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大理大学_第1页
刑法(总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大理大学_第2页
刑法(总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大理大学_第3页
刑法(总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大理大学_第4页
刑法(总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大理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总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大理大学大理大学

第一章测试

危害行为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实害行为与危险行为

答案:作为与不作为

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客观要件是()。

A:危害行为

B:特定犯罪时间、地点

C:危害结果

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

答案:危害行为

关于不作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行为人以消极的身体动作违反刑法的禁止性规范而构成犯罪的,属于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B:行为人因不履行抚养义务而构成遗弃罪,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

C:行为人以消极的身体动作违反命令的刑法规范而构成犯罪的,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

D:作为犯与不作为犯区别的根本标准并非在于行为人的身体动作是消极还是积极,而在于是否负有特定的法律义务。因此,行为人使用暴力方法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的,仍然是不作为犯。

答案:行为人以消极的身体动作违反刑法的禁止性规范而构成犯罪的,属于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行为人因不履行抚养义务而构成遗弃罪,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

;行为人以消极的身体动作违反命令的刑法规范而构成犯罪的,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

;作为犯与不作为犯区别的根本标准并非在于行为人的身体动作是消极还是积极,而在于是否负有特定的法律义务。因此,行为人使用暴力方法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的,仍然是不作为犯。

下列甲、乙、丙、丁的行为,属刑法中的危害行为的是()。

A:博物馆保安丁在与入室抢劫的两歹徒搏斗时,被歹徒按倒在某贵重文物上,将该文物压碎

B:丙受雇为臧某照顾小孩。一次带小孩出去游玩时,丙不负责任,见危不救,致使小孩身受重伤

C:乙女下夜班时,路遇歹徒薛某持刀抢劫。搏斗过程中,乙女取出口袋中的水果刀将薛某刺死。原来,乙女为防止坏人袭击,口袋中一直放有一把水果刀

D:甲与王某素有仇隙。一日,甲对王某的朋友江某说:“终有一天,我非杀死王某不可!”

答案:丙受雇为臧某照顾小孩。一次带小孩出去游玩时,丙不负责任,见危不救,致使小孩身受重伤

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甲虽然没有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B:《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导致火灾蔓延。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C: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乙躺在血泊中。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D: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结果,歹徒杀害了其妻。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

答案: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甲虽然没有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行为人在实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时,其罪过()。

A:只能是过失

B: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C:只能是间接故意

D:只能是故意

答案: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张三与李四有宿仇,因此,一直希望杀害李四,某日得知李四要出差,于是,劝李四乘坐飞机前往目的地,其真实想法是希望李四乘坐的飞机发生空难,李四乘坐的飞机在起飞半小时后果然发生空难,李四因此丧命。问:张三的行为性质是()

A:过失致人死亡罪

B:无罪

C:故意杀人罪既遂

D:由于李四死亡的结果与张三的劝说行为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所以,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答案:无罪

第二章测试

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

B: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C:是无刑事责任时期的自然人

D: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

答案: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

;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

行为人即使实施了危害行为,也不用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包括()。

A:行为人只有11周岁

B:行为人在精神病发作时实施了犯罪行为

C:行为人系聋哑人

D:行为人喝醉了酒

答案:行为人只有11周岁

;行为人在精神病发作时实施了犯罪行为

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14周岁

B:16周岁

C:20周岁D:18周岁

答案:16周岁

依照我国刑法相关规定,以下情形中构成犯罪的是()。

A:林某,依法配备有公务用枪,一日醉酒后开车回家,见有一拖拉机因故障停在路中,下车与拖拉机司机争执而产生口角,遂拔出枪支向其射击致人死亡

B:童某,失足青少年,1985年11月出生,1999年9月盗窃他人钻石戒指一枚,价值人民币3.5万元

C:黄某,1989年5月出生,因于2001年6月伙同施某等三人(另案处理)绑架邻居家的小孩勒索赎金被刑事拘留

D:杨某,间歇性精神病人,坐火车回家,因车上条件恶劣而精神病发,老是怀疑邻座要迫害自己、抢劫自己财物,将其打成轻伤

答案:林某,依法配备有公务用枪,一日醉酒后开车回家,见有一拖拉机因故障停在路中,下车与拖拉机司机争执而产生口角,遂拔出枪支向其射击致人死亡

下列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B: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绑架行为并杀死人质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C: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抢劫公安人员的配枪,应当负刑事责任

D:行为人在犯罪时精神正常,但犯罪后患了精神病,对其不应再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行为人在犯罪时精神正常,但犯罪后患了精神病,对其不应再追究刑事责任

假设公安机关在讯问时,发现李某只有17周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应当负刑事责任,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B:因李某未成年,不予刑事处罚,应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监管

C:李某虽未成年,但已达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应当负刑事责任

D:李某是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李某虽未成年,但已达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应当负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

A:应当负刑事责任

B:当从轻处罚

C:不负刑事责任

D:应当减轻处罚

答案:应当负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情况中的行为人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是()。

A:甲在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时,将毒药投入王某的茶杯,致使王某死亡

B:丁于1992年7月1日出生,在2012年7月1日实施盗窃,盗得学校价值1万元的实验设备

C:乙于1995年4月1日出生,在2011年4月1日实施抢劫,抢走5000元财物

D:丙在不满12周岁时故意放火烧毁村里多幢相邻的房屋,导致多人伤亡

答案:丙在不满12周岁时故意放火烧毁村里多幢相邻的房屋,导致多人伤亡

第三章测试

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D: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答案: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

A:直接故意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间接故意

答案:间接故意

李某为灌溉麦田,用潜水泵从麦田南侧的沙河引水。为避免大堤上过往车辆和行人碾压电线,李某将电线分别挂在大堤两侧距地面约2米高的树上。一日晚,由于风吹树摆,电线从树上逐渐下垂。恰逢村民张某驾驶无灯光的农用机动三轮车中速经过此地,行驶中张某被垂下的电线挂住脖子,导致翻车事故,张某当场死亡。李某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既没有故意,也没有过失,属意外事件

答案:疏忽大意的过失

夏某在封闭的高速公路行使时,突然一行人横穿马路,夏某刹车不及,将该行人撞死。夏某的心理态度属于:()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没有任何过失

D:间接故意

答案:没有任何过失

甲贩运鸦片,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间接故意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直接故意

答案:间接故意

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甲在深夜闯入仓库偷窃,由于光线太暗,甲就用打火机烧开绑麻袋的绳索以寻找财物,引燃仓库中物品导致仓库烧毁。在此案例中,应当认定甲为放火罪。

B:甲打猎时瞄准一野兔,但发现野兔旁有一牧童在睡觉,甲打猎心切开枪射击,不幸打中牧童,当即死亡。此案例中,应当认定甲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C:甲对乙非常痛恨,想杀之。某天甲发现乙和丙一起站在五十多米高的脚手架上,甲寻思要砍断脚手架的绳索以摔死乙。甲丙之间素无冤仇,但甲杀乙心切砍断绳索,导致乙丙摔死。在此案例中,甲对丙的死亡应认定为间接故意。

D:甲是老司机,对自己技术颇为得意。一日,甲发觉汽车刹车失灵,但自认为技术好路况熟,仍旧开车出去,刚出门不久就由于刹车失灵撞死行人乙。在此案例中,应认定甲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答案:甲在深夜闯入仓库偷窃,由于光线太暗,甲就用打火机烧开绑麻袋的绳索以寻找财物,引燃仓库中物品导致仓库烧毁。在此案例中,应当认定甲为放火罪。

;甲打猎时瞄准一野兔,但发现野兔旁有一牧童在睡觉,甲打猎心切开枪射击,不幸打中牧童,当即死亡。此案例中,应当认定甲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甲对乙非常痛恨,想杀之。某天甲发现乙和丙一起站在五十多米高的脚手架上,甲寻思要砍断脚手架的绳索以摔死乙。甲丙之间素无冤仇,但甲杀乙心切砍断绳索,导致乙丙摔死。在此案例中,甲对丙的死亡应认定为间接故意。

第四章测试

下列情形中可以实行正当防卫的对象是()

A:家养动物侵害他人的动物主人

B:杀人后,正要逃离现场的行为人

C:欲实施强奸而尾随,跟踪妇女的行为人

D:驱使训练有素的动物侵害他人的行为人

答案:驱使训练有素的动物侵害他人的行为人

甲殴打乙,乙受伤昏迷倒地,甲扬长而去,乙苏醒后,拣起石块,追上甲并将甲打伤乙的行为属于()。

A:防卫挑拔

B:假想防卫

C:防卫过当

D:防卫不适时

答案:防卫不适时

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剌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A: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B: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C:张某和甲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D: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某日,黄某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恰遇平日与己不和的刘某,黄某即唆使其带的狗扑咬刘某.刘某警告黄某,黄某继续唆使狗扑咬刘某.刘某边抵挡边冲到黄某面前,拣起石块将其头部砸伤,黄某见头上流血,慌忙逃走.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对象错误

D:防为过当

答案:正当防卫

9,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一般损害的

B: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C: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

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一般损害的

答案: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关于被害人承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在钱某家发生火灾之际,乙独自闯入钱某的住宅搬出贵重物品。由于乙的行为事后并未得到钱某的认可,故应当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

B:儿童赵某生活在贫困家庭,甲征得赵某父母的同意,将赵某卖至富贵人家。甲的行为得到了赵某父母的有效承诺,并有利于儿童的成长,故不构成拐卖儿童罪

C:李某同意丁砍掉自己的一个小手指,而了却砍掉了李某的大拇指。了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

D:孙某为戒掉网瘾,让其妻子丙将其反锁在没有电脑的房间一星期。孙某对放弃自己人身自由的承诺是无效的,丙的行为依然成立非法拘禁罪

答案:李某同意丁砍掉自己的一个小手指,而了却砍掉了李某的大拇指。了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

下列对避险过当的认识正确的有()。

A:避险过当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

B:避险过当具备了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C: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

D:对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避险过当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

;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

刑法的"避险不适时"是指()。

A:避险过当

B:事中避险

C:事先避险

D:事后避险

答案:事先避险

;事后避险

第五章测试

某甲因私仇蓄意杀害某乙。一天,某甲在某乙回家途中向其开抢射击,但未击中,这时,某甲尚有子弹3颗,却怕罪行败露,遂停止开枪射击。某甲的行为是。()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意外事件

答案:犯罪中止

甲扬言要杀害乙的全家,乙报案后公安人员即尾随追赶,在通向乙家的公路上,将携带凶器的甲截获。甲的行为属于()。

A:犯意表示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犯罪中止

答案:犯罪预备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

A:守候在被害人回家的路人

B:将毒药投入被害人的饭碗中

C:为盗窃财物而进行实地考察

D:提刀在剧院里寻找仇人

答案:将毒药投入被害人的饭碗中

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

A:犯罪预备行为过程中

B:犯罪实行行为过程中

C:犯罪过程中

D:犯罪预备行为和犯罪实行行为过程中

答案:犯罪预备行为和犯罪实行行为过程中

小偷打开了财务室的保险柜,但柜中空无分文。小偷的行为是()。

A:对象不能犯未遂

B:手段不能犯未遂

C:盗窃既遂

D:不构成犯罪

答案:对象不能犯未遂

第六章测试

某甲和某乙合谋盗窃一电器仓库,由某乙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数日后,某乙将配制的钥匙交给某甲,二人约定当晚12点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晚上,某乙因害怕案发后受惩,未到现场。而某甲如约到现场后,因未等到某乙,便用“万能钥匙”打开库房,窃得手提电脑二部,价值人民币2万元,销赃后得赃款13000元。事后,某甲分300元给某乙,某乙推脱后分文未取。某乙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

A:与某甲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

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

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答案:与某甲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

下列有关主犯、从犯、胁从犯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

B: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

C: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胁从犯是指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

答案: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胁从犯是指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

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入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正确的?()

A: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B:甲属于间接正犯C: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D: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答案:甲属于间接正犯;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下列与犯罪故意和共犯有关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丙发现李四挪用公款所取得的款项放在家中,尚未使用,就“借用”李四的公款50万元购买毒品,丙属于挪用公款罪共犯

B:乙为发展公司业务而正常申请贷款100万元。取得贷款不久,公司业务停滞,乙便将贷款转贷牟利,不构成高利转贷罪

C:甲一开始不知道现住自己家的张三是罪犯而收留,但在知道其是杀人犯后仍然加以隐藏的,可以构成窝藏罪

D:丁(非国家工作人员)一开始并不知道丈夫田某多次受贿的事实,但在行贿人王五告知丁其有求于田某时,丁接受了王五提供的财物,丁构成受贿罪

答案:乙为发展公司业务而正常申请贷款100万元。取得贷款不久,公司业务停滞,乙便将贷款转贷牟利,不构成高利转贷罪

;甲一开始不知道现住自己家的张三是罪犯而收留,但在知道其是杀人犯后仍然加以隐藏的,可以构成窝藏罪

;丁(非国家工作人员)一开始并不知道丈夫田某多次受贿的事实,但在行贿人王五告知丁其有求于田某时,丁接受了王五提供的财物,丁构成受贿罪

甲、乙共谋杀害在博物馆工作的丙,两人潜入博物馆同时向丙各开一枪,甲击中丙身边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造成文物毁损的严重后果;乙未击中任何对象。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成立故意毁损文物罪,因为毁损文物的结果是甲故意开枪的行为造成的

B: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D:甲的行为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成立牵连犯

答案: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甲、乙二人系某厂锅炉工。一天,甲的朋友多次打电话催其赴约,但离交班时间还有15分钟。甲心想,乙一直以来都是提前15分钟左右来接班,今天也快来了。于是,在乙到来之前,甲就离开了岗位。恰巧乙这天也有要事。乙心想,平时都是我去后甲才离开,今天迟去15分钟左右,甲不会有什么意见的。于是,乙过了正常交接班时间15分钟左右才赶到岗位。结果,由于无人看管,致使锅炉发生爆炸,损失惨重。甲、乙的行为:()

A:属共同过失犯罪

B:属共同犯罪

C:各自构成故意犯罪

D:应按照甲、乙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答案:属共同过失犯罪

;应按照甲、乙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丁某教唆17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丁某与肖某之间构成共同犯罪

B: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C: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

D:肖某不构成抢劫罪

答案:丁某与肖某之间构成共同犯罪

;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

甲、乙夫妇因8岁的儿子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非常痛苦。一天,甲往儿子要喝的牛奶里放入“毒鼠强”时被乙看到,乙说:“这是毒药吧,你给他喝呀?”见甲不说话,乙叹了口气后就走开了。毒死儿子后,甲、乙二人一起掩埋尸体并对外人说儿子因病而死。关于甲、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遗弃罪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无罪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包庇罪

答案: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乙基于敲诈勒索的故意恐吓丙,在丙交付财物时,知情的甲中途加入帮乙取得财物。甲构成敲诈勒索罪的共犯

B:乙因妻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