“全旅”、“全卒”、“全伍”是破中求全,这是战役、战术层次的“全胜”。各种手段中“伐谋”、“伐交”是上选之策,被置于优先地位;“伐兵”、“攻城”也是战争的必备手段,但由于“攻城”会造成重大人员损失,而且在时间上更为持久,孙子将其列为最下之选。他主张最好以“伐谋”、“伐交”来实现不破之全;即使采用“伐兵”、“攻城”,也不能放弃“伐谋”、“伐交”的机会,要力争破中求全,谋求局部性的“全胜”,尽可能降低战争损失。总的原则是“必以全争于天下”,在全局或局部取得圆满的“全胜”结局,以保全国家的利益和军人的生命。因此,孙子“全胜”的思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是利益追求与安全追求的统一。应该指出的是,“全胜”思想是孙子“慎战”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孙子对战争,尤其是战争暴力所持的谨慎态度。但它与当时的儒家、墨家等提出的“去兵”、“非战”主张有明显的区别,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和平主义”。孙子“全胜”思想对中国古代军事理论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并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军事文化和战略文化的鲜明特色,是孙子为我们留下的优秀军事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很好地发掘、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遗产,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供坚实的根基和历史的借鉴。近代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核武器的出现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了严峻考验,在战争尚无法完全消除的情况下,如何减少战争的损失和毁伤就成为人们必须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孙子的“全胜”思想给当代战争的指导者们提供了启示。我们看到,在当代战争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出现这样一种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