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某基坑支护设计问题研究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剧增,住房紧张、交通堵塞、用地吃紧等问题日益明显,为了缓解压力,人们对地上高层建筑、地下地铁、市政工程以及地下空间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基坑开挖的深度越来越深,深基坑工程的规模随之加大,开挖面积已达数万甚至数十万平方米,深基坑数量也随之增多。其现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深基坑建筑外红线与基坑周边所环绕的马路或建筑物的距离越来越小,尤其是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心地区,这些地方的经济增长比较快速,很多建筑往往需要以旧换新或是被改造,很多新地方会被开发利用,一旦基坑的支护结构出现问题,就会对其围绕着的建筑物、地面以下的管线等造成危害。基于此,本文广州市南沙区某深基坑项目为例,依据基坑现场环境和土体的物理性质,利用理正深基坑计算软件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方案优选,使其安全稳定性达到最优。关键词:支护结构;深基坑;支护设计
AbstractWiththeprogressofhumansocietyand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urbanization,urbanizationprocessaccelerated,theurbanpopulation,housingproblemsuchastension,trafficjams,landisinshortsupply,toalleviatethepressure,peopleonthegroundofhigh-risebuildings,undergroundsubway,municipalengineeringandundergroundspac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thelargerandthedepthofthefoundationpitexcavationismoreandmoredeep,deepfoundationpitengineeringscaleincreasing,theexcavationareahasreachedtensorevenhundredsofthousandsofsquaremeters,numberofdeepfoundationpithassaid.Itsstatusembodiedinthefollowingseveralcharacteristics:deepfoundationpitconstructionoutsidetheredlineandthefoundationpitissurroundedaroundthedistanceoftheroadorbuildingmoreandmoresmall,especiallytenseurbancenterarea,wherefastereconomicgrowth,alotofbuildingsoftenneedtooldchangeneworhasbeenmodified,manynewplacewillbeth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ncethefoundationpitsupportingstructureproblems,tothesurroundingbuildings,undergroundpipelines,etc.Basedonthis,thispapertakesadeepfoundationpitprojectinnanshadistrictofguangzhouasanexample.Accordingtothesiteenvironmentoffoundationpitandthephysicalpropertiesofsoilmass,thecalculationsoftwareoflizhengdeepfoundationpitisusedtooptimizetheschemeoffoundationpitsupportstructure,soastooptimizeitssafetyandstability.Keywords:supportstructure;Deepfoundationpit;Supportingdesign
目录摘要 I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理论 12.1支护结构土压力概述 12.1.1静止土压力 22.1.2朗肯土压力计算 22.2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计算 32.2.1深基坑支护结构计算的主要内容 32.2.2深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计算 3第三章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43.1基坑概况 43.2工程地质条件 43.3支护结构设计 53.3.1参数选取 53.3.2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63.4基坑监测方案 73.5基坑降水方案 8第四章基坑支护结构计算方法 84.1等值梁法 84.1.1等值梁法的原理 84.1.2等值梁法的计算步骤 94.2弹性地基梁法 104.2.1弹性地基梁法的原理 104.2.2弹性地基梁法的求解方法 104.3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 11第五章支撑结构设计计算 145.1ABEFGHA段混凝土圈梁QL计算 145.2BC、DE段混凝土圈梁QL1计算 145.3混凝土主支撑ZC计算 155.3.1最大内力设计值 155.3.2配筋计算 155.4混凝土支撑ZC1计算 165.4.1最大内力设计值 165.4.2配筋计算 17第六章深基坑支护设计的优化思考与建议 186.1控制深基坑支护抗拔力 186.2重视施工设计 186.3做好深基坑支护和施工技术的合理使用 18第七章结语 19参考文献 21致谢 22PAGE22第一章绪论随着经济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可供建筑用地越来越少,为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空间的各种需求,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开发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热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主要体现在高层或者超高层的多层地下室、城市地铁及换乘车站、城市综合管廊、大型的地下商场及地下人防设施等,并且随着需求的增多,地下空房间开发的力度越来越大,基坑开挖规模与深度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基坑支护的难度与周边环境的复杂情况的增加。工程建设阶段,建设单位资金不足、设计变更、土地所有权转让等,导致许多工程在完成支护结构以后却成为具有闲置基坑或者烂尾基坑;或者由于设计调整,在基坑支护已完成施工或部分施工未完成时,增加基坑深度而导致的基坑需要延伸开挖。这些基坑工程中的变化都使得基坑支护施工的难度增加,开挖深度的增加必将导致原有基坑支护设计不能满足支护强度要求,这就使得现有基坑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放弃现有基坑重新进行支护设计,再或者在原有支护基础上进行设计加强。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基坑安全,经济效益是主要考虑的方面。因此,现有基坑支护结构如果废弃,将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加大工程成本,但是如果能利用已有基坑支护结构进行设计加强,与此同时,合理设计改造,减小造价成本,必然为工程取得良好效益,但是在原有基坑支护结构上进行设计加强必然伴随高风险,并且难以进行工程实践。因此在原有支护结构上进行支护结构的设计加强并保证施工过程中基坑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所以适合实际工程的支护结构方案对深基坑工程至关重要。支护结构的形式既要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又要节省工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可见,深基坑支护形式的优选、优化是未来基坑支护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章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理论2.1支护结构土压力概述完成支护结构的计算设计必须首先明确其荷载取值,通常,荷载值的确定就是确定作用在土体并传递到到支护结构的力的大小,即土压力的大小,准确确定土压力,是分析支护结构内力,确定支护形式,进行内力计算,进而确保支护结构设计准确的前提。2.1.1静止土压力当支护结构不发生位移时,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土体压力是静止土压力,用P0表示。该种状态下,支护结构后的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在深基坑工程中未进行开挖时,此时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可用下式计算:2.1.2朗肯土压力计算(1)主动土压力随着基坑的开挖,支护结构的位移方向与土体移动方向相同。由于土体挖除,原来作用在支护结构的静止土压力会消失。由于土体移动后位移的相应增加,土压力的作用会越来越小,直至支护结构后的土体形成一种自平衡的极限状态,此时对应的土压力值即为土体恰好的稳定临界值,叫做主动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可通过下式计算得到:无粘性土:粘性土:(2)被动土压力支护结构在墙后主动土压力的推动下,墙前坑底以下土体,位移会有所增加,并且移动方向为坑内侧,在推力不断增加时,位移会越来越大,因而墙前坑底以下土体会逐渐失去稳定性,在失去稳定前将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此时土体作用在挡墙上的反力即为被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可通过下式计算得到:无粘性土:粘性土:2.2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计算2.2.1深基坑支护结构计算的主要内容(1)基坑周围环境受土方开挖的影响;(2)周围土体受土方开挖的影响,主要是应力场改变后稳定性的变化;(3)基坑支护结构形式多样,包括挡土墙、支撑立柱及内支撑等,不同支护形式的受力与变形计算;(4)基坑稳定性计算是设计的重点对象,内容包括坑底管涌、整体稳定及坑底抗隆起等。2.2.2深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计算(1)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分析计算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时,应首先明确其受力及工程地质环境,初步确定支护结构在土层中的嵌固深度。土体为各向同性的均质体;②滑动面通过支护结构底部,且形状为圆弧状;③划分的各土条间相互作用力大不和位置为己知值;④将土体失稳简化为平面问题;⑤滑动土体为刚体,不考虑其自身变形。(2)抗管涌稳定性分析管涌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土中水的渗透作用,当基坑面以下土层比较疏散,孔隙比较大时,在向上的渗透水压力作用下,当动水压力大于土层极限平衡的抵抗力时,砂石颗粒会随水流涌出,这种结构性的掏空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并最终导致结构承载力急剧降低而引起基坑面整体失稳。第三章基坑支护方案设计3.1基坑概况拟建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省道111下横沥大桥收费站西北侧,南临珠江入海口,地貌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场地现状为农田及香蕉种植地,地势开阔平坦,场地地形起伏不大,钻孔地面高程4.03~7.99m,最大高差3.96m。拟建项目主要包括高层住宅楼、幼儿园及小学,其中高层建筑为26栋26层住宅楼,建筑面积约为27万平方米,楼高H=79.8m,拟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基坑设1~2层地下室,地下室主要使用功能为地下车库与设备用房。地下室的边线周长约1593m,基坑底标高为-4.10~1.70m,基坑顶标高为5.30m,基坑开挖深度约3.60~9.40m。基坑北面为已建好的住宅楼,基坑西侧目前分布有低层的民房,基坑北侧局部地下室边线外约6.2m存在一条埋深约1.0m的电缆管线,基坑外约0.63~12.00m为小区道路,基坑边线外约10.5~40.3m为18层高桩基础塔楼;基坑东侧地下室边线距离用地边线约64.9~84.3m,边线外约10.2m为工业路,基坑边线外约4.8m存在多种管线;基坑南侧地下室边线距离用地边线约7.9m,基坑边线外约48.4m为工业路;基坑西南角地下室边线距离用地边线约5.50~6.80m,边线外约12~30m为4~5层供电所及派出所,经了解该建筑物为桩基础;基坑西侧地下室边线距离用地边线约5.5m,边线外约10.3~28.0m为2~4层民房,边线外约64.5m为大元涌。基坑周边管线主要集中于东侧工业路旁绿化带区域,管线类型主要为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给水管及雨污水管。3.2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钻孔揭露所取得的地质资料,经综合整理,可将场地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划分为杂填土层(Qml)、耕土层(Qpd)、第四系海陆交互沉积层(Qmc)、第四系残积层(Qel)、震旦系花岗混合岩(Z)。现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填土(Qml,层号①1):主要为素填土及杂填土。素填土主要分布在场地南面,浅灰色~黄褐色,松散状为主,主要由粉细砂堆填,部分地段为粉质粘土堆填,未完成自重固结。杂填土主要分布在场地北面,浅灰色~黄褐色,松散状为主,主要由粉质粘土、不等粒砂、砼块、砖块等建筑垃圾堆填,未完成自重固结。据现场访问调查,填土堆填时间约5年左右。层厚为0.50~4.80m,平均1.65m。耕土(Qpd,层号①2):浅灰色~黄褐色,松散状,主要物质成分为中细砂,含植物根须,未完成自重固结。场地分布较广泛,顶面高程3.26~7.89m,顶面埋深0.00~2.20m,层厚为0.40~1.50m,平均0.84m。(2)、第四系海陆交互沉积层(Qmc,层号②):普遍分布,按其土性、状态及密实度可划分为5个亚层。淤泥(层号②1):呈深灰色,饱和,流塑状,为高压缩性软土,局部夹薄层粉细砂、小贝壳、腐木等。顶面高程0.60~7.19m,顶面埋深0.40~4.10m,层厚0.60~31.20m,平均12.78m。(3)、第四系残积层(Qel,层号③):浅灰色、黄褐色,湿,硬塑状,原岩结构可辨,遇水易软化、崩解。顶面高程-44.44~-18.84m,顶面埋深24.10~50.00m,层厚0.70~14.60m,平均2.89m。取原状土样12件,实验室定出其中9件为粘性土、3件砂质粘性土。(4)、震旦系花岗混合岩(Z,层号④):场地基底岩石为震旦系花岗混合岩,呈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按照风化程度情况将揭露深度范围的花岗混合岩划分为4个岩带,分别为全风化花岗混合岩带、强风化花岗混合岩带、中风化花岗混合岩带、微风化花岗混合岩带。全风化岩带(层号④1):呈浅黄色、浅灰色、黄褐色为主,岩芯呈坚硬土状,原岩结构大部分已破坏,遇水易软化崩解。顶面高程-51.44~-19.16m,顶面埋深24.00~57.00m,层厚0.80~19.80m,平均4.06m。场区钻孔深度范围见到的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场地淤泥层、粉质粘土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透水性差,属不透水~微透水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细砂、中粗砂层中,砂层透水性强、孔隙水丰富;裂隙发育中风化岩或稍发育的微风化岩赋存裂隙水,中、微风化岩透水性差,其透水性跟裂隙发育程度关系密切,且在对基岩的钻探时没有漏水现象出现,显示基岩内部裂隙的连通性比较差,裂隙多呈闭合状态,裂隙水贫乏~中等。总的来说场区属地下水量丰富区域。3.3支护结构设计3.3.1参数选取本文进行研究的对象为该基坑工程南区西侧临近民房的10b-10b´剖面,对该剖面做支护方案的设计与计算。拟建场地现状是空地,基坑的开挖深度7.5m,开挖范围内主要为杂填土、淤泥、淤泥质土、砂质粘性土、风化岩,地面超载按条形荷载40.0kPa,作用宽度10m,距坑底2.00m。通过对本工程基坑基本情况的分析及查阅《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根据相关规定,本剖面支护设计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为1.1。据现场的勘察报告、查阅资料及南沙区相关的地区经验来确定10b-10b´剖面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具体取值见表3-1:表3-1基坑土层主要力学参数取值表3.3.2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本剖面附近临近大量民房,开挖范围内主要为杂填土、淤泥、淤泥质土、砂质粘性土、风化岩。综合考虑地质资料、开挖深度、周边环境、经济合理等因素,此剖面拟采用“双排桩”的支护方案,基坑止水方案采用搅拌桩止水。由于本基坑坑底主要为淤泥类土及局部少量砂层,应对其进行加固或硬化等处理,故对坑底被动区土体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进行淤泥土的固化,改善土质性质,以方便后期坑内土方开挖、砖胎膜等施工。此剖面开挖深度为7.5m,前、后排支护桩均采用钻孔灌注桩,支护桩嵌固深度为24.5mm,桩径选取1.20m,桩间距取1.30m,排距取3.60m,前后两排桩用后厚度为0.80m的通板连接,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因基坑开挖过程中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所以每两根钻孔灌注桩之间设置直径800mm、间距0.60m的格栅式搅拌桩,桩长为28.0m,其与支护桩相互咬合形成止水帷幕挡水结构,计算中不考虑其参与受力。图3-2为基坑支护设计剖面图。图3-1剖面图3.4基坑监测方案本工程场地周边临近大量低矮建筑和主要交通道路,开挖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其影响重大,因此要采取基坑监测措施,以便及时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产生的变形和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等的变形情况。通过对实时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进而对基坑工程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及趋势进行预测,从而优化支护结构的参数设计,指导现场的施工,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同时也能节约工程造价。主要监测内容及布置如表3-2所示,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监测与开挖要同时进行,基坑位移观测应同时进行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观测。表3-2基坑监测主要内容表3-3基坑监测控制值及报警值基坑开挖期间的监测频率为1次/1天;当底板浇筑时间≤7天,监测频率为1次/1天;当7天<底板浇筑时间≤14天时,监测频率为1次/2天;当14天<底板浇筑时间≤28天时,监测频率为1次/3天;当底板浇筑时间>28天时,监测频率为1次/5天。当基坑监测指标达到报警值时,及时通知各方人员,讨论处理方案,并加密对基坑的观、监测频率。3.5基坑降水方案根据施工规范要求,本工程地下室施工时需进行排水降水。由于本地区地下水极其丰富,且场地周围临近大量低矮建筑物和主要道路,坑外降水恐会造成地基沉降、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故本项目禁止坑外降水。拟采用深层止水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进行止水,降水方式采用集水明排,基坑顶、底四周设置排水沟(300×300mm),坡度1%;坑底集水井离支护桩边的距离应大于0.5m,沿排水沟每50m左右应设一个集水井(1000×1000mm),井深0.5m,基坑底面不得有其它凹坑。第四章基坑支护结构计算方法4.1等值梁法4.1.1等值梁法的原理支护桩打入基坑底部的方式有绞结和固定两种形式。多支点桩锚支护体系一般桩入土较深,固将其视为固定端约束。多支点围护桩支护体系是一个多次的超静定问题,在应用其进行支护计算时,必须首先知道正负弯矩转折点即弯矩零点的位置。等值梁法计算简图下图4-1所示。图2等值梁法原理示意图图4-1等值梁法计算简图4.1.2等值梁法的计算步骤等值梁法的计算步骤一般有以下几步:(1)将基坑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加权平均计算,求得土的土动和被动土压力系数;(2)计算坑底到土压力零点的距离,将此处视为弯矩零点值处;(3)将地面至桩底的受力视为相应连续梁的受力,分段计算梁的弯矩;(4)分段进行各支点反力计算;(5)计算桩入土深度(嵌固深度);(6)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桩及锚索等支护结构的具体设计。4.2弹性地基梁法4.2.1弹性地基梁法的原理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型见图4-2。图4-2弹性地基梁法计算模型根据Winkle模型,在基坑支护中土产生的横向抵抗力P与支护桩横向位移成正比例:其中:p为土的横向抵抗力;kx为地基土的水平抗力系数;Y为桩的横向位移;l为桩的计算宽度。根据地基水平载荷试验来确定地基土的水平抗力系数,一般常用的有三种方法:K法、c法和m法。m法是其中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本文m的取值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规定,结合经验得出。公式如下:式中:mi第2层土的水平抗力系数;d:基坑底面处位移量(mm),按地区经验值取,无经验时可取10;φk:第i层土的快剪内摩擦角值(0);Cik:第i层土的快剪粘聚力标准值(KPa)。4.2.2弹性地基梁法的求解方法(1)解析法根据m法计算原理,支护桩桩身承受水平荷载作用时(3.13)上式中:k为支护桩的变形系数,k=5mlEI,EI为桩身抗弯刚度。采用解析法求解公式3.13横向变形:桩身侧应力:桩身的弯矩:式中:Ho,M0分别为作用在基坑底部桩的水平抗力和弯矩值;Yo,Φ0残为基坑底部桩的水平位移量和转角值;A1,B1,C1等为无量纲的常数,可以查表求得。(2)杆系有限单元法计算时,各个单元的刚度矩阵经过若干变换得到总的刚度矩阵。根据支护系统静力平衡条件,作用于结构节点上的外荷载与单元内荷载处于平衡状态,外荷载主要为土压力和水压力。由此,可以求得结构节点的位移,进而求得各单元的内力。4.3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由于基坑平面面积较大,在支护结构设计时采取分段设计计算,基坑支护分段设计示意图如下图4-3所示:图4-3基坑支护结构分段设计示意图本文选择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Ⅴ段进行计算,其余各段的设计计算类同,不再一一赘述。剖面1—1位于支护分段Ⅴ区:该区场地开阔,土质条件较好,上部人工填土较薄,主体采用钻孔灌注桩加两道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上部距基坑边线2m垂直开挖。该区设有塔吊施工,支护设计计算时应考虑地面荷载的作用,计算时简化为20kpa的均布荷载作用,保证基坑安全。基坑场地计算深度范围内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取自《长春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具体参数如下表4-1所示:表4-1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层号1234567土类名称杂填土粉质粘土粉质粘粉质粘粘土粘土粘土层厚(m)202.502.902.802.902.407.20天然重度(KN/m3)20.1019.2018.9019.3019.8019.7019.90浮重度(KN/m3)————————9.809.709.90粘聚力(KPa)5.0027.9023.0028.4038.6032.8042.30内摩擦角(°)15.0017.2016.9017.3018.1017.8018.30压缩模量(MPa)3.004.504.194.8910.756.5214.12承载力(KPa)——190160210270245290该工程实际施工分6个工况,从地表至-2.0m打桩为工况1,从-2.0m开挖至-5.5m为工况2,-5.0m设第一道锚杆支撑为工况3,从-5.5m开挖至-7.7m为工况4,-7.2m加第一道锚杆支撑为工况5,-7.7m开挖至基坑底部-9.5m为工况6。有限元计算结果如下表4-2所示:表4-2有限元计算结果施工步骤位移(mm)最大弯矩(KN·m)支反力(KN)一2.4————二8.54555三9.28295四9.395107五11.4123118六14.8140130将等值梁法计算结果与有限单元法求解的弹性法结果比较,得下表4-3:表4-3计算结果对比表计算方法桩入土深度/m最大弯矩KN.m第一排锚索轴力/KN第二排锚索轴力/KN位移mm等值梁法4.5181.56105.2520.72——弹性法——140.00154.4450.2521由表的结果对比,可以看出等值梁法计算的桩身最大弯矩较大,弹性法计算结果较小。弯矩值是设计桩长等指标的重要参数。若采用弹性法计算结果设计桩长及嵌固深度,结果较小,桩作用被最大化,但具有一定的风险。而等值梁法计算的结果虽然较大,偏于保守,但比较安全。考虑到工程实际情况,为保证工程安全,并借鉴该地区相似工程经验,决定采用等值梁法计算结果作为基坑支护设计依据。因此,基坑Ⅴ区支护桩入土深度取4.5m,桩总长12m,最大弯矩181.56mKN⋅。同理可对基坑其它各区段的支护结构进行设计计算与优化,方法同Ⅴ区。
第五章支撑结构设计计算5.1ABEFGHA段混凝土圈梁QL计算1.最大内力设计值选用截面800×1100,砼C30,钢筋HRB4002.主筋选用钢筋9Φ25(As=4417.9)3.箍筋,满足要求实际配置箍筋4肢箍8Ф2005.2BC、DE段混凝土圈梁QL1计算1.最大内力设计值选用截面800×900,砼C30,钢筋HRB4002.主筋选用钢筋6Φ25(As=)3.箍筋,满足要求实际配置箍筋4肢箍φ8@2005.3混凝土主支撑ZC计算选用截面650×750,砼C30,钢筋HRB400。立柱间距取11.2m。5.3.1最大内力设计值1.考虑温度变化取2.自重产生的弯矩3.施工荷载产生的弯矩4.施工安装偏心产生的弯矩5.总的支撑弯矩5.3.2配筋计算1初始偏心距2.偏心距增大系数3.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4.大小偏心判别<,大偏心计算选用钢筋6Φ25(As=2945.2)5.4混凝土支撑ZC1计算选用截面550×650,砼C30,钢筋HRB400。立柱间距取7.9m。5.4.1最大内力设计值1.考虑温度变化取1)自重产生的弯矩2.施工荷载产生的弯矩3.施工安装偏心产生的弯矩总的支撑弯矩5.4.2配筋计算1.初始偏心距2.偏心距增大系数3.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4.大小偏心判别<,大偏心计算选用钢筋4Φ25(As=1963.5)基坑的开挖深度越大,则基坑的变形越大,基坑开挖完毕时,模拟的水平位移最大值为9.78mm,最大沉降13.20mm,对比计算与实测结果,模拟比较接近实测,说明模型选择比较正确。双排桩支护结果的排距对其稳定性影响很大,排距设置太小就相当于单排桩支护结构;如果排距设置过大,后排桩就只对前排桩起拉锚的作用,排距的合理排距范围约为3~5d(d为桩径);改变桩距会对桩身位移产生影响,对前后排桩的土压力分配几乎不产生影响;改变前排桩桩长比改变后排桩桩长对结构稳定影响大,在其它条件满足支护要求前提下,可以减少后排桩桩长节约造价。通过将计算结果、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虽然三者的结果有些许差距,但是变化趋势一致,只是数值模拟值比理正设计软件计算更接近实际,说明设计方案可行,所建数值模型合理,可以利用模型来预测基坑变形。第六章深基坑支护设计的优化思考与建议6.1控制深基坑支护抗拔力当前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抗拔力容易出现问题,各项工作的开展均受抗拔力影响。深基坑抗拔力,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将抗拔力控制在某一标准范围,重视周边环境保护,最大限度降低在土建基础施工方面影响。土建基础施工在城市建设中有广泛应用,必须要在施工中做好安全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对土建基础施工影响;第二,施工中需要注意施工质量的提升,深基坑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以及成本等出现冲突,必须要以施工质量控制为主,落实质量控制。比如在锚杆选择方面,必须要注意其质量合格,将深基坑支护抗拔力控制在需求范围;第三,做好环境保护,针对噪音和化学污染等给予有效处理,在施工现场设立相应屏障,将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6.2重视施工设计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问题的出现很多都是由于施工设计与实际存在差异。为了避免有这方面问题出现,必须足够重视施工设计。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科学制定施工流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服务范围固定,如果超过范围,必须要辅助其他技术施工。在施工流程制定方面,需要结合不同阶段合理选择相对应的设备和方法,最大限度降低对施工的影响。在施工设计方面,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施工,另外还需要做好施工备案。在备案内容方面,需要涉及地质灾害处理以及突发事故应对等,充分发挥备案作用,最大限度降低自身损失。施工人员需要对自身的职责负责激素人员重视在深基坑支护技术方面研究,利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解决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土建施工需要。6.3做好深基坑支护和施工技术的合理使用当前土建基础施工存在有明显的复杂性特点,在指标方面要求更为严格,必须要对各项技术的合理使用有足够重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属于一项关键性施工技术,要注意对各项内容的优化,促进施工水平的提升,从主观角度出发满足客户实际需要,在控制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提高使用年限,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合理使用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第一,土建基础施工时深基坑支护施工在深基坑支护结构建设方面有严格要求,属于土建基础施工的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能够使基坑开挖快速有效开展得到保证,结合自身在功能方面差异,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包含有支撑系统以及挡土系统等,需要注意对做好深基坑开挖深度的控制,结合相关标准规定完成施工。与土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相互结合,合理选择深基坑支护方式。不同深基坑支护形式在功能方面存在有明显差异,土建基础施工时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支护形式。在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属于一项重要环节,其施工成本低廉,可以取得非常好支护效果,适用范围广,不会占用过多的土地资源等。做好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科学合理使用,对施工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展开施工作业操作,能够在提升土建基础工程质量的基础上确保施工安全稳定,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有效开展打下良好基础。第七章结语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不同的地质结构就会采用不同的支护技术,每种支护技术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施工时,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深基坑支护技术,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情况下都会有一些差异存在。简单的举个例子来说,在进行选取土钉支护施工技术的时候,那就需要相关的施工人员提前对施工场地进行考察,保证其施工场地的长度可以满足建筑工程施工中支护技术的要求以及施工标准。也就是说,在建筑工程的实际过程中,要提前制定好施工方案,让相关的施工人员可以按照要求来进行,同时,工程的负责人要做好监督,确保每一道工序不会出现任何的质量问题。除了这些之外,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其它地深基坑支护技术也需要严格地按照施工标准去执行,施工的管理者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积极地进行实地的考察,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采用适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会展中心场地租赁与展会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新媒体广告居间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房产公司劳动合同模板:高端定制版
- 二零二五年度高压电缆敷设与保护装置集成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租赁合同解除承诺书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园区生态化物业管理及绿化服务合同
- 广东地区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将相和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 云南红药胶囊介绍与应用
- 智能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管理方法-洞察及研究
- 2026届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数学四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DB11T 220-2014 养老机构医务室服务规范
- 询问笔录模板范例
- 施工期间消防应急预案
-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
- 电除颤仪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书画鉴定报告
- 市政工程监理监理工作程序
- 外购产品管理制度
-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 《无人机载荷与行业应用》教学课件合集
- 履约能力证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