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照射急性放射病_第1页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_第2页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_第3页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_第4页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1精品课件一、急性放射病的临床和诊断2精品课件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定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外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外照射引起的急性放射病根据其临床特点和根本病理改变,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三种类型,其病程一般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3精品课件2、急性放射病的发病学特点1〕病情的轻重取决于剂量的大小。2〕主要受损器官决定了ARS的类型。骨髓型、肠型、脑型。3〕病程的阶段性明显。骨髓型分期最明显。4〕一定剂量范围内,可以自行恢复。4精品课件3、急性放射病的分型分度

分型分度受照射剂量范围(Gy)骨髓型轻度l.0一2.0

中度2.0一4.0

重度4.0一6.0

极重度6.0一10肠型10—50脑型>50

5精品课件4、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6精品课件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7精品课件表1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初期反响和受照剂量下限分度初期表现照后1—2天淋巴细胞绝对数最低值(109/L)受剂量下限(Gy)轻度乏力、不适、食欲减退1.21.0中度头昏、乏力、不适、食欲减退、恶心、1—2小时后呕吐、白细胞短暂上升后下降0.92.0重度1小时后多次呕吐、可能有腹泻,腮腺肿大、白细胞数明显下降0.64.0极重度1小时内多次呕吐和腹泻、休克、腮腺肿大、白细胞数急剧下降0.36.08精品课件表2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诊断标准9精品课件

关键损伤是造血功能的低下。主要临床表现是:全血细胞减少,感染,出血物质代谢紊乱。10精品课件

造血功能抑制:骨髓增生不良,外周血细胞、血小板、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11精品课件感染并发症:原因:造血和免疫功能低下。表现:口腔炎、肺部炎症、尿路感染、肠道感染、败血症。感染菌种:早期多革兰氏阳性球菌,晚期多为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重者可有霉菌和病毒感染。危害:主要致死原因之一。12精品课件出血并发症:

原因: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强,血液凝固障碍。表现:皮肤粘膜出血、鼻出血、尿血、便血、咳血、组织间隙出血。危害: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有关,大出血和脑、肺、肾上腺出血可致死。13精品课件代谢紊乱:原因:呕吐和腹泻——体液丧失;食入减少——补充缺乏;发热、感染——代谢失调。表现:脱水、低钠症、低钾症、酸中毒。危害:机体内环境失调、加重病情。14精品课件

上述表现主要出现在中度以上骨髓型放射病,轻度时表现轻或不出现,极重度时最明显。由于现代治疗技术的进展,经专业治疗后的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会有较大差异。15精品课件肠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接受大于10Gy的均匀或较均匀的全身照射轻度肠型急性放射病受照剂量10~20Gy重度为20~50Gy。肠道病症突出、造血功能、肠梗阻/套叠等。照后20分钟至3一4小时内出现频繁的呕吐〔胆汁、血丝、咖啡样等〕、腹泻〔血水便、黑便、肠黏膜脱落〕、腹痛,、淋巴细胞下降至0.25x109/L以下,假愈期不明显,迅速进入极期,外周血WBC下降至0.2x109/L以下,病人死亡于脱水、休克或全身衰竭。16精品课件脑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接受50Gy以上均匀或比较均匀的全身照射引起,照后迅速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如共济失调〔站立不稳,定向障碍〕、肌张力增强和肢体震颤、抽搐、眼球震颤等特征性表现,一般l一3小时内昏迷,死于休克。17精品课件5、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早期区分骨髓型、肠型、脑型ARS是救治的关键,尽早区分3类ARS的依据:1〕剂量估算:物理剂量〔计算、实测〕。2〕早期病症:脑型〔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和肢体震颤、抽搐、眼球震颤等特征性表现〕肠型〔频繁腹泻、血水便、肠黏膜脱落〕、骨髓型〔恶心、屡次呕吐、可有腹泻但无严重血水便〕。3〕早期白细胞的升高幅度:脑型肠型骨髓型4〕照后3d内淋巴细胞绝对值:骨髓〔轻、中、重、极重〕1.2、0.9、0.6、0.3、肠型0.3、脑型0.3、5〕照后1d的Hb升高见于肠型或脑型ARS。18精品课件三型ARS的临床鉴别诊断要点项目极重度骨髓型肠型脑型 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肢体震颤——++抽搐——+++眼球震颤——++昏迷—+++呕吐胆汁±+++~++稀水便+++++血水便—++++柏油便+++—~++±腹痛—+++血红蛋白升高—++++最高体温,ºC>39↑或↓↓脱发+~+++—~+++—出血—~+++—~++—受照剂量,Gy6~1010~50>50病程,天<30<5<5 注:+++表示严重,++为中度,+为轻度,—为不发生19精品课件骨髓型ARS的分度诊断确定是骨髓型ARS后,应尽早区分为轻、中、重、极重度,区分的依据:1〕剂量估算:物理剂量〔计算、实测〕、生物剂量〔染色体畸变率适合于0.25--5.5Gy、建立标准曲线、微核率)。2〕早期病症:脱发、发热、出血趋向、腹泻、上吐下泻、拒食、衰竭、3〕白细胞的下降的速度及最低值4〕照后3d内淋巴细胞绝对值:轻、中、重、极重=1.2、0.9、0.6、0.320精品课件二、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那么

21精品课件1.骨髓型的治疗治疗重点是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防治感染和出血。⑴轻度:病症不多,损伤较轻,门诊观察或短期住院〔一般病房〕,可给予简单的对症治疗和心理护理,病人无死亡。22精品课件⑵中重度治疗:有典型临床分期,按分期治疗。①初期:镇静止吐〔安定、枢复宁、消呕宁〕、改善微循环〔复方丹参,低右2天、〕抗放药物应用〔“500〞10mg或“523〞30mg,一天内〕。造血因子的应用:G-CSF300ug/d,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皮肤粘膜卫生处理,住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层流病房。23精品课件②假愈期病症缓解或消退,精神变好,造血损伤仍在开展。继续卫生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去除局部感染灶。继续应用G-CSF。注意临床观察、血液学观察:WBC接近1500/mm3,血沉加快,出现脱发及皮肤粘膜出血点,预示极期即将来临,发热是极期的主要表现〔感染〕。24精品课件③极期:临床表现全面出现,病情加重并开展。治疗重点:控制感染、出血,纠正物质代谢紊乱,营养支持;继用造血因子。主要治疗措施:全环境保护,控制感染,抗生素的应用。成分输血,丙种球蛋白输注,止血药物,输液。25精品课件抗出血治疗:维持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药物:维生素C、P、K;促凝药物:抗纤溶药物、立止血、凝血酶等;血小板悬液输注是最有效的防治出血措施,预防性输注效果好〔血小板数<5万/mm3〕。26精品课件

输液和营养支持:

防治脱水,防治缺钾和酸中毒。静脉补给营养物质:葡萄糖、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碳酸氢钠稀释液、氨基酸注射液等。27精品课件④恢复期治疗:应防止病情恶化和反复;防治贫血;调整胃肠功能;加强营养,促进机体完全康复。中药的应用可有较好的效果。

28精品课件⑶极重度的治疗根本同重度,因病情加重,在下述几个方面治疗加强:①抗感染措施宜加强,提早应用,静脉给药为主;加强真菌和病毒感染的防治;②提前输注血小板浓缩液〔pt<5万/mm3〕,每1~2天一次;③估计造血不能恢复,宜早期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好有HLA相合供体,适度应用预处理和免疫抑制治疗。

29精品课件⒉肠型放射病救治要点肠型放射病多发生在1000~5000cGy全身照射后,病情危重,进展快,死亡发生早〔犬:3~6天,人15天内〕。目前尚缺乏可以治愈的有效措施。30精品课件偏轻的肠型放射病〔造血不能恢复而肠道损伤尚可恢复〕的综合治疗措施中,有两个环节特别重要,一是通过强有力的对症治疗,延长存活时间,渡过肠型死亡期,促进肠道修复;二是尽早实施骨髓等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造血功能,有助于肠道恢复。31精品课件偏重的肠型放射病〔肠道、造血均不能自身恢复〕,只能对症处理,减少痛苦和延长存活时间。目前,尚无肠型放射病经治疗长期存活的病例。32精品课件⒊脑型放射病的急救要点

病情极为严重,病程仅1~3天。急救要点:⑴早期镇静止痛、止吐和输液;⑵控制抽搐,如氯丙嗪、苯巴比妥等;⑶抗休克,强心药物应用;⑷其他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治脑水肿。33精品课件〔三〕急性骨髓型放射病的治疗进展34精品课件1、抗感染治疗进展抗细菌、抗霉菌、抗病毒35精品课件

2、细胞因子的应用

近年来细胞因子从根底到临床应用有很大进展。其中以GM-CSF、G-CSF、血小板生成素〔Tpo〕等更突出。36精品课件

国内六起放射事故10名病人应用造血细胞因子1992年11月武汉60Co放射事故4人其中1人受照3.5Gy,该病人早期未进行特殊治疗,+19d白细胞降至1.2x109/L时,开始静脉点滴GM-CSF300600g.d-1共9d,总剂量为4500g极期时感染发烧、出血均较轻,白细胞恢复快白细胞数低于1.0x109/L的时间,与所照剂量相近的上海1990年〞6.25〞60Co放射事故的病人比较约缩短7d左右。

37精品课件1992年11月山西忻州废弃60Co源事故

1名5个月孕妇于约+1m抽血查染色体畸变后估算受照剂量为2.30Gy,确诊为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该病人曾用GM-CSF200400g.d-1治疗共10d,治疗后2d白细胞开始上升,停药时为5.8x109/L,后降到1.4x109/L,以后又上升出院后早产一女婴,体重2000g,未发现染色体畸变38精品课件1996年1月吉林192Ir源事故“文〞

+4+23d应用G-CSF,开始时白细胞仍进行性下降,照后17d降到最低值0.65x109/L后上升较快与国内相似受照剂量而未用细胞因子者比较白细胞上升较快。

39精品课件1998年1月哈尔滨60Co源事故

1人受到照射约4.28~5.29Gy临床诊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照后应用G-CSF,也取得类似效果

40精品课件

1999年河南60Co源事故和2000年四川60Co源事故照后应用G-CSF,也取得类似效果

41精品课件3、造血干细胞移植42精品课件43精品课件44精品课件45精品课件46精品课件47精品课件48精品课件49精品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