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马鹿村彝族腊鲁人居地调查_第1页
新平县马鹿村彝族腊鲁人居地调查_第2页
新平县马鹿村彝族腊鲁人居地调查_第3页
新平县马鹿村彝族腊鲁人居地调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平县马鹿村彝族腊鲁人居地调查

拉鲁又称拉鲁,是彝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居住在云南永平、墨江、临昌等地。新平的腊鲁人历史悠久,典籍中留下许多相关的记载。雍正《云南通志》卷二十四说:“喇乌,临安、景东有之。”其中,临安府的部分治地即在新平县。康熙《新平县志》卷二《新化州风俗》中对腊鲁人的记载更为详细,是书载:“喇鲁,性悍,居岩穴,衣麻布,捕山禽野兽度日,差徭赋役具无。”又道光《云南通志》引《伯麟图说》说:“喇鲁,亦曰喇乌。……勤本业(农业),遇人退让。其散处荒僻者,食蜂蛇。”新平的腊鲁人呈现出大杂局、小聚居的居住格局,散落在各个乡镇,其中以建兴乡人口最多,分布最广,聚居在马鹿塘、磨味两个村委会。马鹿塘是现在乡政府的驻地。马鹿塘,腊鲁话叫做“ma21a33tha¯21a¯21”,属于汉语借词。马鹿塘村委会是一个以腊鲁人为主、多民族杂居的村寨,有操彝语南部方言的彝族聂苏支系,也有操哈尼语的哈尼族糯比支系、苏比支系和卡多支系。马鹿村委会下辖大寨、东瓜树、腊鲁小寨、老箐、梅子箐、新寨、彝族小寨、营盘脚、马鹿大组,此外还有3个纯粹由汉族组成的社区:老陈寨、田房、深沟箐。这些汉族均以姓陈为主,也有少数的田姓、钱姓和毛姓等。当地少数民族把他们称为“to33hua33”,与昆明的辖区东川音相近。根据《新平方言志》所言:“汉族人口是在邓子龙镇压普应春反抗运动之后,即建立新平县时才大量进入新平县城的。”这些戍卒,当时由各地调来。多数是从省内其他地方调来,他们的祖先多是明初入滇,在省内其他地方屯戍,于万历后调防新平的1。腊鲁语与当地汉语方言的接触已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马鹿塘的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能和谐相处,友好往来,彼此间相互通婚的情况并不少见。赶上6月24日“火把节”或8月15日“中秋节”等节日,整个马鹿塘的各个民族都积极筹备,亲戚朋友间走动频繁,热闹异常。相对而言,马鹿塘的腊鲁人主要集中在马鹿大组、腊鲁小寨、梅子箐、老箐等社区,其中,马鹿大组人口最多。据当地村委会统计,截止到2010年9月,马鹿大组的腊鲁人有275户,1200多人;腊鲁小寨有腊鲁人55户,259人;梅子箐有19户,79人,老箐有12户,48人。一、样本基本特征调查的结果本次调查中,我们采取了入户调查与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家,在帮助他理解问卷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让其如实填写;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家,则由调查小组人员亲自询问并记录,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2010年7月18~8月23的35天里,我们共获得有效问卷136份2。调查情况如下:(1)性别。由于生活在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社区中,马鹿塘的腊鲁人的族际婚姻比较频繁,在许多家庭中,父母中大多只有一个会腊鲁话,又由于语言环境较为开放,因而许多外来的其他族媳妇都没能真正地学会腊鲁话。根据样本的性别特征,我们可以看出男女受调查者的比例比较均衡,其中男性有62名,占受调查总数的45.6%,女性有74名,占受调查总数的54.4%。(2)年龄。从样本的年龄分布上来看,各年龄段的受调查者相对均匀,其中,1~15岁20人,占受调查总数的14.7%,16~30岁和31~45岁两个年龄段人数持平,都有30人,分别占受调查总数的22.1%,属于受调查者比重相对集中的人群,46~60岁和6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也各有26人,分别占受调查总数的19.1%。(3)职业。大多数人的职业都集中在农民这一栏上,共有96人,占总数的70.6%;同时,时值暑假,许多学生都呆在家中,因而对了解接受汉语教育的学生的母语情况是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共调查了18位中小学生,占总数的13.2%;其他职业主要是指从事商品经营的生意人,有8人,占5.9%。(4)文化程度。马鹿塘是建兴乡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在接受汉文化教育方面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在我们调查的163个人中,文盲有42人,占受调查总数的30.9%,小学文化程度的有50人,占受调查总数的36.8%,中学程度的有30人,占受调查总数的22.1%,中专文化程度的有6人,占受调查总数的4.4%。如果查看各项的累积百分比,我们发现文化程度处于中小学水平的有一半以上,占58.9%,处于第二的是文盲所占的比例。二、家庭的声母使用现状个体母语的使用状况首先,个体的母语能力。母语能力是衡量某一民族的说话人在母语使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的听说能力。母语能力可以通过对词汇或句法进行测评的方法得以实现,同样也可以让母语人根据平时母语的使用情况如实进行自评。前者得出的是一个客观的数据,但是忽略了语境的参与,得出的结果仍然有误差;后者要求被试对自己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估,同样会要么高估、要么低估被测评者的真实水平。这样在调查中,我们根据受调查者的自评情况,再通过对一些母语词汇进行简单地测评来核实,所得结果为:在受调查的腊鲁人中,马鹿塘有62.69%的人认为自己会说腊鲁话,再深入考察会母语的腊鲁人,有26人认为自己的母语熟练,占会母语的总数的33.33%;有40人认为自己母语一般,占会母语总数的51.52%;有2人认为不太好,占会母语总人数的3.03%;有10人认为自己能听懂但不会说,占会母语总人数的12.12%。其次,个体母语能力与年龄。通过对表1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母语能力的百分比率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逐渐增加,60岁以上这个年龄段达到最高值,占本年龄段92.3%的受调查对象都会本族语。有趣的是,年龄段在16~30岁之间的受调查者会腊鲁话的比率在所有年龄段中处于最低,为16.7%。这个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方面,与青少年会母语的30%的比率相比,他们小时候的语言环境只能比现在的孩子更好,但现状却是他们的母语能力已经衰退,这并不是这个年龄段的受调查者自幼就不会母语,而是在二语的语言环境中第一语言受到磨蚀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马鹿塘这样一个以汉语为族际共同语的社区中,腊鲁话的使用空间已遭到一定的挤压,代际间的语言传承出现裂痕。见表2:再次,个体母语的交际使用。在对表2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就算本身具备母语能力的受调查者,在其内部语言的使用方面,母语的使用也是微乎其微的,在“思考问题”所用的语言选择中,“少用母语”和“不用母语”的比率之和为87.09%,占极大的比率;而在“说心里话”所用的语言一项中,“少用母语”和“不用母语”的百分率也达到了80.64%。可见,就个体母语使用而言,大多数马鹿塘人都只停留在民族感情的层面,实际生活中,母语的交际范围和交际能力都已经大不如前了。家庭母语的使用情况家庭是传承和使用母语的重要场所。通常情况下,在家庭中,母语忠诚、熟练程度与母语的使用频率密切相关。腊鲁人的家庭一般由两代人组成,三代同堂的情况只出现在排行“老幺”的家中,老人一般同最小的孩子一起居住,这种居住方式对母语的传承有一定的影响。从笔者的调查结果看:在马鹿塘,家庭作为母语最后使用的堡垒已逐渐遭到瓦解。数据构成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家庭已经转用汉语,还坚持使用母语的受调查者只有7人,只占9.38%,如果累计“少用母语”(占34.38%)和“不用母语”(占56.25%)的百分比,合计占到了90.63%,这也符合我们在调查中的感受,大多数家庭都在使用当地汉语方言。同时,我们也对母语在家庭语言使用中因交际对象的辈分、年龄、性别等自然特征的变化而出现的特殊的语言选择进行深入的探索,如表3:表3显示,马鹿塘的腊鲁人中“只用母语”频数分布最高的交际对象是“与爷爷辈说话”,占51.85%,频数分布最低的交际对象分别是“与儿子辈说话”和“与孙子辈说话”,都只占4%左右;相应地,在“只用汉语”一栏中频数分布最高的是“与儿子辈说话”和“与孙子辈说话”,频数分布都占总数的65%上下。由此可见,在家庭母语的使用中,代际分化已比较突出,母语传承出现的断裂也在所难免。社区母语使用情况在同一社区中,人们利用各种有意或无意的方式聚集在一起时,往往会通过母语的使用表现出对同一准则、地方性知识、观念以及价值观体系的支持或漠视,因而对社区母语使用的考察,能返观本民族同胞对母语的地方威望及沟通度的认识。从调查情况看,马鹿塘作为一个多民族杂居、地理格局开放的地区,诸多外部条件对母语的保持极为苛刻,母语生态也渐显恶化。调查数据显示:母语已转用或正在转用的情形在社区中更为显著,“不用母语”和“少用母语”两项的累计百分率达到93.1%,而只用母语仅占3.45%,多用母语的也只占3.45%。同样,我们也对社区中不同交际对象的母语使用作了分类和细化,所得结果如表4所示:可见,马鹿塘的腊鲁人在社区里与同胞进行交际和参加民族活动时母语使用都只占很小的比例,一般情况下,人们都很少使用母语和不用母语。这种母语功能衰变情形应该经历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从人们对自己母语状况的评价可略见一斑:认为自己母语处于“濒危状态”人们占调查总数60.61%,指出自己的母语“处于弱化状态”的占24.24%,认为自己母语“保持状态很好”及“保持状态一般”的,则分别占到3.03%和12.12。人们甚至对其母语能够保持多长时间都没有信心,认为母语保持时间为“大约一代人”的有32人,占41.18%;认为母语保持时间为“大约两代人”的有16人,占20.59%;回答“不知道”的有21人,占26.47%。马鹿塘的腊鲁话产生功能的衰变是腊鲁人语言选择的结果,但更与汉语作为族际共同语的强大的交际功能的竞争密切相关。马鹿塘腊鲁人的汉语文情况多语社区向单语社区的转变,其原因是复杂的,涉及到语言认同、民族感情、双语的相似度等等。马鹿塘腊鲁人双语程度有限,大部分只能说汉语和腊鲁话,极少数能说属于南部彝语的聂苏语和哈尼族卡多支系的卡多语,汉语文能力也相对较弱,如表5所示:在表5中,汉语文程度“只能听说不能读写”的就占45.61%。马鹿塘的腊鲁人处于操南部彝语方言的聂苏支系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包围圈中,地位并不高,过去的日子过得相对辛苦,生存要素一直放在第一位。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虽然在地理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对教育的淡化也是显而易见的。三、族际婚姻的频繁导致重要的自然语言观念的转变综上所述,马鹿塘腊鲁人母语使用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人们居住的社区已经逐步从双语向单语过渡。第二,个体会母语的人数正在减少,而家庭母语和社区母语的使用已极度弱化。第三,多民族的和谐相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