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潭农村土地改革调查报告_第1页
浸潭农村土地改革调查报告_第2页
浸潭农村土地改革调查报告_第3页
浸潭农村土地改革调查报告_第4页
浸潭农村土地改革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土地改革调查报告

——来自广东省清新县浸潭镇调查农村土地改革状况的目的现在,中国经济在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特别是对外贸易方面遭遇了一定程度的困难,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东省自然难以幸免。但是,现在的经济困难在另一种角度却成为我省低端制造业进行产业转型,产业升级的契机。作为现在的热点问题,“双转移”,指的就是“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本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这一概念。早在3月,广东省政府就出台了《有关广东省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动产业转移的意见》,激励珠三角产业向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转移。,广东省经贸委印发了《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指导意见》,“双转移”战略正式提出。“双转移”势必带来土地的重新运用和调节。而“双转移”的配套政策就涉及压缩全省用地中属于珠三角的份额,使用地量向珠三角外围倾斜。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被“开发”或者说“征用”的土地量很大,但是征用手段多没有通过市场化的竞价机制来执行,而经常是地方政府、开发商、农民这三者之间通过某些不完全透明的方式拟定价格。农民往往成为其中的弱势群体,没有享有到土地开发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在现在的“双转移”政策驱动下,我省农村地区如何在变更土地运用方式的过程中既确保开发过程的顺利,又保障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已成为现在广东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课题。我国是一种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当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来,农村实施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主动性,加紧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弊端在农业经济运行中日益显现,在市场经济的不停发展和社会对农产品需求格局的变化的大背景下,农民这一微观市场主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惑,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获得土地规模经营效益,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开发投入效率,农业产业化经营应运而生。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而土地的合理流转,则是农村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途径。探寻农村土地流转状况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是理解农村发呈现状的良好切入点。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必要理解: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农村社会有什么矛盾;中央的政策在地方有无得到较好的贯彻和执行;农民的利益终究如何得到保障;走向民主化的村民自治组织有无代表民意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利益。关注涉及农民根本利益的土地问题,不仅切合三下乡活动的“实践”精神,并且将是我们理解三农问题,理解中国社会所迈出的坚实一步。土地流转的含义和意义土地流转,就是“农民以转包、出租、交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探索,规定“要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省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贯彻责任,果断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同时指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交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个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增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事实上对农民含有类似社保的作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客观上会随着都市化工业化进程需要,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将向都市非农领域转移,都市往往难以较好地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保问题,依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将同样推行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功效。农业用地改为都市用地,对征地动迁的农民采用现金赔偿+股份赔偿的赔偿方式;集中配备宅基地等非农用地资源,把更多的非农用地释放出来。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维护了社会稳定。土地的合理流转,优化了农业劳动力构造。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打破了一家一户封闭式的经营格局,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化程度,解放了大批农业劳动力,使许多农民能够离开土地务工经商,转向二、三产业,从而优化了农村劳动力构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进了农业当代化和农村都市化进程。能够说,土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增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推动力。浸潭镇的基本状况浸潭镇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中部,大部分属于石灰岩山区,其它是平原、水域。横穿镇境的清(远)连(连州)高速的开通,大大方便了本地交通,这里经高速到清远市区有近一种小时的车程,到珠三角中心广州则要两个多小时。浸潭镇被省规划为全省270个重点建设的中心城乡之一,全镇行政区域面积464.9平方公里,下辖30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有592个村民小组,末总人口102200人。全镇居民绝大部分为汉族,占99%以上,仅有极少数是壮族、瑶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耕地面积37463亩,其中水田28400亩。25度坡可开发山地7.8万亩,宜林山地36万亩,有林面积38万亩,森林覆盖率54.5%。从市镇面貌看,这里的繁华程度出乎我们的意料。然而浸潭的各项经济数据却不容乐观,浸潭镇以第一产业为主,,浸潭人均收入3401元(同期广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287元),镇财政收入少,只有20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下列的贫困户三千余户。本地贫困的重要因素是:难运用的山地多,人口多,耕地面积小,土壤贫瘠。石灰岩地区土壤偏酸性,地表水容易下渗,造成干旱。除重要作物水稻外,由于上述因素,浸潭存在大片广东地区少见的玉米种植区。近年,浸潭的砂糖橘的种植发展很快,但由于砂糖橘种植周期长,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的收益很难确保。本地山区面积大,林业发展有很大空间,经济林木重要是速生的桉树和梓树,可用于造纸。本地副业涉及鱼类、家禽和牲畜养殖。其中鱼类重要满足本地消费,而鸡和猪则由农民自行投资建设养殖场,提供劳力,由大型肉类加工公司与其订立合同,统一供应种苗、疫苗、传授技术、定点收购,供应外地市场。由于本地环境污染少,且有大量的饲料供应(玉米)。能够说,本地形成了一条小有规模的鸡、猪养殖产业链。总体而言,本地农业以水稻、玉米等粮食生产为主,兼有一定规模的林业和养殖业。浸潭的工业基础单薄,只有某些小规模的建材加工作坊。虽地处偏远山区,本地的石灰石资源和大量的便宜劳动力对投资者仍然存在一定吸引力。近年来,随着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进一步缩小,“双转移”政策的实施以及镇政府加大力度进行招商引资,浸潭开始有某些较大型的鞋厂、水泥厂等公司进驻。浸潭是清新县域中部的中心镇,墟镇(镇中心)有3万人居住,人流多,沿街商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能够说,现在的浸潭是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的清远市和清新县的一种缩影。浸潭的土地运用方式及土地流转农业用地的土地运用方式和土地流转

涉及土地改革中“土地流转”范畴的是农业用地。谈到农业用地,核心数据就是农民的土地面积有多少,经济效益如何。在这个石灰岩孤丘分布广泛的地方,我们走进了三个行政村下属的近十个自然村,调查发现,分到每人(土地分派以户为单位,面积按每户成年人口,实为男性成年人口计算)的耕地(涉及旱地和水田),都只有两到三分。重新分派的频率由各村自行拟定,有一年一分的,也有从八十年代分派后就再没有变动的。在不变更土地用途,且用于种粮的前提下,农民靠种几分地的收成满打满算也只够满足一年的口粮和化肥农药的成本,基本不可能有现金收入。因此,在本地二三产业不发达的状况下,外出打工就成了诸多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从每户的土地面积看,本地的劳动力是严重过剩的。既然出外打工成了谋生的必须,那么从效益的角度考虑,本地土地流转量应当比较大,但事实又是如何呢……据我们理解,本地发生土地流转比例最高的是林地。那些随处可见的桉树林便是私人老板承包下的。但由于林地出租价格低,且林地大部分属集体全部,租金多用于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分摊到各农户的实际收益极少甚至没有。除此之外,在有自属林地的农户中,林地出租价格根据订立合同的年代不同,分别从15元/年每亩到150元/年每亩不等,价格十分低廉。由于农民普通缺少自行种植经济林木的精力、技术、销售渠道和在农产品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因此农民对林地的流转多较为主动,“能租出去总比荒着好”便是普通农民的态度。既然林地不能为农民收入提高产生太大作用,那么单位面积效益较高的耕地又如何呢。具体来说,浸潭的耕地重要有下列经营方式:种植水稻、花生、玉米、木薯、砂糖橘、茶、多个蔬菜,办养鸡场、养猪场。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是本地最重要的作物,产值低,但对劳力、资金、技术规定最少,适合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户。相对而言,蔬菜单位面积产值高,但需要大量劳力。砂糖橘效益好,适合本地土壤,但技术规定高,种植周期长,市场价格不稳定。办养鸡场和养猪场需要二三十万元的启动资金,由于宅基地和耕地无法用于抵押,农户只能获得不多于5万元有政策优惠性质的贷款,牲畜家禽若发生疫病,损失将十分惨重。因此养殖业只适合人际关系比较广,能筹集大量资金且抵抗一定风险的,家底比较殷实的农户。

以上提到的经营项目多是农户运用自家土地进行经营,事实上,浸潭本地耕地的流转量极少,因素有二,第一:受浸潭本身的地理条件制约,本地耕地分散不连片,土壤贫瘠,土地外租的租金很低。第二:打工缺少稳定性,万一失业,土地外租(合同年限普通长达数年)会让生活没有依靠。农民普遍的想法是,保存自家土地的经营权(即不流转),平时让老人照看,农忙时则回来帮忙,在外找不到活计(特别是现在的金融危机已经让大量工厂倒闭,农民工失业)时,种地起码还算有份工作。因此,在农民单家独户经营,缺少技术指导和资金投入的状况下,浸潭的农业发展还基本处在低投入低产出的低水平状态转为其它用地方式的土地征用浸潭是清新县的几个中心镇之一,是迎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区,浸潭墟镇人口多,劳动力丰富;高速公路开通后交通条件大大改善;地价低:耕地赔偿价普通不超出2万元/亩,同一时期,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某地块的耕地赔偿价就达成了19万元/亩。近年来,镇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两个可发明数千就业岗位的鞋厂一种已经建成投产,另一种则已完毕了征地工作。运用本地石灰石资源进行生产的水泥厂则完毕了改扩建工程,即将进入生产状态。浸潭近年的土地征用量不大,重要属于城乡建设(镇中心河东开发区)、交通(高速公路建设)、工业(鞋厂)用地等。大型的项目有镇中心的“河东工业区”,和大湾岗村的“万邦鞋厂”。作为浸潭镇“一河两岸”规划项目重要内容,“河东工业区”是浸潭招商引资的重要落户地,首期计划征地近50亩。万邦鞋厂作为ADIDAS品牌的代工厂,计划招收工人3到5千人,征地70余亩,征地赔偿金额18200元/亩。据我们理解,这些项目在征地时都碰到了不少的阻力,既来自农户,也来自上级审批。在中国现在可土地运用紧张的状况下,政府执行严格的用地审批制度并无可厚非,却也无法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因素在于,用地审批制度只限制用地的规模和用途,却无法确保农民能够获取足够的市场信息,获得价格合理的征地赔偿。至于谈判过程与否平等、公平、公开,农户与否受到投资者和本地政府的双重胁迫,就更不为人所知了。如近年来发生在湖南凤凰、四川汉源的群体性事件,导火索便是征地过程中的矛盾激化。现在,尽管曾与某些“钉子户”发生冲突,万邦鞋厂历时两年的征地工作已经顺利完毕,工厂计划在今年9月建成投产。然而,在浸潭镇的另一种角落,征地问题却仍然困扰着投资者和农民。在临近山区的高车村调研时,我们据说了附近水电站所引发的矛盾(参见案例:高车大围水电站)。在前往实地调查,并对电站投资人访谈之后,我们发现:征地引发的纠纷,受害者并不完全就是农民。在特定的状况下,缺少政府的强力支持,投资者在征地上栽跟头的现象尽管极少,却也是确实存在。农民往往集体出动采用诸如堵截道路、捣毁地上附着物、影响对方经营生产等违法手段,妨碍投资方的生产经营,从而胁迫其就范,使双方矛盾更加锋利。案例:案例:高车大围水电站位置:浸潭镇高车村某河道,整个项目地块分属6个村民小组电站投资:浸潭镇人朱*升与浸潭镇水电所,后水电所出让股份,改为朱*升私人全资,整个工程先后投资二百余万元。工程建设大事记:开始征地,已按照合同付给各农户征地赔偿款,竣工,实际发电9个月后水电站被迫停产征地赔偿原则:水田5千元/亩,旱地3千元/亩,宅基地8千元/亩,并每年付给高车村1万元/年的利润分成纠纷过程:6个村民小组中有小组或个人在已按赔偿合同收取赔偿款的状况下,先后以“风水赔偿费”等理由规定电站方面增加一次性赔偿或利润分成。为了息事宁人,投资人朱*升先后几次同意了增加赔偿的规定,后由于提出赔偿规定的人越来越多,几乎超出了水电站的利润,朱*升回绝再增加赔偿款项。村民为了迫使朱*升妥协,多次阻挠水电站正常生产发电。到现在为止,只要水电站开始运转,村民就用多个办法捣毁围堰,水坝,造成水电站始终处在瘫痪状态。矛盾解决:投资人朱*升因村民阻挠水电站运转,曾多次到高车村委会和镇、县级行政机关谋求协助。清新县某领导甚至已经批示规定解决此事。但由于各村民小组意见不一(有小组满意赔偿同意水电站运行,有小组则果断规定增加赔偿),村委会无法协调村民意见。村民破坏行为又尚未达成公安备案原则,无法进行制裁。成果:现在,在水电站早已竣工却迟迟不能发电的状况下,投资人损失每年十余万元的贷款利息,村民也白白损失了每年数万元的利润分成。随着城乡的向外扩张,浸潭的建筑用地的需求也随之不停增多。在发展的大前提下,土地征用是乡镇二三产业发展的必由手段。土地是发展的空间所在,却也是农民生存的根本所在。因此,土地使用权置换的过程中,保障农民的正当和合理的权益,应当是摆在第一位的。农民不仅在开发商和往往在背后撑腰的政府面前处在弱势地位,土地出让之后,农民没有享有社保,同时也缺少转入二三产业谋生的技能。一笔过低的赔偿费必然对农民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在另首先,农民用多个非常规手段维护自己利益,属情有可原,却也是造成双方矛盾甚至群体性事件的动因。土地流转的困局与出路土地不是为了流转而流转,而是为了本地农业走向集约化、产业化,实现更高效益而流转。我们在镇政府的农林水办公室得到确认,耕地流转之后,产出普遍更高。由于有能力租赁土地,往往意味着有更加好的技术、更雄厚的资金、对市场更精确的把握。不管是农业运用范畴内的土地流转,还是转为其它土地用途的土地征用,其根本的推动力是流转后可预期的土地产值增加。土地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租赁费用、一次性赔偿成本或者土地入股的利润分成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却不能被单纯地当作普通生产资料。首先,土地的全部权属于国家或集体,使用权属于农户,根据有关政策,农民土地的使用权有不停延长甚至永续使用的趋势。土地全部权与使用权相分离,首先确认了农民自行流转土地的权力,另首先也造成土地产权不明,进而影响土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体现,同时也间接造成了农民土地维权的正当性缺失。据浸潭的状况而言,处在分散状态的农民与土地转包商、开发商之间的土地流转过程基本上处在信息不公开,私下谈判,缺少公证保障的状态,成熟的土地转让机制还远没有建立。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个体既难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缺少协调机制,难以形成统一意见,造成了征地过程的种种困难和矛盾。因此,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也为投资者提供方便,节省双方在谈判过程中所消耗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应当致力于建立更公开更透明的土地市场,推动土地价格合理化,例如哺育多个类型的土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建立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动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必然趋势,而完善中介服务组织是农地市场化的核心。造成浸潭土地运用效率低下的深层次因素在对浸潭土地流转状况的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不少带有农村地区特点的典型事例,揭示了农村发展乃至中国社会过程中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城乡二元构造造成农民进城受阻七月中旬的浸潭正好是农忙时节,为了“双抢”,家家户户出门打工的劳动力都纷纷赶回家,农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事实上,若不是逢年过节或者农忙,有些农户家中甚至是长久没人的。据理解,本地的外出农民工普通在清远市和珠江三角洲各地打工,从事建筑,餐饮服务等低端行业。而他们对在都市——这个常年工作生活的地方安家,似乎爱好不大。事实上,这些在都市被称作“农民工”的“半都市人”,并没有真正“进入”都市,尽管为都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奉献,他们没有都市户口,无法以同等待遇享有都市人的福利,儿女也不能享有都市的义务教育。即使居住在都市,他们的多个公民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却必须在农村才干推行。这些政策上的硬性“歧视”,已经成为直接造成农民工对都市缺少归属感的重要因素,进而形成都市生活对农民工的“推力”。农民工恶劣的工作环境、过低的生存质量和微薄的收入保障,不仅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疏离、失落,生活上的“假都市化”、“被边沿化”,也对有限的都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带来极大冲击,为都市和谐发展埋下巨大的社会风险。与此同时,随着青壮劳力背井离乡,建设新农村的有生力量日渐衰微,留守老人、妇女和小朋友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社会治安与稳定也遭遇严重挑战。与此同时,缺少专业技能的大部分农民工既忌惮都市的高昂的生活成本,又对将来稳定的就业缺少信心。因此,农民工对家乡总会保有那么一份“无奈的眷恋”。既然他们觉得自己的根不在都市,那么保有农村的“根”的具体做法便是持续保有、耕种自家的土地,甚至不乐意把土地租借给外人,进而影响了土地合理运用和劳动力就业的合理流动。镇域经济不发达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公司的发展一度成为珠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珠三角的小城乡面貌也得以出现巨大改观,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落后于大都市。东莞等地镇民的富裕生活甚至成为了广州这样某些大都市市民们羡慕的对象。然而,在珠三角外围的浸潭,数年来城乡面貌改观不大,城乡工业不发达,服务业多是小饭馆,小店铺,小诊所,还处在集市和临街店铺经营的结合状态。浸潭的孩子可能没有感受过都市污浊的空气,没有承受过都市生活的巨大压力,但都市对他们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懂得,都市化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象征,又是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现在,在大都市拥挤不堪,发展空间趋于饱和的状况下,推动中小都市和小城乡的建设既能解决大都市的交通和环境问题,又能就近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进广大农村地区二、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切实提高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进而成为“内需”扩大的原动力,拉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可谓一举多得。因此,从全局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方法,是在小城乡通过招商引资和政府的投资,兴办公司发明工作岗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教育服务水平,吸引农民逐步向本地城乡迁移,使农村居民的身份从“村民”变成“镇民”,工作岗位从农业转向二三产业。而那些留在土地的,含有较高的农业技术和较雄厚资金实力的“新型”农民,则有望成为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主力军。然而,我国政府在城乡、农村方面的财政支出严重局限性,农村经济缺少起步性质的大规模投资,许多农村地区的发展始终停滞不前。进一步说,以上的概况性语言往往还不能反映中国广大农村的巨大地区差别,以及这种差别带来的发展模式的特殊性。浸潭不是能够靠出让土地获取大量经济收入的珠三角,不是土地广阔能够方便建设的华北平原。以浸潭现在状况而言,作为喀斯特地貌区,在人多地少,人地矛盾锋利的状况下,本地政府如何克服现在经济发展减缓的大环境,在发展过程中符合保护耕地、保障农民利益、增进经济发展的原则,如何克服本地相对恶劣自然条件,通过招商引资打开发展的瓶颈;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增进城乡二三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浸潭,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教育状况堪忧

“打工也要上高中,不上高中做苦工”是我们支教所在的浸潭二中大门外挂出的横幅。横幅首先反映了本地教育工作者对孩子们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盼望,另首先也反映了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观念的落后的状况。而教育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又是相辅相成的,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必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现在,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体现在下列方面。一,思想素质低。我国农村受长久自然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小农意识浓厚,思想保守,满足于现状和眼前利益,缺少较强的成就动机,对新观念、新技术、新事物反映淡漠,商品意识淡薄,缺少经营观念。二,文化素质低。在我国农村人口中,文盲占20%,小学占40%,初中占29.5%,高中占10%,大专以上仅占0.4%。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79年。三,科技素质低。现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95%以上的人基本上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不含有当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初级技术规定。在农村劳动力中,近80%的劳动力没有特别技能,可谓是“科盲”。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有14%的劳动力掌握了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技能,2.8%掌握驾驶技术,3.2%掌握农业技术。我国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局限性20%。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中中央占51%,省级10%,地市17%,县乡两级累计但是20%左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现在全国义务教育投人中,乡镇负担78%,县级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而中央财政只负担2%左右,财权与事权极不相称。在投入规模方面,政府投入农村教育的经费十分有限。从总量上来看,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偏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32%,仍未达成1996年国家提出的“财政性教育支出达成国民生产总值的4%的水平”的目的。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低于美国1949年3.3%的水平,明显低于中档收人国家4.48%的平均值,更低于高收人国家5.66%的平均值。长久以来制约着我国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除了经济落后、教育经费局限性、教育落后的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主观的因素,即观念上的落后,在农村地区,现在大部分地区仍然保存了传统的民风习俗。由于其教育条件差,农民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奋斗的目的或眼光短浅,还处在小富即安的状态,部分农民宗族观念、家长观念盛行,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相称严重,并且过分强调客观条件的局限性,缺少主观的追求。特别在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农村中多数人未真正摆正读书与挣钱的位置,没有树立起以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以高素质形成再就业竞争力的观念。土地确权未带来金融上的主动效应

土地金融普通用于发生土地开发、运用、经营过程中的贷款、存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土地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中间业务等信用活动。对于农村土地金融的发展来说,由于农村土地的土地市场没有形成,土地流转基本上没有启动,这就为土地金融带来了困难。由于农民的耕地、林地和宅基地都在法律上只拥有使用权,没有全部权,有的集体全部土地没有分派到各农户,无法作为抵押品向银行贷款。农村的土地基本上又不符合土地金融的中的商品特性、价格较高等特性。因此,农村土地金融体系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起来。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很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缺少。然而在缺少启动资金的状况下,农民个体性质土地承包,设备购置等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尽管土地问题涉及我国根本的制度问题。但在扶持农村金融工作的角度上,我们必须有更新,更合理的思路去解决现在农村金融的困局。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功效有待加强

现在,我国村一级自治组织从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来,就采用一人一票的直选方式选举村干部。尽管存在贿选一类的选举舞弊,直选确保了民意最大程度的体现,却也客观造成了现在村委见面临棘手问题时畏缩不前的现象。特别在碰到征地等关系村民重大利益的问题时,由于村个小组甚至各农户的利益都不尽相似,村一级自治组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选票政治”的状况,少有自己的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没有发挥好调解,团结村民的作用。客观地说,首先是上级政府经常越俎代庖,干涉自治组织行使权利,另一方是农村宗族势力等复杂形势,村委会调解工作在无形中受到很大掣肘,造成了如“高车大围水电站”一类令人尴尬无奈的局面。在中国传统权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