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文化建设_第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文化建设_第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文化建设_第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文化建设_第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文化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柯小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柯小杰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这一部署具有战略性意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次意义重大的历史性的迈进,是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改善和缩小城乡贫富差别、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性举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不能回避,相反首当其冲,应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得如何,关系着新农村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主体。

一、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同时是其传承的主要载体。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业人口7亿,占产业人口的50%。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农耕时代,农村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广大农村至今保持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以及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大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杂技、各类民俗、生活民居和各种传统技艺等等。可以说,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也是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

民间文化的本质是和谐。它的最终目标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它是我们建设和谐农村和先进文化得天独厚的根基。由于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都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藉,以及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

农民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民,确认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农民的教育保障制度,保障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民科技文化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广大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智力支持、能力培养和精神食粮。

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教育和宣传,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引导和鼓励他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加大在农村地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使农民群众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需要长期奋斗,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因此,建设新农村,不能作为一种短期行为,而要长谋划;落实任务时,要抓好开局,从紧迫的事做起,并依据生产力发展和财力增长的状况,逐步推进,防止盲目蛮干,揠苗助长;尤其不能层层加码压指标,相互攀比赶进度,甚至为了达标而不惜举债,那就不是造福群众而是祸害群众。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形成良性互动。

三、弘扬地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内涵。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古村落之多、地域分布之广世界罕见。民居是建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民居是文化遗产,其间保存的石雕、木雕、砖雕及其建筑理念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大冶水南湾、灵乡镇胡家大院、刘仁八镇邹贵卿邹氏祠堂,都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民居村落房屋建筑有一大特色,即门和路特别多,一旦走进去,如无村人指路,要想走出来,就很不容易了。形成这种建筑格局的主要原因是“宗族群居”。整个村落较完整地保留了当地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005年12月1日,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蒙美路与有关专家考察黄石的古民居,并专程前往水南湾村。蒙美路指出,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是对人类文明的保护、继承、延续和发展,是地域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进步的综合体现,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黄石一定要重视这一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遗产资源,将历史名人与古民居等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起来,力争在两年内打造一批有代表性、历史价值高的品牌古民居。

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民间艺术,在鄂东南就传承着很多民间传统的表演艺术,主要是楚剧、阳新采茶戏、大冶哦火腔,在鄂东南享有盛名。大冶市艺术剧院排演的楚剧《寡妇堤》在全省第二届戏剧节中获得7项大奖。除大冶市艺术剧院、阳新采茶剧团外,还有几个乡村民间楚剧团活跃在城乡,深受农民欢迎。阳新采茶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阳新旧称南河腔,是相对富水以北流行的北河腔(即今东路花鼓戏)而得名的。1965年10月,阳新县采茶剧团成立,唱南河腔,剧种定名为阳新采茶戏。大冶哦火腔,属于东路子花鼓,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曲目被编入《中国民间说唱艺术集成湖北卷》。民间舞蹈,阳新民间舞蹈《枫林车灯•农家乐》、《龙港单鼓•迎接彭军长到龙燕》、《太子竹马•春满人间》等参加各级调演获奖。陈宗善同志所编《鄂东南民间舞蹈歌诀一百首》是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不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可以朗朗上口,具有文学性和民俗特征。

这些表演艺术包括其它民间文艺表现形式,在农村是农民群众主要的文化生活,其在民间表演,既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同时是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很好的文艺载体,还传承着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功能,建设新农村的和谐文化,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当前我们正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进程中,农村的文化建设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但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落后性,决定了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并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瓶颈。而村民对提高精神生活质量的愿望十分迫切,可是现实的农村文化供给机制却难以有效地提供足够有质量的文化产品。

我们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应自觉考虑到民俗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影响力,采取指导、疏导、引导、辅导等方式,把群文工作融入到农民乐于接受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中。这样农村文化工作更能取得积极的绩效。农村文化建设中关注民俗文化与和谐文化作用的实践,

大冶市陈贵镇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龙狮文化作为陈贵镇诸多群众性文化活动中的一种,经过政府的精心策划和有关专家、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悉心指导,走过了由零散向聚合、由随意到规范、由传统到现代的拼搏过程,先后代表国家、湖北省、市参加了多项赛事,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传承龙狮民间文化,发展壮大龙狮文化,打造民间文化品牌,做强龙狮文化文章,展示特色陈贵魅力,

在重大节日上开展的“舞龙”、“舞狮”活动,是民俗文化在农村的一项重要表现。历史上曾经多次为“舞龙”、“舞狮”活动一事产生争执、出现不和谐的现象,甚至有时为争“龙路”而发生宗族械斗。即便在同一宗族内部,由于房头的强弱差异,也会因不同房头在舞龙、舞狮时的地位差异,而引发宗族内部的不和谐行为。对此,政府部门如何解决这种由于不同宗族之间产生的矛盾?最为简便的方法就是加以限制甚至禁止舞龙,但这种方法仅在于治标,不能治本,并且容易造成村民怨愤情绪的积累。在特定的的时候,这种情绪就会爆发,引起社会的不安定。

舞龙对大家有着共同的价值意义,这就是以舞龙的形式表达大家“祈求丰收、祈求平安”的共同意愿。为此在每年的元宵节迎龙活动到来之际,文化部门主动组织舞龙、舞狮活动,把村民的思想统一到“祈求丰收、祈求平安、和谐共乐”的共同意愿上来,并且与镇干部一道,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妥善解决问题,合理安排“龙路”,使矛盾得到缓解。村民则以书面保证的形式取得市、镇政府的信任。使舞龙、舞狮这一民俗性的民间文艺活动顺利开展并得到完善、发展。

现在的“陈贵龙狮”已经超越了狭隘的宗族文化,成为大冶乃至湖北的历史文化自豪。至今再无姓氏为舞龙狮而争执,村民和谐地统一在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之中。

鄂东南大冶的果城里,山民们每年春天都要欢渡一次土主会,这是一种游神祝福庙会习俗。果城里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的大冶市境内,土主会,又名菩萨会、接土主老爷。该庙会主要流传在果城里的二百多个村庄,是当地重要的娱神娱人盛典,也是一个传统节日。主要活动是游神祝福。传说,土主是一个为民请命,关心民众疾苦,而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人民怀念他,每年举行一次祭祀盛典。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集祭神——土主菩萨、娱乐等文化活动于一身的传统节日。土主会的时间,正是春耕即将开始之际,而果城里又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方,故土主会的民俗文化活动还具有祈求农业丰收的功能。另外,土主会民俗活动还具有祈求人丁兴旺、繁衍子孙的功能。土主会的民俗庙会活动有着诸多的积极内容,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亦有着封建迷信的消极内容,我们对其发展应该持何种态度呢?

我们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要象大禹治水那样,采取疏导的方式,顺应民俗心理,不能进行硬性的堵塞。土主会民俗是在漫长的传承中而积淀的民俗生活,由于年复一年的循环往复,形成了很强的心理意识——一种地域性的民俗心理定势。“民俗心理是观念的、愿望的,要变革它时必然要注意民众的感情问题。”所以,我们对土主会的民俗文化活动的变革,只能疏导,不能差强人意,采取行政措施,事实亦予以了证明:文化大革命期间,当地政府曾三令五申,严格禁止接土主菩萨的活动,并且把菩萨也砸了。但是,每年只要时间一到,这一带的人们就做印子粑、堆粑山,没有菩萨就在自家门前,鞭炮一放,磕头作揖,山民们的心中装有菩萨——土主。这还说明民俗生活形式,随时都可以因条件的不同采取复杂或简单的形式,形式上的变易并不影响已形成的民俗心理。

我们不妨在进行正面教育时,指出封建迷信活动的危害,还可借助于这种民俗心理凝聚力,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将其开拓为旅游资源。当地的党和政府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提供游览参观的佳境,象“廊坊国际风等艺术节”那样,办成一个以“印子粑”和“架菩萨”为中心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节。而现实生活中,印子粑已经是民众喜欢的特色食品。既活跃了经济,又可消除其消极作用。对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等都会起到较好的作用。从而成为民间艺术活动的载体,来表现农村文化的和谐景象。使我们的主流文化和民俗文化有机的结合,使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健康、和谐地发展。

总之,在当今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利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势利导,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尊重民众信仰,回归传统、体现民俗是根本,但是在回归传统的同时需要不断创新,因为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只有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它才能长盛不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中心,是实现其他要求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基本尺度;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