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文档_第1页
古诗词鉴赏文档_第2页
古诗词鉴赏文档_第3页
古诗词鉴赏文档_第4页
古诗词鉴赏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公选)主讲:钟嘉芳古代诗歌教学内容诗歌概述讲授要点一、什么是诗歌二、诗歌的起源三、诗歌的类型四、诗歌的作用五、诗歌的鉴赏一、什么是诗诗歌是文学的基本类型之一。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在中国古代诗是供朗诵的,歌是歌唱的。诗是一种分行排列的抒情文体。现在诗歌统称为诗歌。艾略特

诺贝尔文学奖

得主诗是安慰有教养的人所作的游戏。叶芝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人叶芝说:“我们在和别人争论时产生的是雄辩,在和自己争论时产生的是诗。”

邹静之

谈什么是诗邹静之,《诗刊》副编审。

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意、西等国文字。所创作的歌剧《夜宴》已在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香港、美国等地上演。影视作品有《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邹静之

谈什么是诗写诗必须为艺术的时间而写,艺术的时间是一个孤悬在空中的时间,物理的时间对他没有作用,比如古诗里“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就是为艺术的时间而写的。邹静之谈写诗而有的写作的人是看着日历的颜色写作的,三八写妇女,五一写劳动,七一写建党,八一写建军。这些诗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也就进入纸篓了。二、诗歌的产生1、游戏说2、模仿说3、心灵表现说4、劳动说诗歌的起源:劳动说詩歌是最早的文學形式,在文字發明以前就有了歌謠──屬於口頭文學的歌謠。《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根據大量的史料及考古証明,詩歌產生的方式,源於人類的生產勞動。《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弹歌》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

這首短歌相傳為黃帝時的作品,描寫了先民砍竹、接竹,來製造狩獵工具以及用彈丸追捕獵物的經過情形,從古樸的內容和簡單的二言句式,可以相信這應該是一首古老的獵歌,且時間比詩經還早。《淮南子.造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而随着人类思维几语言能力的发展提升,在這些呼声中添上有意义的词语便形成正式的歌谣。魯迅论述诗歌的起源:“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沒有人記下,也沒有法子记下。我們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須发表意見,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時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是闯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來,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心理起源说人類為何要唱歌作詩?就詩歌產生的性質而言,有所謂心理起源的說法。即詩歌是表現情感的。人生來就有情感,不管是哀樂的情緒,或是生活中的各種感受,都需要適當的發洩,而最自然最直接的發洩方式就是詩歌。(《詩詞曲教學輔導論文集》5頁)《尚書.虞書》說:

“詩言志,歌詠言。”

《史記.滑稽列傳》引孔子語:

“書以道事,詩以達意。”

可見在現实生活中,诗歌实在是慰藉心灵、调剂精神、提高情绪最佳的工具。先民在长期枯燥的劳动下,必須借助诗歌來唱出他們心声!我国诗歌原始形态:

歌舞乐三位一体歌謠在最初的形態只是口頭流傳,並常與原始的音樂、舞蹈結合為一體,其內容大都是生產行為的重演模擬,或是勞動過程的回憶。(馬積高、黃均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18頁)《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記載了葛天氏的樂歌是一面歌唱,一面操著牛尾跳舞。(參見《中國文學發展史》)三、诗歌的类型从表现手法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从表现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阶梯诗。从内容题材分:田园诗、山水诗、咏物诗、寓言诗、乡土诗、爱情诗、打油诗、政治诗、儿歌等。走一步莫回顾漫漫长路弈人情深处迷倒棋痴无数楚河汉界烟如雾运筹帷幄全凭调度鼓声阵阵看将士如虎炮火连连难阻兵卒征途驱车策马入敌阵探囊取物刀光剑影杀胡奴英雄未迟暮战士骁勇不惧生死固然炫人目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将帅必研之术不战而屈人之兵胜过千军万马杀戮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更可令人心悦臣服两军对垒勇者胜谨防孤军进取长驱直入以少胜多皆在兵精更赖战术得当攻守对路兑子争先弃子入局运子取势兵家韬略勤揣悟调虎离山曲线交换逐步蚕食进退心中有数不贪功不恋战不无谓纠缠不可一叶障目要争先要取舍要抓住主线要陈仓暗度知人善用用人不疑最忌笑里藏忌妒不仗权高莫以位显切勿轻视兵卒车马士相将炮兵卒皆棋中筋骨胜固可喜败亦欣然放眼远处以己之心度彼之腹知心苦前事不忘后事师明世俗输赢胜败转头皆成土观今阅古笑熬江糊风潇潇昏鸦老树谁敲晨钟暮鼓月下饮天露弈棋作赋阑珊处方始悟《纸船》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ª¡ª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

和悲哀归去。

四、诗歌的作用塑造人格,陶冶感情。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今天依然让我们产生共鸣。诗中所描绘的流水、落花、雾霭、寒风,表达的都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实的情感。人类不能没有林语堂《中国人》:“我几乎认为,假如没有诗歌——生活习惯的诗和可见于文字的诗,——中国人就无法幸存至今。”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更为根本的一个承传关系,就是诗歌里面的人文传统,人文精神的问题。

罗宗强教授认为,诗歌教育对于青

少年时期塑造人格,感情熏陶非常重要。学习诗歌有什么用处呢?叶嘉莹:“学习诗歌,使你的心灵与学问、品行、修养都达到很高的境界的诗人有一种心灵的交汇。而且在这种心灵交汇之中,体验到你自己当下的存在,提升了你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叶嘉莹“叶先生就是中国古典诗词诗意与美雅的一个象征。”腹有诗书气自华.叶嘉莹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1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20世纪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60年代,叶嘉莹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叶嘉莹1979年回到祖国任教。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叶嘉莹先生长期在西方教学工作,有机会阅读了不少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是叶嘉莹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贡献。叶嘉莹先生结合西方文论中的阐释学、符号学和接受美学等理论对中国传统词学不断反思,词分成了歌词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三大类别。生命的共感辛弃疾写过两首词,他说一松一竹是真朋友。山鸟山花是好弟兄。你怎么忍心践踏草地,戕害那些个植物和动物。所以学古典诗歌的无用之为用,其可贵之处,正在与此,我是说有一种生命的共感。叶嘉莹先生以她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创作、教学、研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得到了最高荣誉。1990年叶嘉莹先生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五、诗歌鉴赏现代读者的

阅读视野我们以现代的阅读视野读前人的作品。从西方的接受美学来说,这就是一个readinghorizon(阅读视野),我们应该用现代的观点来阅读古典诗歌。体验丰富的感情“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感动了人的情感,而形于是你就表现出来《诗品》《诗品》序里边讲到诗歌的缘起。你要写诗呢,除了外在的物象,这是外在的,外在的一些个形象,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草木鸟兽,何尝没有生命呢?我们不是说人为万物之灵,是与草木鸟兽是不同的,可是有生命这一点,这是共同的,有一种生命的共感。生命老子说“人之大患,在我有身”,你有身体,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生命的欲求,生命的欲求得到满足,就是你最大的快乐,生命的欲求不得到满足,就是你最大的忧苦。鉴赏什么叫鉴赏,因为现在通用了这个词,自从上海辞书出版社,开始编著了《唐诗鉴赏大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由此风行于天下,都是鉴赏集,什么的多的不得了,但是真正的鉴赏,我们先说这个“鉴”字,什么叫“鉴”,我们要鉴赏唐诗宋词,首先要学会咬文嚼字诗是要诵的北大的老教授,说了这么一句话,使我大为震动,老教授说看完了《全唐诗》,均有一千多首是诗,其他的都不是诗,这话怎么讲就是排列出来,句子整齐押韵,这看起来像诗,不是诗,因为它那里边没有那个质,没有那个素,它本身没有诗,它是采了诗的形式,来表达他的某些要说的话。哎呀,让他这样一说,这唐诗也不是每一首都好,这确实是需要“鉴”,那个老教授大概就是说,他鉴的、他分析、他看出来,这个根本不是诗。赏析什么是“赏”交流,古人的心、我的心碰在一起,有共同语言,有共同感情,才能够体贴,他是那么,我明白了,这才叫诗词的“赏”赏析,诗歌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词的风格豪放婉约王国维的观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称成高格。”有造景,有写景,此理想与现实二派之所分。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我无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朱光潜的观点朱光潜认为王国维的¡°境界¡±概念过于笼统,他把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象、意境、境界提出明确的界定。朱光潜认为,意象是一种形式,在意象之上必须透露出诗人独得心境,这就是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而境界則是更高的层次,即:我融于物,物融于我,物我两忘。朱光潜提出,在美的直觉中,情感与意象融合成一体,这种融合就是心灵综合,艺术的创造与欣赏都有联想或想像的介入。

诗歌欣赏的层次形式内涵意境境界画面完美,意境深邃。言之有物,回味无穷

朱庆余《近试呈张水部》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抵万金。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知未嫁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璇玑图《四时山水诗》诗云: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红炉透碳炙寒风御隆冬。

这首十字回文诗,每句来回复读,可成一首七言绝句,四句成四首绝句,描写四时景色。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春景诗: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月明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夏景诗: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秋景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冬景诗:红炉透碳炙寒风御隆冬红炉透碳炙寒风,碳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碳,风寒炙碳透炉红。卓文君的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许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诗谜朱淑真写了一首数字谜语词,表达要与丈夫离婚的决心: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藏头词苏东坡《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容我楼前先堕帻。落笔生风,藉藉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柔肌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风清月满湖。相传苏东坡有一日于京都相国寺和佛印和尚对饮。酒意正浓,佛印和尚便挥毫题写了一首“酒色财气诗”来: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往墙里藏。

谁能跳出墙垛外,

不活百岁寿也长。

苏东坡看着别有情趣的“酒色财气诗”即度和道:

饮酒不醉最为高,

见色不迷是英豪。

世财不义切莫取,

和气忍让气自消。

后来宋神宗皇帝和王安石一同游相国寺,看到墙上的“酒色财气诗”颇感新鲜。神宗要王安石和一绝,王安石稍加思忖,便吟成一首诗。这首诗把人们恐惧“酒色财气”与国民生计联系起来,给“酒色财气诗”添上了积极向上的色彩。世上无酒不成礼,

人间无色路人稀。

民为财富才发奋,

国有朝气方生机。当即,神宗皇帝吟道:

酒助礼乐社稷康,

色育生灵重纲常。

财足粮丰国家盛,

气凝大宋如朝阳。《诗经》这部书可能是经过各诸候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的,然后命乐官整理、编纂而成的。三、《诗经》的应用《诗经》的乐歌,开始用途:——一是作为典礼仪式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社会或政治问题的看法。后来成为贵族教育的文化教材:——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论语》“不学诗,无以言”;第二,在外交场合,常须摘引《诗经》成句,曲折表达思想,所谓“赋诗言志”。——《论语》:“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第三,具有政治、道德意义。《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四、流传:鲁、齐、韩、毛四家诗。“今文”诗与“古文”诗。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1、“风”是乐调的意思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地方乐。2、“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与“夏”通,“夏”是地名。因为对地方土乐来说,就是政治中心地区的乐,因此“雅”又有了“正”的意思。3、“颂”是庙堂之音“颂”,一般认为是“容”的意思,指舞蹈的样子,故以《颂》为舞曲。一说“颂”是“诵”的假字,就是诵辞.是庙堂之音,用于祭祀典礼。关睢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zāi)悠哉,辗(zhǎn)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荇菜图2、赋、比、兴的手法

--描述、比喻、发端起情朱熹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是陈述铺叙《豳风·七月》、《卫风·氓》、《大雅·生民》《邶风·静女》《郑风·溱洧》比是比喻1.通篇用比如《魏风·硕鼠》2.博喻,如《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兴的作用(1)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小雅·鹿鸣》《王风黍离》(2)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周南·关雎》《周南·桃夭》《将仲子》《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诗序》:“《东山》,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今人或疑为戍卒还乡途中思家之作,未必与周公东征有关。就诗所反映的农村荒凉景象看,当时肯定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战争。该诗作者,《诗序》说是大夫,后人或疑为周公,今人多说是征夫自作。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艺术特色

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2.其次,赋、比、兴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

3.重章复句的用法。4.意境鲜明、情景交融。5.《东山》语言的丰富生动、形象朴素,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为后代文学提供了新鲜的范例。苦寒行

〔魏〕武帝曹操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楚国的艺术简介屈原和《湘君》漂给屈原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

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还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灵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作者简介】

——伟大的爱国诗人

——伟大的浪漫诗人

——南国文学的代表

屈原

名平,字原。

战国时楚国人。

(一)生平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怀王初年,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后怀王信谗,流放汉北。顷襄王继位,再度放逐沅湘一带。秦兵攻破楚都,屈原怨愤绝望,自投汨罗江。屈原鲁迅充分肯定了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他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屈原)“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楚辞”又名“骚体诗”,按其名称本义来说,是指楚地歌辞的意思,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1.“楚辞”:西汉时,人们把屈原的诗歌称为“楚辞”。西汉末年,刘向编定“楚辞”集,“楚辞”出现专书。“楚辞”本义为楚人的歌辞,作为一种文体,主要因为它是楚声的文学——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方言文学)南方民歌给予楚辞直接影响,但只有经过屈原的努力,“楚辞”这种文体才正式建立,并且在诗歌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楚辞的一些特点:①语气词语“兮”②神话色彩北方:史官文化,重人事,讲求实际。南方:巫官文化,信鬼神,富于想象。③比兴和象征2.“风、骚”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楚辞与汉赋“楚辞”在汉代一般又被称作“赋”。汉人把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体作品称为“赋”,把楚辞和汉赋混淆起来,这是不恰当的。“楚辞”是战国时代产生于楚国地区的一种新诗体,而“汉赋”却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带韵散文之类的作品。《楚辞》与《诗经》《楚辞》也受到《诗经》的影响,但与《诗经》相比,"楚辞"所表现出来的进步也是很明显的。

第一、《诗经》是我国历史早期的作品,主要属群众性集体创作,有浓厚民歌色彩。楚辞由屈原创造,是诗人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楚辞》与《诗经》第二、《诗经》多以四字句为定格,篇章比较短,风格比较朴素。楚辞的篇幅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更富于变化。第三、《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文学,是我国当时南方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王逸在《九歌序》里指出:“《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怫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祭神组歌《九歌》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②?美要眇兮宜修③,沛吾乘兮桂舟④。令沅湘兮无波⑤,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⑥!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⑦。薜荔柏兮蕙绸⑧,荪桡兮兰旌⑨。望涔阳兮极浦⑩,横大江兮扬灵(11)。扬灵兮未极(12),女婵媛兮为余太息(13)。横流涕兮潺湲(14),隐思君兮陫恻(15)。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16)。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17)。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18)!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19)。交不忠兮怨长(20),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21)。朝骋骛兮江皋(22),夕弭节兮北渚(23)。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24)。捐余玦兮江中(25),遗余佩兮醴浦(26),采芳洲兮杜若(27),将以遗兮下女(28)。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29)!一、主人公背景

1.女英、娥皇的故事2.湘妃竹的由来“斑竹一枝千滴泪”3.《湘君》和《湘夫人》迷惑不解的身份二、译文三、赏析原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魏晋六朝时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汉书艺文志》记:「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二、汉乐府诗的收集与保存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是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中。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於郊庙,燕飨;杂舞用於宴会.

军乐

「鼓吹曲辞」,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横吹曲辞」,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民间的歌辞

「相和歌辞」,为汉世街陌谣讴,起初只是人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即为相和曲」.

「清商曲辞」,源出於相和三调,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杂曲歌辞」,有写心志,抒情思,叙宴游,发怨愤,言战争行役,或缘於佛老,或出於夷虏.兼收并载,故称杂曲.

代表诗篇有《上邪》、《战城南》、《有所思》、《江南可采莲》等。上邪上邪!yé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shuāi[相知:相爱。长:永远。命:使,让。绝:断绝。衰:衰减。]山无陵,江水为竭,líng冬雷震震,夏雨雪,yù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陵:山头。竭:枯竭。雷,用作动词,打雷。雨:用作动词,落下。乃:副词,才。敢:肯。《菩萨蛮》敦煌曲子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桔。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五言民间歌谣与乐府民歌是五言诗的初期形式,文人五言诗在其影响下产生发展起来。五言歌谣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四言诗所不具备的优点“(四言)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钟嵘《诗品》)西汉时期的文人诗创作主要继承《诗经》的四言体和骚体。四言诗较有名的有韦孟的《讽谏诗》、《在邹诗》等。骚体有项羽的《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汉武帝的《秋风辞》。西汉前、中期,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文人诗。“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女。”(《戚夫人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相传西汉有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枚乘(《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等9首诗歌)苏李诗班婕妤的《怨歌行》卓文君的《白头吟》文人真正进行五言诗创作始于东汉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张衡《同声歌》、郦炎《见志诗》、秦嘉《赠妇诗》、赵壹《刺世疾邪诗》、蔡邕《翠鸟》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娇娆》《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创作完全进入了成熟时期。怨歌行班婕妤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随诗并附书曰:“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白头吟卓文君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一斛珠

江采苹(梅妃)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

宋徽宗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安妃的遗言:“妾出身微贱,而无寸长,一旦遭遇圣恩,得与嫔御之列。命分寒薄,至此夭折,虽埋骨于九原,魂魄不离左右,切望陛下以宗庙社稷之重,天下生灵之众。大王嫔妃很多,三宫六院,不可以贱妾一人,过有思念,深动圣怀。况后宫千计,胜如妾者不少,妾深欲忍死,面与君父廖别,谪限已尽,不得少留,冤痛之情,言不能尽。”生查子朱淑真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思妇闺怨自我宽慰思妇闺怨相隔愁苦汉乐府《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浑厚朴茂,犹开国风气。”——李调元《雨村诗话》“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饮马长城窟行》)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战城南李白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补充和项王歌虞姬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虞美人》辛弃疾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另有说法——《垓下歌》是后人所作原因:一、项羽不喜读书,不好诗书二、项羽不会接触楚辞的诗歌形式三、项羽无暇写诗(战前战后都无可能)四、战时诗歌的遗失率很高得酬壮士的豪迈心声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①。威加海内兮归故乡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③。补充:刘邦人格论

大痞子大流氓审时度势,仁而爱人大丈夫能屈能伸刘邦语:“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打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用兵打仗我不如韩信,可他们都能为我所用。而项羽却连个范增也容不下,怎能不成为我的阶下囚?”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一、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历程(一)建安、正始诗歌1、建安诗歌自建安元年至魏明帝末(景初三年239年)○主要作家:“三曹”、“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蔡琰○诗歌风貌:高扬理想,忧时伤世,充满个性,富有悲剧色彩。2、正始诗歌自齐王曹芳正始元年(240年)至魏末(264年)○主要作家:“竹林七贤”(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诗歌风貌:韬晦遗世与忧生之嗟。举例:阮籍《咏怀》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其二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阮步兵集》)(二)两晋诗歌1、西晋诗歌○主要作家:“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左思的寒士不平之鸣2、东晋诗歌起自晋室南渡(317年),终于刘裕篡晋(420年)。○玄言诗、陶渊明举例: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中华书局胡刻《文选》)举例: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清陶澍注本《靖节先生集》)●《杂诗(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挽歌诗(其三)》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三)南北朝诗歌自刘宋起迄陈末1、南朝诗歌A、宋:鲍照的乐府诗B、齐:“永明体”C、梁、陈:宫体诗风2、北朝诗歌北方民歌,质朴自然,刚建有力。举例:鲍照《拟行路难》(选二)(其一)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其二)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往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四部丛刊》本《鲍氏集》)●宫体诗昔为倡家女,摘花露井边。摘花还自插,照井还自怜。窥窥终不罢,笑笑自成妍。宝钗于此落,从来不忆年。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先。此人今不在,此物今空传。¡ª¡ª汤僧济《咏渫井得金钗》

曹操个人档案曹操最早注意到招揽人才。“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挟天子以令诸侯”招募流民,实行屯田破除门第观念,唯才是举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他“外定武动,内兴文学”,又是一代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奠定了“建安风骨”的基调。文学之曹操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三曹”“七子”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天下三分月色,两分尽在曹家。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曹操在文学上表达的是天地生命。他眼前的天地是这样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曹操在文学上表达的是天地生命。他心中的生命是这样的: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天年。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曹操在文学上表达的是天地生命。当天地与生命产生抵牾,他是这样来处置人生定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从容大气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文学成就:

(一)内容上: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大体可分三类。1、关涉时事。《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以政治家的视角反映现实,体察民情,立足点更高,视野更开阔。2、表述理想。他的诗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而且反映了军国大事;不仅有现实社会生活的特写镜头,而且有俯瞰全局、纵横古今的壮阔的历史大画卷。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3、游仙诗。《气出唱》、《秋胡行》等。《短歌行》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索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以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不禁令人感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聪明的你,你能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匆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吐哺”—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挑,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安文学在悲壮慷慨的基调中,感伤离乱、悲悯人民和慨叹人生相联系,从而激起及时建功立业的政治豪情,显得“志深笔长”、“慷慨多气”,是沉着的品格的典型代表。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燕歌行曹丕一、曹丕的生平和创作概况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与卞氏所生第一子,建安十六年,任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代汉自立,死后谥为文帝。曹丕崇尚自然,但也善于机变。曹丕文学的才华与成就都很出色《文心雕龙·才略》: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隽,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兢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余时年五岁,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能属文”,“博通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若使仓舒(曹冲字)在,我亦无天下。”二、曹丕的诗与赋一类写军旅生活、民生疾苦,现实感很强,包含着浓厚的人生忧患感。一类是游宴之作,除了直接表现游乐生活以外,也有一些咏物、感怀之作。另一类是拟代之作,如《燕歌行》、《陌上桑》、《秋胡行》等。这些作品模仿游子、思妇、寡妇、出妇的口吻,设身处地地描写他们的生活情景和内心体验,表现了曹丕对这些不幸者的同情。历代徭役诗秦朝民歌“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汉代陈琳《饮马长城窟》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燕歌行》其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置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宋人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诗中生动描写了秋夜的环境和女主人公的动作,多角度地抒发了她内心的缠绵悱恻之情,笔触细腻深婉,语言明丽,音节浏亮。清代王夫之称赞它“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明代钟惺说他的诗“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古诗归》)。清代吴淇说:“风调极其苍凉,百十二字,首尾一笔不断,中间却具千曲百折,真杰构也。”(《六朝选诗定论》)王夫之说:“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姜斋诗话》)清代陈祚明“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动盻无非可怜之绪”(《采菽堂古诗选》)。三、他的《燕歌行》为我国诗歌史上现存最早的完整而又成熟的七言诗。比较:张衡的《四愁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独立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但不是成熟的,因为还带有楚辞的遗迹。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

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

何为怀忧心烦劳。

七哀诗曹植一.曹植的生平“每见进难问,应声而对”、“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三国志》)。《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杨德祖书》:“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应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刘履评《七哀诗》道“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也”。二.曹植的创作曹植的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A.前期作品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同时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动乱和表现人民疾苦的诗篇。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生活,但颇有功名事业心。他一生所热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求自试表》)。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薤露篇》说:“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在《假但篇》里,诗人自比为鸿鹄,把“势利惟是谋”的小人比为“不知江海流”的假但和“安识鸿鹄游”的燕雀。这些都表现了他追求理想和颖脱不群的性格。《七哀诗》

曹植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踰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关于唐诗唐代是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繁荣时期。清康熙年间修的《全唐诗》有诗作近五万首,诗人两千三百多家,包括帝王、贵族、官吏、文士、商贾、僧道、医巫、妇女等,比自西周到南北朝一千三四百年中遗留下的诗篇多出两三倍以上。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有五六十个,也大大超过战国到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唐诗历史——五言古体诗七言杂言五言唐诗律诗七言近体诗五言绝句七言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胡应麟:“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李枕《吊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居易名,造化天子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君一怆然。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代答闺梦还》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思考题:1.春江月色的赞美与思离别的感伤,这二者在诗中的关系。两种情感有主次之分:A从意象上作品出现的多是自然意象,春江花月夜是自然意象,离情别绪是人事意象,从作品总体看,自然意象胜于人事意象。从层次上看:相思离别只是全诗的一部分。无论从全诗或笫三段来看,相思离别只占一部分而对春江月色的描写一直贯串全篇。从诗的感情来看,由爱春赏春到惜春伤春,都是对青春的歌颂。诗先写春天的景色,以及春天迷人的气氛,也就是写那种爱春赏春的情绪,由春天迷人的景色激发起人们对爱情的珍重情绪,男女的相思离别烘托了一种惜春伤春之情,这种相思离别更加衬托出春光对人的诱惑力。2.如何看待诗中的伤感情绪?1)这种伤感不是表现为对生活的绝望,不是表现为颓废,而且这种伤感不是反映生活的贫乏苦难,而是产生于对生活、对自然的如痴如梦的陶醉。2)这种伤感包含着对人自身,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思考没有结果,不免惆怅。名家评说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李泽厚张若虚“春江潮水”篇,不著粉泽,自有腴姿,而缠绵蕴藉,一意萦纡,调法出没令人不测,殆化工之笔哉!〔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古曲《春江花月夜》赏析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乐曲开头是“江楼钟鼓”,以琵琶模拟鼓声、箫和筝奏出波音,接着响起徐舒优美的旋律,描绘夕阳映江、晚风轻拂的初暮景色。

第二段:“月上东山”,主题音调够高四度,旋律向上引发,表达了一种月亮缓缓上升的动感。

第三段:“风回曲水”,曲调层层下旋后又回升。

第四段:“花影层叠”,出现四个快疾繁节的乐句。

第五段:“水云深际”,音乐先在低音区回旋,接着八度跳越,并运用颤音和泛音奏出飘逸的音响,表达了水天一色的意境。

第六段:“渔舟唱晚”,展现的是一段渔歌的旋律,柔美的箫声如悠扬的渔歌自远处飞来,表现了渔民悠然自得的形象。接着是稍快而有力的乐队合奏,气氛热烈,表达了渔人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

第七段:“洄澜拍岸”,进入了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在琵琶用“扫轮”技法奏出强烈的乐声之后,乐队全奏,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

第八段:“欸乃归舟”,音乐呈反复式递升,筝划奏的声如流水的历音,速度的由慢而快、力度的由弱至强,表现了波浪层涌、橹声由远渐近的意境。

第九段:“尾声”,节奏舒缓,表现船渐渐远去、江天一片宁静的夜色。

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诗家天子”王昌龄●盛唐边塞诗派盛唐国力强盛,士子皆渴望在边塞立功。高适《塞下曲》:¡°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1、个人功名¡°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ª¡ª岑参《银山碛西馆》2、报效国家¡°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ª¡ª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王昌龄(六九八-约七五七),字少伯,长安人。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读一读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万里长城人未还: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但使龙城飞将在: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龙城飞将:指汉武帝时的镇关大将李广。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胡马:指敌人的军队。度:越过。阴山: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山脉。相信大家都预习过了,边塞诗主要指描绘边塞风光、战争以及抒发个人建功立业的壮志。初唐诗人杨炯有诗云:“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体现了唐朝诗人到边塞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著名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从军行(其五)》赏析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选取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为描写对象,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二、闺情、宫怨诗《闺情》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长信秋词(其三)》:“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班婕妤——汉成帝——赵飞燕、赵合德三、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其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②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44岁);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也冷炙,到处潜辛悲。——《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紫荆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③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代表作:《悲陈陶》、《悲青坂》、《北征》、《春望》、《月夜》、“三吏”、“三别”。④漂泊西南时期(48—59岁)。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奉呈湖南亲友》“杜浣花”“杜工部”杜甫创作的高峰期,存诗千余首。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李”。此外,晚唐还有一位段成式,三人俱排行十六,又都擅长骈体文,因而当时有“三十六体”之称。关于李商隐其人其诗的评价《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的无题爱情诗关于这类诗他自己曾经解释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又说:“楚雨含情俱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李商隐在这些无题诗中交织着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致绝望的种种复杂心情。如下两首非同时作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复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前人评他是“深情绵邈”、“包蕴密致”、“寄托深而措辞婉”、沉博艳丽”,等等。具体说其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1、感伤的情调:以个人感伤为主,扩大到家国沉沦、民生疾苦。原因:(1)感伤、内向的性格。(2)危机四伏、江河日下的现实。2、深情绵邈、意境朦胧:(1)典故的大量应用。(2)跳跃的章法结构。(3)心灵世界的深入发掘。3、语言华美而精于锤炼。用典过多,有时也造成了诗意的晦涩难懂。金人元好问曾慨叹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词:又叫诗余,长短句。

合乐而歌,句式长短不一,始于梁代,兴起于隋唐,盛兴地宋代的一种诗体。

最初的词是为曲子(乐曲)填写的歌词,枚不称¡°曲子词¡±¡°由乐而定词¡±到后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

格律: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牌:即曲调名,满江红,贺新郎,念奴娇,大致是慷慨激昂的。标题:在词牌后,根据内容,主旨另立标题。

结构:根据字数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不分段]中调[(59字-90字)分二段或更多]长调[91字以上]分二段或更多)。

发展:宋是高潮(豪放苏辛、婉约柳永姜夔)

词牌名称的由来

一、源于地名。例如《八声甘州》、《扬州慢》二、源于人名。如《兰陵王》、《念奴娇》、《虞美人》、《昭君怨》三、源于历史事实。如《雨霖铃》四、源于物名。《珍珠帘》,《玉蝴蝶》等;五、源于词所咏的内容。例如《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六、以词体命名。如《三字令》,《百字令》,《字字双》等。七、是来源于古人诗句。如《蝶恋花》,用梁简文帝萧纲《东飞伯劳歌》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为词牌。《长相思》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八、从词句中得名。例如《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源于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能不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源于唐庄宗《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源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一剪梅》、《江南春》等词牌皆属此例。九、从经史诸子文句中得名。如《高山流水》,《列子·汤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伯牙很会弹琴,钟子期很会欣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说:“好呀!象巍峨的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就说:“妙哉!象浩瀚的江河!”伯牙所念想的,钟子期一定能领会到。伯牙在泰山之阴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避雨。心里分悲戚,就缓缓地弹琴,开始琴声有淫雨菲菲之意,后来有山崩地列之音。伯牙每弹一首曲子,钟子期都能洞晓其中的奥妙,体会其中的乐趣。伯牙感慨地对钟子期说:“了不起呀!了不起。你听我琴声,就能知道我要表达的意思,我的琴声能逃到那里去啊!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十、沿用前代乐曲名。例如《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据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记载: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西江月》、《风入松》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六州歌头》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十一、名家自创的新词牌名,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自度曲,也叫自度腔。《扬州慢》是姜夔过扬州时自度之曲,内容是写扬州在战乱后的破败景象和自己的感慨。此调声情悲凉,故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幽情。《六丑》是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二)晏殊词的主要内容:富贵闲愁。《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全词在一种淡淡的闲愁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在伤春怀人的表层意象中,蕴含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programs/view/3OapoXVK3HA/isRenhe=1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范仲淹的正直:立仗礼官准备举办皇帝赵祯率领文武百官给太后跪拜献寿的活动,范仲淹认为这是“亏君体,损主威”,上奏反对。晏殊召他来责骂,范仲淹坦荡地说:“我正因为受您举荐,才一定要坚持直言正论,以免别人指责您举人失当。但我没有想到,却得罪了您。”“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不能够利泽生民,这不是大丈夫平生之志!”“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作者坚持反对入侵、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上片写边地风光,以边地的景象之荒凉烘托守边之艰辛,下片转而直接写将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境界阔大,苍凉悲壮,开一代新风。在北宋柔靡词风统治词坛的形势下,能够出现这样气魄阔大的作品,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它标志着北宋词风转变的开端,并说明范仲淹实际上是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先驱者。据魏泰《东轩笔录》记载:范仲淹在守边塞时,写过几首《渔家傲》,都是以“塞下秋来”为首句,叙说边镇的劳苦。欧阳修看了,讥刺其为“穷塞主之词”。等到王素尚书出守平凉时,欧阳修也作了一首《渔家傲》词,送给他。其中几句:“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欧阳修回过头来对王素说:“这才是真正的元帅要做的事啊!。”范仲淹的婉约词此词以低徊婉转、沉雄清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词的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下片直抒思乡情怀。全词大笔振迅,意境深阔。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化用此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范仲淹存词数量虽然不多,视野却十分开阔,各类题材都可以入词,没有其他词人¡°诗言志词言情¡±的斤斤计较,是苏轼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先声。所以,不论就词境、词风的开创,还是就艺术表现而言,范仲淹在词史上均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欧阳修以太子太师致仕,居颍州。卒谥文忠。其诗文杂著合为《欧阳文忠公文集》153卷,集中有长短句3卷,别出单行称《近体乐府》,又有《醉翁琴趣外篇》6卷。作为开一代风气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对词的创新意识要比诗文淡得多。他的《采桑子¡¤西湖念语》云:昔者王子猷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上。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旁若而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钱氏私志》载:欧阳文忠任河南推官,亲一妓。时先文僖(钱惟演)罢政,为西京留守,梅圣俞、谢希深、尹师鲁同在幕下。惜欧有才无行,共白于公,屡讽而不之恤。一日,宴于后园,客集而欧与妓俱不至,移时方来,在坐相视以目。公责妓曰:“末至何也?”妓云:“中暑往凉堂睡著,觉失金钗,犹未见。”公曰:“若得欧推官一词,当为偿汝。”欧即席云:“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升。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旁有堕钗横。”坐客皆称善。遂命妓满酌觞歌,而令公库偿钗。欧阳修说:¡°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浪淘沙》),就是他放纵的告白。这种恣意享受、无所顾忌的态度表现为歌词之创作,欧阳修便有了大量的描写男女情爱或与歌妓发生种种关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