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教材通史专题史纲要:是指结构性的、主要的、核心的和实质性内容的总结、概述和介绍。《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下册《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选择性必修: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等不同视角对中外历史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经济:是对社会物质的管理,人们的经济活动包括人类的生产、储蓄、交换、分配等活动。社会生活:广义上包括整个社会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狭义的是人们物质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食: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工: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住: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行: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与社会生活封面今天你吃了什么?薯条羊肉包子小米粥面条你知道这些食物的原材料都原产自那里吗?导入新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学科素养1.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图片等方式建构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认识食物采集对食物生产的影响,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2.结合考古发掘成果及文献记载等相关史料,认识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3.通过观察地图、分析考古图片,认识农耕产生推动人类文明的迈进,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4.了解“农业革命”等概念,通过列表归纳、史料分析,体会早期人类的劳动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认同中华文化,培育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整体感知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农业文明的起源与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古代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时间轴时空史观01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食物采集、渔猎(旧石器时代——打制)思考:此时期社会生产特点?生产力低下有何表现?食物工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①植物:植物的果实和茎叶
②动物: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木、骨、石等材料制作采集、渔猎已经学会用火:用火取暖、烧烤食物迁徙群居女性地位高,为群居人们提供大部分食物(母系氏族社会)思考:食物采光了怎么办?思考:怎么吃食物?思考:如此落后的生产工具,单凭一个人能生存下去吗?思考:采集、渔猎的生产方式,凸显什么的重要性?劳动力是如何产生的?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渔猎采集(不断迁移)使用骨针,兽皮作衣群居生活回忆:结合史纲上,回忆此时期的中国有哪些代表猿人?代表【史纲上】:①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铲形门齿化石)②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阶段的特点?生产力低下人被动从属自然蒙昧时代女性地位高◎山顶洞人生活场景想象图【思考点】P3:与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产者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生产方式:采集捕猎生产工具:木、骨、石居住方式:迁徙、群居文明程度:蒙昧时代农耕、畜牧磨制工具定居、聚落文明时代思考:为何会发生这些变化?大约1万年前,农业(农耕、畜牧)出现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思考:概括此阶段的特点?生产力发展人主动改造自然文明时代男性地位高▲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唯物史观2.原始农耕和畜牧业的出现三大农业起源中心农耕畜牧业东亚西亚中美洲粟、水稻小麦、大麦玉米、甘薯猪、狗(距今约8500年)绵羊、山羊(距今约9000年骆马(距今约6000年)骆马绵羊、山羊小麦、大麦粟、水稻玉米、甘薯猪、狗水稻粟甘薯玉米大约1万年前,出现原始农业和畜牧,人们从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转变【探究思考】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特点:原因:①多元中心;独立发展;具有多样性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发展水平的不同②分布在中低纬度和大河流域附近。农耕畜牧的产生及传播示意图材料一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淮南子·修务训》材料二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班固《白虎通义·号》思考:上面两段材料对农业起源的解释有何不同?材料一认为因为人类茹草饮水,容易生病中毒,神农于是发明农业材料二认为由于人口增长,禽兽不足,神农于是发明农业思考:
由此可见,农业的产生是偶然吗?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物是农业产生的主要原因【问题探究】p7【课堂探究】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农业的出现具有哪些重要意义。材料一农业产生后才开始了社会生产,从此人类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的被动局面,由消极地适应自然转向积极的改造自然,由自然的奴隶走向自然的主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有了农业,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尚定周、王有文《从采集、渔猎到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革——试论农业起源》材料二同样是1平方英里的土地,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因此,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即足足增加25倍时,也不会感到惊奇了。——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①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②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③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2.原始农耕和畜牧业的出现(1)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历史解释【课堂探究】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农业的出现具有哪些重要意义。材料三有了原始农业,食物来源较前丰富了,生活较前有了保障,这样人们才有条件从事副业生产,如: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等,……由于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要附着于土地,同时生活又较前有了保障,人们不必总是随着动、植物资源的变化而漂泊流徙,所以人们开始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阎万英、尹英华《中国农业发展史》材料四原始音乐的产生与集体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人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喊声,便是最基本的声乐因素。——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
(2)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①定居和聚落的形成②一部分人开始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③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的发展。2.原始农耕和畜牧业的出现(3)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①天文历法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②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上面材料说明了什么?【课堂探究】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农业的出现具有哪些重要意义。2.原始农耕和畜牧业的出现◎夏小正古◎埃及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知识链接】回忆中西方天文历法与数学的成就?(4)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①私有制、阶级、国家出现
②人类开始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男人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开始在生产中处于从属地位)农业手工业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私有制部落首领利用权力将集体财物占为己有,变成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阶级产生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富人与穷人战争奴隶制(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自由民与奴隶国家一些人勤劳致富或者家里劳动力多产生的剩余产品就多感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推动社会转型【课堂探究】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农业的出现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唯物史观02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北纬40度北纬20度古代中国文明BC2500年(龙山文化)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3千纪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古希腊文明约公元前8世纪(1)区域位置:都在北纬30º附近大河、海洋流域,大多采用奴隶制。(2)特点:①四大文明古国灌溉农业发达,孕育早期世界主要文明;②各区域文明通过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促进农业发展1.文明的共性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世界上有哪几大古文明?四大古文明有何共同点?文明早期发展的特点:基本独立发展,明显多元的特征(文明的发展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时空史观地区种植作物、驯化动物土地所有制土地经营方式古巴比伦大麦、小麦;山羊、绵羊、牛等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古中国北方粟麦、南方稻作;猪和狗等商时期,土地国有;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农夫集体劳动;后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劳动古印度大麦、小麦、椰枣、果品、牛羊古希腊大麦和小麦;葡萄和橄榄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古罗马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古罗马长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奴隶劳作古代美洲玉米、甘薯、马铃薯;驯化骆马贵族私有、村社公有、家庭份地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自主学习】根据教材P4-5,完成下面表格。2.文明的个性(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地区食物生产社会生活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作物:大麦、小麦家畜:山羊、绵羊、牛等①王室、神庙、官员、贵族、商人等拥有土地,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②《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果园、资金、牲畜、工具粮仓、劳力等可以作为租赁的对象思考:该法典有何性质和实质?性质: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实质: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和权威①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②尼罗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③为控制尼罗河的泛滥,修堤筑坝、挖沟开渠,利用河谷坡度引水灌溉【历史纵横】2.文明的个性南方:稻作农业区北方:粟麦农业区秦汉——隋唐汉龙首渠秦国都江堰商与西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集体耕作。战国以后铁犁牛耕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秦以后重农抑商(2)古代中国食物生产土地制度农业技术经济政策水利工程农业技术体系商周:土地国有,集体耕作;战国以后:小农经济(战国)都江堰、郑国渠、芍陂,(西汉)龙首渠重农抑商战国以后,铁犁牛耕北粟南稻(后为北麦南稻)至隋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精耕细作:通过投入更多的劳动、更多的肥料、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修建水利工程、改进耕作制度等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经验总结、水利技术的提高、高产农作物的种植等等。2.文明的个性家国情怀种植格局:土地制度: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耕作特点:国家治理:【概括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情况南稻北粟(后为南稻北麦);以地主土地私有为主,土地兼并盛行(战国开始);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战国开始);以农业种植为主,家庭畜牧业为辅;以农业种植为主,家庭畜牧业为辅;一方面国家通过兴修水利、赈灾和救灾,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农业赋税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实行重农抑商。家国情怀拓展一:精耕细作(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灌溉工具及水利)通过投入劳动和肥料、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修建水利工程、改进耕作制度等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中国古代有哪些农业书籍?【西汉末年】《氾胜之书》总结多种蔬菜栽培技术【史纲上】;《汉书·召信臣传》温室栽培的记载【问题探究P7】【东汉后期】《四民月令》总结多种蔬菜栽培技术【史纲上】【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元朝】王祯《农书》集南北农业技术于一体,关于农业工具记载丰富【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拓展二: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有何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男耕女织④自给自足⑤精耕细作⑥具有稳定性、落后性、脆弱性1.特点2.原因政治:经济:技术:重农抑商政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3)古代希腊【课堂探究】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希腊农业的特征?材料一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古希腊人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在地力较差、不适于栽种农作物的地方建立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并把产品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材料二希洛人是斯巴达国家没有任何权利的被剥削者,农业奴隶。他们每7户被固定于一户斯巴达公民的份地上,每年要向份地主人交纳收获物的一半和一定数量的油和酒。——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上册)②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古希腊倒酒陶画
①引进作物,因地制宜,发展手工业和工商业。史料实证②农业技术:
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在地力差、不适种植粮食的地方建果园,种葡萄、橄榄,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①食物种类:从西亚引入大麦、小麦③土地所有权: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
斯巴达人将希洛人变为奴隶,让其承担所有农业劳动(3)古代希腊(4)古代罗马食物种类:以谷物生产为主,种植橄榄和葡萄土地所有权:经济模式:小农经济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发展结果: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越来越多的土地,小农逐渐破产【课堂探究】结合材料并联系教材知识,分析古罗马农业发展有何表现?国有→私有(家庭小农经济)(5)美洲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甘薯马铃薯玉米番茄【史纲下】花生【史纲下】南瓜【史纲下】辣椒【史纲下】粮食作物:耕种技术:土地所有权:阿兹特克人发明“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阿兹特克人的土地:贵族私有、村社公有每个家庭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回忆:请结合史纲下的内容,回忆美洲文明的农耕技术03生产关系的变化【名词解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人类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基本要素是:①生产工具;
②劳动对象;
③劳动者。【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发生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内容: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③产品分配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食物采集者→食物生产者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适应自然→改造自然采集狩猎→农耕畜牧女子主导→男子主导迁徙→定居1万年前■生产关系的变化■学习聚焦:农业的产生了生产关系巨大变化,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核心问题:评述远古农业生产发展对当时生产关系影响的相互关系农业革命私有制阶级分化国家产生战争剩余产品贫富分化社会分工调节冲突掠夺剩余产品俘虏奴隶男女社会地位变化男女分工变化城市定居,居住点扩大政治、宗教活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演变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随着农业的产生,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国家应运而生,人类开始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三、生产关系的变化文献史料研读教科书中P4“历史纵横”栏目的内容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列举出其他地区的类似现象。这些共同现象说明了什么?
材料:为控制尼罗河河水泛滥,古埃及人修堤筑坝、挖沟开渠。他们利用河谷的自然坡度修建一系列渠道,引水灌溉。这套体系既可控制洪水,又可灌溉耕地,保障农业生产。
——教科书第4页历史现象:反映了埃及人兴修水利,管控和利用尼罗河水,保障农田得到有效灌溉,促进农业发展。类似现象:中国的大禹治水、西亚的方舟传说等也反映了人类治理水患的过程。说明:人在改造自然中的能动作用。知识延伸文献史料研读下列材料描述了什么?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进行的……
——[德]恩格斯著,中夹编译局译《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描述: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化。反映:农业的出现对生产关系的影响。知识延伸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关系的变化:随着农业的产生,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国家应运而生采集渔猎:木石骨器;学会用火古巴比伦:王室、神庙和贵族拥有很多土地古代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宗教信仰古代中国:南稻北粟;土地掌握在各级贵族手中;铁犁牛耕;重农抑商;兴修水利;精耕细作……古代希腊:因地制宜;城邦公民拥有土地古代美洲:土地贵族私有和村社公有农耕畜牧农业:主要起源于东亚、西亚和中美洲畜牧业:随农业和定居而产生本课小结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
)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C.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 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典例研析【答案】D【详解】据本题材料“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这一时期木石工具仍在广泛使用,耒耜和锄钁是当时的主要农具,“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D项正确;2.(2022·山东高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3798-2025生物聚酯连卷袋
- 期中测试卷 第1、2、3单元 (含答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 财务决策与风险管理相关对策试题及答案
- 项目战略思考的试题及答案
- 驾校教练车使用承包协议
- 探究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的投资者行为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资格考试中的重要习惯与试题答案
- 行政管理师考试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试题及答案
- 有趣的学习角度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战略调整的关键因素与总结计划
- 自动驾驶开发到落地流程
- 收货员的岗位试题及答案
- 国际工程招标招投标实务操作讲义
- 数据治理管理制度
- 2025年第六届美丽中国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及答案
- 100以内加法减法口算1000题家庭练习打印
- 两轮电动车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陕西省中级电工职业技能鉴定备考试指导题库(含答案)
- 租车牌协议书范本
- 【吉利汽车控股集团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11000字(论文)】
- 水电站防地震灾害应急预案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