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过130天监牢。然而,他一生豁达乐观,晚年贬谪海南,而此时,他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且不适应那里的气候。于是他平静地为自己打造了棺木,掘好了坟墓。他就是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苏轼。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抒情小品文《记承天守夜游》,看看苏轼游承天守时又有怎样的感慨呢?课程导入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背诵并默写这篇短文。3、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作品的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4、赏析优美的词句,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鉴赏力5、培养学生乐观旷达、笑对人生的积极心态。核心素养01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苏轼因此下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作者简介才华横溢的苏轼1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2词----苏辛:苏轼辛弃疾3诗----苏黄:苏轼黄庭坚4书法---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张怀民
苏轼的朋友,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虽屈居主簿之类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迁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相关人物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创作背景背景资料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碑记游记杂记记…事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说明,描写,情绪。文体知识地点时间写作内容记
承天寺
夜
游解题承天寺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01疏通文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jiě)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解开,脱下想要门高兴的样子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衫想要睡觉,(这时)月光照入门内,(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疏通文意脱衣睡觉?不可能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考虑,想到名词作动词取乐,游乐于是,就到寻找译文: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的人怀民哥哥,我来啦(*^▽^*)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也睡觉共同、一起散步在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院子里怀民哥哥我们去玩吧~~(*^▽^*)“元丰六年十月十ニ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秋末冬初,寒意将浓,百无聊赖,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又似心有无奈:既然无法入睡,不如去欣赏这美妙月色吧!既已“起行”,又要寻同游者。“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而起,“行”因“念”而延宕,文情也显得摇曳起伏。作者也许在想:究竟与谁一起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夜?在这贬居的寂寞中,谁又能与我共同赏月呢?“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已定,似无迟疑,径直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下笔十分轻淡,实则意味深长,又为下文张本。“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相同遭际,相似处境,想来也是一样无眠,于是,一起到院中散步赏月。以上为叙事部分;自然写来,虽短短三句,却起伏跌宕,蕴含微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形容水的澄澈交错纵横大概是译文:月光照在庭院中,好像积水那样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像均为水生植物怀民哥哥好美呀~~(*^▽^*)
这是文章写景部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庭院,清澈透明,竹柏的影子,映于地上,如水藻、荇菜纵横交错。“积水空明”写月光的空灵清澈,“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庭中景物,浑然一体,不知月光化为积水,还是积水反射月光了。作者仅用18个字,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这空灵的境界,也许正是作者彼时心境的写照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清闲的人语气词,相当于“罢了”译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但怀民哥哥好悠闲呀
最后是议论抒怀。“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夜常有,竹柏投影也是寻常景物,为何此次夜游令人印象深刻?只因为有我们两个“闲人”在欣赏啊。“境由心生”,景因人异,正是审美的普遍心理。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十分优美,动人游兴),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跟我同乐,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庭院的地面像积水般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疏通文意01文言积累古今异义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含贬义。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古义:单扇的门。今义:主要指人家。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只;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今义: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义——助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耳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中庭(
一起
)动词,参与,文中指“欣赏”“领悟”的意思。
动词,和。一词多义与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的人罢了。(定语后置)文言句式01分析文章游。1.从标题《记承天寺夜游》中找出一个关键字。
2.结合文章内容和创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①因为月色很美。②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时间十月十二日夜原因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对象贬官之人张怀民地点黄州承天寺内容庭院赏月
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先找关键句,再体会作者心情。“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寻”“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闲人”欣喜之情有点儿遗憾急切、激动、渴望心有灵犀的喜悦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从容、闲适关键句心情4.“闲人”是点睛之笔,你认为哪些语句与“闲”有关?(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透露其门庭冷落,无聊之意。(2)“念无与为乐者”:透露其交友之稀,寂寞之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是透露其悠闲的状态。5.作者因景议论抒怀,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何谓“闲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即政治生活清闲之人。2、具有闲情雅致的人。闲人
作者的感情: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夜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苏轼虽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透露出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现了其乐观豁达、坦荡的人生态度。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7.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并依此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其内容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研读探究记叙
描写
——寻伴夜游——庭中月色——月下感叹议论01合作探究1.你觉得“月色入户”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入”字用得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人为伴。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2.语段“念无与为乐者”中的“念”字具有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念”字下笔轻淡,实则意味深长,引出下文。表现出作者的心理活动,由欢欣转入思考,情感也显得跌宕起伏。苏轼与张怀民。苏轼虽处贬谪中,但超脱于物喜己悲,兴来即往寻伴;张怀民不因世俗炎凉而生嫌隙,有呼即应。二人夜游而乐,自在闲适,这种感情难能可贵。
3.这篇文章中的“遂”“亦”“但”饱含情感,很值得品味,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其赏析。“遂”点出了二人趣味相投。“亦”字看似简单叙述张怀民也没有睡的事实,其实饱含感情,可以理解为惊喜不已,也可以理解为意料之中,无论哪种理解都把二人的知音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但”字将笔触从眼前景物转向观景之人,非常自然地引出“闲人”,前面的两个“何”,点明眼前之景其实寻常,“但”字转折、表明观景的“闲人”并不寻常。从词义的角度来看,“但”是“只不过”的意思,转折语气本来很平缓,、然而在两个“何”的映衬下,却于平缓之中寓有超拔不群、迥异流俗之意。“闲人”固然是全文主脑,“但”字却并非可有可无,它为“闲人”增加不少情感色彩,显示了苏轼在逆境中的旷达与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和坚守。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三句是如何描写月色的?请作简要赏析。这短短的三句话,是描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句中没有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1)比喻修辞。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暗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澈的水中交错着的藻和荇,把暗喻又推进了一层,使人感到水月莫辨,营造出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2)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见其静,点染出一幅幽静又不乏灵动的月下美景图。(3)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而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的皎洁。这两句,一正写,一侧写,二者结合,共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表现了作者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5你认为苏轼是闲人吗?不是。“闲人”即清闲的人。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不愿做闲人,却不得不做闲人。6.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示例:作者虽遭贬谪,内心悲凉,但面对如此月色,醉在其中,乐从心生(景色之乐)。更有友人相伴,漫步的悠闲,孤寂之情顿消,喜从心来(友情之乐)。如此“闲人”,尚能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情趣之乐)。艺术手法1.比喻传神,用语精准文章写景,比喻传神。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朗照,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可见月色之明;"水中藻、荇交横"可见月色之清。积水空明与藻荇交横,互相衬托。而"盖竹柏影也"使文意突然一变,揭示藻、荇的比喻义,比喻新奇。2.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本文虽然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情,如作者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念无与为乐者""遂""寻"等无不显露出作者微妙的感情变化。结尾更是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达观自得中惆怅悲凉的复杂微妙心境。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
赏月缘由(叙事/记叙)
庭下月景(写景/描写)愉悦与苦闷(议论抒情)时间:十月十二日夜人物:吾、张怀民月光—积水空明竹柏影—藻、荇交横原因:月色入户空明澄澈、清丽淡雅的月夜图地点:承天寺事件:寻伴夜游但少闲如吾两人耳--点睛之笔—壮志难酬的愤懑落寞、自嘲自解月、竹柏—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月下庭中景物的描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接着再议论抒怀,月下感叹,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一、朗读并背诵课文。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课后习题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人,其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体中富有变化。多用寻常词语,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十分讲究。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琢,天然中见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不求统一,给人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不同课文语言风格句式、节奏、用词表达方式情感答谢中书书多用骈文,用词华美句式整齐,多是四字一句,又用对偶,极具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文章用词精美,描写生动,呈现出了大自然的美妙画卷以感慨发端,为总起;接下来具体描绘景物,写总体风貌,写四时、朝夕景物的不同,层次清晰;最后,以赞美和感慨结束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不同课文语言风格句式、节奏、用词表达方式情感记承天寺夜游多用散文,
语言清丽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变化,使文章内容具有波澜。语言朴素自然,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图,极具诗情画意如一篇短小的日记,有时间、地点、人物,先叙事,再写景,最后以议论点题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二、《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景物特征:所写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言外之意:①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②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③“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能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望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三、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优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发挥政治才干,只好深夜闲游赏月;又有自许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苏轼受儒、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车设备招标信息
- 购销合同电子书
- 贷款担保保证书
- 车辆个人抵押借款合同
- 软件开发与服务协议
- 输送带修理指南合同
- 退伙协议书格式示例
- 遵守法律法规承诺
- 酒店食材订购合同
- 重庆市地理概览
- Python实战之数据库应用和数据获取-教学大纲
- 防化兵退伍补贴标准
- 2023-2024学年南通市海门市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 大阳巧客电动四轮车常见故障处理方法之欧阳法创编
- 贵州省旅游PPT介绍,贵州幻灯片模板
- 抖音团长合作协议书
- 开模分析模板 DFM Rev A
- 机械设备验收记录表(旋挖机)
- 基于深度学习的超短期太阳辐照度预测模型研究
- 压力容器生产单位压力容器质量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含表格记录)
- 吸收放散实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