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体的奥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人体的奥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人体的奥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人体的奥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人体的奥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按比例分配问题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第45—4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4.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熟练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人体的知识。出示情境图。请仔细观察情境图。(出示课件)2.提问:通过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1)学生观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设问题:=1\*GB3①明明体内含的水分及其他物质有多少千克?=2\*GB3②爸爸体内含的水分及其他物质有多少千克?3.板书课题,明确目标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首先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1.结合实际问题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解决第一个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1)谈话: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根据哪些数学信息?(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2)出示自学指导。请大家仔细请大家仔细认真看课本第45页的内容,重点看线段图及方框里内容,思考:1.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2.方框内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样吗?有何相同与不同?想一想,算一算,可以画图帮自己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算法写出来,5分钟后看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学生探究,师巡视辅导。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请不同做法的学生到黑板板演并介绍,组织学生倾听与质疑,关键把每种方法解读清楚,让大家听明白。预设解法:解法一:归一法画图法,水分占4份,其它物质占1份,先求1份,再求多份。体会将比转化为除法。即:根据各部分量的比,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数量,最后求出各部分数量。 水分4份其他物质1份30千克4+1=5,水分:30÷5×4=24(千克),其他物质:30÷5×1=6(千克)。方法二:按比例分配法,将比转化成分数。即先求将总量分成的总份数、再求各部分量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体验将比转化为分数。30×EQEQ\F(4,4+1)=24(千克)30×EQ\F(1,4+1)=6(千克)2.比较各种方法,进行优化。重点推荐第2种方法。(1)让两种不同解法的学生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每一步算式表示的含义。(2)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后,师生总结:相同点:体重是有水份和其他物质组成的,都是把30千克平均分成5份。不同点:一种是把比看作平均分得的份数,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作分数,转化成分数乘法问题来解答。师板书:比转化成份数比转化成分数(3)优化算法: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4)学生回答后师说明:像第二种方法,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3.解决第二个问题:爸爸体内的水分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1)师:你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吗?(2)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交流自己的想法。(3)派代表在班内交流,并说说如何做的。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今天学习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我们可以将比转化成份数,先求1份的量,再求多份的量,用除法做;也可以将比转换成分数,即先求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从分数的角度用乘法算。这两种方法都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一)基本练习1.一种糖水是糖与水按1:19的比例配制而成的。要配制这种糖水2千克,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千克?找学生板演,其余练习,师巡视辅导:然后展示汇报,重点说思路及方法,并让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2.学校修整校园用的混凝土是由2份水泥、3份石子和5份沙子混合成的。现在要用150吨混凝土,需要水泥、石子、沙子各多少吨?找学生板演,其余练习,师巡视辅导,然后展示汇报,重点说思路及方法,交流时,多照顾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明白:先按照三个量的份数写出三个量的比,再按照按比例分配的思路解答,分配三个量和两个量的解题思路及方法是相同的。变式练习(自主练习46页第7题)某市举行小学生“卡拉OK”比赛,对进入决赛的选手安2:3的比例评出一、二等奖。如果获二等奖的有21名选手,获一等奖的选手有多少名?找学生板演,其余练习,做题前让学生分析比较此题目和前面题目不一样的地方,然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做完后让学生说解题思路。预设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按2:3评出“一、二等奖”转化为一等奖的人数是二等奖的或二等奖是一等奖的。第二种根据二等奖的人数和所占比例,先求出每份的人数,再求获一等奖的人数。(三)拓展延伸(补充题)合理搭配早餐。小明今天的早餐表面包鸡蛋牛奶100克50克200克(1)小明今天的早餐是按怎样的比搭配的?(2)如果小明的妈妈按同样的比准备420克早餐,算算各种食物分别需要多少克?找学生板演,然后共同订正,并说说解题思路。六、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按比例分配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建筑业、农业、医药、国防等方面都需要非常精确地应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所以同学们今后要留心观察生活,并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按比例分配方法一:比转化成份数4+1=530÷5×4=24(千克)30÷5×1=6(千克)方法二:比转化成分数30×EQEQ\F(4,4+1)=24(千克)30×EQ\F(1,4+1)=6(千克)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按比例分配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儿童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的含义。通过画线段图或折纸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两点:(1)儿童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就是把儿童的体重平均分成5份,水份占其中的4份,其他物质占1份。(2)以此为基础,推想出水分占体重的4/5,其它物质占体重的1/5,从而得出常用的两种解法:一是把比看作平均分得的份数,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作分数,转化成分数乘法问题来解答。因此,上课开始运用了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比的应用就在我们身边,按比例分配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是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所有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初步了解黄金比,并能进行一些有创意的设计。

过程方法目标: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课堂效果分析一、基本情况:

全44人,本次测试参加考试44人,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90%以上的学生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涂抹现象不是很明显,总体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较扎实,二、典型错误分析:1、学习态度不够严谨。不认真审题,不仔细读题,不会冷静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看见数字就急于去动笔,就套用类似的方法,这些习惯都比较严重,也是造成这次丢分的主要问题。2、学生的计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的条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出现错误,但部分学生的正确率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造成正确率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表现在学生的不良习惯上,这些都为我们日后的教学敲响了警钟。在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基本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3、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薄弱。

分析应用题的能力欠缺,遇到应用题不去读题,不去审题,分析题。看来学困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令人堪忧。四、改进措施1、查找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努力充实知识面、拓宽视野。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发展学生的思维。2、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探索,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避免优生重复训练,切实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及时和家长联系,家校结合,切实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其学习信心。3、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做前仔细审题,做时认真分析,做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4、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这是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题,可以看出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为此,丰富学生的生活,努力构建问题的情景是学生解决问出现错误,最容易丢分。

成功的教育是教师的“爱心”加“耐心”。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是拉近师生关系的桥梁,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按比例分配》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包括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它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按比例分配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学生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况归纳出按比例分配的算理,从而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助模式,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为了更好地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地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让不同的学生各取所需。本信息窗通过明明和爸爸的对话及文字介绍,提供了人体内水分和其他物质的数据信息,借助“借助明明体内的水分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的问题,引入对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学习。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要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地解决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是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所有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初步了解黄金比,并能进行一些有创意的设计。

过程方法目标: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是小学六年级的一个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平时接触较多的是平均分的方法,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学生平时肯定也有一些体验,而生活中的体验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所以本课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经过对课的实际探索,我对数学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一、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地寻求解决新问题的各种途径。同时注意对一个问题从多方面考虑,对一个对象从多种角度观察,这样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独创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中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题,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本堂课中,我在问题情景的创设中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创设问题情景的生活化。《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教学的魅力。本节课提供现实背影、挖掘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使教学内容成为更易于课堂教学表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情景,把问题情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景中的问题,--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另-方面可以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2、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景。从数学教育哲学上讲,决定一个公民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们如何看待数学,如何理解数学,以及能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现象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此,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理解情景,发现数学,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打破封闭式的教学过程,构建“问题一探究一应用一新问题一再探究”的开放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创新等终身受益的东西。三、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篮球的分配问题的问题,让有关系列问题动态生成,通过学生的猜测、观察、思考、交流的方式来经历数学,获得感性经验,进而理解所学知识,完成知识创造过程,并以积极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为学生多彩的思维、创设良好的平台,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使生生、师生评价在价值观上都得到了发展。通过对比性的练习,学生能抓住按比例分配的题目的主要特征,注意和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区别,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四、鼓励独立思考,导交流合作。整节课以思考、交流贯穿全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或是"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或是“联系实际”都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总之,在本课中进行的教学方面的实践,使我有了一定的收获。今后还应不断反思,加以总结和改进,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按比例分配》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课标解读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乘,并在学习和掌握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前面已经学过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基础。对今后学习正反比例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把握学生认知起点,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掌握求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方法,加强学习过程的探索性。1.重视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验,促进学生对新知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操作,自主尝试,让学生进行探究,加强对比的意义的理解。2.在教学时应考虑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知识需要亲自实践、探索才能获得。应加强操作、观察等实践活动,如摆小棒、直观图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二)采用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加强练习,帮助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熟练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策略。1.运用多种形式的解题方法。可利用画线段图、生活实例、折纸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教师在练习中注意安排一些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富有效率的练习活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熟练掌握,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三)在开放性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探索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构建用所学知识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注重学生“四能”的培养。1.在情境图中,鼓励学生能够发现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深化对按比例分配意义的理解。情境中承载学生认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和一些数量关系的教学,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多次体验、感悟、积累“数学模型”,用乘法运算解决问题的体验。3.引导学生理解现实情境,读懂丰富的数学信息,把握情境的特点,尝试用线段图表示信息,用语言叙述情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由问题情境向数学问题的转化,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四)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与交流,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学会反思和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1.通过让学生对两种解决问题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