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治思路_第1页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治思路_第2页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治思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治思路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由长期负荷过大、心肌损伤和收缩能力和长期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期末)。临床上,心脏排血量小,肺环绕神经过环和(或)体环氧化阻塞。是常见的危重症,属于中医学喘证、水肿、心悸、痰饮诸病范畴。近些年来中医药在心力衰竭的证治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概述如下。1有气被血,血为心气衰之病,从病机病理三中医学虽无“心衰”病名,却有类似此病的论述,散见于“心悸”、“喘证”、“水肿”、“痰饮”等篇中。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脏腑的虚损,病位在心,并与肺脾肾密切相关,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心气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近年来,中医对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虽基本趋于一致,但仍各有侧重。如孙氏等认为心气虚衰乃其发病之根本,气病外延,必损其阳,痰、瘀、水为心气衰之继发病理产物,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末。霍氏认为气、血、水三者病变构成了心衰病理实质的内涵。气虚-血瘀-水停的演变则是其病变规律。杜氏等认为痰邪内伏是慢性心衰的基本病机,痰可使慢性心衰的虚、瘀、水进一步加重,而这三者又为痰的生成创造了条件。如此反复形成恶性病理循环,使慢性心衰病情逐渐加重。汪氏则认为气虚痰湿是心衰的基本病机,而左心衰以气虚痰浊为主,右心衰以阳虚水瘀搏结为主,全心衰以阳虚欲脱、水湿瘀阻寒凝为主,并指出心衰常见演变顺序为气虚-气阴两虚-阳虚-阳虚欲脱,与标实所占比重相一致。张氏认为心衰所致的水钠潴留,不管其具体机理如何,都是通过肾脏而实现的,而中医学认为,阳气有温化水液的作用,肾主水,肾阳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有肾为水脏之说。生理状态下的心阳肾阳相温相助,心阴肾阴相滋相煦,从而达到心肾相交、水火互济的协调生理状态,在病理状态下心肾两脏也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从而心病及肾、肾病及心,最终导致心肾俱病。2对心力衰竭病机的认识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特点,对CHF的辨证目前各有千秋。姜莉芸等认为CHF系本虚标实,以气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治疗选用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林慧娟等研究认为,本病病机为阳气亏虚、水瘀内阻,治宜补益五脏、温阳益气、化瘀利水,标本兼治,用自制强心流浸膏与地高辛合用,效果显著。邓铁涛认为CHF可累及五脏六腑,但以心病为本,调理心之气血阴阳为治本之法为之其一;CHF虽有气血阴阳虚损之不同,但辨明心阴、心阳,则心气、心血已在其中为其二;心气虚是心衰最基本的病机,进一步发展则阳损及阴为其三;标证多以兼证出现,所以将心衰分为心阴虚和心阳虚为其四。张道亮等认为顽固性心衰多由心肾阳气虚衰,瘀血水饮停聚,分为心脾两虚、肺肾两虚、心肾两虚进行治疗。黄天新等认为心力衰竭病情危急垂笃,病程绵延,反复发作,症状纷杂辨证不易,疗效不佳,但本病治疗着眼于整体,不但注重针对重要脏腑的病机,同时注重扶助正气,治疗从温补心肾、祛痰通络、化瘀利水,用参附汤加味。吴勉华对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临床研究,认为本病未形成前多因心气虚弱、气不运血、心阴亏耗、阴虚血涩导致气阴两虚,心营不畅,进而心气阳衰,阴阳互损,心脉瘀滞,成为心衰的病理基础,且尤以心阳亏虚、心脏鼓动减弱、营运无力为其病理变化,而阴阳两虚、心脉瘀滞是心衰的最终病机,因此自制养心通脉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2例,较对照组单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药物治疗的疗效分别为92.86%和80.97%,差异显著(P<0.05)。陈继红等认为心衰以水湿为病,强调利水渗湿是主要环节,提出温阳化气,调畅气血,调畅三焦,宣气利水等清利水湿4法,分别治疗肾虚不主气化,水液不行;阳虚水泛,水气凌心;肝郁气滞,水瘀交浊;湿浊弥漫三焦;湿邪阻遏气机,表里皆有湿停或内有水湿,兼有表气不通之证。3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胡元会等用中药心复康(黄芪、丹参、制附子、川芎、淫羊藿、灵芝等)治疗气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33例,显效23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3.19%,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李秋凤等用强心乐(黄芪、人参、附子、桂枝、丹参、葶苈子、益母草、茯苓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9例,显效29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95.19%,明显优于地高辛对照组的总有效率33%,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5)。金长娟自拟强心泻肺方(万年青根30~50g,葶苈子15~30g,花椒目15~20g,桑白皮、丹参、车前草、灵芝各30g,仙灵脾15g),治疗30例患者,最短1d见效,最长5d见效,总有效率100%;其中重度心衰治疗后显效率为43%,有效率为57%。吴勉华运用养心通脉合剂(由附子、人参、玉竹、三七、葶苈子、泽兰、石菖蒲、甘草等组成,每ml含生药0.173g),每次25ml,每日4次口服,治疗36例,结果显示,临床近期治愈率为11.90%,显效率为35.71%,总有效率为86%;西药对照组分别为6.45%,22.58%,70.97%。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心脏功能等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马波用加味当归四逆汤(当归、赤芍、太子参、桂枝、通草、细辛、桑白皮、葶苈子、大枣)治疗该病52例,总有效率90.3%,认为该方有温阳益气、化痰逐瘀、利水消肿之功,故可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张成山等以益气活血法治疗本病,处方:紫菀、生地黄、当归、半夏、山楂各10g,人参(先煎)、炙甘草各9g,桑白皮、丹参各12g,黄芪20g,白术、茯苓各15g,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给于常规抗感染、强心利尿、扩张血管、解痉平喘、祛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吸氧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4%,对照组为65%(P<0.01),提示本方法具有益气活血、强心利水的功效。4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生麦注射液:胡晓梅等在常规治疗上加生麦注射液治疗64例心衰病人,对照组加用硝酸甘油,治疗后治疗组能显著改善LVEF、FS、SV、CO、CI及E/A比值,提示其具有改善心功能,降低耗氧量,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是辅助治疗心衰的一种重要药物。参附注射液:田俊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衰病人71例,结果两组治疗后的LVEF、FS、E/A、SV、CO及C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提示参附注射液能增强心脏收缩功能,改善心脏舒张功能。黄芪注射液:严萍萍等观察到黄芪注射液可使肾素、血管紧张素和脑钠素水平下降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脏指数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说明黄芪可改善神经内分泌异常。5整体性和比选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获得的疗效确切,研究证明,中医药不但可以缓解临床症状,而且能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在整体性方面有长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