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管理新观点_第1页
气道管理新观点_第2页
气道管理新观点_第3页
气道管理新观点_第4页
气道管理新观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道管理新观点更高更快更强让生命在我们手中延续1整理课件概述01人工气道的类型02人工气道的管理03紧急情况的处理04目录/contents2整理课件概述自然气道:自然气道有发音、湿润、防止误吸、咳嗽以及维护气管的功能。人工气道: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人工气道对患者有多种不良影响3整理课件自然气道正常情况下,咽、喉、声带、气道及隆突通过生理反射〔主要为迷走神经反射〕对呼吸道发挥保护作用。依次存在咽反射〔恶心和吞咽反射〕、喉反射〔声门关闭及会厌覆盖声门〕、气管反射〔异物或分泌物刺激气道引起咳嗽〕及隆突反射〔隆突受到刺激而引发的强烈咳嗽〕。4整理课件什么是人工气道人工气道: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5整理课件人工气道对患者不良影响破坏呼吸道的的正常防御机制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上呼吸道的防御机制〔湿化、滤菌、咳嗽、纤毛运动及杀菌等〕,防止细菌进入下呼吸道,使下呼吸道保持无菌状态。人工气道的建立,跨过了上呼吸道,使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结果使气管支气管树易受细菌感染,易患肺部感染。6整理课件人工气道对患者不良影响抑制正常咳嗽反射气管插管导管经过声门,使声带不能有效关闭,而气管切开套管的气体通道又不经过声门,结果使机体咳嗽反射受到影响,患者不能有效咳嗽。其后果是分泌物在大气道潴留,误吸的分泌物也不能有效排除,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和呼吸道梗阻。7整理课件人工气道对患者不良影响影响患者的语言交流带有气管插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的患者均不能发声,影响语言交流,常使患者感到孤独和恐惧。在ICU的特殊环境下尤为如此,应引起医生的注意。可采用写字板等方式让患者进行有效交流。8整理课件人工气道对患者不良影响患者的自尊受到影响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常使患者自尊心受到伤害。经过“管子〞呼吸、大量分泌物从“管子〞直接排除、不能说话等均使患者感到难堪。帮助患者建立自信是很必要的。9整理课件0203040506070801问题套囊漏气、意外脱管位置不正确气道出血、痰/血堵塞湿化问题、局部黏膜坏死气管食管瘘院内交叉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鼻窦炎口腔溃疡人工气道应用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10整理课件人工气道建立的适应症上呼吸道梗阻保护呼吸道以防误吸作为去除呼吸道内积聚分泌物与痰液的通道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需要机械通气者创伤性脊髓高位截瘫手术麻醉11整理课件人工气道建立的适应症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去除及进行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应用指征取决于患者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结合患者的病情及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12整理课件人工气道导管的护理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人工气道的湿化人工气道管理〔维护〕内容院内感染的预防13整理课件概述01人工气道的类型02人工气道的管理03紧急情况的处理04目录/contents14整理课件开放呼吸道人工气道的建立气道类型根据患者选择适宜的类型15整理课件人工气道分类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16整理课件人工气道分类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喉罩双腔通气道气管内导管进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气切套管17整理课件口咽通气道口咽通气道〔oropharyngealairway〕是经口腔放置的通气道,适用于咽喉反射不活泼的麻醉或昏迷病人。18整理课件鼻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nasopharyngealairway〕是经鼻腔安置的通气道,适用范围同口咽通气道,但刺激小,恶心反响情,容易固定,病人端可有侧口,气路端加粗,可防止滑入鼻腔。19整理课件喉罩喉罩〔laryngealtube〕是经口腔插到食管入口的通气道。双套囊充气后分别封闭口咽腔和食管,通气口正对喉咽腔。可以实施正压通气,用于临床急救。20整理课件双腔通气道双腔通气道〔combitube〕有两个同轴的通气腔和两个套囊。使用时经口腔盲探插入。大多数情况下前端进入食管,双套囊充气后经外管腔通气。如果前端进入气管,那么可以经内管通气。咽气囊侧孔端孔21整理课件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较易,插管的管径相对较大,便于气道内分泌物的去除,但影响会厌的功能,患者耐受性也较差。经口气管插管的关键在于暴露声门,在声门无法暴露的情况下,容易失败或出现并发症。经口气管插管适应征:①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或其他原因需较长时间机械通气,又不考虑气管切开;②不能自主去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返流物或出血,有误吸危险;③下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且去除能力较差;④存在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道瘘等严重影响正常呼吸;⑤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停止,需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禁忌征或相对禁忌征包括:①张口困难或口腔空间小,无法经口插管;②无法后仰〔如疑有颈椎骨折〕。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22整理课件经鼻气管插管较易固定,舒适性优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较易耐受,但管径较小,导致呼吸功增加,不利于气道及鼻窦分泌物的引流。经鼻气管插管适应征:除紧急抢救外,余同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禁忌征或相对禁忌征:①紧急抢救,特别是院前急救;②严重鼻或颌面骨折;③凝血功能障碍;④鼻或鼻咽部梗阻,如鼻中隔偏曲、息肉、囊肿、脓肿、水肿、异物、血肿等;⑤颅底骨折。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23整理课件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比较:经口气管插管减少了医院获得性鼻窦炎的发生,而医院获得性鼻窦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因此,假设短期内能脱离呼吸机的患者,应优先选择经口气管插管。但是,在经鼻气管插管技术操作熟练,或者患者不适于经口气管插管时,仍可以考虑先行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24整理课件气管切开对于需要较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气管切开是常选择的人工气道方式。与其他人工气道比较,由于其管腔较大、导管较短,因而气道阻力及通气死腔较小,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去除,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但是气管切开的时机仍有争议。1989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建议:假设预期机械通气时间在10天以内者优先选择气管插管,而超过21天者那么优先选择气管切开术,在10至21天之间者那么应每天对患者进行评估。这个建议并没有很强的研究结果支持,是建立在专家的经验之上。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25整理课件气管切开之后,有研究比较了“早期〞和“晚期〞气管切开,探讨“最正确〞气管切开时机。研究发现[1],早期选择气管切开术,可以减少机械通气天数和ICU住院天数,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预后,这个观点尚需要大样本的RCT研究。对于“早期〞确实切定义尚未统一,早至气管插管后48小时内,晚至气管插管后两周内,多数是在气管插管后7天或7天以内。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无需到21天后,2周内可考虑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26整理课件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术适应征:①预期或需要较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②上呼吸道梗阻所致呼吸困难,如双侧声带麻痹、有颈部手术史、颈部放疗史;③反复误吸或下呼吸道分泌较多,患者气道去除能力差;④减少通气死腔,利于机械通气支持;⑤因喉部疾病致狭窄或阻塞无法气管插管;⑥头颈部大手术或严重创伤需行预防性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道通畅。⑦高位颈椎损伤。气管切开术创伤较大,可发生切口出血或感染。以下情况气管切开应慎重:①切开部位的感染或化脓;②切开部位肿物,如巨大甲状腺肿、气管肿瘤等;③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等。经皮气管造口术〔PCT〕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快捷,手术创伤小等特点,临床研究说明,与气管切开术比较,有助于患者较早脱离呼吸机和减少ICU住院天数,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推荐意见2:短期内不能撤除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尽早选择或更换为气管切开〔推荐级别:C级〕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27整理课件概述01人工气道的类型02人工气道的管理03紧急情况的处理04目录/contents28整理课件气囊压的监测持续声门下吸引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呼吸机管路的更换吸痰普通吸痰管吸痰纤支镜吸痰排痰方法膨肺吸痰29整理课件气囊压的监测高容低压套囊压力在25cmH2O-30cmH2O之间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应常规监测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推荐级别:C级〕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30整理课件持续声门下吸引在长期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持续声门下吸引可延缓早发型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推荐级别B级〕。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31整理课件呼吸机管路的更换呼吸机管路不必频繁更换,一旦污染那么应及时更换。〔推荐级别B级〕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32整理课件气道湿化气道湿化包括主动湿化和被动湿化。主动湿化指在呼吸机管路内应用加热湿化器进行呼吸气体的加温加湿;被动湿化指应用人工鼻〔热湿交换器型〕吸收患者呼出气的热量和水份进行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不管何种湿化,都要求近端气道内的气体温度到达37℃,相对湿度100%,以维持气道粘膜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气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机械通气时应实施气道湿化(推荐级别:C级)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33整理课件气道湿化的重要性气体湿化缺乏可以引起:破坏气道纤毛和粘液腺假复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的破坏和扁平化基膜破坏气管、支气管粘膜细胞膜和细胞质变性理想的湿度下,经由健康的黏膜纤毛清运系统移除细菌.湿度严重缺乏下,细菌陷入已受损黏膜纤毛清运系统.34整理课件气道湿化有创通气患者均应进行气道湿化。主动湿化可以增加无创通气患者的依从性和舒适度。有创通气患者进行主动湿化时,建议湿度水平在33~44mgH2O/L之间,Y型接头处气体温度在34~41℃之间,相对湿度达100%。有创通气患者进行被动湿化时,建议热湿交换器提供的吸入气湿度至少到达30mgH2O/L。不主张无创通气患者进行被动湿化。美国呼吸治疗协会临床实践指南——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时的气道湿化:2021AAR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Respir

Care,

2021,

57(5):782–788.35整理课件气道湿化主动加热湿化器通过对吸入气体加温并增加水蒸气的含量来进行加温、加湿。被动加热湿化器〔人工鼻〕的工作原理是指通过储存患者呼出气体中的热量和水分来对吸入气体进行加热湿化。36整理课件间断湿化法间断气管内滴注法雾化吸入:是利用气流或超声波为动力,将湿化液撞击成微细颗粒悬浮于气流中进入呼吸道。气道冲洗37整理课件持续湿化法持续气管内滴注法:输液管法、微量注射泵法、输液泵法、密闭式吸痰管湿化电热恒温湿化法:呼吸机上的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使使用中吸入气体温度维持在32-37℃.热量和温度交换器〔HME〕:即人工鼻,由吸水材料和亲水化合物构成,氯化锂具有结合化学水和储热作用38整理课件空气的湿化在室内放置大量热水任其自然蒸发,使湿气布满全病室。将浸水毛巾挂在暖气片上,让其自然烘烤。采用拖地、洒水等方式经常湿润地面,维持室内温度22℃,相对湿度60%。加湿器。39整理课件湿化液选择无菌注射用水:低渗,保持呼吸道粘膜纤毛功能,主要用于痰液极度粘稠、严重脱水、高热患者。生理盐水:等渗,维持纤毛功能,较常用。但水份蒸发后在局部形成高盐环境,加重对局部的刺激和使气道粘膜失水,所以国外已不将作为常规滴药。0.45%氯化钠:低渗,失水后接近等渗,局部刺激性小,现较常用。1.25%碳酸氢钠:具有皂化功能,使局部形成弱碱性,可以软化痰痂,时痰液变稀薄,湿化效果可靠40整理课件湿化效果的判断湿化满意湿化过度湿化不足痰液稀薄、容易吸引或咳出过度稀薄呈清水样粘稠结痂听诊无干鸣音无痰鸣音痰鸣音多甚至诱发支气管痉挛闻及干鸣音病人呼吸通畅安静频繁呛咳呼吸急促刺激性咳嗽声音高亢工程判断41整理课件吸痰正确评估有效的气道湿化适当的氧储藏与体位有效的吸引吸痰后评估42整理课件吸痰本卷须知吸痰本卷须知防止缺氧吸痰管选择吸痰负压气道湿化无菌操作43整理课件评估患者适当镇静、局部麻醉医疗文书的记录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盐水冲洗、

出血的处理纤维支气管镜吸痰44整理课件纤维支气管镜吸痰黏膜出血的处理:NS100ml+去甲肾上腺素2mg〔或4mg〕,每次5ml冲洗。注意氧合、心率,如果波动明显,终止操作。防止暴力操作。注意无菌操作。45整理课件排痰吸痰有效咳嗽叩击法〔拍背吸痰〕震动排痰仪体位引流药物:氨溴索、溴已新46整理课件膨肺吸痰气囊膨肺吸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