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Point Presentation - 河南师范大学 -_第1页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 河南师范大学 -_第2页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 河南师范大学 -_第3页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 河南师范大学 -_第4页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 河南师范大学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我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朱星教授个人简介: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助理,“纳米”首席科学家团队成员之一。教育部材料物理与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研究专业:凝聚态物理研究方向:近场光学,扫描探针显微学主要科研工作简介:近场光学、近场光学显微与近场光谱研究:与近场相关的低维尺度物理,纳米尺度的物体光学与光谱学性能。以高于衍射极限的光学分辨率研究具有量子限阈发光现陈延峰教授个人简介: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研究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方向:氧化物薄膜多层膜超晶格微结构材料及光电功能器件的制备、表征和物理性能的研究主要科研工作简介:在国际核心期刊(SCI)上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

Science

1篇,PRL

2篇,APL和PRB

20多篇;获中国发明专利4项。1997年度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材培养计划》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5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度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刘双喜教授个人简介:南开大学理学学士、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新催化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等。研究专业:新催化材料和绿色化学研究方向:氧化物薄膜多层膜超晶格微结构材料及光电功能器件的制备、表征和物理性能的研究主要承担课题: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循环经济创新基地重点课题、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企业合作项目等。李越生教授个人简介:复旦大学教授,1992获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材料科学博士学位,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UBC)作博士后研究3年。研究方向:材料结构与性能之关系的研究,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研究,微电子材料表征和器件工艺的分析研究。代表性研究成果:环氧树脂的飞行时间次级离子质谱.分析化学.27,158(1999).潘艺永,李越生,曹永明,陈维孝,宗祥福.(

SCI

)高密度封装用氮化铝低温共烧的研究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3,524—529(2003).廖淼,李越生,汪荣昌,顾志光,戎瑞芬。(EI收录)Mg在InGaAlP及GaP材料中的掺杂行为。半导体学报.22,729(2001).纪刚,李越生,曹永明,华铭。(EI收录)陈文教授个人简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助理,材料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光电子与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科研项目:钒氧化物纳米管气敏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01~2009.12,项目负责人。973计划课题研究子项目,TiO2基纳米光催化材料及器件的制备与性能优化,2009.01~2010.12,负责人。国防科工委军品配套项目,JPPT-115-3-1444,2009.3~2010.10,160.0万元,项目负责人。E-mail:chenw@黄学辉教授个人简介: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新型功能材料、复合材料、新型多孔高温陶瓷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科研工作简介:主持省级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9项科研项目。申请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7篇次被SCI,EI,ISTP收录。裴坚教授个人简介:北京大学博士、教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和兴趣:水溶共轭高分子的设计,合成,表征和应用;应用于有机光电二极管和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的有机发光材料;树枝状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

成和应用;多功能性有机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应用;有机发光材料的自组装结构的研究和其性质。主要科研成果简介:Zhang,

W.;

Cao,

X.-Y.;

Zi,

H.;

Pei,

J.

Single-molecule

nanosizedpolycyclic

aromatics

with

alternant

five-

and

six-membered

rings:Synthesi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rg.

Lett.

2005,

7,

959Cao,

X.-Y.;

Zi,

H.;

Zhang,

W.;

Lu,

H.;

Pei,

J.,

Star-shaped

andlinear

nanosized

molecules

functionalized

with

hexa-peri-hexabenzocoronene:

Synthesi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J.

Org.

Chem.,2005,

70,

3645常方高教授个人简介:河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留学英国,现任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材料物理发表的主要论文:共发表论文51篇,其中SCI收录23篇,EI收录11篇,

ISTP收录5篇,SCI累计引用203次,单篇最高引用30次。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高Tc超导体晶格不稳定性和弹性性质的超声及有关实验研究,93.10通过国家科委鉴定为国家科技成果;91.7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人.Development

of

new

generation

polymeric

insulation

materials,

2001.1英国PIRELLI电缆公司,名次:2.已申请2项专利.金属/超导-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电子输运及压强、温度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0571063)2006-2008。陈 岗教授个人简介:吉林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在美国田纳西大学及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攻读博士后,现任吉林大学材料科学系副院长。研究方向:材料物理研究方向:功能材料的结构及性质间的关系、高压固体物理、高压光谱学。重点为贮能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子结构与性质研究。主要科研工作简介:已完成和正在主持国家973项目、国家863子项目、国家计委“九五”军工配套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十多项课题。已在《Appl.Phys.Lett.》、《J.Phys.Chem.B》、等国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被SCI收录50余篇。陈大俊教授个人简介:1957年8月出生。材料学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赴日本关东学院大学工学部进修。现担任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及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高分子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化学世界》、《弹性体》、《聚氨酯工业》编委。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为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与改性及结构与性能。主要科研成果:先后承担或参与完成了“熔纺氨纶研制”、“聚氨酯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聚酰亚胺高性能纤维”等16项研究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两相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相逆转及其力学模型的研究”、“HydrogenBond

Effect

in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Elastomers”等110余篇论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4篇,ISTP收录1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11项。陈翌庆教授个人简介:1963年8月出生,合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现为安徽省“十五”优秀人才计划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特种铸造及非铁合金专委会委员,《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编委,安徽省金属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纳米材料合成及其物性、耐腐蚀磨损材料以及快速凝固新型铝合金等。主要科研成果:完成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9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多篇。程国安教授个人简介:1963年2月生,北京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低能核物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副所长)。研究方向:从事碳纳米管等纳米新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半导体硅中稀土掺杂的结构及光电性能,新型半导体材料,金刚石薄膜和C-N结晶薄膜等薄膜功能材料的研究和离子束冶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科研成果:在一些国内外重要和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近30篇。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其中包括目前正承担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费维栋教授个人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纳米信息功能薄膜材料的微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能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研究。主要科研成果简介:W.L.Li,W.D.Fei

and

Y.Sun.Grazing

Incidence

X-ray

Scattering

andDiffraction

Study

of

the

Nitrogen

Ion

Implantation

Layer

Produced

byPlasma

Based

Ion

Implantation.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150(2002),64(EI,SCI检索)W.L.Li,Y.Sun

and

W.D.Fei.Effect

of

implantation

voltage

on

phasecomposition

and

surface

roughness

of

a-Fe

surface

layer

implanted

bynitrogen

Ion.Applied

Surface

Science,187(2002),192(EI,SCI检索)

费维栋,王德尊等,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宫永宽教授个人简介: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材料科学新技术研究所所长,陕西省化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研究方向:生物医用材料表面仿细胞膜结构改性;仿细胞膜结构聚合物纳米载药体系研究;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主要科研成果简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计划等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2008-2009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进行访问研究,首次构建并表征了仿生改性的聚乙二醇纳米水凝胶防生物污染涂层。郭 锋教授个人简介: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教授,中国金属学会会员,内蒙古热处理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稀土材料及其应用.主要科研成果简介: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内蒙古工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石油化学工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内蒙古热处理学会优秀论文奖,李建功教授个人简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遴选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研究方向:从事材料科学教学与纳米材料研究。曾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开创者H.Gleiter院士指导下开展纳米材料研究。主要科研成果简介: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多项。先后在Appl.Phys.Lett.、Nanotechnology、J.Nanosci.Nanotechn.、J.Appl.Phys.、J.Am.Ceram.Soc.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在研项目:(1)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纳米玻璃研究;(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氧化铝纳米陶瓷制备研究。刘庆锁教授个人简介:天津理工大学教授,现任学院党总支书记,教育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天津市热处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新型功能材料性能及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科研成果简介:近2—3年内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篇,其中被SCI收录2篇;“大型工程结构健康状态监测系统”成果于2007年获得天津市科技发明三等奖。授权发明专利:镍钛记忆合金与压电陶瓷异质三步复合工艺

ZL02131042.4第一发明人;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镍钛记忆合金与压电陶瓷薄膜多层复合阻尼材料.潘春旭教授个人简介:工学博士,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武汉大学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973课题负责人。研究方向:以物理学、材料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

电子显微镜(HRTEM、TEM、SEM、EDS、EBSD、APM等)、X-射线衍射(XRD)、光学金相显微镜等微结构表征技术,以及各种机械性能、物理性能、材料加工与处理等技术为手段,重点研究材料的显微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主要科研成果简介: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出版专著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180多篇。。方鹏飞教授个人简介: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1年4月出生。1990年9月进入武汉大学学习,1999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2003年调至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现在材料物理系工作。研究方向:材料物理与化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凝聚态物理。主要科研成果简介: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创新基金、国防科研项目、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8项科研项目。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几十余篇,其中多篇次被SCI,EI,ISTP收录。乔英杰教授个人简介: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学博士后、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物理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化工学会理事,民进黑龙江省委常委。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合成、制备、加工的新理论与新方法,智能材料和结构性能控制与表征的理论方法。主要科研成果简介: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或EI检索10篇,出版专著5部。研究成果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其它奖励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2005年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基金项目各1项。。宋晓平教授个人简介:西安交大副校长,博士、教授,博士导师,1995年在英国里兹大学高访1年,2000年在美国特拉华大学高访3个月。学术工作还担任全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理事,陕西省金属学会材料分会主任委员,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国外金属热处理》期刊编委等研究方向:从事相变、磁性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研究开发工作。目前开展的研究项目有左手材料、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磁致冷材料、巨磁阻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等。主要科研成果简介: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篇。2002年获教育部提名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获奖人)。孙俊才教授个人简介: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材料表面改性,能源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平板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极制备技术研究。主要科研成果简介:先后完成了“平板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极制备技术研究”,“镁基薄膜贮氢材料吸放氢行为原位研究”,“耐磨梯度表面层滑动磨损特性仿真和设计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60篇;出版著作《金属表面性质与表面改性》。唐颂超教授个人简介: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硕导,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高分子材料教科组主任。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和高分子材料共混及开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科研成果简介:主编上海市“九五”重点教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2000年5月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外杂志和期刊上发表论文45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承担人,至今已承担和完成了20余项科研项目。唐元洪教授个人简介: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岳麓学者及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研究方向:碳纳米管,用新的硅材料氧化物辅助大规模生产硅纳米线及相关纳米线,硅纳米线探索掺杂、湮灭缺陷方面主要科研成果简介:近期主持、主研主要教学科研项目有8项,其中纳米材料分析:国家“985工程”重点项目;硅纳米管的研究纳米材料分析: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表面纳米技术:“岳麓学者”奖励计划项目。在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首次在世界上报道了利用X射线吸收光谱方法可有效鉴定整体金刚石薄膜是否为纳米金刚石薄膜,自1998年来,论文他引共680次,总引用次数达791次。田永君教授个人简介:燕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首位“长江学者”,现任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新型亚稳材料、高温超导材料、大型铸锻件材料。主要科研成果简介:提出了极性共价固体硬度的微观理论。发现同种原子形成的化学键存在离子性的新现象。关于【Phys.Rev.Lett.96(2006),085501】一文的探究和硬度微观理论的拓展获得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1项,获得其他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张瑞军教授个人简介:燕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负责本科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主要科研成果简介:主持。汪建华教授个人简介:汪建华,男,博士,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武汉工程大学副校长湖北省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研究、纳米碳管电极集成及相关性能研究、微流控技术及应用研究以及微波技术应用研究主要科研成果简介:为技术负责人主持或参加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计委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项目以及其它省部级项目,通过省级鉴定项目4项,其中“微波等离子体CVD金刚石薄膜技术的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被SCI、EI收录。公开国家发明专利10项,现已授权3项。出版专著1部。。王升高教授个人简介:武汉工程大学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主任。研究方向:纳米材料主要科研成果简介: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武汉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8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8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有7篇。汪明朴教授个人简介:中南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