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自贡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_第1页
2023自贡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_第2页
2023自贡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_第3页
2023自贡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_第4页
2023自贡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某科教电视栏目准备制作一期《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专题片,为了真实还原史前时期中国境内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下列情景符合史实,可以采用的是①元谋人使用磨制石器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③北京人结成群体捕猎④山顶洞人在制作兽牙装饰品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是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历史证据的是()A.甲骨文 B.半坡聚落的遗址 C.司母戊青铜方鼎 D.河姆渡遗址3.海内外的华人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下列传说中的发明创作与炎帝有关的是①教民开垦耕种②种植五谷和蔬菜③建造宫室④教人们通商交换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4.“陈姓先祖是黄帝的孙子颛顼,妫(ɡuī)满是颛顼的三十八世孙。周武王封妫满于陈国,其谥号为胡公。妫满是陈姓的始祖,其后代以国为姓。”由此可见,与陈姓起源有关的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5.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汉朝6.“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上述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周朝被诸侯国所灭 B.分封制得到巩固C.周王室统治力大减 D.周朝的政局稳定7.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A.尊王攘夷,大国称霸 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C.周室衰微,诸侯兼并 D.诸侯争战,争霸兼并8.商鞅变法体现的是百家争鸣中哪家的思想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兵家9.“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区别10.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区空院,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些人物有关A.刘邦、项羽 B.陈胜、吴广 C.黄帝、蚩尤 D.项羽、蠃政11.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A.王莽施政的危害 B.外戚权利的膨胀C.宦官把持朝政 D.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12.汉武帝时,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一名官吏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朝廷派到各州部代表朝廷进行监视的官吏是()A.郡守 B.太尉 C.刺史 D.御史大夫13.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家也积累了大量钱粮,库存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该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 D.休养生息14.某班同学曾进行东汉名人评选,下列人物不能入选的是()A.刘秀 B.华佗 C.张仲景 D.司马迁15.从下面形势图中不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西汉都城是长安 B.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能够有效治理C.西域归属中央政权 D.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16.某班同学在学习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时展开讨论,分析得出这两次战役的一些共同点,其中不正确的观点是①都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战役②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都是曹操率军参加④都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⑤都是正义的一方获胜A.③④ B.①④ C.④⑤ D.③⑤17.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说,原来种植在北方的粟、豆等农作物和梨、枣等果树,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这其中的原因是A.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合种植这些农林品种 B.西晋以后北民南迁,带去新的农作物品种C.魏晋以来,北方内迁各民族学习农业技艺 D.东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有比较大的发展18.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只维持不到40年。其走向衰落的标志是A.游牧民族內迁 B.匈奴起兵反晋 C.八王之乱 D.洛阳失陷19.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A.都由少数民族建立 B.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C.都定都洛阳 D.都曾统一过北方20.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大同云岗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A.书法艺术成熟 B.北方民族交融 C.江南经济开发 D.南北政权对峙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1)材料一中的“封建”意为封邦建国,“藩”指的是诸侯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和作用。诸侯要承担哪些义务?(2)材料二中的“平王”在哪一年开创了哪一个朝代?“周室衰微”有何具体表现?(3)材料二中的“齐、楚、晋”三个诸侯国分别出现了哪些著名的霸主?诸侯争霸有何影响?(4)结合这两则材料的内容,说说材料一中“封建亲戚”的利与弊。22.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学习“秦”的历史。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1)材料一中“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具体指什么?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材料二包含了秦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3)材料三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造成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空观念要求将特定的历史人物、时间、现象置于相应的年代、地点来进行分析和思考,同学们需要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进行考察,从而认识历史人物、事件的地位和作用。材料一.自羲(伏羲氏)农(神农氏),至黄帝。(1)材料一中的“农”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材料二.夏有禹,商有汤。……夏传子,家天下。……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讨伐)纣。八百载,最长久。(2)运用所学知识问答材料二中“夏传子,家天下”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禅让制?哪位君主“始诛纣”?材料三.周道衰,……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3)材料三中“五霸强”的首霸是谁?请写出“嬴秦氏”统一中国的时间。材料四.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4)材料四中“高祖”建立了哪一朝代?该朝初期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材料五.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5)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国”后来被哪一政权所取代,从而实现了短暂的统一?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1)请写出三个政权的名称①②③(2)写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其中魏的建立者是;都城在。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摇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美畴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图片,说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哪个城市成为当时最活跃的大都市?【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会打制石器,不会磨制石器,故①错误;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用火御寒、照明,故②选项正确;北京人为了多捕猎食物,所以选择群居生活,这是因为当时人类非常渺小,而且野兽经常出没,如果不一起生活非常危险,群居更容易保证种族的存活率,故③正确;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会制作兽牙装饰品,有爱美之心,故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综上故选C。2.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指的是农耕文明的出现,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还饲养猪狗等动物,过着定居的生活,是农耕文明的体现,所以B项符合题意;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所以C项符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早于炎黄的传说时期,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3.A解析.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因此传说中的发明创作与炎帝有关的是①②④。A项正确;③建造宫室,与传说中的黄帝相关,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4.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周武王封妫满于陈国,其谥号为胡公。妫满是陈姓的始祖,其后代以国为姓。”,可见,陈姓是由分封陈国而来,故C正确;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与题干无关,故A错误;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天下的传承等。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错误;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故选C。5.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商朝,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6.C解析.C【详解】根据“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可得出东周时周天子权威削弱,诸侯争霸,故C项正确;A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分封制逐步瓦解,排除B;当时诸侯争霸,政局动荡,排除D。7.D解析.D【详解】材料中的成语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在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此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战,兼并争霸的政治特点,故选D;A是春秋争霸的特点,排除;B是反映商朝初期的状况,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周室衰微,C错误。8.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法家主张改革社会,以法律治理国家,商鞅变法思想主张与法家思想最相似,C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回归自然,排除A项;儒家主张实行仁政,排除B项;兵法主张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9.B解析.B【详解】依据题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共主”到“独主”,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独主”即皇帝一个统管全国。秦朝建立后,创立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的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立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握;在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之下官员是皇帝任命的,这体现了秦朝之后皇帝的独主地位,B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周王室诸侯的“共主”,A排除;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是分封制的本质,秦代以后是皇帝实行任命地方长官的官僚政治,C排除;根据材料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本质是不同的,秦代以后是封建君主专制,实行官僚政治体制,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是贵族政治,D排除。故选B。10.A解析.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为争夺天下发生战争,史称楚汉战争。很长一段时期内,双方互有胜负,谁都无法灭掉谁,于是在公元前203年,双方讲和,以鸿沟为界划分土地,以西归汉,以东归楚,这就是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源。故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11.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力膨胀。皇帝长大以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败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东汉末年爆发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而王莽施政是在东汉成立之前,因此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A,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2.C解析.C【详解】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C符合题意;郡守是地方官吏,A排除;秦朝设太尉掌管军事,B排除;秦朝设御史大夫掌管监察,D排除。故选择C。13.D解析.D【详解】根据材料“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家也积累了大量钱粮,库存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结合所学可知,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故D符合题意;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这些属于秦朝巩固统治的文化和经济措施,与“文景之治”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4.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史记》是由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而刘秀、华佗和张仲景都生活在东汉时期,所以东汉名人评选不能入选的是司马迁,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5.D解析.D【详解】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都城是长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能够有效治理,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可知西域归属中央政权。而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图示无法得出,故D符合题意,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16.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不休,目的都是相互争夺、巩固并扩大自己的势力,是非正义的割据混战,所以⑤不正确。而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因此④叙述有误。故选C。17.B解析.B【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东晋、原来种植在北方的粟、豆等农作物和梨、枣等果树,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可知,此内容反映了西晋以后北民南迁,带去新的农作物品种,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合种植这些农林品种、魏晋以来,北方内迁各民族学习农业技艺、东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有比较大的发展,故ACD排除。故此题选B。18.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9.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北方军阀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逐渐统一北方;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在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280,西晋灭吴,实现了全国统一;西晋灭亡后,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因此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曾统一过北方。选项D符合题意;只有北魏、前秦是由少数民族建立,A排除;北魏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B排除;曹魏、西晋定都洛阳,北魏迁都洛阳,C排除。故选D。20.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一中的“大同云岗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各民族生产生活上相互学习,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故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二、综合题21.(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义务.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2)公元前770年,东周。表现.诸侯国不再听从解析.(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义务.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2)公元前770年,东周。表现.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3)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4)在西周时期确实起到了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一方,这项制度就严重威胁到了周天子的统治。【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诸侯国与西周分封制有关,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制的作用是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是.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平王”指的是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创了东周;“周室衰微”的表现是.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等等。(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齐、楚、晋”三个诸侯国分别出现的霸主是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他们是春秋五霸中的霸主;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此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封建亲戚”即分封制,在西周时期确实起到了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的积极作用,但是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的壮大,在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一方,这项制度就严重威胁到了周天子的统治。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作答。22.(1)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2)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3)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秦的暴政。解析.(1)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2)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3)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秦的暴政。【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因此材料一的“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分别指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的是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2)依据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可知,材料包含了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经济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将钱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加强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还统一了车辆和道路的宽窄。(3)依据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材料中反映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大泽乡起义或者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标志着秦灭农民战争的开始。造成这一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23.(1)人文初祖(2)世袭制;周武王(3)齐桓公;公元前221年(4)西汉/汉;文景之治(5)西晋【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郡激战,最终打败蚩尤,部落势力解析.(1)人文初祖(2)世袭制;周武王(3)齐桓公;公元前221年(4)西汉/汉;文景之治(5)西晋【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郡激战,最终打败蚩尤,部落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禹在位时,他的儿子启已有强大的势力。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夏传子,家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周武王继位后,决心乘商朝政治混乱,伐纣灭商。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建立。(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