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选诗人所刊的《国朝闺秀正始集》_第1页
清代女选诗人所刊的《国朝闺秀正始集》_第2页
清代女选诗人所刊的《国朝闺秀正始集》_第3页
清代女选诗人所刊的《国朝闺秀正始集》_第4页
清代女选诗人所刊的《国朝闺秀正始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代女选诗人所刊的《国朝闺秀正始集》

《国朝女性作家秀正始集》(以下简称“正始集”)是道光时期出版的一部女性诗集。本书主要所选清初至道光时期的女性诗人的创作。诗人的地区很多,作品众多,历时近200年,基本上留下了诗人的生活家庭。对后代来说,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文学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考察。一、合理编纂,数字化编制恽珠(1771—1833),字星联,别字珍浦,晚年自号蓉湖道人,又称蓉湖散人,毗陵女史,江苏阳湖人。典史恽毓秀之女。母庄宜人,累赠淑人。兄长二人:秉恂、秉怡;姊一人。十八岁归于满族贵族完颜廷璐,生三子:麟庆、麟昌、麟书,一女。恽珠一生,能诗善画,撰有诗集《红香馆诗草》,包括近体诗及诗余九十多首,颇受好评。辑有清代女性诗歌选集《国朝闺秀正始集》及其《续集》。据《正始集》(卷20)高鹗之女高仪凤《题<红香馆)集后》诗中小注所记,“主人文集中有《纪梦》一篇,言曾梦至一处,孤屿浮海,莲花在望”云云,可知恽珠应当还作有文章,且已成集,今未见。她曾仿照《列女传》,博采史志,编纂了《兰闺宝录》6卷,将智略、才华也归入垂范女性的德行范畴中,对明末以来流传于社会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守旧观念进行了反拨。重刊《李二曲集》,其所作序文“慷慨论世,居然有法”,表明“女性的眼光已经从深闺扩大到时代和社会。”据沈善宝《名媛诗话》所记,恽珠“慈祥乐善,常制药辑方,济人无算”,著有医书《鹤背青囊》;“从宦就养,所至修葺道途祠宇,不可胜计。”恽珠出资重刊了《观楞伽记》等,助刻《法苑珠林》3卷。另外,恽珠师从族姑恽冰学习绘画,深得其法,绘有《红岛护书图》、《百花手卷》、《金鱼紫绶图》、《锦灰堆图》、《多喜图》等,均佚。恽珠少女时代有感于“闺中传作较鲜”(《正始集·弁言》),遂开始留心抄录“名媛各集”。婚后,恽珠恪尽妇道,忙于“经理米盐”,但仍断断续续地经营此事。其间,亦不断有“闺秀诸同调”投赠其作,以文会友。另有其他“文人采访见寄”,相助其事。此外,恽珠的长子麟庆在历宦豫、黔、鄂等地的过程中,奉母命“访求闺中佳作,采辑十五载”,得诗甚多。经过多年的刻意搜罗和整理,道光丙戌(1826)冬,在长子完颜麟庆的帮助下,恽珠终于完成了清代闺秀诗作的搜集工作,“计得国朝闺秀诗三千余首”。其后,年过半百的恽珠又批读一过,加以点定,“所存仅得其半”,并最终于道光九年(1829),在大梁道署的补梅书屋完成了这部诗选,历时数十年。道光十一年(1831),《国朝闺秀正始集》正式付梓。由汴省龙文斋刷印装订成部,首有《弁言》、《自序》、潘素心《序》、黄友琴《序》、《例言》及《目录》,书末有石黛卿《后序》及程孟梅《跋》,正文20卷,共计选诗1563首;附录1卷,选诗81首;补遗1卷,选诗92首。共计选诗1736首,涉及闺秀诗人共计933人。书末有23名闺秀题词,共计46首。咸丰十一年(1861),此书在北京得以重印。笔者论文所据乃南京图书馆所藏初刻本。道光十三年(1833)夏,恽珠逝于汴梁官舍。临终前,她将自己未能完成的续编《正始集》的事业托付给了她的孙女完颜妙莲保。由于讣音散播迟滞,所以恽珠死后各方女诗人“仍多投诗及采访邮寄者”,最终促成了《国朝闺秀正始续集》(以下简称《续集》)的完成。根据妙莲保的记述,《续集》收录恽珠手订诗作10卷及《附录》1卷,共计选诗919首,涉及女诗人459人;妙莲保之母完颜程孟梅又辑《补遗》1卷,涉及女诗人134人,选诗310首。书末附录《挽词》1册,有潘素心、恽湘、汪端等在内共15名闺阁诗人题词哀悼。道光十六年(1836),《闺秀正始续集》正式付梓,姑苏吴青霞斋局刻。首有潘素心、金翁瑛《序》,妙莲保《小引》,以及目录,书末有宗梅《跋》。大体来说,《正始集》及《续集》的编选,遵循“雅正”的标准,意在垂范读者,显扬女性诗才,以期流传后世。二、社会女性文学作品或作品较多,为清代女诗、诗歌之职业,其文学成就、社会生活之物,或或个人生活于社会公众的参z方作为史学的重要分支,妇女史研究在国际汉学界日益兴盛。但是囿于传统史传作者及辑存者的性别偏见、妇女实际文化水平与社会地位的不利等历史原因,有关古代妇女历史文献资料的残缺不全明显限制了妇女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与拓展。尽管藉由文书、服饰、绣鞋、壁画等物质资料的保留,学界得以另辟蹊径进行妇女史的研究,但仍有未尽之处。特别是作为文明之邦,诗歌盛国,历代妇女的文学才华与诗学贡献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正始集》为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首先,始成女子艺文志。从第一部女性传记《列女传》开始,作为一个史传传统,后代史书(尤其是正史),大多开列“列女传”章节,以为时代女性的塑像与典范。正如刘向撰《列女传》“以戒天子”(《汉书·刘向传》),并非为女性留声,后世官修史书、地方志等也多举《列女传》以彰显时代女性风貌。虽然这些记载无一例外是从揄扬的角度来为妇女立传,但其关照的范围更多在道德与操守方面,而于女性的才干、特别是文学才华少有凸显。《正始集》弥补了这一文学史上的不足,以近似妇女艺文志的书写目的,简单勾勒出清代妇女作家的家世生平、交游与著述目录,并尽可能地择录其代表作以传后世。其次,《正始集》还保留了清代妇女作家非常活跃的文学活动踪迹,比如她们成立的各种文学社团、活跃的诗歌雅集,彼此之间生活上互相扶助、文学上互为师友等情谊以及充满思念和关心的书信往来等。例如,福建侯官人许琛“与闺秀廖淑筹、庄九畹、郑徽柔、镜蓉、黄淑窕、淑畹结社倡和”,后生活陷入困窘,“会李夫人筠心、方夫人芳佩、福恭人宜鸾闻其名,结为文字知,皆厚资之,始得自给”;薛素素“偕女史李龛山、黄皆令结邻西湖之滨,以书画相娱。”其他如蕉园诗社、清溪吟社等较为著名的诗社,都有简明扼要的介绍和选诗。《续集·补遗》选入沈善宝《秋日感怀》组诗中的四首,王蕴章《然脂余韵》卷6也录入这四首诗,足见大约于1834年创作的这组诗歌的重要性。诗虽四首,包含的信息量却不容小觑:一,“丘壑趣寻《丁卯集》,蠹鱼书注《癸辛编》”(选诗其一),透露了诗人最近的读书目录,一为唐代许浑的诗集《丁卯集》,一为南宋周密的笔记《癸辛杂识》。清代女诗人的读书目录是一个很有趣也很重要的课题,可是因为资料匮乏及其他原因,难以成编。另外,宗唐还是尊宋,是纵贯有清一代诗坛的重要问题。从上述的诗歌中,我们至少知道,写出《名媛诗话》的沈善宝在学习前代诗人时,并不局限于最著名的几位诗人,而是兼及晚唐名家;另外,她的阅读视野并未拘泥于诗词,同时也涉猎笔记《癸辛杂识》等杂体,都说明其博览群书的治学特点。二,从所选诗的其一、其三的自注中透露了沈氏早年在江西南昌与刘笺云谈道的经历,而刘笺云“大道还从心内求”的思想与明代心学一脉相承,某种程度上拓展了研究明清心学思想影响的人群与范围。而与比自己年长的上海人丁步珊、扬州人龚瑟君鸿雁传书的情谊,可为研究作者交游提供线索。三,选诗其二及自注勾勒出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梁德绳为中心的杭州闺秀诗社,其雅集情形、组成成员、别集及其各自的文学成就等都有所介绍,对于研究清代杭州地区女性文学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四,选诗其四回忆了女诗人当年的壮举:父亲自杀后,为了奉养母亲并养活两兄三弟一妹,她先后奔波于江西袁江、山东寿光等地卖画,留下了“雪泥鸿爪忆当年,菽水关心放画船”的诗句。明清时期,一些女性凭藉自身的文化才艺,通过担任闺塾师、售卖诗文书画等方式承担起经济自立甚至是养家糊口的重任。沈善宝即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位。《正始集》将其人其诗编选入集,不仅暗含着对其文学才华和文学交游的兴趣,而且体现了对女性靠文艺才干谋生这一新的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关注。第三,对于一些历史上带有传奇色彩的妇女作家,例如方外之人、青楼女子等,《正始集》则在男性叙写者的流行记叙之外,提供了与之不同的记载,丰富了妇女史的记录,也为世人理解这些妇女作家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线索,同时后世读者也可由此一窥闺秀作家对妇女作家的集体想像与群体形象期待。以《正始集·附录》所收柳如是为例。云间领袖陈子龙抗清而死,为后人称道。他与倡女柳如是的关系,后人却讳莫如深。陈子龙自撰《年谱》只字未提柳如是,而《华亭县志》则坚称柳如是曾经以女弟相称,几次向陈子龙自荐枕席而不得,遂投奔钱谦益。钮琇《觚剩》也有记载。后世学者陈寅恪却钩沉辑索,将柳如是先后周旋于宋征舆、李待问、陈子龙三人之情事坐实,复原了明末士人“文酒狭邪之游”的生活实况。当然,他也明言“河东君与宋李陈三人之关系,其史料或甚简略残缺,或甚隐晦改易,今日皆难考证翔实。”《正始集》隐去了柳如是的倡女出身,直接以钱谦益侧室身份来定位,并不惜笔墨,盛赞其“性机警而志豪宕,有侠烈风。”关于与陈子龙的关系,《正始集》沿用了《华亭县志》的说法,但特别强调了柳氏并非图一时之欢,而是欲托付终身而不得,回护了柳氏的自荐之莽。恽珠又特拈出明亡之时钱柳二人态度的迥异,更为柳氏家变身殉而叹惋,将柳氏“人称晚节”的形象定格于《正始集》的历史书写中。再以《正始集·附录》所选李香君为例。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曾携万金至南京,以交结贵人,遂与名妓李香君有染。这段情事被侯氏载入其《壮悔堂集·李姬传》,后更被孔尚任写成《桃花扇》而流播天下。《正始集》笔涉侯李情事,内容却与上述两种材料皆有出入。《李姬传》交待二人仅为烟花之交,后来并无交集;《桃花扇》则安排侯、李二人均国破出家为僧。《正始集》却明确指出李香君最后嫁给侯方域为妾,并说明侯氏在清初曾中副榜。尤为可贵的是,《正始集》并不避讳其记载与流行文学和传主自述的差异,特别交待“今《壮悔堂集》有《李姬传》,云亭山人孔尚任又为演《桃花扇》传奇以表之。”其他如卞玉京、王微、董小宛等名动一时的青楼女子,凡是有婚姻经历的,《正始集》一概以其家室身份进行介绍,尽量避免记录她们与名士的风流事迹;没有嫁人的,也对其身世一笔带过或语焉不详。与此大略相同的,是对方外女性的介绍。《正始集》同样专注于介绍她们在诗歌、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才艺,而对其身世很少涉及。但从其约略的介绍里,也可知这些女性选择献身宗教多是因为遭逢乱世、家门不幸或者夙有慧根。例如泰州蒋氏姐妹,姐姐蒋葵因“所适非偶,削发为尼”;妹妹蒋蕙因“遭家难,与姊同入空门”。可见,对于托身青楼的女诗人,《正始集》对其生活经历的辑录主要为了说明其沦落烟花之地是身不由己,一旦条件许可,她们即选择脱籍;对于寄身方外的女诗人,《正始集》在主要突出这是她们自觉的选择。这些身份特殊的女诗人共有13位被编入《正始集·附录》,8位选入《续集》卷3,相对入选的闺秀诗人而言,数量很少。不过,阅读这些具有明显选择性的身世记录,说明编选者恽珠身为闺秀诗人,对于青楼或方外女性的人生道路并不认同,但也抱着理解之同情。特别是她们在明末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在江山鼎革之际誓死效忠前朝的事迹,被恽氏小心地保留下来,成为她们文艺才华的有力衬托。女诗人们的文学活动及其情感抒发,一方面为文学史、特别是清代妇女文学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另一方面也保存了清代妇女、特别是妇女作家们的生活史与心灵历程的第一手史料,因而弥足珍贵。而编选者本人及其唱和者对于这一文学盛事的投入与欣赏,则让后世读者得以管中窥豹,一探清代中叶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的所思所感、所作所为。三、为高浚之文献资料《红楼梦》的研究走到今天,历经波折和风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产生了引人注目的学案。在全民读《红》议《红》的风潮之后,红学史料的搜集与刊印已经到了一个高峰。如果没有新的考古成果或者域外图书馆藏的意外发现,红学已经很难再有新材料的发现。这个僵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红学的发展,使得考证为重的古代文学研究新趋向中缺少了红学的积极回应。《正始集》在红学史料的提供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关于《红楼梦》的作者、版本、主题等任何一个方面的问题,两百多年来红学界都有持续的争论和辨正,最终仍然莫衷一是。高鹗究竟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作者,还是与程伟元一起改定了后四十回,至今红学界并未取得一致意见。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高鹗对于今日通行的百廿回本《红楼梦》有不容忽视的贡献。《正始集》为高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一,提供了高鹗的字、号、功名,而且点出了高鹗与《红楼梦》之间的紧密联系。“鹗,字兰墅,別号红楼外史,乾隆乙卯进士。”(《正始集》卷20)二,提供了高鹗的交游材料。指出高鹗与恽珠的大儿子完颜麟庆“同官中书,为忘年交”,并赠诗麟庆云:“终贾暂教迟侍从,丝纶原不负文章。真灵位业依然在,愧我头颅鬓已霜。”三,介绍了高鹗女儿的情况。“高仪凤,字秀芝,汉军人,给事中鄂女。”可证高鹗系汉军人,官至刑科给事中。四,高鹗父女对恽珠《红香馆诗草》的出版都很重视。高鹗曾为《红香馆诗草》作序;高仪凤则有《题<红香馆>集后》一诗,并被选入《正始集》卷20,位列诸人赞誉《红香馆诗草》的第一位。父女同为一部诗集、特别是当代女性诗集作序或以诗代跋,这种文坛佳话高鹗父女不一定是始创,但大概也是凤毛麟角。《正始集》与《红楼梦》的文学联系还体现在所选的诗歌内容方面。一,清代《红楼梦》的读者身份是一个重要、有趣然而难以尽解的课题,《正始集》为之提供了有关女性读者的文献。张问端《和次女采芝阅<红楼梦>偶作韵》诗云:“奇才有意惜风流,真假分明笔自由。色界原空终有尽,情魔不着本无愁。良缘仍照钗分股,妙谛应教石点头。梦短梦长浑是梦,几人如此读《红楼》?”(《正始续集》卷7)张问端是知府张问陶的妹妹、知州丁耦仙的妻子,她的二女儿丁采芝嫁与县丞邹廷扬为妻。身为官宦人家的妇女,母女二人不仅阅读小说《红楼梦》,而且题咏唱和,代表了《红楼梦》女性题咏的一种模式,即基于家庭成员、亲属、朋友等血缘和社会关系而进行的赏鉴唱和,这又与清代女性文学活动的规律直接相关。有趣的是,《红楼梦》42回中明确指出,对于贵族女性而言,阅读“杂书”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即使是贵族公子,小说戏曲“这些书”也不能公开阅读(23回)。二,“红楼”的意象屡屡出现于这部总集之中。邹若瑗《送春》诗云:“休弹锦瑟伤青鬓,谁向红楼惜翠钿?”(《正始集》卷13)文静玉《石湖泛月》诗云:“将花围四壁,与石化三生。玉笛临波美,红楼近水明”(《续集》卷9)钱守璞《西湖三女士墓》诗云:“烟柳丝中浅碧流,露桃花里小红楼。填平爱海三生愿,消尽情天万古愁。”(《续集》卷10)等等,不一而足。红楼在这里不仅代指闺秀起居之地,而且与三生石、有情天等意象相关联,其中一首还指涉香消玉殒之事,很难与《红楼梦》撇清干系。四、《正始集例言》所及覆盖的少数民族女诗人正如恽珠所言,清代女性诗选并不罕见,恽珠之前已有王士禄《然脂集》、陈维崧《妇人集》、胡孝思《名媛诗钞》、汪心农《撷芳全集》、蒋泾西《名媛绣针》、许山臞《雕华集》等;女性选女性诗的,则有王端淑的《名媛诗纬》等。这些女性诗歌总集除了身份甄选标准、诗歌旨趣等方面与《正始集》有一定的差别,对于已为统治阶级的满族、蒙古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都给予了有意无意的忽视。恽珠由于嫁给了满族贵族,后来又因为儿子诰封一品太夫人,所以相比一般汉族文人而言,恽珠对选集所涉诗人的民族身份有特殊的敏感性,并在《例言》中加以强调:“有蒙古命妇、哈密才媛、土司女士、海滨渔妇。末卷又附载朝鲜国四人”(《正始集·例言》),从而为研究清代少数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女性保留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