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秋季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选择题试卷)_第1页
【新教材】2021秋季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选择题试卷)_第2页
【新教材】2021秋季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选择题试卷)_第3页
【新教材】2021秋季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选择题试卷)_第4页
【新教材】2021秋季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选择题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择题1.漆黑的晚上,在你面前放一个苹果,然后关上门,并把灯都关上,制造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那么你()这个苹果。A.不能看到B.适应后能看到C.能看到解析:A2.光在水中是以()的形式传播的。A.直线B.曲线C.波浪线解析:A3.选择题。

(1)夜晚我们能在灯光下读书和写字,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

A.散射B.反射C.折射(2)汽车驾驶员可以通过反光镜观察到车后面的情况,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光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B.光有时沿着曲线传播C.反光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3)潜望镜是利用光的(

)原理制作的。

A.散射B.反射C.折射(4)潜望镜至少需要(

)。

A.2片平面镜B.2片凸面镜C.2片凹面镜(5)下列有“影”的词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形“影”不离B.立竿见“影”C.杯弓蛇“影”(6)下列方法中,(

)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A.多建高楼,并且使用玻璃幕墙做外墙B.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C.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答案】(1)B(2)A(3)B(4)A(5)C(6)C【解析】【解答】(1)因为光的反射现象,我们能看到各种字体。(2)反光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所以反光镜可以看到后面的情况。(3)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的(4)潜望镜至少需要两片平面镜组成。(5)AB选项都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杯弓蛇影是因为光的发射现象造成的。(6)增大平面的粗燥程度可以减少反射的光。【分析】明白了解光学的基本原理,明白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4.选择题。

(1)同一时刻,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

A.长短相同B.形状相同C.方向相同(2)小明在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时,他发现物体的影子逐渐变长,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

)。

A.早晨B.上午C.下午(3)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在不同时刻(

)。

A.方向保持不变B.方向和长短都发生变化C.长短保持不变(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A.从东到西,长——短——长B.从西到东,长——短——长C.从西到东,短——长——短(5)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

A.左边B.中间C.右边(6)下列关于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影子最长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B.物体的影子最短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C.物体的影子长短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无关【答案】(1)C(2)C(3)B(4)B(5)C(6)B【解析】【解答】(1)同一时刻,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2)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因为太阳是在无时无刻的转动。所以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在不同时刻方向和长短都发生变化。(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从西到东,长——短——长。(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右边。(6)中午影子最短,太阳在正上空;傍晚和清晨早晨影子最长,太阳在地平线。【分析】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本题考查的重点。5.物体影子的方向与(

)有关。A.

同一光源从不同的方位照射

B.

同一光源同一方位的不同距离照射【答案】A【解析】【解答】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同一光源从不同的方位照射有关。【分析】本题考查影子方向与光源照射方向的关系。6.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A.

形状相同

B.

形状不同

C.

方向相同【答案】B【解析】【解答】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大小、形状、方向都不同。【分析】本题考查影子方向与光源照射方向的关系。7.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每秒。A.

30千米

B.

30万千米

C.

300万千米【答案】B【解析】【解答】光传播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分析】本题考查光传播的速度。8.下面对物体产生影子的道理分析正确的是(

)。A.

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B.

光传播时,遇到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C.

A和B均正确【答案】A【解析】【解答】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分析】本题考查物体产生影子的原因。9.光在空气中是以(

)形式传播的。A.

曲线

B.

直线

C.

波浪线【答案】B【解析】【解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分析】本题考查光传播的路径。10.下列例子不能用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来解释的是(

)。A.

日食和月食

B.

影子的形成

C.

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答案】C【解析】【解答】日食、月食和影子的形成都是因为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分析】本题考查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现象。1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A.

长——短

B.

短——长

C.

长——短——长【答案】C【解析】【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不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所以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长——短——长。【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12.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A.

形状相同

B.

方向相同

C.

长短相同【答案】B【解析】【解答】同一时间,阳光照射的方向相同,物体的影子方向也相同。【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13.阳光下一根10厘米的铅笔直立在地上,其影子长5厘米,同时测得旗杆影子长为2米。旗杆实际高度约为(

)米。A.

2米

B.

2.5米

C.

4米【答案】C【解析】【解答】同一时间,物体长度和影子长短成比例关系。铅笔长10厘米,影子长5厘米,所以物体高度是影子的2倍。旗杆影子长2米,那长旗杆高度应该为4米。【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14.夜晚,我们在灯光下看书、写字,主要是利用了()。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解析:C15.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我们在树林里玩耍时,可以发现大树底下有很多个小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而形成的。A.光的折射原理B.光的反射原理C.光沿直线传播解析:C二、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选择题16.钟摆的长度越短,摆动的速度就(

)。A.

越快

B.

越慢

C.

不变【答案】A【解析】【解答】钟摆转动的速度快慢与摆长有关,钟摆的长度越短,钟摆转动的速度就越快,反之,钟摆的长度越长,钟摆转动的速度就越慢。【分析】钟摆的长度是影响钟摆转动速度的因素,钟摆越短,速度越快。17.如果漏出前10mL的水花了10秒,则漏出50mL水可能花去()秒。A.50B.40C.70答案:C18.古人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A.水钟海B.日晷C.沙漏答案:B19.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

)。A.

上升

B.

下降

C.

变轻【答案】A【解析】【解答】摆锤上升、摆的长度减短,速度会增大,符合题意。B、下降之后摆的长度增加,摆的速度变慢,不符合题意。C、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20.暑假外出的一天,爸爸发现太阳快到头顶了,我认为这时候可能是(

)。A.

10时左右

B.

12时左右

C.

14时左右【答案】B【解析】【解答】早晨太阳在东方,正午太阳在头顶,傍晚太阳在西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地球自转因而看见天体东升西落。21.摆的次数计算方法(

)。A.

摆来回摆动1次

B.

摆来回摆动2次

C.

摆来回摆动4次【答案】A【解析】【解答】来回摆动1次称为摆摆动一次。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考的是摆的计数方法。22.我们从(

)可以追寻时间的痕迹。A.

大树的粗壮

B.

大树的高度

C.

大树的年轮【答案】C【解析】【解答】大树每经过一年就会长一个年轮,所以由此可以寻找时间的痕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树木年轮是在树木茎干的韧皮部里的一圈形成层。23.地球昼夜交替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A.

24小时

B.

30天

C.

12小时

D.

8小时【答案】C【解析】【解答】一天有24小时,平均白天12小时,黑夜12小时,因而昼夜交替变化的周期大约是12h。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地球围绕太阳转,所以才有昼夜交替。24.制作我的水钟时,在盛水的容器中标出1至10分钟的时间刻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需要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随意在盛水的容器中标出1至10分钟的时间刻度就可以了。B.

以1分钟的水位刻度为标准,在盛水的容器中以相同的间隔来标出1至10分钟的时问刻度C.

因为容器各部分的形状不一样,1至10分钟的时间刻度之间的每分钟间隔大小也不一样【答案】C【解析】【解答】A、水钟需要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不符合题意。B、在容器形状规则均匀时,才可以以1分钟的水位刻度为标准,在盛水的容器中以相同的间隔来标出1至10分钟的时问刻度,不符合题意。C、因为容器各部分的形状不一样,1至10分钟的时间刻度之间的每分钟间隔大小也不一样,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掌握水钟的计时原理。25.在用饮料瓶制作水钟时,关于刻度的划分正确的是(

)。A.

从瓶底开始

B.

从瓶底以上形状规则处开始

C.

从任意一个地方开始【答案】B【解析】【解答】从瓶底以上形状规则处开始,才能保证其液面下降的周期性稳定,方可用来计时,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掌握水钟的用途和制作原理。26.现代钟表的原动力是机械力和(

)力两种。A.

B.

C.

电【答案】C【解析】【解答】现在的钟表主要分机械表钟和电子表钟,前者其原动力是机械力后者其原动力是电力,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钟表是一种计时工具,对我们生活影响巨大,掌握常见计时工具。27.造成这个水钟的刻度条不均匀的原因是()A.水流逐渐变慢B.漏水孔太大C.容器口径太大答案:A28.一个摆每分钟摆动40次,为了将摆动次数减少为30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增大摆锤重量

B.

减小摆锤重量

C.

增加摆绳长度

D.

减少摆绳长度【答案】C【解析】【解答】由于摆长对摆的速度的影响,要将摆在一分钟内由40次减少为30次,显然是要将摆的速度减慢,只需要将摆绳的长度增加即可。【分析】摆长是影响摆的速度的条件,摆长越长,摆的速度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越快。29.下列各摆在一分钟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最少的是()。答案:A30.齿轮由(

)控制,钟表内的齿轮与指针可以连带牵动。A.

垂体

B.

操纵器倒钩

C.

长针【答案】A【解析】【解答】齿轮最终是由垂体控制的,而钟表内的齿轮与指针可以连带牵动。【分析】齿轮归根结底是由垂体控制的。31.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带有刻度的输液瓶、输液器的装置,制作一个(

)。A.

机械摆钟

B.

泄水型水钟

C.

受水型水钟【答案】B【解析】【解答】我们可以利用带有刻度的输液瓶以及输液器的装置设置一个泄水型水钟来计算时间。【分析】水钟是中国古代用来计算时间的仪器。32.时间越长,测得的水越多的是(

)。A.

泄水型水钟

B.

受水型水钟【答案】B【解析】【解答】水钟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33.下列最不适合做一分钟计时器的是(

)。A.

日晷

B.

沙漏

C.

水钟【答案】A【解析】【解答】A、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只能知道大概的时间,并不能测出一分钟的时间,不适合做一分钟计时器,所以A符合题意;B、沙漏可以根据漏出来沙的体积来粗略估算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一分钟计时器,所以B不符合题意;C、水钟可以根据漏水或者受水的体积来粗略估算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一分钟计时器,所以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各种计时仪器的精确性认识。34.子夜是指(

)。A.

晚上9点到11点

B.

晚上12点

C.

凌晨5点【答案】B【解析】【解答】子时23点--01点;丑时01点--03点;寅时03点--05点;卯时05点--07点;辰时07点--09点;巳时09点--11点;午时11点--13点;未时13点--15点;申时15点--17点;酉时17点--19点;戌时19点--21点;亥时21点--23点。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时间和现代时间的对应关系。35.傅科摆在摆动时会发生(

)现象。A.

速度加快

B.

方向偏转

C.

摆幅增大【答案】B【解析】【解答】傅科摆指仅受引力和吊线张力作用而在惯性空间固定平面内运动的摆。摆在摆动过程中,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摆动方向不断变化。所以傅科摆在摆动时会发生方向偏转。故答案选B。【分析】本题考查傅科摆的工作原理。36.当身边没有秒表时,下列声音中最适合作为简单计时器使用的是(

)。A.

走路时的脚步声

B.

下雨时屋檐下的滴水声

C.

火车匀速行进时发出的“咔嚓”声【答案】C【解析】【解答】A、走路时的脚步声并不是匀速的,所以不可以用来做计时器,故A不符合题意;B、下雨时屋檐下的滴水声也不是一直一滴一滴匀速的下落,所以不能用来做计时器,故B不符合题意;C、火车匀速行进,时间=路程÷速度,时间也是匀速变化,所以可以用来做计时器,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分析】能作为计时器使用的,要是匀速变化的物体进行分析。37.同一只摆钟的“摆”,摆动的速度(

)。A.

冬天快一些

B.

夏天快一些

C.

夏天、冬天一样快【答案】A【解析】【解答】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在冬天摆绳会变短,摆的速度就会加快。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摆速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38.在(

)中可以找到时间的痕迹。A.

空气

B.

化石

C.

流水【答案】B【解析】【解答】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化石可以分为四类:实体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分子化石。生物分界一般以一万年前为界限,一万年前的生物为古生物,一万年前以后的为现生生物。由于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瞬间将其掩埋隔离氧化形成。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石的特点。39.下列计时工具中,出现最早的是()。A.原子钟B.电子表C.机械摆钟D.日晷答案:D40.观察摆在摆动的过程中,下列(

)现象不可能观察到。A.

摆动的方向可能会慢慢偏转B.

摆动的速度越来越慢C.

摆锤每次晃到左边和右边的高度不同【答案】C【解析】【解答】A、受地球自转等其他因素影响,摆的摆动的方向可能会慢慢偏转,不符合题意。B、受空气阻力影响,摆动的速度越来越慢,不符合题意。C、根据能量守恒,摆锤每次晃到左边和右边的高度相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摆是一种计时工具,掌握摆的制作过程和原理。三、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选择题41.如图所示,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

)。

A.

土壤

B.

腐殖质

C.

水【答案】A【解析】【解答】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土壤,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42.在“雨水如何影响土地”的模拟实验中,()容易被雨水冲走。A.小石子B.细沙C.黏土解析:C43.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

)。A.

沙化

B.

石化

C.

风化【答案】C【解析】【解答】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分析】本题考查风化的原因。44.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

)造成的。A.

动物

B.

风吹

C.

雨水的流动【答案】C【解析】【解答】暴雨时,河流旁边的泥沙会被雨水冲走,所有河水很浑浊。【分析】本题考查小河里水很浑浊的原因。45.关于我国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B.

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C.

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丘陵【答案】A【解析】【解答】我国的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呈阶梯状分布。【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地形的特点。46.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

)可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A.

冷热作用

B.

流水作用

C.

植物作用【答案】A【解析】【解答】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的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冷热作用使岩石爆裂。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岩石在经过火烧后再遇到冷水就会爆裂。47.下列环境中,(

)最容易被雨水侵蚀。

A.

茂密的森林

B.

绿绿的草地

C.

无植物覆盖的坡地【答案】C【解析】【解答】在植被荒芜的地方土壤容易被雨水侵蚀。故答案为:C。【分析】植被对土壤具有固着、保护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多多植树造林,以防水土流失。48.土壤中的水分是一种(

)。A.

纯净水

B.

溶液

C.

蒸馏水【答案】B【解析】【解答】土壤中的水分是一种溶液,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土壤中的水分中含有很多的可溶性物质,这就说明土壤中的水分是溶液。49.中国的东部多(

)。A.

高山

B.

盆地

C.

平原【答案】C【解析】【解答】中国东部的地形多为平原,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我国的地势从西到东是逐渐降低的,其中东部多为平原,西部多为山地等。50.黄土高原比较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A.

水土流失

B.

酸雨

C.

台风【答案】A【解析】【解答】黄土高原比较频繁的自然灾害是水土流失,A现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由于黄土高原植被稀少,无法对土壤进行固着,所以容易造成水土流失。51.下列岩右变化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岩石→小石子和沙→岩石碎裂B.

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和沙C.

岩石碎裂→岩石→小百子和沙【答案】B【解析】【解答】岩石变化过程是由大的逐渐变成小的: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和沙,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52.钱塘江岸边的堤坝下部的岩石比上部的岩石要光滑这是由于()石的作用引起的。A.流水B.风力C.气温解析:A53.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

)。

A.

土壤

B.

腐殖质

C.

空气【答案】A【解析】【解答】A、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土壤,符合题意。B、动植物的尸体最后会变成腐殖质,不符合题意。C、空气也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54.地球上表面约(

)的面积被水覆盖着。A.

50%

B.

70%

C.

70%

D.

90%【答案】C【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71%面积被水覆盖。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55.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

)的土地受到的侵蚀最严重。

A.

坡度大、有植物覆盖

B.

坡度小、无植物覆盖

C.

坡度大、尢植物覆盖【答案】C【解析】【解答】坡度越大,植物表面越裸露,土壤最容易被侵蚀。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56.下游的河床一般有较多的(

)。

A.

鹅卵石

B.

大石头

C.

细沙【答案】C【解析】【解答】A、鹅卵石一般在中游河床,不符合题意。B、大石头一般在上游河床,不符合题意。C、细沙一般在下游河床,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并继续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淀下来,所以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床堆满细沙57.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出现这样不同的景观的原因是(

)。

A.

水流的作用

B.

冷热的作用

C.

风力的作用【答案】A【解析】【解答】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并继续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淀下来。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床堆满细沙。58.在做沉积实验时,我发现(

)。

A.

重的颗粒先沉积

B.

轻的颗粒先沉积

C.

颗粒分布无规律【答案】A【解析】【解答】在沉积实验过程中,重的最先沉积,轻的起先浮在水面上,然后缓慢沉积。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59.火山活动主要与(

)。A.

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B.

地幔和地核运动有关

C.

地壳和地核运动有关【答案】A【解析】【解答】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分析】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60.下面不是土壤的成分是(

)。A.

B.

金属

C.

腐殖质【答案】B【解析】【解答】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沙子和腐殖质,金属不属于土壤的组成元素。【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61.许多科学家认为东非大裂谷是(

)而形成的断裂谷。A.

两个板块碰撞

B.

两大板块受拉张

C.

火山和地震【答案】B【解析】【解答】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是两个板块相互挤压而形成的。【分析】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如东非大裂谷。62.地形图上以深浅不同的(

)代表海洋。A.

绿色

B.

蓝色

C.

黄色【答案】B【解析】【解答】地图上蓝色的部分代表海洋。【分析】牢记地图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地形地貌。63.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颗粒是(

)。A.

沙砾

B.

岩石

C.

黏土和细沙【答案】C【解析】【解答】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所以最容易被水冲走的是最上面的一侧,即黏土和细沙。【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64.取少量的土壤,放入试管里,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一会后试管壁上出现了水珠,这说明(

)。A.

土壤中有空气

B.

土壤中有生物

C.

土壤中有水分【答案】C【解析】【分析】加热后有小水珠出现,说明土壤里含有水分。65.下列选项中,(

)不是风化作用的结果。

A.

云南路南石林

B.

海南第一山

C.

冰岛的苏尔特塞岛【答案】C【解析】【解答】A、云南路南石林是风化的结果,不符合题意。B、湖南第一山是风化的结果,不符合题意。C、冰岛的苏尔特塞岛是地壳运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如东非大裂谷。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四、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选择题66.我们使劲举哑铃时,前臂上的肌肉()。A.变软了B.变硬了C.变没了答案:B67.我们依靠()管理压力和冲突。A.循环系统B.运动系统C.神经系统答案:C68.小刚是五年级一班的男生,他的身高是150厘米,体重是50千克,那么他的体重属于()。A.正常B.超重C.肥胖答案:B69.当我们感觉自己压力很大时,可以进行()。A.暴饮暴食B.沉迷游戏C.体育锻炼答案:C70.我们的身体能够做不同的事情,是()在指挥这一切。A.心B.脑C.胃答案:B71.下列功能中,不属于人体骨骼作用的是(一()。A.支撑我们的身体B.保护内脏器官C.传输人体需要的营养答案:C72.做接乒乓球游戏时,反复练习接球,接球的成功率一般会()。A.越来越高B.基本不变C.越来越低答案:A73.当我们长时间学习一门功课后,可以()让脑得到休息。A.适当地活动身体B.抽支烟C.打电子游戏答案:A74.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的步骤是()。A.感受刺激→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B.感受刺激→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人神经→做出反应C.感受刺激→传出神经→传人神经→神经中枢→做出反应答案:A75.小明在测肺活量时,需要深吸一口气,再用力吹出气体。吸入的气体从肺进入血液,再由()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A.胃B.气管C.心脏答案:C五、五年级上册期中选择题76.列所描述的光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医生戴的额镜B.物体在水中的倒影C.凿壁偷光答案:C77.当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