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卷:文学名著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试题_第1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卷:文学名著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试题_第2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卷:文学名著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试题_第3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卷:文学名著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试题_第4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卷:文学名著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卷:文学名著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辛历程。以下是关于《西游记》的一些片段,请根据这些片段回答问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游记》的作者是曹雪芹B.《西游记》的故事背景是唐朝C.《西游记》的主要人物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D.《西游记》的主题是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2.下列关于孙悟空的描述错误的是()A.孙悟空具有七十二变的能力B.孙悟空曾因大闹天宫而被压在五行山下C.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D.孙悟空的兵器是金箍棒3.下列关于猪八戒的描述错误的是()A.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B.猪八戒曾因调戏嫦娥而被贬下凡C.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耙D.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4.下列关于沙僧的描述错误的是()A.沙僧原是天宫的卷帘大将B.沙僧曾因偷吃人参果而被贬下凡C.沙僧的兵器是禅杖D.沙僧是唐僧的三徒弟5.下列关于《西游记》中的妖怪的描述错误的是()A.白骨精曾三次变成美女欺骗唐僧B.黄风怪曾偷走唐僧的袈裟C.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曾用宝贝捉住孙悟空D.黑风怪曾偷走唐僧的宝物6.下列关于《西游记》中的地名错误的是()A.五行山B.西天C.长安D.铁扇公主的芭蕉洞7.下列关于《西游记》中的神佛错误的是()A.观音菩萨B.玉皇大帝C.太上老君D.哪吒8.下列关于《西游记》中的诗词错误的是()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一帘幽梦,半生缘尽,空留此恨绵绵”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9.下列关于《西游记》中的成语错误的是()A.三头六臂B.龙潭虎穴C.破釜沉舟D.翻天覆地10.下列关于《西游记》中的典故错误的是()A.玉皇大帝赐唐僧袈裟B.孙悟空三打白骨精C.猪八戒偷吃人参果D.沙僧救唐僧脱险(二)判断题11.《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一个忠厚老实、心地善良的人。()12.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能力可以让他变成任何东西。()13.猪八戒曾因调戏嫦娥而被贬下凡,后成为唐僧的二徒弟。()14.沙僧原是天宫的卷帘大将,因偷吃人参果而被贬下凡。()15.《西游记》中的妖怪大多心地善良,只是被误入歧途。()16.《西游记》中的诗词大多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7.《西游记》中的成语都是出自古代神话传说。()18.《西游记》中的典故都是关于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历程。()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以下是关于《红楼梦》的一些片段,请根据这些片段回答问题。(一)选择题19.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B.《红楼梦》的故事背景是明朝C.《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D.《红楼梦》的主题是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20.下列关于贾宝玉的描述错误的是()A.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贾政的儿子B.贾宝玉自幼聪明伶俐,才情出众C.贾宝玉曾因痴情林黛玉而痛苦不已D.贾宝玉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21.下列关于林黛玉的描述错误的是()A.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政的儿媳B.林黛玉自幼体弱多病,才情出众C.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感情深厚D.林黛玉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女诗人22.下列关于薛宝钗的描述错误的是()A.薛宝钗是贾母的孙女,贾政的儿媳B.薛宝钗性格温柔贤淑,端庄大方C.薛宝钗与贾宝玉关系融洽,共同度过许多欢乐时光D.薛宝钗最终成为了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23.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贾府的描述错误的是()A.贾府是当时最显赫的家族之一B.贾府中的人物众多,性格各异C.贾府的衰落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有关D.贾府的兴衰与贾母、贾政等人的教育有关24.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诗词错误的是()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25.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成语错误的是()A.指鹿为马B.一箭双雕C.破釜沉舟D.鹿死谁手26.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典故错误的是()A.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B.林黛玉葬花C.薛宝钗刺绣D.贾宝玉通灵宝玉(二)判断题27.《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聪明伶俐、才情出众的人。()28.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最终却因爱情悲剧而离世。()29.薛宝钗性格温柔贤淑,端庄大方,与贾宝玉关系融洽,共同度过许多欢乐时光。()30.《红楼梦》中的诗词大多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1.《红楼梦》中的成语都是出自古代神话传说。()32.《红楼梦》中的典故都是关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四、古诗文默写请根据提示,默写出相应的古诗文。1.独在异乡为异客,()2.会当凌绝顶,()3.落红不是无情物,()4.会当水击三千里,()5.山重水复疑无路,()6.青青子衿,()7.红豆生南国,()8.策马前途须努力,()9.青青园中葵,()10.穷则独善其身,()五、词语解释请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悠然:()2.窈窕:()3.沉吟:()4.蹉跎:()5.策马:()6.琼楼玉宇:()7.知音:()8.沧海桑田:()9.举世皆浊我独清:()10.知己:()六、文言文翻译请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阅读理解(一)选择题1.B解析:选项A、C、D中,A项错误,作者是吴承恩;C项错误,主要人物还包括白龙马;D项错误,主题是表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辛历程。2.D解析:孙悟空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而不是金箍棒。3.B解析: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而被贬下凡。4.A解析:沙僧原是天宫的卷帘大将,因偷吃人参果而被贬下凡。5.D解析:黑风怪并未偷走唐僧的宝物,而是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6.D解析:《西游记》中的地名有五行山、西天、长安等,芭蕉洞是铁扇公主的居所。7.D解析:哪吒并非《西游记》中的神佛,而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8.B解析:“一帘幽梦,半生缘尽,空留此恨绵绵”出自《红楼梦》,而不是《西游记》。9.D解析:“翻天覆地”并非出自《西游记》,而是形容变化极大的成语。10.A解析:《西游记》中的典故大多与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历程有关,而玉皇大帝赐唐僧袈裟并非典故。(二)判断题11.√解析:唐僧是一个忠厚老实、心地善良的人,对师徒四人关爱有加。12.√解析: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能力确实可以让他变成任何东西。13.√解析:猪八戒曾因调戏嫦娥而被贬下凡,后成为唐僧的二徒弟。14.√解析:沙僧原是天宫的卷帘大将,因偷吃人参果而被贬下凡。15.×解析:虽然《西游记》中的妖怪大多心地善良,但也有不少妖怪是邪恶的。16.√解析:《西游记》中的诗词大多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7.√解析:《西游记》中的成语都是出自古代神话传说。18.√解析:《西游记》中的典故都是关于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历程。二、阅读理解(一)选择题19.A解析:《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故事背景是清朝。20.D解析:贾宝玉并非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是成为了一位有才华的公子。21.D解析:林黛玉并非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女诗人,而是成为了一位悲剧性的女子。22.D解析:薛宝钗并非最终成为了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而是成为了一位悲剧性的女子。23.D解析:贾府的兴衰与贾母、贾政等人的教育有关,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无关。24.D解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江雪》,而不是《红楼梦》。25.D解析:“鹿死谁手”并非出自《红楼梦》,而是形容竞争激烈的成语。26.D解析:贾宝玉通灵宝玉并非典故,而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道具。(二)判断题27.√解析:贾宝玉是一个聪明伶俐、才情出众的人。28.√解析: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最终却因爱情悲剧而离世。29.√解析:薛宝钗性格温柔贤淑,端庄大方,与贾宝玉关系融洽,共同度过许多欢乐时光。30.√解析:《红楼梦》中的诗词大多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1.√解析:《红楼梦》中的成语都是出自古代神话传说。32.√解析:《红楼梦》中的典故都是关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三、阅读理解(一)选择题19.A解析:《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故事背景是清朝。20.D解析:贾宝玉并非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是成为了一位有才华的公子。21.D解析:林黛玉并非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女诗人,而是成为了一位悲剧性的女子。22.D解析:薛宝钗并非最终成为了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而是成为了一位悲剧性的女子。23.D解析:贾府的兴衰与贾母、贾政等人的教育有关,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无关。24.D解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江雪》,而不是《红楼梦》。25.D解析:“鹿死谁手”并非出自《红楼梦》,而是形容竞争激烈的成语。26.D解析:贾宝玉通灵宝玉并非典故,而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道具。(二)判断题27.√解析:贾宝玉是一个聪明伶俐、才情出众的人。28.√解析: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最终却因爱情悲剧而离世。29.√解析:薛宝钗性格温柔贤淑,端庄大方,与贾宝玉关系融洽,共同度过许多欢乐时光。30.√解析:《红楼梦》中的诗词大多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1.√解析:《红楼梦》中的成语都是出自古代神话传说。32.√解析:《红楼梦》中的典故都是关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四、古诗文默写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会当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8.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9.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1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五、词语解释1.悠然:安闲自得的样子。2.窈窕:美好的样子。3.沉吟:沉思,犹豫。4.蹉跎:时光流逝,岁月蹉跎。5.策马:骑马。6.琼楼玉宇:指华美的建筑物。7.知音:理解自己的人。8.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迁,变化极大。9.举世皆浊我独清:形容自己与众不同,独立于世。10.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六、文言文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