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教授临证思维浅析_第1页
岳美中教授临证思维浅析_第2页
岳美中教授临证思维浅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美中教授临证思维浅析

岳美中教授(1900-1982),现代医学。原名钟秀,号锄云,河北滦县人。早年攻读文史,25岁时因病而发愤学医。行医于冀北、鲁西一带,曾组织“锄云医社”,疗疾执教。1949年后,历任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主任及研究生班主任、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医药卫生组副组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对仲景学说有较高造诣。尤长于肾病、肝病、老年病等治疗。晚年致力于培养中医高级人才。著有《岳美中医案集》、《岳美中医话集》、《岳美中论医集》、《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经验》等。1辨证施治,大师崇仲景1.1群众合二,所知即应交,察脉,整体把握“仲景之书,最大优点在于列条文而不谈病理,出方剂而不言药理,让别人去体会,其精义往往寓于无字之中”。这是岳老对《伤寒论》的深刻见解。岳老认为研习《伤寒论》不仅要背诵其条文,而且要研究与之年代最近注解家的注解,力图弄清仲景写书的原意。仲景示人先辨证,察脉,然后施治,岳老主张临证严格按照此程系行,否则,就容易造成误诊。如此案:某幼儿,以“乙脑”进院,高烧达40℃,口渴不欲饮,大便溏泄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急数。前医辨证为白虎汤证,投两剂病情而反增,延岳老会诊,岳老仔细诊察后谓:“此非白虎汤证,舌黄而不燥,示津液未伤。脉象虽洪,却大便溏泄,应为协热下利之葛根芩连汤证!”嘱药房急煎一剂,服之热退,二剂而安,后经调理很快出院。1.2岳老开的中医处方岳老认为,《内经》是中医的生理,病理,《伤寒论》则是中医诊断与内科学。仲景著《伤寒论》也不只单为治外感而设,深得其旨,用其治慢性病和疑难杂证,效如桴鼓,他说:“背诵和精读仲景书,不可安于小家书,辩证有胆有识,思虑宜细。”以《岳美中医案》可以看出,岳老开的处方多为一个经方的基础通过辨证加减而成。经方可以起大证,从他几十年临床得到证实。岳老善用麻黄加术汤、麻杏石甘汤、防己黄芪汤,桂附汤及甘草附子汤治痹证,对于肾脏疾病,越婢加术汤,小柴胡汤,猪苓汤,真武汤,岳老用之得心应手;治肝脏疾病,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竹叶石膏汤,小陷胸汤,大小柴胡汤及大黄蛰虫丸也屡用不鲜;治疗心脏病方面,岳老喜用枳实薤白桂枝汤,苓桂术甘汤,人参汤,炙甘草汤及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生姜汤。由于岳老对仲师方剂倍有会心,故临证时如源头活水,触机即发,顺手拈来。因此说岳老为当代经方派大师,实与名符。2东垣诸著作所继承与发展的胃论思想除仲师之外,岳老尤崇补土派医家李东垣。岳老通过深入研究东垣一系列著作,继承并发展了其脾胃思想。李东垣调理脾胃主要以益气升阳除阴火为主,而岳老在此基础上,更注重于补脾气,调五脏,顺六腑,将其用于临床,疗效大显。2.1从治脾见治脾东垣在《脾胃论》中云:“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从而阐发了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道理。岳老本着这一道理,主张治病先注意脾胃,脾胃本身有病,应先治脾胃,若其它脏腑久病累及脾胃,症状突出者,亦从脾胃入手,与他脏同治,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慢性肾炎而致水肿病人,脾胃虚弱者多见,岳老多用补脾温阳之法,理中汤,六君子汤,芡实合剂是常用之方,即使发展到尿毒症时期,调理脾胃之法亦不可少懈,岳老认为此多为脾阳不升,浊阴不降,常用六君子汤重人参、半夏加大黄少许合真武汤,可使正气来复,胃纳好转,有时亦有降低尿氮之效。对于慢性肝炎,内经有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岳老在遇到一部分伴有腹胀,便溏,纳差的肝炎患者,常用一系列扶土固本之方,如半夏泻心汤或柴芍六君子汤等。其他如风心病,妇女闭经,产后虚喘,低烧等内伤杂病,众医束手之际,岳老从治脾入手,往往屡获奇效。兹举一肌痿案:某男,18岁,学生,两侧胸大肌平坦,手鱼际消失,全身肌肉萎缩,终年大便稀薄,眼凸毛发枯黄。岳老根据“脾主肌肉”认为肌萎乃脾气虚而致,大便溏稀亦可证明这一点,脉证合参,诊为脾虚,故需大力扶土,处方:黄芪、党参、茯苓各9g,五味子、炙甘草、炮姜、肉豆蔻各3g,补骨脂6g,40剂后,大便成行,气力增加,加附片1.5g,肉桂3g日服生大蒜3~5片,50剂后,体重增加5公斤,复查胸肌对称恢复,并能参加球类运动,随访几年未消瘦而愈。2.2长期守方,稳定治疗组谴方用药,岳老仿东垣法,创立的一系列方剂中,药味少则八九味,多则一二十味,但多而不乱,配伍严谨,且份量极轻,在处方时,岳老不喜欢加重份量,尤其治疗慢性病时。慢性病患者脾胃本虚,投之大补大温之品,反而伤及胃气,使病情恶化。岳老谓慢性病“其来也渐,其去也缓。”故主张治疗时用药宜轻,但须长期守方,促其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直至痊愈。如此案:某女,成人,患慢性结肠炎,十余年,大便溏泻日2-10次,虚弱无力,卧床不起,饮食难入。初诊岳老用理中汤加减,嘱其分成小包,小量频频次服十五剂,大为好转,再按此法进十五剂以巩固疗效,后改为丸剂,连服3年以后虽经各种繁重劳动和斗争,一直未发,十几年痼疾从此而愈。当然在急症大症而前,岳老亦根椐病情需要,投入峻剂、大剂,并不拘泥一般形式。此外,通过对东垣著作的研究,岳老在学术上有自己的见解,如他认为东垣的脾胃思想亦是仲景伤寒的补充,有许多方亦是从仲景经方变化而来。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可能根源于仲景之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温阳利水方。同时,岳老亦指出了李杲忽略了肾为先天之本这一不足之处。3反对生砌硬套方用岳老一生博览群书,收集了不少珍贵古方,用之于临床,疗效卓著。他认为成方是前人留下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先贤临床经验总结,其配伍和剂量,具有严密性和科学性,经过正反两方面的实践验证,主张不随便改方,但也反对生搬硬套古方。他谓谴方用药譬之下棋,必须理解古人组方原理,掌握药物在配伍上和用量上精当之处。因此,在临床上,他将古方用的活灵活现。如延年半夏汤,岳老摘自《外台秘要》组成为:别甲、前胡、槟榔、桔梗各3g,人参2g,枳实、吴茱萸各1.5g,生姜1g,半夏5g,岳老用其治咽至胃部之黏液白沫壅盛,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喘息发作者,屡试屡验。此方亦可用于胃脘部剧痛,向左肩放射,岳老主张用柴胡易前胡,以加强调肝止痛之功。4辨证论治与主药岳老在临床上通过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态、辨病机、辨证候、辨人的虚实强弱,采用积极主动的恰如其分的治疗。既注意到人体内外环境的联系和统一性,如内外相应与脏腑经络相关的辨证,也注意到个体体质差异等特点,因而有一病多方,多病一方的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他以传染性肝炎为例,说明其恢复期病机不一定仍为湿热,应针对突出的夹杂证进行治疗,而不胶着在肝炎的肝功能某一项指标上,常常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岳老还认为,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代含义不尽相同。汉唐医家之辨证论治是外感杂病分论各治,在专方专药上照顾到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宋代医药因官方控制,机械地规定了疾病方药,有失辨证论治之真谛。迨金元四大家,为解除当时常见病多发病的威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掌握了辨证论治。他依据自己的临床体会,将内科杂病分为两大类:一为气化病,即一般所称之功能性疾患;一为实质病,即一般所称之器质性疾患。就治法言,气化病多取泛应通治法,而实质病则取特殊治法。在特殊治法中,再照顾机体的内外情况,辅以其他治法。换言之,即采用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治法。《伤寒论》六经标题,首揭“辨三阳三阴病脉证并治”鲜明地昭示后人,论中更有“随证治之”、“依法治之”等语,在具体治疗中则某病以某方“主之”,某病“可与”或“宜”某方,则是点明专病专方与辨证之下随宜治之的方治精神。《金匮要略》则论述三因,以专病专证成篇,题目亦揭出“辨病脉证治”,是在专病专证专方专药基础上行使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岳老列举了疟疾、蛔虫病、黄疸、麻风、痢疾等许多例子来说明专病专方专药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譬如痢疾,《金匮要略》治下痢脓血的热痢之用白头翁汤,已为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