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文山马关实验高级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不是由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物有()A.青霉素 B.白细胞介素 C.干扰素 D.乙肝疫苗2.某一森林被砍伐殆尽,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B.原森林中的马尾松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发生变化D.演替形成新的生物群落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3.“稻田养鱼”这种养殖方式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得到推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最终取得稻、鱼双丰收,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此外,在遭遇虫害时,一些水稻会释放某些物质,吸引害虫的天敌将害虫消灭,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只有捕食一种B.稻田生态系统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C.若发现稻田中某杂草具有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使用价值D.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4.一些人中暑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大量出汗、头疼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体温恒定和水盐平衡的调节B.体温升高时,人体可通过排汗散热降低体温C.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应给中暑者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D.大量出汗时,垂体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5.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中,产生过多的乳酸,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B.过敏反应,是抗体攻击自身细胞导致的呕吐腹泻等症状,一般发作迅速、消退较快;C.侏儒症是由于孕妇缺碘,引起胎儿发育过程中内环境稳态失衡的结果D.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集聚过多,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6.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生态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空间结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这种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和水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长期持续的压力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紊乱。图1表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图2表示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信号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1)当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时,支配肾上腺的神经兴奋,兴奋以___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并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________,产生短期压力效应。在产生短期压力效应的过程中,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此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调节(2)情绪压力下,机体还可以通过图1中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进行调节。此过程中激素a是________。健康人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体内的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激素分泌的稳态。若下丘脑或垂体细胞上的________数量或功能下降,将造成上述作用减弱,HPA轴功能亢进,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而引发长期、持久心境低落等长期压力效应。(3)人的情绪是由激发情绪的刺激传到大脑的情绪中枢后而产生。5-羟色胺是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据图2可知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膜上_____通道打开,使该离子内流,从而引起突触囊泡上的___________与突触前膜上的膜蛋白分子簇结合,随后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5-羟色胺通过________的方式释放后再与________________结合,实现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它是一种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请据此推测,某些病人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后出现抑郁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见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组号处理室温,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Ⅰ未加河豚毒素(对照)7575Ⅱ浸润在等量河豚毒素中5min6565Ⅲ10min5025Ⅳ15min400(1)微电极刺激枪乌贼突触前神经元出现动作电位,此时兴奋区膜外为_____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出现这种“突触延搁”的原因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识别等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无影响”)作用。已知河豚毒素对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结合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用作__________(多选)。a.降糖药b.麻醉药c.镇痛剂d.抗肌肉痉挛剂9.(10分)有资料表明:糖尿病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中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已高居全球首位。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部分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的抗体1和抗体2水平异常引起,其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分析,血糖浓度上升,会刺激下丘脑的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刺激分泌________,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通过促进________,而降低血糖。从图中分析可看出,人体内调节血糖平衡的机制是________调节。(2)胰高血糖素是由________分泌,其作用是__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至正常水平。(3)两种类型的糖尿病都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吗?________(填“能”或“不能”),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10.(10分)下图是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由一对等位基A、a来控制,请据图回答问题:(1)这种遗传病的类型是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__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2)由图可知Ⅰ代1、2号表现正常,Ⅱ代3号患病、4号正常,这种现象叫________。(3)Ⅱ代4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或________,他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11.(15分)据《氾胜之书》记载,在瓜田中“又种薤(xie)十根……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这种生产就是立体农业的雏形。现代立体农业的实例有∶湖北省某林场在板栗林里栽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板栗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板栗是一种深根性树种,一般高度为3~4m;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高度为1m左右。(1)题干中两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在有限的空间里,不同植物高矮结合,____________,提高了作物产量。(2)板栗与茶树的根系深度不同,这体现了该地群落结构的______________结构,这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____________等资源。(3)由题意可知,该林场的板栗和茶树的生态位存在部分重叠,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该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若要调查一片面积为4hm2近方形板栗林里的板栗树种群密度,可以用____________(方法)调查,宜采用的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__。(4)若要调查板栗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采集到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5)为对板栗林中某种害虫进行防治,该地果农十分依赖于喷洒农药,除可能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之外,请谈一谈这种做法的害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白细胞介素和乙肝疫苗都属于蛋白质,可利用转基因工程菌生产,青霉素不是蛋白质,不能利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A错误。2、C【解析】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群落发生演替见于植物新侵占或尚未被占据的地区,在原生裸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称原生演替,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称次生演替。【详解】A、各种昆虫进入使生物种类增多,会增强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A错误;B、原森林中的马尾松属于一个种群,高低错落有致,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C、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D、森林被砍伐殆尽,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为次生演替,地衣出现在初生演替过程中,D错误。故选C。3、D【解析】AB、稻田生态系统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等,AB错误;C、若发现稻田中某杂草具有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C错误;D、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D正确。故选D。4、D【解析】1、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详解】A、体温恒定过程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过程,也有甲状腺激素等参与的体液调节过程;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抗利尿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体温恒定和水盐平衡的调节,A正确;B、体温升高时,汗腺分泌增加,人体可通过排汗散热降低体温,B正确;C、中暑者会丢失水和无机盐,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在给中暑者补充水分的同时,也应适当补充无机盐,C正确;D、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到渗透压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导给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D错误。故选D。5、D【解析】1、人体内环境中pH为7.35-7.45,依赖于缓冲物质维持稳定。2、过敏反应的的特点:发作迅速、消退较快;一般不会造成组织损伤;有一定的遗传倾向。3、甲状腺激素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特别是骨骼和肌肉的生长。4、人体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由于人体内存在缓冲物质,可以维持内环境pH平衡,所以,即使剧烈运动中产生过多的乳酸,也不会使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A错误;B、抗体攻击自身细胞不是过敏反应,是自身免疫病,B错误;C、呆小症是由于孕妇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侏儒症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C错误;D、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集聚过多,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若超过限度,内环境稳态将失衡,D正确。故选D。6、D【解析】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详解】A、群落的空间结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环境,A正确;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C、群落的空间结构为生物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可以缓解种间竞争,C正确;D、导致这种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电信号(2).肾上腺素(3).效应器(4).神经—体液调节(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6).负反馈(7).糖皮质激素受体(8).钙离子(9).囊泡蛋白簇(10).胞吐(11).5-羟色胺受体(12).兴奋性(13).糖皮质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引起,5-羟色胺释放减少【解析】分析图1可知,此图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分泌的调节过程,其中激素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图2为Ca2+进入突触小体,促进其释放5-羟色胺,使突触后膜兴奋。【详解】(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或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肾上腺髓质可以释放肾上腺素,产生短期压力效应。肾上腺髓质受到神经的控制,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在整个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肾上腺素的调节,所以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机体可以通过图1中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a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保证激素分泌的稳态;如果下丘脑或垂体细胞上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功能下降,将造成上述作用减弱。(3)据图2可知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膜上钙离子通道打开,使该离子内流,从而引起突触囊泡上的囊泡蛋白簇与突触前膜上的膜蛋白分子簇结合,随后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5-羟色胺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后再与5-羟色胺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所以它是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后,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可通过反馈抑制下丘脑的活动,从而减少了5-羟色胺释放减少,所以人出现抑郁。【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8、(1)①.负②.胞吐③.(特异性)受体(2)①.抑制②.神经递质数量减少(或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补充答案河豚毒素能降低(抑制)膜上钠离子运输)(3)b、c、d【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3、题图分析:加入河豚毒素后,随时间的延长,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逐渐降低。【小问1详解】神经元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此时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外负内正;当兴奋传导至神经元末端时,轴突末梢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之融合,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接合。【小问2详解】由图中Ⅱ、Ⅲ和Ⅳ可知,加入河豚毒素后,随时间的延长,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逐渐降低,可能是因为河豚毒素抑制了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传递。若河豚毒素对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即对受体无影响,则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减少神经递质数量而引起的,或河豚毒素能降低(抑制)膜上钠离子运输。【小问3详解】根据(2)的分析可知,河豚毒素可以抑制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传递,因此,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用作麻醉药、镇痛剂或抗肌肉痉挛剂,故选bcd。【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1)①.胰岛B细胞②.胰岛素③.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④.神经—体液(2)①.胰岛A细胞②.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①.不能②.抗体2所导致的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受体异常,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注射胰岛素无法治疗【解析】据图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一方面血浆中血糖浓度升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另一方面,高浓度的血糖刺激葡萄糖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下丘脑,下丘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作用于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分泌,同时,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与其拮抗作用的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作用于组织细胞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的作用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抗体1与胰岛B细胞的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不能与胰岛B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使胰岛B细胞不能分泌胰岛素;抗体2与组织细胞中胰岛素的受体,从而使胰岛素不能与组织细胞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最终均使血糖浓度升高。【详解】(1)从图中分析,血糖浓度上升,会刺激下丘脑的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全身组织细胞,通过促进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来降低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平衡的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2)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其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3)I型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但是II型糖尿病不可以,因为抗体2使胰岛素的受体异常,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故注射胰岛素无法治疗糖尿病。【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0、①.常②.隐③.性状分离④.AA⑤.Aa⑥.2/3【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1和Ⅰ2表现正常,而后代中女儿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且女病父正非伴性,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由一对等位基A、a来控制,则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是杂合子Aa,Ⅱ3的基因型是aa,Ⅱ4的基因型是AA或Aa。【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由图可知Ⅰ代1、2号表现正常,Ⅱ代3号患病、4号正常,这种现象叫性状分离。(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于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是杂合子Aa,Ⅱ4的表现正常,故Ⅱ代4号的基因型是AA或Aa,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点睛】本题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7 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本章专题整合训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 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 2023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Section A 第2课时 (3a-4c)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 二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 轮椅的选择和使用安全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第4节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 粤教版选修3-3
- 《设计食谱》(教案)-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劳动人教版
- 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制)语文二年级上册
- 绿色清新个人工作总结
- 2025-2030中国私募股权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2025年应届毕业生校园招聘(6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教育课件
- 2024年郑州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5浙江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限公司招聘83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玉米种子的购销合同
- 高等数学 课件 第三节 分部积分法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4-2025学年中考一模英语模拟试题
-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独招生(机电类)考试题(附答案)
- 初中数学模型
- 2025年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2016-2024)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