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_第1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_第2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_第3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_第4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

所属学科或领域:中学地理

适于的学段/年级:7年级

设计者:

刘遴琳

大连市西岗中学

一、简介

本主题是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下的教学设计。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

二、学习者分析

1.

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学习的持久性差。

2.

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归纳总结能力差,空间概念不强。

3.

学生初步具有读图、识图、使用地球仪的能力。

4.

具备小组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本课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够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

2)能够在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

3)能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在图上或地球仪上找到它们的位置,能识别七大洲的轮廓。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洲大洋位置的学习,增强地理空间概念。

2)能够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及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学习途径。

学习方式主要为探究、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理念

1、

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

有效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3、

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性

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学习的收获。评价维度:

1、课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程度、交流合作、信息再现、

各组之间的竞争情况等。

2、课后:根据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的情况进行评价。五、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1、

本课中应用课件实现分组选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运用动态图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静态图片突出教学的直观性。

3、

应用FLASH软件制作交互性拼图,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4、

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六、教学过程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

搜集资料:

文字资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知识进行细化。

图像资料来源:1)来自扫描,如:东西半球世界地图;2)来自教学软件,如:世界海陆分布、亚欧分界等;3)来自互联网,如:地球自转的GIF图像;4)自制图像,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陆、半岛、岛屿图等。

音乐资料来自网上载的MID乐曲。

软件资源从(地理教与学资源网)下载的虚拟地球软件MYWORLD。

2、

教材处理:

把本课教学内容分解为四部分:1)大陆、岛屿、半岛;2)大洲名称、轮廓;3)大洲位置;4)大洋及其与大洲的位置关系,以问题式呈现给同学。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竞赛题。

3、

课件制作:

1)用ACDSee和Photoshop进行图像制作和处理。

2)用Powerpoint进行整体设计制作。插入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设好链接。特别是有一些图片出示后,要回到原页面,这就要设好返回链接。

3)用Flash制作a.拼图课件,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加上计时器的运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b.“比一比”计分板,按键可实现各小组得分的增减,最后获胜的小组还可以赢得“桂冠”。

4)与数字地球进行链接,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学实施:

1、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地球在宇宙中转动的图像,并配以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自然的带入课堂。以加加林描述的“蓝色星球”引出地表的海陆例。

2、

学生两人一组,运用地球仪,用数据采集的方法,统计海陆比例。学会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

3、

出示本节课题“大洲和大洋”,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以两个问题1)你知道哪有关大洲和大洋的知识?2)你还想知道大洲和大洋的哪些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

4、

出示四组题目,让学生进行选择答题的次序。鼓励学生思考、分析、解答问题。对一些重要的、疑难的问题,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利用手中的工具(教材、地球仪)进行巩固、明确。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5、

课堂小结,出示题纲,回顾课程内容。

6、

小组竞赛,巩固知识。1)必答题为拼图,需要小组的三名同学合作完成,即:一个同学说颜色,一个同学说相应的大洲名称,一个同学相应的大洲拖动到位,用时最小的小组为本轮比赛优胜组。2)抢答题,答对加分。3)风险题,分值最多小组先选题,各组答题,题对加相应分值,反之扣除相应分值。分数在Flash计分板上显示,最后教师宣布获胜组。

7、

教师总结,布置课后任务,查找更多大洲和大洋的相关知识。通过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要建设绿色家园和蓝色海洋,增强学生的环意识。提出希望,让同学关注更多的有关大洲大洋的知识。本阶段评价要点:学生个人分析、解决问题情况,小组竞赛得分情况。(三)知识扩展: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收集有关大洲和大洋的资料,或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写出《大洲大洋知多少》。本阶段评价要点: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或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七、相关资源

1、

主要教学地点

√只在教室

只在机房

教室+机房

其他地点,请列出:

2、

本次教学对教师的基本技术要求

教师应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操作、课件的制作、相关电教媒体的使用3、本次教学对学生的基本技术要求

学生应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地图和地球仪、[应能利用各种信息渠道,特别是利用网上资源帮助学习(课后)]4、硬件:

⑴教师用计算机(1)台

⑵学生用计算机(

)台

⑶局域网需要

√不需要

⑷专用教学平台:√需要

不需要

⑸学校连接Internet:√需要

不需要

⑹学生回家用电脑:√需要

不需要

⑺学生回家用Internet:√需要

不需要

⑻其他硬件:视频展台、投影机、影碟机5、软件:

⑴通用软件:Powerpoint、Word2000、ACDSee、Photoshop、Flash、Winzip、FlashGet。

⑵学科素材/资源库:地理教与学资源网

⑶学科教学软件:自制七大洲拼图

⑷本次教学教师必须自编课件吗:√必须

可要可不要

不需要6、外接设备:

⑴打印机:√需要

不需要

⑵扫描仪:

√需要

不需要

⑶数码相机:需要

√不需要

⑷其他外接设备:投影机、视频展示台(需要)。7、访问网站:

http://

8、

人力资源

本次活动的主要准备活动由执教教师设计,精心的准备;市、区电教部的老师及校领导给予很大的支持。9、致谢和参考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中学教学参考图谱,《世界地理》(上册)

(地理教与学资源网)

中国地图版社,《最新世界地图集》

八、评价

利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和,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影响:

1)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

2)

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善于利用工具和资料收集数据。

3)

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与课堂的学习,而是把学习过程延伸到了课外。

4)

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案例

——《大洲和大洋》的课前准备工作《大洲和大洋》这节课,知识性的内容比较多,很容易使课堂教学变成知识点的堆砌。因此,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方式,把知识呈现出来,不仅能把学生从单调地机械记忆中解放出来,还可以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更好地实现本课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

一、

搜集素材

文字素材:主要来自教材

图像素材:表现地球在宇宙中的动态GIF图像

海陆分布图

大陆、岛屿、半岛形态图

可以体现各大洲分布位置的东西两半球的地形图

亚欧两洲分界线图

音乐素材:节奏明快的MID乐曲

软件资源:MYWORLD数字地球

二、

教学设计

通过大屏幕展示地球在宇宙中转动,星光闪耀,再配以明快的乐曲,结合学生已学的关于地球的知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茫茫宇宙之浩瀚,人类对地球科学的探索又是何等的艰辛。教师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的一句话“地球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蓝色星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是蓝色的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概率知识设计学生动手活动,感知地表的海陆比例。二名学生一组,一名转动地球仪,一名闭上眼睛,用手指点地球仪的表面,记下点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教师统计结果:点到陆地组,全班共有多少组,然后在黑板列出同学们共同得出的海陆比例结论。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得出的过程中,学会求证的一些简单方法。

最后,请知道的同学说出真实的海陆比例,再出示世界海陆分布的画面,全体同学共同明确数据。

初一的学生“大洲和大洋”的知识应该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于是我给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说出你知道的关于大洲和大洋的知识”。这样,一部分回答问题的同学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没能回答出问题的同学也从中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想知道哪些关于大洲和大洋的知识呢?”引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即:1)大陆、岛屿、半岛;2)大洲名称、轮廓;3)大洲位置;4)大洋及其与大洲的位置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设置了A、B、C、D四组题,让学生进行选择,每组题中有3-5小题。题目设置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提问,并尽量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如:大连有一份家喻户晓的报纸《半岛晨报》,由此设计问题“‘半岛晨报’指的是哪个半岛,你能说出半岛的特征吗?”等,让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得出地理概念。又如:“你能流利地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吗?”等问题,体现与学生亲切自然的交流,并带有鼓励性。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通过已有知识、手中的书本和地球仪、小组合作讨论来完成任务。

课堂检测设计成分组竞赛形式,题目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三、

课件制作

制作课件主要应用了Powerpoint和Flash5.0。辅助软件有ACDSee,Photoshop6.0等。

首先对于搜集的素材进行编辑整理,特别是对扫描和截取的图片进行处理,调整大小或色彩,使图片直观、清晰、鲜明。

用Powerpoint进行整体制作,插入图片、声音、文字资料,并进行链接。

应用Flash制作交互式练习拼图,并配以计数器,记录练习所用的时间。制作“比一比”记分板,实现实时加分减分,使竞赛得分一目了然。应用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地理教学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努力。在课前不但要充分地熟悉教材、熟悉学生,还应该考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中取得更大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一节的教学,我应用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大屏幕上出现场景:繁星闪烁,地球在宇宙中转动,并配以节奏明快的音乐。教师导课,“同学们,在46亿年前,茫茫的宇宙中诞生了一颗新的星球,那就是――地球。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经坎坷,同样对地球面貌的探索也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第一个在太空观察地球的人,他形容地球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蓝色的星球。为什么地球是蓝色的呢?”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自然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大洲和大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教材分为四部分进行处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名称轮廓;大洲的位置;大洋及海陆位置。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设置了A、B、C、D四组题,让学生进行选择,每组题中有3-5小题。其实,四组题的出现顺序是教师预定的,用Powerpoint做好链接,无论学生先选什么,后选什么,都是按顺序出现。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又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可谓一箭双雕。

每道题目都设有相应的链接,如“你能说出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吗?”一问题,出现形象的图片,学生看图回答后,点击出现各部分名称;“你能识别七大洲的形状吗?”一问题,展示各大洲的轮廓图,让学生猜,再逐一显示名称,最后配以掌声,对学生进行鼓励;涉及到地图的问题,链接到相应的图上。各链接到的图片及幻灯片都设好返回链接,使课件的使用更流畅。

在教学过程中学与练相结合,及时反馈学习信息。用Flash制作七大洲的拼图,在学生识别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基础上运用练习。画面的下方,不同的大洲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上面图中的陆地是用一个颜色表示的,要求学生把带颜色的大洲拖动到相应的位置上。在拼图的上方,有计时器,可以记录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每小组出三个同学,一个同学说颜色,一个同学说出相应的大洲名,另一个同学在电脑前拖动完成任务。用时间最少的组为优胜组。另外,用“数字地球”的程序优化课堂教学,并适当增加教学深度。在大屏幕上,任意转动数字地球,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