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复油漆彩绘施工工艺_第1页
古建筑修复油漆彩绘施工工艺_第2页
古建筑修复油漆彩绘施工工艺_第3页
古建筑修复油漆彩绘施工工艺_第4页
古建筑修复油漆彩绘施工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建修复工艺

一、修复木结构基层

1、木基层处理:

地仗:我国古建筑多为木结构,木基层叫地仗。

地仗处理:为保护木材和保证彩画的质量,对地仗进行处理叫地仗处理。

工序:地仗处理可分为斩砍见木、撕缝、下竹钉和汁浆四道工序。

工艺作用:木结构因受潮引起胀缩变形,传统工艺多采取披麻刮灰作法。一是保护基层少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二是起缓冲作用,使基层的变形反映到彩画表面时比较均匀分散。传统工艺:根据质量要求,分别采取一麻五灰、一布四灰或单披灰作法最为普遍。

2、一麻五灰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先捉缝灰、扫荡灰、然后使麻、再压麻灰、中灰和细灰,最后进行磨细钻生。一般均须三人流水操作。

(1)清理表面:

修复古建筑时为了木材与腻子能结合牢固,要用小斧垂直于木纹砍出深度不大于1.5毫米,间距7毫米左右的斧痕,见木茬为度。新木材也要砍。然后用铁桡子将污垢清理干净,俗称斩砍见木

(2)裂缝处理:木材如有较大裂缝,用刀尖顺着裂缝其扩大,填入没灰。大缝用木条嵌实钉牢,如有翘茬则用钉子钉牢或去掉。遇有松节子时,要彻底清除干净。

(3)下竹钉:缝隙受干湿影响会有胀缩,嵌缝的腻子(捉缝灰)不易牢固,所心要在

裂缝内下竹钉。根据缝隙宽窄深浅定钉的长短粗细,间距约10—15厘米。为使受力均匀不易脱落,同一条缝内的竹钉应同时均匀打入。在每条缝的两端必须各有一只竹钉。缝内满嵌腻子后,钉与钉之间用竹片嵌实刮平,防止木材胀缩使腻子松脱。

(4)刷浆处理:

木基层虽经打扫,缝内及表面仍会有尘污,影响腻子粘附及油灰的嵌实,所以要汁浆。用配好油满、血料与水按1∶1∶30比例调匀,用刷子或喷雾器喷刷一遍。用扫帚扫净残留的要求,有些简化作法的工序如下:

单披灰操作工艺:

即只用灰不用麻的做法。它又有四道灰、三道灰、三道灰和二道灰之分。

一布四灰:

布玻璃丝布:四道灰是“捉缝灰、扫荡灰、压麻灰和细灰”。除不做“下竹钉”和“中灰”工序外,其余均匀一麻五灰相同。

单披灰:

不使麻或布的作法统称单披灰,有如四种:

1、三道灰:

即捉缝灰、中灰、细灰。

2、下架四道灰:捉缝灰、粗灰、中灰、细灰。

3、二道灰:捉缝灰、满细灰.

4、道半灰:

捉中灰、找细灰。这些简化作法基层处理只做“及汁浆”。

二、水泥制品基层

水泥类材料作为基层的胀缩必性小,没有必要使麻,做两道灰即可。如有坑洼不平或)缺棱短角等笔病,应由抹灰工抹平找齐。须注意两点:一是必须等水泥制品完全干透才能做地仗(即基N层表面处理),以免水分蒸发不出来,造成灰皮脱落;二是水泥制品表面不宜太光滑,以小订面为宜,使油灰能与基层结合牢固。

基层处理方法是:

将制品表面清扫干净后,饱满地刷一道用三倍松香水稀释的生桐油,使其渗入一定深

度起加固水泥基层的作用。干澡后打磨、扫净。然后用“中灰”找一遍腻子,再满一批一遍,操作时刮密实;平面用薄钢片,曲面用椽胶板,干后满磨、扫清掸净。其余“细灰”、“钻生”均同前。

由于水泥制件含有碱性物质和水分,会严重影响油漆涂层的质量,发生变色、起泡脱皮和碱性物质皂化、腐蚀等现象,因此,在进行彩画前必须对基层面进行认真处理。

1、对新水泥制件的基层处理:

新水泥制件一般不可立即进行油漆彩画,须经几个月的放置期,使水分挥发、盐分固

化后才可进行。如果急需进行油漆彩画,可用15%—20%浓度的硫酸锌或氧化锌溶液在表面涂刷几遍,干后扫除停留在水泥面上的析出物,即可进行彩画。也可用稀盐酸或醋酸溶液进行中和处理后,进行油漆彩画.

2、对于砖墙面上的纸盘石灰面处理:

可用氟硅酸镁溶液或锌与铝的氟硅酸盐溶液进行中和处理,但处理过程要重复几次,i每次间隔12—24小时,处理好后,清除表面的粉质浮粒,即可进行油漆彩画。

三、其它预制板基层

用石膏板、矿棉水泥板、胶全板等作顶棚或隔墙,难免有拼缝、钉眼及缺棱短角、不平整等问题。处理方法大致为:

1、用油灰作基层处理将板材表面清扫干净后,刷一道用三部松香水稀秋的生柚油,干后打磨、扫清、掸净。用“中灰”将缝、钉眼及缺棱掉角、不平处找平补齐。干后将飞刺、接痕磨平,清扫掸净。为防止日久板缝开裂,在板材表面满糊一层薄麻布、玻璃丝布或其它棉布,也可只糊拼缝处。糊布不要搭茬,碰头缝为宜。糊布白胶剂可用油满、聚醋酸乙烯乳液或107胶。干后满批一道靠骨细灰,不宜厚,用铁板作阴角,皮子作大面。干后细磨,磨至无斑为止。满扫后,清钻一道生桐油。干后清理干净,便可进行彩画工序。

2、用石膏腻子作基层处理"板材表面打扫干净,满刷一道清油,干后打磨扫净。用16∶6∶6之石膏、光油和水调成的腻子将板缝、钉眼、缺棱掉角及不平之处补齐,干后打磨清扫掸净。调料以体积不胀,挑丝不到为准确,随用随调,量不宜大。为防止拼缝开裂,可在拼写缝处局部糊一条薄麻布、玻璃丝布或其它棉布。干后,在糊布处满刮两遍石膏腻子。

中国传统的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现代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主要以茅草、木材为建筑材料,一幕架构为结构方式(柱、梁、枋、檩、椽等构件),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检举组合在一起。这种建筑结构方式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有序和稳定。由于木质材料制作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古代建筑便巧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组成庭院。庭院是建筑地基本单位,它既是封闭地,又是开放的;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可以俯植花草树木,仰观风云日月,成为古人“天人合一”观念的又一表现,也体现了中国人既含蓄内向,又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古代稍大一些的建筑都是由若干个庭院组成的建筑群,单个建筑物和庭院沿一定走向布置,有主有次,有高潮有过渡,成为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呈现出一种中国人所追求的整体美和深邃美。其中宫殿、寺庙一类比较庄严的建筑,往往沿着中轴线一个接一个地纵向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对称地布置次要建筑物,布局平衡舒展,引人入胜。

古人很早就能运用平衡、和谐、对称、明暗轴线等设计手法,达到美观的效果。古代建筑重艺术装饰,但不复杂,只在主要部位作重点装饰,如窗檐、门楣、屋脊等,布局多为衡平方向发展,不重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