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财务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1页
会计财务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2页
会计财务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3页
会计财务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4页
会计财务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引言众所周知,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是社会信用的中介,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发生几率相对比较大,世界性的银行破产以及国际银行间的兼并重组情况也层出不穷,而这些情况的发生主要就是因为商业银行内外部的风险所导致的。另外,商业银行内外部风险的形成主要是由市场动态变化以及商业银行内部发展的实际情况导致的,商业银行没有采取针对性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价,会导致风险控制不当,长期下去,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阻碍。所以本文对商业银行内外部风险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对商业银行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探讨,有效的对商业银行存在的内外部风险进行防范,确保商业银行的基本利益得到保证,这对促进商业银行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第二章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理论基础(一)商业银行风险概述1、银行经营的外部风险(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以三种常见形态存在于商业银行中:一是赔本风险;二是赔息的风险;三是赔利风险。因此可以明确的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并不是躲着风险走、绕着风险走,而应该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管理好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利润不应该只是让渡资金使用权的回报,更应该是承担风险的回报。(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银行在管理经营活动中必然要面对的风险之一。市场风险的分类如同定义一样难以明确和统一。分类是定义的逻辑延伸,在实践中也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风险监控的前提和依据,风险分类很重要,不可或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根据诱发风险的原因进行风险分类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源于我国目前银行业从事资本市场业务的有限性,其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两个方面。(3)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一系列相关机构和市场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所造成的一系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系统性风险是银行体系发生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对金融市场造成严重损害,市场的基本功能和经济受到破坏。系统风险不能通过投资组合分散,风险溢出和传染是系统性风险的最典型特征。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电子货币的使用带来的影响。2、银行经营的内部风险(1)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不能提供充足的资金来应付不断增加资产需求,以及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资产和负债缺口、存贷比以及期限的不匹配是引起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原因。其按产生风险的原因可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2)操作风险;就是银行员工在办理业务时因疏忽大意或者未遵守规章制度导致的差错,给客户或者银行造成损失。我国的经济近年来一直在大踏步的前进,从全世界的角度看,我国正处在经济的高速增长期,所以,当我国经济面向世界的同时,我们的各个行业就不仅仅面临着国内的行业竞争,我们还要与国外的先进企业一较高下,银行业也不例外。从上述银行业操作风险的狭义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降低操作风险,我们就要避免人为的操作漏洞,以确保我们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可以获得一席之地。那么,如何减少操作错误的发生呢,自然要重视并且加强管理,我国的银行业在这方面现在还是比较薄弱的。(二)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概述1、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的定义商业银行风险评价就是人们采取一定的方法,在认识和把握风险特征的基础上去评估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并且通过一定的指标表现出来。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价在商业银行在取得风险估计结果的基础上,研究该风险的性质,分析该风险的影响,寻求风险对策的行为。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两部分。商业银行风险识别就是商业银行管理者从识别内外部可能对与银行经营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风险识别更多是通过定性的方式来描述风险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估则是管理者具体预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可能对银行造成的损失和收益的大小,进而尽量地确认银行受损程度。风险评估通常采用定量的方式来描述风险因素。2、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的功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具有以下功能:(1)风险预警功能;商业银行管理者使用一整套风险评估办法、技术、程序对商业银行存在风险分析和评估,可以判断商业银行所承受的风险性质、种类和风险的程度,使董事会和各级管理人员提前就能够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而高度重视并且做出决策进而加以疏导,以规避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2)决策参与功能;风险评价体系识别和评价出的风险对管理层具有决策参谋功能。管理层可以根据已判明的风险性质和受险程度来调整下一步的经营目标、经营策略。在业务过程中,如果测定的风险是可控制风险,管理层必须判明是承受这些风险,还是通过控制活动来减少风险;如果是不可控制风险,管理层必须决定是准备承受,还是取消相关业务活动或降低经营活动规模。(3)业绩评价功能;风险评价的结果有利于对银行各部门或职员的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各部门或职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好坏的考核标准不仅取决于现在的盈利能力,还更多关系着商业银行未来的盈利能力,这样可以避免追逐巨大的利润不惜损害银行的资产去干投机的行为。第三章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指标休系的建立依据由于银行风险评价系统选取的指标需要包括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考量变量,达到效果,同时要排除其他不相关的非主要的变量。总之,监测和评价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科学、严谨、敏感的反映银行风险变化的指标体系。这篇论文在考虑指标的选择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根据:1、完备性。指标体系的选择要涵盖银行运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既要考虑安全性指标,也要包含银行经营的盈利性和效率指标。2、灵敏性。选择的指标体系要能灵敏的发掘银行风险的存在和发展趋势,起到银行风险预警“报警器”的作用。3、可操作性。商业银行风险水平评价的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反映客观实际,更要具有可操作性,即所选取的指标的度量可以量化,即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计算或者查询资料获得。(二)选取指标建立指标体系(1)信用风险评价指标根据以上指标选取的原则,信用风险指标主要通过拨备覆盖率和不良贷款率来衡量。拨备覆盖率反应了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抵御能力,而不良贷款率则是商业银行目前的信用风险状况。因此,选用这两个指标能够从商业银行的目前风险水平与风险抵御能力两个方面独立、全面、科学、可行的评价信用风险。拨备覆盖率是指实际上银行可能发生的坏账的准备金的比例,在数值上等于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的比率。拨备覆盖率能够反映商业银行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评估商业银行面对信用风险的抵御程度。其计算公式为:不良贷款率是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可以衡量商业银行信用资产的安全状况。其计算公式为:(2)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流动性风险方面,本文选取了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依存度、拆借资金比例和存贷比作为商业银行流动风险的衡量指标。流动性比例是商业银行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是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常用指标之一。流动性比例越大,则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越小,反之,则说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越大。其计算公式为:核心负债依存度又称为核心负债比例,它是指核心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具有较高核心负债比例的银行具有较好的负债质量与期限结构,从而面对更小的流动性风险。其计算公式为:拆借资金比率是银行的拆入资金比例与拆出资金比例之差。其计算公式为:同业拆借是商业银行相互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一种方式。过高的拆入比例,表明商业银行流动性出现困境,过高的拆出比例,则表明银行资金充足,还有剩余资金通过拆出获取额外收益。拆借资金比率的计算公式为:存贷比是我国监管机构衡量流动性风险的特色指标之一,它等于商业贷款总额占存款总额的比例。较高的存贷比率表明银行将较多的资金用于发放贷款以获取盈利,只留取少量的资金作为准备金,盈利性较强。但是同时会体现有更大的流动性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通过控制存贷比控制银行流动性风险。存贷比的计算公式为:(3)操作风险评价指标操作风险是一种内生风险,其本身是一种不连续的相互独立的事件,它不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是由于外部变化引起的,也与收益无明显关系,引起操作风险的原因非常繁杂,伴随着银行日常经营的各个方面,因此,难以量化。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起步尚晚,因此对这方面的重视不够,也很少对操作风险这一块进行系统的披露,缺少相关的数据,所以难以通过数据获取其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基于这些原因,本文主要是采用主观打分法来衡量操作风险,并且根据巴塞尔协议系列,来判定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具体要求打分。(4)市场风险评价指标根据相关理论知识可知,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汇率风险与利率风险,这两种风险的防范则往往需要通过相关利率或汇率敏感性资产或负债的匹配,而匹配程度的衡量则通过利率和汇率敞口所占的比例进行评价,敞口所占的比例越小,则当汇率或利率波动时,该项资产或负债所面临的风险就越小,因此本文采用累积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和利率敏感利率偏离率,将敞口转化为相对指标来衡量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的防范可以通过结构匹配进行防范,而外汇敞口是汇率敏感性资产与汇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当外汇敞口为正时,汇率上升对银行有利,汇率下降对银行不利:当外汇敞口为负时则情形相反,银行更倾向于希望汇率降低,因此,当汇率敏感性资产与汇率敏感性负债匹配越合理、敞口越小,当汇率波动时银行面临的风险越小。为了使该指标能够在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间对比,将外汇敞口头寸与资产净额的比值命名为累积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以此来衡量汇率风险。(三)风险评价体系的执行步骤1、设定风险评价目标目标设定是风险评价体系的起点,确定了商业银行对风险的容忍和偏好。在管理层能够识别风险并且采取必要的行动以管理风险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目标。我国商业银行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就是银行管理层所建立的明确目标。银行管理层应首先在战略层面上设定目标,并作为建立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监管目标的基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目标的设定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与银行战略紧密相连。银行的风险评价目标需要符合我国的相关法律,并且有利于银行的发展;(2)目标的内涵易于厘清。目标应该容易被理解和评估,风险管理要求所有水平上的全体员工应对银行目标有一个必要的了解。这些目标关乎个人的影响范围、对于什么是将要完成的和什么算是完成的度量,所有员工必须有个大致相同的认识。(3)目标可被有效执行。建立风险评价体系包括目标的建立,虽然目标给商业银行确立了一个可度量的标准,银行为了实现目标而活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行动的侧重点需要根据目标的重要程度来考虑行动的优先级。2、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应对(1)风险的识别及评估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是进行风险评价的前提和基础,识别和评估是否准确决定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的效果。如果没有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识别与评估风险,就不可能对风险有一总体的、综合的认识,不可能较合理地选择控制和处置风险的方法。风险识别的流程:①分析风险来源。风险发生的位置可以从资产所在的安全域(如客户等级、行业等)进行划分,通过资产、威胁、脆弱性的计算后形成一个风险列表,需要对该列表的风险进行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合并,在对风险进行分类合并时,先确定风险发生的位置,然后考虑风险的来源。②识别分类风险。对分类合并后的风险再次进行人工判断,通过判断发现被分析的安全域的主要威胁、主要影响和发生的可能性。③风险关联分析。分析不同区域风险的相互影响,不同业务风险之间的影响、不同系统之间风险的影响,重新修正风险识别列表。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相互交织的,需要认真地加以识别,方能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评估和控制。商业银行风险识别的一般方法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法、风险树搜寻法、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和筛选——监测——诊断法等。(2)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估计确定每个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大小,其中涉及四个方面:一是风险影响。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估计确定每个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大小,其中涉及四个方面:一是风险影响。指风险一旦发生,将会对银行带来影响的程度。可用相对数值表示风险影响。二是风险概率。它用风险发生可能性的百分比表示,是一种主观判断。三是风险值。它是评估风险的重要参数。风险值=风险概率×风险影响。最后,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的严重程度估计总体损失的大小,预测这些风险事件的发生次数及后果,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依据。风险评估侧重于分析潜在威胁及其后果。其意义在于:估计风险损失,可以减少有关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者可以在该估计和衡量的基础上较合理地制定和选择恰当的风险管理手段和风险管理方案。(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可以可排出风险的优先级。此后就可以根据风险性质和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防范计划,即风险应对。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可接受性。风险的应对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风险管理方案。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后,就可以编制风险应对计划。3、监控和检查风险风险监控和检查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的关键阶段,是风险评价体系中分析运行效果,寻求改进机会的阶段。制定了风险防范计划后,风险并非不存在,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还可能会增大或降低。因此,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日常执行过程中,需要时刻监控风险的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风险的消失是否又产生新的风险。风险监控包括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评估风险减缓计划需求。二是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应对计划,并对已发生的风险及其产生的遗留风险和新增风险及时识别、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4、风险处理经过了风险监控和检查之后,银行管理层在需要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处理风险,或者选择新的目标,这需要根据市场和经营等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如果选择处理风险,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组织可以考虑避免风险或者将转移风险;对于不可避免也不可转移的风险应该采取适当的安全控制,将其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第四章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的应用建议商业银行风险需要引起管理者的注意,防范风险是迫在眉睫的当前任务。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剖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对策。(一)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在金融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效率从侧面反映了金融机构的管理效率。预警机制的设立应该是银行势在必行的一点措施,这个方法对于防止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很有效的,在问题发生的初期,我们可能并不能发现它,然而,预警机制就是在稍有异常的时候向我们提出警告,我们有一个心里的准备阶段,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一旦问题爆发,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我们的损失挽回甚至降到最低,加强同业交流与合作,探索有效的方法,科学设定和管理集团风险限额。第一,建立集团风险限额确定机制。第二,区别设定和使用集团风险限额。第三,完善商业银行对银行员工业务完成情况的奖惩制度,比如对于信贷部的员工,我们不能再根据员工完成了多少贷款的数额来进行奖励或者惩罚,而是要将完成的每笔贷款的风险也考虑到其中,每一位员工都要对自己发放的每一笔贷款从头负责到尾。其次,要传导风险控制从我做起的责任观。由于道德因素而产生的风险是可以规避的,要控制风险就要从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入手,只有从源头解决了问题,才能为银行业务的展开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三,有好的制度才能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这是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再来,有了好的制度就要去认真执行,如何执行就需要有优秀的管理团队,从银行内部形成一个完善的控制体系,可以使银行健康运转。好的制度是否被良好的执行了也是需要监督和管理的,这样就可以全面的地降低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以法约束,加大对从业人员从事道德风险行为的惩罚力度。(二)加强银行内部人员队伍管理在银行操作业务的开展过程中,银行职员是最直接的操作者,每笔数额较大业务的发生其实都是需要领导审批的,然而在目前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下,操作的风险却不是由领导来承担的,但是由业务所带来的回报却是大部分归于领导层,这样的管理机制,怎么能有效地控制风险,管理制度的管控力度并没有包含最关键的领导层,这是不合理的。再看西方的经济成熟发展的国家,他们的商业银行中部门和职责的划分非常的精准和全面,尤其是在监督管理和信息管理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落后于人家很大的一段距离。庞大而又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可以省去国外银行的调查工作,但是,工作是在日常的不断累积中完成的,这并不会耗费员工的很多精力,但是在使用时却是非常方便。国外的监督机制很健全,不仅仅是银行内部,市场上的机构和组织也拥有很强大的执行力,他们更加重视信用的建立,也更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样的一件事情。这在我们国家现如今几乎是无法完成的,如今,许多高层的领导已经有了想要改变的意识,然而,这么多年累积的沉珂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变的,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从基层做起,先从意识上改变大家的想法,只有所有的人一起努力,这个目标才有可能实现。顺利开展综合柜员制要求每一位柜面人员都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只是技能,人员的工作习惯和操作技能不仅能预防工作失误和矛盾冲突,而且对于防范柜员制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定期的对员工进行服务意识、职业素养、工作技能、风险处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把对员工的培训放在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并不断地贯彻下去。例如,可每星期开例会对业务处理人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犯的错误及时提出并纠正,以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展业务技能竞赛,评选优秀柜员的方式,还可实行奖惩机制,对表现好的员工及时予以表彰,形成良好额激励氛围,使员工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尤其是主管或者经理人员要善于管理和监督员工,提高组织和领导能力,能够在各方面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三)加强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是商业银行董事会或者类似权利机构,客体是内控的有效性。内控的有效性既包括内控设计的有效性,又包括内控运行的有效性。治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薄弱的前提和基础是内控评价。建立健全的内控综合评价体系对于银行是十分必要的。商业银行应定期检查和评估内控体系的,及时掌握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的管理状况。对于发现的操作风险应及时规避或采取措施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对于对于银行的内部控制而言,首先,建立统一集中的集团风险管理体系。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让银行的每一位员工各司其职,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管理工作要逐级开展,业务的审批工作也要逐级汇报,防止有员工与客户勾结串通,积极查缺补漏,及时修正制度,如不及早纠正,将严重影响到业务的发展。其次,明确集团风险的管理主线和工具。第三,完善利益分配和协调管理机制。第四,要建立全面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与此同时,要想有个健康向上的业务环境,就必须从基础入手,使每一个员工都有主人翁的意识,第一,责任方面风险意识,要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员工对操作风险的意识,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就尽量避免潜在风险。第二,自觉的遵守相应的制度。(四)选择科学合理的风险测度方法商业银行风险缓释是指针对度量模型计算的风险结果,运用恰当的缓释工具来将风险减至可以接受的水平。通常要根据风险缓释结果对缓释工具的运用情况做出评价。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识别风险类型,选择适合的风险缓释手段。商业银行为将风险水平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根据风险的不同程度可以分别采取接受、降低、转移和清除等手段。(2)授予员工合理的风险管理权限,商业银行内部员工应清楚自己的权限,不得越权操作,在自己的权责范围内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工作中遇到自己无法防范的操作风险,应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结论商业银行与风险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银行管理理念认为风险具有双重性,既有损失的可能,又有收入的来源。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产物,银行因风险而生存和繁荣。因此,银行的风险管理是银行管理的核心内容。另外,商业银行的经营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银行自身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顺利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时间和篇幅有限,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还有待后续更多的学者参与研究推进。

参考文献[1]董晓波.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分析[J].全国商情,2016(33):57-58.[2]刘瑞文,黄洪斌,曹利莎,张同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在风险防范上的比较性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1):25-34.[3]钱婕莹.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以民生银行欺诈事件为例[J].当代经济,2017(17):46-47.[4]沈代彪.国有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表现、来源与内部控制[J].时代金融,2018(08):121+124.[5]金海萍,王青松,丁平,李萍,谢捷频,文蓉蓉.基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模式探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6(11):15-19.[6]韦霞.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J].区域金融研究,2016(09):58-61.[7]潘瑞荣,刘颖.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探索——基于经济资本管理的模型及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7(06):17-23.[8]刘冰.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6):146.[9]刘冰.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信贷风险的防范[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6):42.[10]姚益龙.浅析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J].今日财富,2018(08):58.[11]苗宁.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推行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8(23):104-105.[12]李轩坪.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道德风险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8(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