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中国历史第一册一、前秦时期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商:奴隶制文明的发展。西周:奴隶制繁荣。春秋:公元前770年—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一)西周1、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目的:为巩固统治,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纳贡,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军作战。作用: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一个强盛国家。(2)等级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图)(二)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1、春秋争霸:(1)原因: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争霸。(2)过程:齐桓公首先称霸。原因:齐国盛产渔盐,经济富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结果: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第一个霸主。晋文公称霸:原因: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标志:晋楚在城濮大战(成语:退避三舍),楚军大败,晋文公做了霸主。楚庄王称霸:后来,楚军打败晋军,楚庄王做了中原的霸主。(3)春秋争霸的作用:春秋争霸带来社会灾难;但同时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春秋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2、战国七雄:(1)三家分晋:韩、赵、魏。(2)田氏齐国。(3)七雄并立: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图)(4)战役:中期: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末期:长平之战(纸上谈兵):公元前260年,双方:秦、赵结果: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为秦的统一奠定军事基础。3、农业的发展:(1)生产工具: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时期推广。牛耕,春秋末年出现,战国时期推广,它的出现是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作用: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说明了生产力的进步。(2)水利的兴修:战国时秦国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世界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变成了天府之国。(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4、商鞅变法:(1)原因: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目的: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变法运动。(2)最彻底的是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触动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作用:使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为什么说变法成功了)。(3)成功的原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地主阶级的利益,秦孝公的支持,商鞅本人为改革的献身精神。(4)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向商鞅那样勇于改革创新。(5)封建制度确立的方式:改革或变法。(6)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含义: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人。商鞅变法的成语:立木为信)(三)文化1、文字的演变:(1)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商周时期:金文(铭文,比甲骨文规范)刻在青铜器上。(3)西周晚期:大篆。战国时期:用毛笔沾墨在竹简、丝帛上书写。(书写材料的改进和文字的成熟与简化,是文化事业发展的象征,也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2、天文:夏朝有了日食的记载。商朝有日食、月食的记录。历法:夏朝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阴历又叫夏历。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有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闰年闰月。战国:有了24节气。医学:扁鹊创造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一直被中医使用。4、文学: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成就: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离骚》,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爱国情怀。有关的节日: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5、音乐: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最为珍贵。6、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成就:学派代表人物时间思想成就儒家创始人孔子《论语》春秋政治思想: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核心是仁)教育思想: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方法);学习要有老实的态度;谦虚好学(学习态度);学习要经常复习。(学习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道家创始人老子《道德经》春秋事物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孔子曾向他请教)“以柔克刚”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儒家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春秋无义战,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斧斤以时入山林”道家庄子战国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法家韩非战国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孙子春秋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孙子兵法》(世界最早的兵书)。7、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互相争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8、孔子与孟子的相同点: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反对苛政,爱惜民力。9、大变革是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政治上:改革变法——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民族融合,由分裂割据趋向统一。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使用。思想上:百家争鸣(古代思想解放运动)。二、统一的封建国家(一)秦朝1、秦朝的统一:(1)原因:商鞅变法,长平之战,法家思想。秦王重用人才;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2)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一句话评价秦始皇)。(3)统一的意义: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2、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1)政治上: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21年~1912年)。该制度的内容: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地方:郡县制。(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货币:圆形方孔铜钱)(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民间流行隶书)。(经济文化措施的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4)思想上: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除政府的藏书、医药书、占卜书、种植书外,其它被焚毁。消极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5)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发南疆开凿灵渠(目的:解决运输的困难。作用: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3、秦始皇的功与过:千古一帝的依据:(1)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开创皇帝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3)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4)修筑长城,开凿灵渠。(5)重用人才。一代暴君:(1)焚书坑儒,给我国文化造成莫大损失。(2)实行暴政,加速秦朝的灭亡。4、秦朝的疆域:(图)东到东海,西至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二)汉朝(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1、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1)政治上:重用人才;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主父偃的建议)(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影响: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建议,其他的各家受到排斥。太学:古代的最高学府,在长安。原因:儒家思想符合封建统治的需要,思想上的统一有利于政治统一。)(3)在经济上、军事上也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一句话评价汉武帝)2、西汉与西域的关系:(1)西域的范围: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的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寻找军事联盟)。时间: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出使的目的:加强同西域各国的联系。时间:公元前119年,双方交流的物品:从西域传入的有:天马、汗血马、核桃、葡萄、石榴、苜蓿。从西汉传入西域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出使的意义: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3)管理西域: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意义: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丝绸之路:(1)线路:(图)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陕西—甘肃—新疆)(2)作用: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汉代的兴盛。(3)今天的价值: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可以发展旅游业、考古。(4)汉武帝以后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4.昌盛的秦汉文化;(1)昌盛的原因: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往加强。(2)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a、西汉早期的麻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的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渔网。优点:原料容易找,价格便宜。造纸术发明的作用: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b.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c.东汉科学家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d.东汉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创造“五禽戏”。(3)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疗原则。被尊称为“医圣”。(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坐堂先生)5.宗教:(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教义:忍受苦难,来世幸福。统治者扶持的原因:有利于维护统治。(如东汉明帝建立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2)道教(土生土长的宗教):时间:东汉时期,创始人:张陵,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教义:修身养性,得道成仙,迎合封建统治者长生不老的欲望。(3)佛教道教对我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6.史学:西汉司马迁和《史记》(1)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评价:既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述了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两部史书共有内容是战国到汉武帝。7.艺术: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秦始皇陵兵马俑(陕西西安)是杰出的代表。(兵马俑面向东方的原因:象征着秦灭六国的丰功伟绩;随时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使其不敢谋反。)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581年——907年)特点:繁荣与开放隋朝:繁盛一时隋文帝(杨坚)的功绩:1.建立隋朝: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定都长安。2.589年灭陈统一全国。(统一的条件: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人民渴望统一。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3.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分科考试的办法选官。结果: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史称开皇之治(治世局面)。隋炀帝的功绩:1.下令开凿大运河:(图)(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2)605年,中心:洛阳(3)起止:北达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都今扬州)、江南河。(4)评价:积极作用: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天下转漕,仰此一渠”现在运河的价值;济宁以南还可航运,修建南水北调工程。)消极: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加强了对江南人民的搜刮和掠夺。2.创立科举制:正式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3、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的贡献:开凿大运河,统一全国,创立科举制。隋朝与秦朝的相似点:都结束分裂统一全国,都开创重要制度,都兴修了重要工程,都是二世而亡,被农民起义推翻。二、唐朝(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二)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贞观之治1、措施:(1)吸取隋亡的教训;(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经济措施);(3)戒奢从简;(4)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病,减轻人民负担(政治措施);(5)善于用人虚心纳谏:(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魏征敢于进谏。)2、结果: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史称贞观之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君民关系的重要性和人民力量的强大。)(三)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国号:周)1.措施: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选拔贤才。2.结果: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有贞观遗风。(四)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之治(开元盛世)1.措施:励精为治;重用姚崇为相;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2.结果: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贞观之风,一时复振)(唐太宗和唐玄宗的共同点:调整统治政策,重用人才,发展生产、提倡节俭。)三、隋唐文化(一)科技成就:1、隋朝李春设计并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多年。2、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富丽堂皇。3、隋唐时已有雕版印刷品,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图)(二)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两千多位诗人,近五万首诗作)人物时间代表作特点李白盛唐《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人称诗仙。杜甫唐朝由盛转衰“三吏”、“三别”(诗史)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人称诗圣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直白如话,通俗易懂,讽喻社会。(三)书法:由隋入唐,欧阳询《九成宫碑》;颜真卿“颜体”,雄浑敦厚,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颜氏家庙碑);柳公权“柳体”,方折俊丽,骨力劲健(玄秘塔碑)。“颜筋柳骨”。(四)绘画:隋展子虔《游春图》、唐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步辇图》;吴道子“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送子天王图》(五)甘肃敦煌莫高窟,大部分是隋唐时期开凿的,主要有彩塑、壁画、佛经和文书,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第二单元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年——1368年)特点: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一、经济重心南移(一)原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江南自然条件适宜,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政府的鼓励政策。(二)表现:1、农业:从五代起,南方农业生产水平超过北方,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水稻在宋朝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在江南丘陵种植。2、手工业:(1)四川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织业发达,棉纺织业(海南岛)于南宋后期兴起。(2)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重心,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3)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3、商业繁荣:(1)城市: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南宋都城临安(杭州)都很繁荣;临安有早市、夜市,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2)海外贸易发达:原因:政府实行鼓励政策,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经济发展,商业繁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业;表现:广州、泉州是大商港;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作用: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时间:北宋前期,地点:四川地区,意义: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城市繁荣的条件和基础。商业、城市繁荣又进一步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三)结果: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后期经济重心已完全南移。(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二、元朝的统一(一)成吉思汗的功绩:1.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2.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二)忽必烈(元世祖)的功绩:1.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政治中心,商业大都市,今北京)。2.1276年灭南宋。(文天祥抗元,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3.1279年统一全国。4.重视农业,下令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5.下令开凿两段新运河(运河图):通惠河、会通河(目的:为便利南粮北运。起止:杭州至大都,会通河经山东),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起止:刘家港(今江苏太仓)至直沽(今天津)6.为有效的统治全国,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今山东省归它管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级行政区设立始于元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宣政院)。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三)民族融合:1.许多汉族人到边疆,边疆各族大量内迁。2.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已被汉化。3.形成了回族(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同汉、蒙、畏兀儿等族融合)。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四)隋朝和元朝运河的异同:1.不同点:在位皇帝不同,隋炀帝和元世祖。目的不同:隋运河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元运河为了南粮北运。路线不同:隋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比较弯曲,元运河以大都为终点,河道截弯取直,位置东移,航程缩短。2.作用相同:都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3.今天的价值相同:都是南水北调的重要工程。三、宋元文化(宋元古代科技的高峰)(一)科学技术:1.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近400年,即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世界文明作出贡献。2.(战国时制成了“司南”,是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业,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3.火药:(古代炼丹家发明,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军事:(武器有火箭、突火枪、火炮),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提供重要条件。(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在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使先进的技术不能充分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说明科学发明能否产生巨大的威力,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取决于社会制度。)(二)史学: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三)文学:1.宋词(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原因: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为词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民族矛盾的尖锐,要求突破韵律极严的诗的束缚,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北宋的苏轼:开创豪放派。特点: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婉约派词人,特点: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南宋的辛弃疾:发扬豪放词风,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2.元曲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由杂剧和散曲组成,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四)绘画:出现风俗画是两宋绘画的一个特色,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商业繁荣景象,是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元朝画家赵孟頫的画称“神品”。(五)书法:盛行行书,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朝:赵孟頫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1368-1840)年,特点: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定都南京,灭元加强君权的措施:①政治上: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②司法上,(为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和控制的厂卫特务机构(是明朝君主集权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③思想上,八股取士。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加强君主专制。(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文体必须是八股文,影响,许多人只埋头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成为皇帝忠实奴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二.清朝:(一)君主集权的强化1.清朝初期,政权机构仿效明朝制度,在中央设置内阁和六部,同时还保留着议政王大臣会议。2.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目的)①政治上: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撤销)。②思想上:(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危害:造成了社会的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1、措施:(1)对外(东南):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巩固了东南海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2)对内:①(西南)确立了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称号;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设驻藏大臣)②(西北)乾隆帝时,粉碎大小和卓(回部—维吾尔族)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③乾隆帝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1771年,民族英雄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反抗沙俄的压迫,回归祖国,受到乾隆帝的欢迎,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谱写了光辉篇章。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民族意识;直接原因:反抗沙俄)2清朝的疆域:(画出简单示意图)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外兴安岭及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至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3、认识:我们应自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警惕并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坚决抗击外来侵略;台独、藏独、疆独都是分裂祖国,违背历史潮流的。综合归纳:1、儒家思想发展:①春秋时期的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②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主张实行仁政③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④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秦始皇,汉武帝目的相同:为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但秦始皇摧残了中国古代文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汉武帝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态度不同:秦始皇打击排斥,汉武帝:推崇支持)⑤明朝: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推崇)⑥北洋军阀统治时,袁世凯尊孔复古,引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批判,打击)2、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朝代中央(君权-相权)地方(中央-地方)思想秦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设郡县焚书坑儒西汉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王国势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唐合并州县完善了科举制元中书省设行省,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加强了对琉球(台湾)的管理。明废丞相,设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废行省,设三司八股取士清军机处省;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大兴文字狱认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自秦朝创立,1912年废除。积极作用:巩固了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消极作用:压制了民主,禁锢了思想,使我国的封建社会异常漫长,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封建社会君权和相权的变化:君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削弱,最终被废除。4、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王朝:(民族、建立者、都城、中央、地方的措施、共同作用)元:蒙古族,忽必烈,大都,中书省,行省,加强对西藏、琉球的管辖。清:满洲,皇太极,北京,军机处、省,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共同作用:巩固国家统一,加强边疆的管辖,促进民族融合,促进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中国历史三册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侵华战争表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的原料,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变中国为殖民地。战争名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征朝侵华称霸世界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瓜分中国)起止时间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侵略者英国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日本奥俄德美法意英日八国重要事件1840年,英舰开到广东海面,战争爆发。1841年,占领香港岛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火烧圆明园。1894年9月黄海大战(邓世昌)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说明洋务运动失败。)义和团取得廊坊大捷,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光绪帝逃往西安。签订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作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开通商口岸,。(《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比较: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人民负担更重了,允许日本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和统治工具);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准中国人居住。危害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刮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者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道路。失败原因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列强技术先进,实力强大。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二、中国人的抗争:1、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反映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民族英雄。(鸦片输入的危害;白银外流,使清政府财政危机,加重人民负担,毒害人民的健康。腐蚀统治机构,削弱军队的战斗力。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2、黄海战役中,邓世昌为国捐躯。“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日军在旅顺大屠杀)3、1898年,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在廊坊等地阻击八国联军。(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性质:农民反帝爱国主义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4、从1858年起,到19世纪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瑷珲条约》侵占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侵略我国最凶残的敌人。(图)条约名称割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改订条约》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三、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实行的对外开放和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的本质区别:①前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后者严重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②前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后者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目的学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新式民用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京师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创建新式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评价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结果失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标志),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积极意义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失败原因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内容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光绪帝,共103天)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训练新式军队。结果1898年9月,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发动政变,镇压了变法运动。(戊戌六君子:谭嗣同—为变法流血第一人)失败原因:①主观: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能充分发动群众。②客观: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③袁世凯的告密。评价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作用影响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领导人孙中山(国父。革命的先行者。)兴起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日本东京成立,创办机关刊物《民报》。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满洲贵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主义。过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主力:倾向于革命的新军),第二天攻克武汉三镇。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正式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评价性质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说成功了。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所以说失败了。失败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不能充分发动群众。袁世凯的欺骗。资产阶级民主派:新文化运动原因1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2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3激进民主派吸取辛亥革命教训,要改造国民性。标志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矛头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新阶段十月革命胜利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每周评论》)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评价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但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产生了不良影响。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思想启蒙。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启示:取其精华,去其槽粕)近代各阶级的探索活动、主张、结果、特点: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变法图强政治目标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政治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结果:失败。说明由于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具有阶级局限性,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先进阶级:无产阶级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先进理论: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特点: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渐深入。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年—1949年)五四爱国运动直接原因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爱国学生游行、罢课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帝反封建)、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转折上海工人罢工(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撤消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核心五四精神的核心:爱国。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阶级基础:中国无产阶级不断强大,并开始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的成立(上海陈独秀)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标志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转到嘉兴南湖游船上),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邓恩铭(山东)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一大内容通过党纲,确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的政党,新的指导思想)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探索活动(土地革命)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1927年9月,在湘赣边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起义,文家市决策,转向农村。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由城市到农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两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形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启示:1、我党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2、中共代表了人民的利益。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概况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进攻东北军,炮轰沈阳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结果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变成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日本在东北扶持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影响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东北抗日义勇军和抗日游击队(杨靖宇)西安事变概况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原因1日本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2蒋介石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3张、杨接受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目的:逼蒋抗日。结果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主张。(周恩来西安谈判,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是制约全局的因素。)蒋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概况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进攻卢沟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全面抗战开始。抵抗国民党二十九路军英勇抵抗,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为国捐躯。7月底平津沦陷。1937年,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影响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候,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始领导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南京大屠杀概况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认识日本否定战争是在掩盖罪行,美化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我们要牢记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中日双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平型关大捷概况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歼灭日军一千多人。意义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概况1938年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意义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中共七大概况为了争取抗战最后胜利,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主要内容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要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意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准备了条件。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投降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1、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2、苏联对日宣战,3、中共领导根据地由局部反攻进入大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甲午战争后被日本统治50年之久的台湾回归祖国怀抱。(1895—1945)胜利原因①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团结奋战是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原因。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是战争主力。③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初期起了重要作用。④国际援助和爱国华侨的支持。意义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以来(1840年)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五学习主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5.81949.9)解放战争重庆谈判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为了赢得准备内战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目的: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经过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赴重庆谈判.结果签订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粉碎重点进攻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西北解放军粉碎重点进攻。大决战辽沈战役1948年9-11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攻占锦州,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意义: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下以徐州为中心,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55万)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聂荣臻、林彪、罗荣桓的指挥下,分割包围北平、天津、张家口,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渡江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命令,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狮,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崩溃。解放南京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1927-1949)反动统治的覆灭。胜利原因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中共正确的战略战术;解放军英勇善战;国民党失去人心,指挥失当。中国革命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开展武装斗争;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第六学习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萌芽时间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发展概况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黄金时代”(原因:1、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2、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的侵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代表张謇,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弃状元而从商。创办大生纱厂等18家企业。(一战后,被吞并)特点1短暂而曲折2主要是轻工业3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在沿海大城市4整体落后。(形成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社会生活新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英国人修建的淞沪铁路。滇越铁路(昆明到海防)等的作用: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加快,极大的促进了商品的流通。第一艘轮船:黄鹄号新通讯电报19世纪70年代中国自行架设电报线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文化生活的变迁报刊出版业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办外文报纸。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报刊是《申报》(1872年、上海)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1897年、上海)娱乐照相和电影艺术(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第一部获奖电影《渔光曲》)。社会习俗辛亥革命后,为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剪辫令、易服(中山装、西服)、禁止缠足。鞠躬、握手代替跪拜。先生、君取代老爷、大人的称呼。第七学习主题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育变革原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大量涌入,传统教育与科举制度的弊端,变革势在必行。表现洋务运动中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年)戊戌变法中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重要一步。洋务大臣张之洞奏请废科举,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清政府废除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科技詹天佑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设计人字形轨道。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侯德榜《制碱》——“侯氏制碱法”思想魏源(地主阶级)他主张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兴办民用工业;②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海国图志》: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有利于人们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严复(资产阶级)译著《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意义:启发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在按语里,激励人们“自强保种”,反对外来侵略。文学艺术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徐悲鸿《愚公移山》“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郭沫若《屈原》适应抗战需要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国历史第四册新中国诞生至今分为四个阶段,有两次历史巨变:四个阶段: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底——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夏——1976年10月;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两次巨变:A.实现了国家独立,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综合国力增强。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背景:1、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解放前国统区经济濒于崩溃。2、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3、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1)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②交通运输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③工业基地形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4)意义: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5)对于振兴工业建议: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制定相适应的政策,大力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旧企业进行改革,建立新型工业;要重视人才,要合理利用资源等。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原因:分散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化建设需要。②方式: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③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生产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90%的个体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形式:公私合营②方式:赎买(实现和平过渡,是改造中的创举)③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3)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5)作用: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6)存在问题:在三大改造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造过快的缺点。4、建国后,我国是怎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答:(1)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2)“一五计划”的执行及其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性质。(4)1953-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此次,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中共八大:1956年(1)背景: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2)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3)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4)落实:由于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6、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左倾”错误(1)表现: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这种错误的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3)原因:党和人民对国情认识不清,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有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1961年全面调整,恢复发展生产)(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③及时调整党的方针政策。7、建国以来,我党对农村生产关系(所有制)是怎样调整的?各自目的和共同目的是什么?(1)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建立人民公社,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却严重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共同目的: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4)认识: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③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2)内容:①思想上: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影响: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2、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3、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系列法律,基本形成法律体系,初步实现有法可依局面,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道路迈进。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4、对内改革:(1)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首先在农村进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意义:农民有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3)在城市,1985年起重点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进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5、对外开放(图):目的是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1980年设立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山东烟台、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已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开放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设计师?)答:(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邓小平又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1987年,他又为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4)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不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产了深远影响。(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5)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南方讲话和十四大以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6)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江泽民作了重要报告,为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指明了方向。(7)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评价邓小平)认识(1)制定方针政策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正确的方针政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利益。(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回归:(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利益出发,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统一。(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意义: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3)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4)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5)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6)香港、澳门的失去及回归说明了什么?失去:清政府腐败无能。回归: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一国两制的正确。(7)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1、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3、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首先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的肯定,并发表联合声明。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4、1955年在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上,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①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②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③使中国赢得与会各国的理解和尊重。5、中美关系正常化:⑴新中国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⑵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举行会谈。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台湾问题﹞6、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7、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8、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⑴原因;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③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⑵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世界历史第一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古国名(今国名)河流文明出现统一时间文明成果(或代表制度)古埃及(埃及)尼罗河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金字塔、象形文字古巴比伦(伊拉克)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古印度(印度)印度河、恒河公元前2500年
种姓制度1、《汉谟拉比法典》:目的是维护奴隶主利益。较全面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情况,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楔形文字)2、种姓制度:入侵的雅利安人形成(1)四个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政大权);吠舍(生产者,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没有政治权利,供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剥削和奴役)。(2)种姓制度的负面影响:激化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二、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原因1、自然地理环境:大河流域2、原因:(1)这些地区自然环境适合人类生存。(2)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便于农业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1.西方文明以海洋为中心: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的早期文明——爱琴海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后来发展到迈锡尼。2.希腊的主要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⑴雅典政治:前6世纪成为奴隶制共和国,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改革,雅典达到全盛。表现: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即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公民家庭的男孩在学校学习,女孩在家学习。﹞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崇尚文化、重视教育。⑵斯巴达:尚武﹝前4世纪,希腊被马其顿所灭。﹞古代罗马: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霸主﹝罗马与迦太基进行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前1世纪罗马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斯巴达克起义﹞,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第8、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概况文
字文字使用者年代影响象形文字埃及人公元前3000年左右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楔形文字苏美尔人与象形文字同时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腓尼基文→希腊文→拉丁文→欧洲字母宗
教名
称时
间创始人地
区佛
教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古代印度基督教1世纪耶稣巴勒斯坦《圣经》伊斯兰教7世纪穆罕默德阿拉伯《古兰经》科学家代表人物国别成
就(地位)阿基米德古希腊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螺旋式水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文学戏剧作品作者价
值《荷马史诗》荷马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俄底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天方夜谭》阿拉伯人研究阿拉伯社会的重要资料建
筑名
称建筑类型及地位麦加大清真寺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巴黎圣母院巴黎最古老的、最高的天主教堂二、世界三大宗教1、佛教(1)产生背景:等级制度日益引起人们不满,社会矛盾尖锐。(2)概况:公元前6世纪,产生地—古代印度;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3)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除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4)传播: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将其定为国教,开始对外传播。向北,经中亚传到中国,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傣族地区。(西汉末年传入中国。)2、基督教:(1)概况:公1世纪;地区—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耶稣经典著作—《圣经》(2)教义: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升入天堂。(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主要节日有圣诞节。基督就是救世主的意思。)3、伊斯兰教:(1)概况:7世纪;产生地—阿拉伯半岛;创始人—穆罕默德;经典著作—《古兰经》(2)教义:要求人们信仰惟一的神“真主”安拉。(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3)意义:伊斯兰教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传到亚洲其他地方和北非等地,产生重要影响。(耶路撒冷——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视为圣地)第10课资本主义的时代的曙光1、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影响。人的发现即文艺复兴:推动了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世界的发现即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共同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文艺复兴(1)时间;14--16世纪,(2)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手工工场的出现﹞,出现资产阶级。(3)地点:从意大利兴起后扩展到欧洲。(4)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5)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6)代表:但丁:意大利人,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代表作《神曲》明确表达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评价: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达•芬奇:意大利人,多才多艺,最大成就是绘画。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深刻批判了封建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精神,(7)作用: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3、新航路的开辟﹝图﹞原因;A经济根源: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B社会根源:欧洲人梦想到中国发财,《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掀起了前往东方发财的寻金热。C科学;地圆说的流行和指南针的使用,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的科学知识条件。最早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经过:时间资助国家人物到达地区葡萄牙迪亚士好望角1492年西班牙哥伦布到达古巴、海地葡萄牙达•伽马到达印度西班牙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作用: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欧洲的殖民扩张开辟了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贫穷与落后。4、对哥伦布等人的航海的评价: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给亚非拉美地区带来了灾难,但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12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1688年,宫廷政变)1、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世纪,英国推行封建君主专制,鼓吹君权神授。)2、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4、领导人:克伦威尔。机构是议会。5、经过:(1)开始:1640年,查理一世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新议会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2)内战:查理一世挑起内战。(3)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4)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5)查理二世复辟。(6)结束: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