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高强混凝土概述 42.1高强混凝土的定义 42.2高强混凝土的特性 53高强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应用研究两例 63.1高强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应用研究例一 63.1工程概况 63.2选用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 63.3性能试验 63.4施工质量控制 73.2高强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应用研究例二 73.2.1工程概况 73.2.2试验方案设计 73.2.3工程应用情况 84高强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94.1高强混凝土的应用现状 94.1.1国外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概况 94.1.2国内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概况 94.1.3高强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94.1.4高强混凝土的操作工艺 104.2高强混凝土的发展趋势 114.2.1实现高性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114.2.2“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 114.2.3建立科学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124.2.4高强混凝土的标准化研究 125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6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铁路是我国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速铁路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铁路发展的趋势,大大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铁路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随着“以桥代路”设计理念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中的成功实践,以及无柞轨道结构在高速铁路与客运专线的大规模应用,混凝土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无碎轨道结构坐落于铁路桥梁上,高强混凝土也得到了大量应用,如轨道板混凝土和轨枕混凝土等。现今轨道板和轨枕用高强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一般在450480kg/m3之间,且矿物掺合料用量少,一般占胶凝材料总量的10%^-20%;降低水胶比导致水胶比仅为0.270.33有的混凝土水胶比甚至低至0.22。此种混凝土拌合物粘度高,导致混凝土匀质性差、振实困难,很容易造成混凝土局部缺陷,例如孔洞、蜂窝、麻面等外观缺陷和空腔、疏松、石堆等内部缺陷,而强度、密实度等的局部降低为结构留下隐患。混凝土拌合物粘度高还会导致人工布料困难,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轨道板与轨枕用高强混凝土脆性大,虽然高速铁路无柞轨道结构具有变形小、可靠度高、承载能力强和日常维修量少等优点,但国内外的工程实例表明,部分轨道板与轨枕仍出现了开裂及缺损现象。轨枕裂缝多出现在挡肩处,轨道板的裂缝多出现在道床板上,沿轨枕的四个角呈八字形。无柞轨道结构在受到外力的条件下,混凝土裂缝扩展,在轨枕和轨道板的边角位置,混凝土容易脱离原来的位置形成缺损。开裂使有害物质侵入混凝土内部是导致混凝土耐久性降低和结构劣化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急需解决高强混凝土脆性大的问题。1.2国内外研究现状RPC具有超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体积稳定性和抗冲击性能好等优点,可应用于预制装配结构、钢管组合结构、防护结构、污水处理工程、海洋工程及盐湖地区工程建设。目前,RPC在以下工程中得到了应用:1996~1997年,RPC应用于加拿大魁北克省Sherbrook步行桥,该桥采用RPC钢管混凝土桁架结构,桥长60m,桥面宽4.2m,钢管内灌入RPC200,预制面板在现场拼接安装。2002年韩国首尔建造的RPC人行拱桥,该桥拱跨和桥宽分别为120m和4.3m,拱由6段薄壁箱拼装而成,采用RPC200。采用RPC材料建设的克罗地亚Bakar桥拱长432m,拱的矢高72m。张立军等研制了2000×1200×60mm的无配筋RPC空心板和新型人行道体系,该体系具有耐久性好和自重轻等特点。陈国平等采用CFRP筋和RPC制作的锚杆和粘结锚固体系,该锚固体系分为地上锚固段和地下锚固段,其中地上锚固段采用将CFRP锚杆锚固在锚具中,地下锚固段采用将CFRP锚杆锚固在岩体中,均以RPC为粘结介质。该锚固体系具有良好的锚固性能、耐久性好和工作性能稳定等特点,已在矮寨特大桥中成功应用。陆建新等研制的“铁路客运专线桥梁用RPC人行道盖板制备技术与生产工艺”已经在郑西(郑州—西安)客运专线和大西(大同—西安)客运专线工程中得到了应用,该新型RPC人行道板具有自重轻、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和维修费用低等优点。哈尔工业大学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制作了RPC试验柱模板,模板的高度、边长和厚度分别为1500、400和20mm。采用普通混凝土搅拌机搅拌即可,均匀地撒入钢纤维,防止钢纤维成团结块。由于本试验中配制的RPC具有优良的流动性,无需振捣,在90℃蒸汽中养护3d,运到现场后在RPC柱模板中放入钢筋笼并直接浇注普通混凝土。自1940年以来,美国和英国学者对高温下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做了大量的研究,对其高温力学性能已经有了系统认识。1972年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开始抗火工作的研究,清华大学的过镇海等在高温下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方面也做了相对系统的研究工作。一般而言,高温试验有三种主要方法来评价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分别为高温下应力试验、高温下无应力试验和无应力剩余强度试验。由于高温下混凝土试验难度较大,加载测量等诸多不便,目前国内外混凝土的高温试验以高温后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居多。高温下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也与普通混凝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高温下RPC的爆裂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混凝土的热工性能是研究高温下工程结构在火灾中反应的基础。混凝土的热工性能参数包括热传导系数、比热容、质量密度和热膨胀系数。热传导系数(λc)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单位温度梯度(在1m长度内温度降低1℃)在单位时间内经单位导热面所传递的热量,单位为W/(m·℃)。由于混凝土的含水率不同,高温下蒸发的速率也不同,这导致了高温下微观结构的物理和化学改变,因而也影响了高温下热传导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热传导系数的测量方法一般有稳态和瞬态测试方法。由于高温时热流的不稳定,因此瞬态试验方法更适用于含水率较高的混凝土。常温下,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的热传导系数一般为2.3~2.8W/(m·℃),高温下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的热传导系数一般为0.5~2.5W/(m·℃)。而高温下RPC的热传导系数为1.43~3.16W/(m·℃)。主要是由于RPC的相对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的孔洞较小、C–S–H的含量更高,RPC中大量的C–S–H失水和分解产生的水蒸汽能增加其热传导系数。Khaliq研究表明,在20~800℃范围内,掺加钢纤维、PP纤维和复掺纤维并没有改善自密实混凝土的热传导系数,自密实混凝土的膨胀变形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复掺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膨胀变形最大。刘红彬等研究表明RPC的热传导系数和线膨胀系数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热传导系数随钢纤维掺量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或降低;而RPC线膨胀系数随钢纤维掺量增加而减小,且体积掺量2%是RPC比热容和线膨胀系数变化的临界体积掺量。2高强混凝土概述2.1高强混凝土的定义一般把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C100强度等级以上的混凝土称为超高强混凝土。它是用水泥、砂、石原材料外加减水剂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经常规工艺生产而获得高强的混凝土。高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以其抗压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密度大、孔隙率低的优越性,在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结构以及某些特种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高强混凝土最大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一般为普通强度混疑土的4~6倍,故可减小构件的截面,因此最适宜用于高层建筑。试验表明,在一定的轴压比和合适的配箍率情况下,高强混凝土框架柱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而且柱截面尺寸减小,减轻自重,避免短柱,对结构抗震也有利,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HPC是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所谓高性能:是指混凝上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流动性等多方面的优越性能。从强度而言,抗压强度大于C50的混凝土即属于高强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是发展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大跨度结构的重要措施。采用高强混凝土,可以减小截面尺寸,减轻自重,因而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高强混凝土一般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我国已制成C100的混凝土。国外在试验室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水泥石的强度达到662MPa(抗压)及64.7MPa(抗拉)。在实际工程中,美国西雅图双联广场泵送混凝土56d抗压强度达133.5MPa。在我国为提高混凝土强度采用的主要措施有:(1)合理利用高效减水剂,采用优质骨料、优质水泥,利用优质掺合料,如优质磨细粉煤灰、硅灰、天然沸石或超细矿渣。采用高效减水剂以降低水灰比是获得高强及高流动性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措施;(2)采用525,625,725号的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及相应的外加剂,这是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措施;(3)以矿渣、碱组分及骨料制备碱矿渣高强度混凝土,这是重庆建筑大学在引进前苏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研制高强混凝土的技术措施;(4)交通部天津港湾工程研究所采用复合高效减水剂,用525号水泥320kg/m,水灰比0.43,和425号水泥480kg/m,水灰比0.32,在试验室中制成了抗压强度分别为68MPa和65MPa的高强混凝土。2.2高强混凝土的特性高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以其抗压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密度大、孔隙率低的优越性,在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结构以及某些特种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高强混凝土最大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一般为普通强度混疑土的4~6倍,故可减小构件的截面,因此最适宜用于高层建筑。试验表明,在一定的轴压比和合适的配箍率情况下,高强混凝土框架柱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而且柱截面尺寸减小,减轻自重,避免短柱,对结构抗震也有利,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高强混凝土材料为预应力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可采用高强度钢材和人为控制应力,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受弯构件的抗弯刚度和抗裂度。因此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地采用施加预应力的高强混凝土结构,应用于大跨度房屋和桥梁中。此外,利用高强混凝土密度大的特点,可用作建造承受冲击和爆炸荷载的建(构)筑物,如原子能反应堆基础等。利用高强混凝土抗渗性能强和抗腐蚀性能强的特点,建造具有高抗渗和高抗腐要求的工业用水池等。1、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30提高到C60,对受压构件可节省混凝土30-40%;受弯构件可节省混凝土10-20%。2、高强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成本上要高一些,但由于减少了截面,结构自重减轻,这对自重占荷载主要部分的建筑物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再者,由于梁柱截面缩小,不但在建筑上改变了肥梁胖柱的不美观的问题,而且可增加使用面积。以深圳贤成大厦为例,该建筑原设计用C40级混凝土,改用C60级混凝土后,其底层面积可增大1060平方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3、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密实性能好,抗渗、抗冻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因此,国外高强混凝土除高层和大跨度工程外,还大量用于海洋和港口工程,它们耐海水侵蚀和海浪冲刷的能力大大优于普通混凝土,可以提高工程使用寿命。4、高强混凝土变形小,从而使构件的刚度得以提高,大大改善了建筑物的变形性能。3高强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应用研究两例3.1高强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应用研究例一3.1工程概况马迭尔宾馆二期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檐口高度100m。内筒墙体厚度300mm,外筒墙体厚度400mm,地下2层到地上8层筒体混凝土为C60高强混凝土,混凝土量为3200m3,为便于混凝土泵送并降低工程成本,采用普通双掺法(即:掺外加剂和活性掺和料)通过优化配合比配制出适合泵送的大流态C60高强混凝土。3.2选用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水泥:哈尔滨水泥厂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R3=39.7MpaR28=60.1Mpa。砂:中砂,细度模数2.4-2.6,含泥量<1%。碎石:最大粒径31.5mm,含泥量0.2%-0.5%,针片状含量小于8%。外加剂:选用我公司科研新制生产的HSM-II型高效减水剂。粉煤灰:选用细度模数小,颜色浅含碳量低,供应充足,质量稳定的哈化工电厂生产的优质II级粉煤灰。3.3性能试验密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取2450kgm3。含气量:大流态高强度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控制在1.5%-3.0%。可泵性:由于高强混凝土粘聚性大,泵送施工的坍落度要求在180mm以上,为降低粘聚性和触变性,改善高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泵送流动性,通过改善粗细骨料级配和掺入粉煤灰,并依靠高效减水剂提高坍落度,为减少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采取了缓凝剂技术尽量减少新鲜混凝土拌合物水份散失。收缩值:C60高强混凝土在两个月龄期后体积基本趋于稳定,150d龄期的干缩值为1.87*10-4,小于普通混凝土。耐久性,通过对C60大流态高强混凝土进行了抗渗性能和抗冻性能试验,表明C60大流态高强混凝土有良好的抗渗性能,其抗渗标号远远高于普通混凝土,且具有良好的抗冻融性能。3.4施工质量控制各种原材料控制误差范围:水泥±1%,粗细骨料±2%,水外加剂±1%,掺合料±2%,出罐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90-200mm,外加剂采用后掺法,混凝土拌合物自加入外掺剂后搅拌时间不小于150S。泵送和浇筑:泵送管路布置要合理,混凝土至浇筑部位的坍落度不小于180mm,泵送浇灌的同时,用高频振捣棒加强各部位振捣,防止漏振。混凝土拆膜后定期浇水养护,使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小于14d,设专人负责。成型后的混凝土墙体表面平整密实,外观质量良好,标准养护试块及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等级及实物用超声回弹综合法计算的抗压度等级均合格。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使结构自重减轻,并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提高了耐久性,其前景十分广阔。3.2高强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应用研究例二3.2.1工程概况成绵乐城际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起于成都东站,向北经广汉、德阳、绵阳等延伸至江油,向南经成都南站、双流机场、(双流西站)、眉山、青神、乐山等最终抵达峨眉山站。成绵乐城际铁路2014年6月29日全线轨通,2014年12月20日成绵乐城际铁路正式投运。试验于2014年3月4日在德阳轨枕场进行,由于现场施工已经完成,并未大规模应用。该单位采用大功率振动台振捣混凝土,要求混凝土为干硬性,防止双块式轨枕表面形成浮浆层,但是由于对骨料含水率控制不严格导致成型的轨枕出现浮浆层。由于试验人员对混凝土了解不充分,采用降低单方水量的方式来保证脱模强度,混凝土水胶比仅为0.234,导致混凝土粘度大。同时,由于轨枕场对蒸养条件控制不严格,导致轨枕芯部温度超过规定值,导致现场部分轨枕存在挡肩和成型面开裂现象。3.2.2试验方案设计水泥为PO42.5水泥,3天强度26.3Mpa,28天强度47.8MPa;细骨料为河砂,细度模数2.6;粗骨料为5-20mm二级配碎石,骨料粒型较差。原配合比混凝土水胶比仅为0.234,单方水量甚至不能满足胶材水化的需求,使用的减水剂中基本不含引气组分,含气量为1.20l0,容重为2500。3.2.3工程应用情况(1)轨枕成型过程。轨枕成型过程中的下料斗布料、人工辅助布料、运至振动台振动和振动过程中的人工辅助布料。(2)工作性能。采用优化后配合比制备轨道板时振捣时间均明显小于采用原配合比制备轨道板的振捣时间。由此可知,降低胶凝材料用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虽然仅节省了45s成型时间,但人工辅助加料更加轻松,效率更高。(3)强度。虽然优化后配合比水泥用量降低了接近100kg/m3,混凝土抗压强度仍与原配合比混凝土强度相当,脱模强度满足大于40MPa要求,28d抗压强度均大于70Mpa。(4)轨枕质量。采用原配合比生产的部分轨枕存在挡肩和成型面开裂现象,通过优化配合比生产的轨枕表面光滑密实,基本上没有出现开裂现象。4高强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4.1高强混凝土的应用现状4.1.1国外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概况在国外,高强混凝土的应用较早,其施工技术也比较成熟。美国的高强混凝土建筑相对其他国家应用的更早,尤其是在芝加哥,与20世纪70年代,大量的高层建筑被兴建起来,其中大部分的建筑结构采用了高强混凝土作为建筑的基本材料。在加拿大,高强混凝土也得到了应用,如多伦多市的一幢56层大楼应用了高强混凝土,Sherbrooke市60m跨的人行桥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为350MPa,其强度远高于传统混凝土。日本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100MPa的突破,但由于日本特殊的抗震和延性要求,规定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60MPa。在法国的Catenom核电站,其中使用的2000根高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抗压强度也达到了250MPa。马来西亚的吉隆坡石油大厦采用了高强混凝土建筑结构,使其成为了当时世界第二高的建筑物。在德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的标号达到了C11,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强度等级最高的。挪威仅次于德国,其规范中的混凝土最高强度设计等级为C105。4.1.2国内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概况目前我国高强混凝土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利用,尤其是在超高层建筑中。我国最早应用高强混凝土的建筑为1977年建成的毛主席纪念堂,其全部混凝土构件均采用60MPa的高强混凝土。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对于高强混凝土的研究逐渐深入和高强减水剂的研发和生产不断扩大,促进了高强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然而在我国高强混凝土的应用尚不广泛,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的高层建筑、大跨桥梁和海上建筑中。在我国的高强混凝土应用中C50以上的高强及C80以上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仅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或地区的推广应用较为普及,其中最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在实际工程中达到了C130。4.1.3高强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原材料水泥宜选用不低于42.5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场后,必须进行复验,合格方可使用。粗骨料。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石灰岩、花岗岩、辉绿岩等碎石或碎卵石。粗骨料的性能对高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及抗压强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粗骨料的强度不足。其它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手段都将起不到任何作用。骨料母体岩石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比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高20%以上,仅当有足够的试验数据及可靠的强度保证率时,方可采用卵石配制。细骨料。细骨料宜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河砂或人工砂。高强混凝土对细骨料的要求比较一般,但其中的粘土及云母含量应尽量的低。粘土不但降低强度,并使拌料的需水量增加。化学外加剂。化学外加剂主要有高效减水剂及缓凝剂等。正确挑选和使用高效减水剂是配制高强混凝土的关键,需要参照相关标准要求,通过反复试验确认。高效减水剂在正确使用的条件下能够改善水泥的水化条件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因此对强度、抗渗性以及防止钢筋锈蚀都很有利。但是过量使用高效减水剂却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损害。使用高效减水剂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坍落度随时间迅速损失,通常解决的办法是采用与缓凝剂复合的高效减水剂。配合比。水泥强度和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这两个主要环节。在配合比设计中,要根据施工工艺要求的拌合物工作性和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在充分考虑施工运输和环境温度等条件下进行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水灰比一般宜小于0.35,对于80~100MPa混凝土宜小于0.30,对于以上混凝土宜小于0.26,更高强度时取0.22左右。水泥用量一般宜为400~500kg/m3,对于80MPa以上混凝土可达500kg/m3,更高强度时也不宜超过550kg/m3,此时应通过外加矿物掺合料来控制和降低水泥用量。掺F矿粉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宜采用假定容重法或绝对体积法,先计算出不掺F矿粉的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再用F矿粉置换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的10%左右代替。高强混凝土砂率宜为28%~34%,当采用泵送工艺时,可为34%~44%。4.1.4高强混凝土的操作工艺高强混凝土的拌制。严格控制投料顺序及搅拌工艺,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原材料按重量计,要设置灵活,准确的磅砰,坚持车车过秤。定量允许偏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粗细骨料±3%:水泥±2%:水、高效减水剂、掺合料±1%。配料时采用自动称量装置和砂子含水量自动检测仪器,自动调整搅拌用水,不得随意加水。高效减水剂可用粉剂,也可制成溶液加入,并在实际加水时扣除溶液用水。搅拌时应准确控制用水量,仔细测定砂石中的含水量并从用水量中扣除,宣用滞水工艺最后一次加入减水剂。制配高强混凝土要确保拌合均匀,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要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特别注意搅拌时间不少于60s,确保搅拌充分。高强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由于高强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因此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施工完毕,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精心指挥。必须有严密的施工组织,协调作业从搅拌、运输到浇筑几个工序,各个环节要紧紧相扣,保证1h内完成。混凝土卸料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m.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应采用高频震捣器,根据结构断面尺寸分层浇筑,分层震捣。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施工宜先浇筑高强混凝土,然后再浇筑低等级混凝土,也可以同时浇筑。此时应特别注意,不应使低等级混凝土扩散到商混凝土的结构部位中去。高强混凝土的保温与养护。为了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延缓收缩和散热时间,必须采取保温措施,这样可使混凝土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获得必要的强度来抵抗温度应力,同时可降低变形变化的速度,充分发挥材料的徐变松弛特性,从而有效地削减约束应力,使其小于该龄期抗拉强度,防止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出现温度裂缝。4.2高强混凝土的发展趋势4.2.1实现高性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是为了实现传统混凝土不具备的各项性能,如高耐久性、良好的工作性、各种力学性能、适用性、良好的体积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等。当前在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试验室中,已经可以配制出各种高强度、高性能的混凝土试件。然而推广到实际工程当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不如普通的混凝土。因此在这一方面需要提高重视程度,既将混凝土的研发和设计与实际生产结合,从设计、生产到施工管理需要进行整个流程的协调和把控,确保高强混凝土在实际应用时的系统性,充分发挥其优良的性能。4.2.2“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高效节能绿色低碳,不仅是建筑业的发展要求,更是全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在高强混凝土的应用中,也要体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如可以在高强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中,通过外掺剂采用更少的水泥,更多的利用工业废料以实现混凝土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4.2.3建立科学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传统的配合比设计是基于普通混凝土进行的,然而高强混凝土不同于普通混凝土,因此在配合比的设计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以实现更适合高强混凝土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满足其在拌制、运输、施工、使用各个阶段中的性能要求,建立起更为科学的高强混凝土发展关键技术。4.2.4高强混凝土的标准化研究现阶段我国的混凝土设计规范中的内容,大多是基于普通混凝土的,因此对高强混凝土的设计规范需要根据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实现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的规范化。修订和完善混凝土标准规范对于高强混凝土的应用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结论高强混凝土最早欧美等发达国家被发明和应用,60年代得到了国外一些公司的推广应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可以实现高强混凝土的普遍生产和施工应用,如道路,房建,港口,桥梁等工程建设之中。我国高强混凝土的技术发展较晚,虽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近些年来我国的高强混凝土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对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等基本性能的研究比较充分,并且一些工程中已经用到了高强混凝土。然而对于我国的高强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依然需要不断进行,以实现高强混凝土的改进和创新,不断扩大应用,同时保证高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随着我国建筑土木行业的迅速发展,基础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传统混凝土越来越难以适应更高的设计要求,因此高强混凝土的出现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由于我国高强混凝土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需要对高强混凝土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推广,并且归纳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将其写入设计标准和规范中,以更好的指导高强混凝土的实际施工应用。参考文献[1]林汉池,邬锦斌.C60高强混凝土试验与应用[J].广东建材,2014,30(11):75-78.[2]沈左爱.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5(02):93.[3]李静,张海军.超高层建筑大体积C80高强混凝土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5,44(12):14-16.[4]庄柔.市政建筑工程项目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及施工要点分析[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石墨模具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中国商旅行业发展监测及市场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十一课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英语试卷
- 2025年氯化橡胶胶航空标志漆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 2024-2030年中国蒲地蓝消炎片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综合探究六 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教学设计
- 2024人教版(三起)(2001)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0课 制作表格》教学设计
- 2025年度产权车位买卖与车位租赁权转让合同
- 溶剂油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课件-2
- 慢阻肺的慢病管理课件
- (中职)化学分析技术项目一 走进化学分析实验室教学课件
- 探放水工培训教材
- 某县某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复核报告
- 秘书实务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 酒店电子商务全套课件
- 质量体系的职能架构
- 《旅游经济学》全书PPT课件
- 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