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王小波“唐人传奇小说”研究摘要王小波的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后现代色彩,以极具黑色幽默的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文学思想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而这其中,关于唐传奇故事的解构与书写作为其创作生涯的起点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前人对王小波小说的研究,从创作动机,文本创新以及文学思想三个方面对王小波“唐人传奇小说”进行研究。从创作动机上来看,对唐传奇中人物形象强烈的精神共鸣以及对中国古老小说观念的继承是王小波选择唐传奇作为小说创作蓝本的关键原因;从文本创新方面来看,王小波对传统唐传奇的故事情节、叙述方式、人物塑造以及文本的戏剧性等方面做出了更为有趣且极具创新的改写;从文学思想上来看,对真理的探索与对“有趣”的追求是王小波文学作品始终不变的主题。关键词王小波唐传奇小说ResearchonWangXiaobo's"LegendaryNovelsofTangDynasty"AbstractWangXiaobo'snovelsarefullofrichpost-moderncolor,whichenrichesChinesecontemporaryliteraturewithextremelyblackhumorouslanguagestyleanduniqueliteraryideas.Amongthem,thedeconstructionandwritingofthelegendarystoryofTangDynastyisundoubtedlyofgreatsignificanceasthestartingpointofhiscreativecareer.Basedonpredecessors'researchesonWangXiaobo'snovels,thispaperstudiesWangXiaobo's"LegendsofTangDynasty"fromthreeaspects:creativemotivation,textualinnovationandliterarythought.Fromthepointofviewofcreativemotivation,thestrongspiritualresonanceofthecharactersintheTanglegendandtheinheritanceoftheconceptoftheancientChinesenovelarethekeyreasonswhyWangXiaobochoseTanglegendastheblueprintfornovelcre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textualinnovation,WangXiaobomadeamoreinterestingandinnovativerewritingontheplots,narrativemethods,characterizationanddramatictextoftraditionalTanglegends.Fromtheperspectiveofliterarythought,theexplorationoftruthandthepursuitof"fun"aretheconstantthemesinWangXiaobo'sliteraryworks.KeywordsWangXiaoboLegendofTangNovel目录引言……………………1一、王小波“唐人传奇小说”的创作动机……………1(一)王小波与唐传奇中唐人形象的精神共鸣…………………1(二)王小波对中国古老小说观念的继承………2二、王小波对“唐传奇”的改写与创新………………3(一)妙趣横生的改写……………4(二)独树一帜的创新……………5三、王小波“唐人传奇小说”蕴含的文学思想………6(一)荒诞背后的理性批判………………………6(二)“有趣”之于王小波…………7结论……………………8参考文献…………………10致谢…………………11引言王小波于一个作家与学者创作生涯最成熟,最巅峰的时期突然去世,在令人无比惋惜的同时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新世纪以来,各种对于王小波作品与个人的学术研究与文化评论层出不穷,但多集中在其引起较大关注的获奖作品《黄金时代》以及数本杂文集方面。相较而言,对于贯穿王小波写作生涯的以唐传奇为蓝本创作的一系列小说的研究就显得颇为寂寥。而这为数不多的研究也多集中于其长篇小说集《青铜时代》或是某个单一的唐传奇题材小说,例如李娜的《狂欢化的历史传奇小说——王小波〈青铜时代〉研读》、关超然的《穿越历史的迷雾——论王小波〈青铜时代〉的历史书写》、周凤的《〈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的戏仿与互文性》、肖红的《试论红拂形象的嬗变》等。这些论文多是以某种文学艺术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或是某个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隐喻为重点来进行研究,并没有将王小波“唐人传奇小说”单独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其在王小波创作生涯中扮演的独特角色。本文将研究范围定为王小波的整个“唐人传奇小说”,包括第一本发表的短篇小说集《唐人故事》以及成熟时期的长篇小说集《青铜时代》,运用叙事学方法、比较分析法、调查整理法等方法从创作动机,文本创新以及文学思想三个方面对王小波“唐人传奇小说”进行研究,以期从整体上把握王小波“唐人传奇小说”在其小说写作风格的形成以及文学思想的表达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一、王小波“唐人传奇小说”的创作动机唐传奇作为中国古代小说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王小波选择对唐传奇故事进行改写作为自己小说创作的起点无疑显露了其对唐传奇的独特兴趣与深厚感情。本章将通过王小波与唐传奇中唐人形象的精神共鸣以及其对中国古老小说观念的继承两个方面来分析王小波“唐人传奇小说”的创作动机。(一)王小波与唐传奇中唐人形象的精神共鸣王小波的第一部小说集《唐人故事》中的故事原型全部取自《太平广记》中唐传奇部分的豪侠篇。集中的五个短篇《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夜行记》、《红佛夜奔》、《舅舅情人》,分别取材于《太平广记》中的《昆仑奴》、《红线》、《虬髯客》、《僧侠》、《潘将军》。唐传奇中的豪侠小说大多以侠士为主人公,讲述了他们行侠仗义的故事。篇中的故事情节固然充满了想象力,令人意想不到,但其中塑造的独特的唐人形象才是小说最为出彩的地方。这几篇原作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奴隶、女侠、强盗、小偷、异人等。这些人物处于当时社会律法道德管辖不到的的边缘地带,因而性格行事自由不羁。例如《潘将军》中盗取了潘将军宝珠的女子就是唐传奇中不受束缚但又心怀坦荡的侠士的代表。她身处世俗但却毫不受世俗的影响,盗走了潘将军的宝珠仅是为了玩耍,而受到感召后又毫无条件的将宝物还回。纵观唐传奇,这种自由不羁却又有着坚定自我价值坚持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有着普遍的出现,甚至形成了一种特定类型的唐人形象。而王小波由于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的影响,在思想上对唐传奇中的此类唐人形象有着深切的向往与共鸣。王小波17岁离开家乡前往云南生产建设兵团,22岁在山东插队并担任民办教师,24岁回到北京成为工人,27岁参加高考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从17岁开始到27岁结束,王小波一生中最充满想象、最渴望自由的“黄金时代”却恰恰撞上了中国现代历史上最动荡、最封闭的十年。过度的专制与严肃使得王小波在沉默中愈发渴望自由与有趣,而这种渴求也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思想。于是当王小波拿起笔来,准备开始自己的小说创作时,自幼便熟读《太平广记》,习惯从一切文学形式中汲取营养的王小波便自然而然的将目光投向了唐传奇故事。王小波选择对唐传奇的改写作为自己小说创作的开山之作,看似是个偶然,但实际上是一种必然,这点我们从其创作生涯后期依然选择相同题材的唐传奇故事来向文学创作的巅峰——长篇小说发起挑战便可以得到佐证。而王小波自身与唐人的强烈精神共鸣无疑是他创作一系列“唐人传奇小说”最重要的动机之一。(二)王小波对中国古老小说观念的继承韩袁红在其博士论文《王小波小说研究》以及文章《〈唐人故事〉——历史向童话的自由开放》中皆认为对唐人故事的选择体现了王小波对中国古老小说观念的继承:“这些‘故’事的所在,既显示了王小波自己的意趣,即对讲故事的热爱,也体现着他在小说观念里对中国最古老的小说传统的继承。”[[1]韩袁红:[1]韩袁红:《唐人故事》:历史向童话的自由开放——以《舅舅情人》为例,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小说”作为一个名词最早出自于《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庄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9月。]但是这里的“小说”指的是浅薄的道理,并非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小说的意思。当前学界一般将先秦两汉看成是中国小说最早的萌芽时期,但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实际上并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只能看作是为小说这一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从后汉到唐代以前的这一段时间被看作为中国小说的初步形成时期,但这一时期的小说大多只是在记叙事实,即使是六朝时期极为盛行的“志怪小说”也是如此,这一情况直至唐代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正如鲁迅在其所著《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庄子:《庄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9月。[]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华书局,2010年1月。韩袁红认为由于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地位的“低下”,因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得以脱离于主流意识与价值体系之外,拥有创作的自由。然而从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爆发与“白话文”创作的兴起,“小说”一改过去的边缘角色,成为了备受推崇的主流文学。但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历史上无论何时的主流文学都需要承担宣扬教化,维护统治的角色,也就是所谓的“文以载道”。“小说”这个曾经的“叛逆者”也不例外。近代以来直至现代,小说在终于坐稳了主流文坛之后却也丧失了其传统的自由特性,不再能够激发出读者孩童般的纯粹的乐趣与想象力。[[][]参见韩袁红:《〈唐人故事〉:历史向童话的自由开放——以〈舅舅情人〉为例》,《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王小波被称之为“文坛外高手”,甚至直到他去世都没有被国内的主流文坛接受过。其去世后的火热更多的是由于媒体的推波助澜而在民间形成的一种潮流。主流文坛对其作品的价值与意义始终保持一种缄默与忽视的态度。可以说王小波的整个创作生涯都是孤独的。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文学思想和自我意识始终是游离于当今的主流文坛之外的。正如王小波的夫人李银河女士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的:“不管是有意无意,在王小波心目中,(既存意识形态)这个体系等于零,是无,是不存在。”[[][]李银河,转引自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序言,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002页。作为对自己创作“最本源”小说这一理想的实践,王小波所坚持的背离当今主流文坛的纯粹的小说创作理念恰恰是王小波所喜爱的中国最古老的小说所具有的。因而“从这个角度看,王小波的小说对主流文坛的疏离,恰恰是回归、继承了中国小说最根本的精神。”[[][]韩袁红:《〈唐人故事〉:历史向童话的自由开放——以〈舅舅情人〉为例》,《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二、王小波对“唐传奇小说”的改写与创新从《唐人故事》到《青铜时代》,王小波把唐代传奇加以改写,变成了自己的一系列小说,在这些小说中,王小波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小说的的创作理念,更是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传统小说加以改写与重构,成为了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新传奇小说。在王小波改写的小说中,传统的故事情节大多已不再是故事的唯一脉络,原来已经家喻户晓的人物与角色也不再是他们本来的样子。有的小说甚至除了时代背景与人物名称,竟找不到半点与原故事的关系。而这中间加以填充的则全变成了作者自己的想象与理解。王小波笔下的新传奇小说不再遵循传统小说的叙事手法,而是用后现代的眼光去重新打量这些古老的故事,并且用妙趣横生的现代语言将本就充满传奇色彩的唐人故事讲述的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作者本身也在创作的过程中得到了莫大的欢乐。本章将从文本出发,通过王小波对于传统唐传奇小说的改写与创新入手,对其“唐人传奇小说”加以研究。(一)妙趣横生的改写王小波对于传统唐传奇的改写无疑是极具个人色彩的,鲁迅曾把从历史中寻找题材的小说分为两类:一个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另一种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鲁迅:《故事新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鲁迅:《故事新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比如说,唐传奇中讲了一则有关于昆仑奴的故事,大意是一位青年偶遇一位官宦人家的姬女,对她一见钟情,但苦于官宦家守卫森严不得相见。后来得到自家一位昆仑奴的帮助,得以与这位姬女私奔的故事。而在王小波的改写中只取了昆仑奴这一意象以及得到昆仑奴帮助得以与美女私奔这一情节。并且在小说中还加入了另一条现代的叙事线索,通过现代王二破楼里得到小胡为妻的故事与古代王二通过昆仑奴的帮助得美人的故事交相辉映,相映成趣。而在另一篇小说《舅舅情人》中,这种对故事情节的改写则更为彻底,也更能凸显王小波自己的文学思想和美学意蕴。《舅舅情人》取材于唐传奇中的一篇《潘将军》,原文讲的是一个十多岁的善于飞檐走壁,灵巧轻逸的小姑娘贪玩盗取了寄托着京城大官潘将军气运的的宝珠,后来在自己的舅舅,京城中的一名老吏的感召下将宝珠还回的故事。同样的,王小波也仅取了故事中小姑娘及官吏这两个意象以及盗取宝物又归还的故事情节,其余的大量人物与细节皆是作者自己的穿插。改写后的故事中,宝物的失主变成了皇帝,破案的老吏王超变成了正值壮年的捕快王安,而原文中居住在城里的女盗贼变成了从与世隔绝的山中来的小女孩。王小波利用自己对故事情节的改写在《舅舅情人》中设置了三组比较明显的情感关系:一是皇帝与皇后的支配与被支配的情感关系:二是王安与妻子的带有虐恋意味的情感关系;三是小女孩与王安的超脱肉欲的情感关系。同时还有一条比较隐秘的,极易被读者所忽视的皇帝与锡兰僧之间充满着精神依恋色彩的情感关系。而改写后的小说也不再是仅仅讲述了一个失而复得的故事,在故事情节的掩映下,蕴含的是作者对人类最本质的情感的思考以及对超越肉体的“绿色的爱”的追寻,这一点已经涉及到了美学的境界。纵观王小波的“唐人传奇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其对唐传奇故事的改写,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使小说情节更加离奇有趣,更多的是借由唐传奇这一外衣编织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有趣与深刻并存,这也是王小波写作生涯中所一贯保留与追求的文学作品的美。(二)独树一帜的创新如果说王小波对传统唐传奇的故事情节的改写让我们领略了他强大的讲故事的能力的话,那么它对传统唐传奇小说的叙述方式、人物塑造以及文本的戏剧性方面的创新则足以使我们看到其独特的写作风格的形成。叙述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包括叙事角度、叙事方法、叙事语言等诸多方面。从叙事角度上看,唐传奇小说一般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第三人称视角,即上帝视角来对事情进行叙述,而王小波善于使用多种角度来展开故事,有时是第一人称,有时是第二人称,有时不知不觉又变回了第三人称。这样的变换使得作者的叙述可以更加自由如意,不受束缚。从叙事方法来看,唐传奇的叙事方式大多都注重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延续性,采取线性的时间线索平铺直叙,开头往往先从一个大的时间点或是某个宏大的历史时期写起,然后再细化为某个特定时间。但对于王小波而言,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叙述方式。在他的文本中,并不固守传统的时间线索,很多时候是以人物的思想意识和情绪感觉为线索来展开故事。他将传统的叙事方法与现代的叙事方法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不再一味的平铺直叙,而是将插叙、倒叙、意识流等现代写作技巧融入传统的故事,在古今之间随意的徘徊,将古老的传奇叙写成为现代的童话。这是对于传统唐传奇小说的一大创新。从叙事语言上看,唐传奇小说虽然十分的有趣,但这种有趣更多的是其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本身带给我们的,而在王小波的文本中,光是他那幽默的叙事语言就已经令人忍俊不禁了。在他的小说中充满了讽刺调侃以及大量的黑色幽默,使得本就欢乐的故事显得愈发的有趣甚至疯狂,即使是苦难也可以被调戏,使人发笑。这种独特的对于文学语言的理解与使用是王小波对一直努力向着严肃的史学化叙述方式靠拢的中国传统叙事语言的最大的创新。就人物塑造方面而言,这应该是王小波笔下的唐人传奇小说与原本的唐传奇最为显著的区别之处了。王小波在很多地方其实都继承了传统唐传奇的脉络,但在人物塑造上几乎完全摈弃了传统唐传奇中的人物形象。在他改写的唐人故事小说中,传统唐传奇中的人物很少出现,就算出现了也仅仅只是有名无实。王小波将所有故事中的历史人物进行了当代化,一改传统唐传奇脸谱化,单一化,神仙化的人物形象,赋予他们以当代人的思维,心理乃至语言动作,然后将所有人物置于古代环境中,以此形成一种诡异的剥离感与戏剧冲突。传统的唐传奇本身就极具戏剧性,但它的戏剧性是狭义的,外在的戏剧性。即主要通过过于奇怪的偶然,无法想象的巧合,无法预料的突变等方式来制造矛盾与冲突。这些冲突的产生虽然概率极低,但其本质上并非难以理解。而王小波则将传统的唐传奇故事完全颠覆,对情节加以肆意的改动甚至极度的夸张。如果说传统的唐传奇是将虚构的故事一本正经的讲述出来的话,那么王小波的唐人传奇小说就是把本就是虚构的内容讲的讲的更加不正经,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是他写的不仅不让人反感,反而使读者获得了更大的阅读乐趣。从王小波对于故事蓝本的选择以及小说文本本身对于唐传奇故事情节与线索的沿用,我们都可以看出其对传统唐传奇和古代小说精华的继承,但在继承的同时,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他对传统唐传奇的突破与创新。王小波通过自己对于历史与现代的思考,以自己的想象力,洞察力,趣味性为我们重新演绎了一部全新的传奇,一个现代的童话。三、“王小波“唐人传奇小说”蕴含的文学思想王小波在其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的序言中曾这样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005页。这篇序言写于王小波去世的当年,可以看做是其在不惑之年里对自己的一个总结。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王小波毕生追求的两个目标,一是真理,二是有趣。想要追求真理,就需要反对愚蠢,想要追求有趣,就需要反对呆板。韩袁红在其博士论文《王小波小说研究中》写道“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去承担批判的责任,与作为一个小说家去创造想象的世界,是王小波小说创作的两种精神原动力。”[[]韩袁红:《王小波小说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6页。[]韩袁红:《王小波小说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6页。(一)荒诞背后的理性批判王小波在早期的《唐人故事》中就已经开始展露了自己独特的小说写作风格,直至《青铜时代》臻于成熟。荒诞不经的人物形象以及信马由缰的情节设置都充分展露了其独特的想象力。王小波笔下的历史小说从不追求所谓的“客观真实”,甚至连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遵循,他只是打着历史的幌子为当下发声,以求在自己的小说中构建一个自由的空间来对现实进行批判。《寻找无双》是收录于《青铜时代》中的一篇长篇,取材于唐传奇中的《无双转》,原文讲述了王仙客幼年时期寄居与舅舅家,与自己的表妹无双青梅竹马,暗生情愫。成年后准备迎娶无双,然而舅舅一家却因为兵变遭了难。无双也被抓入宫中做了宫女。王仙客苦苦寻得一位奇人,在他的帮助下最终救出了无双。而在《寻找无双》中,故事变成了王仙客在长安城历经曲折寻找无双的故事:建元年间,王仙客来到长安宣阳坊迎娶表妹无双,然而几年未见无双全家都消失不见了,房子也已经荒芜人烟。于是王仙客只好向街坊四邻打听,谁知竟没有一个人记得坊内曾居住过一个名叫无双的女子。不仅如此,众人还众口一词的说出了许多虚假的记忆,一度使王仙客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后来王仙客偶遇曾经无双的丫鬟彩萍,设计让彩萍假扮无双并且编造了一个虚假的寻找到无双的故事。宣阳坊的众人难以接受这个虚假的事实,在强烈的刺激下逐渐回忆起了真正的无双的下落,王仙客终于找到了真正的无双。王仙客回到长安后面对的是一个由众人的话语编织的虚假的记忆,真相被群体无意识的隐藏,这其实可以看做是话语对于事实的篡改。《寻找无双》是为王小波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所想要表达的无数个体参与的对于历史的回忆与改编无疑指向了王小波那个年代的人所完整参与过的文化大革命事件。文革结束后,在经历过短暂的反思浪潮后,普通人逐渐开始淡忘了这一历史事件,而受影响最深的知识分子也开始在新的意识形态的裹挟下无意识的淡化过往沉痛的记忆,参与到新的话语权的构建中去了。《寻找无双》可以看做王小波对于这种集体的记忆自戕的反对与批判,但是王小波巧妙的将这种批判隐藏在荒诞诡异的情节以及幽默讽刺的语言中,以一种充满黑色幽默的叙事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性思考。这种表面上的荒唐其实也是另一种层面的写实,因为看似荒唐的故事在现实中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二)“有趣”之于王小波王小波在《红拂夜奔》的序言中写到:“这本书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他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10月第1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16页。《红拂夜奔》取材于唐传奇中的《虬髯客》,原作讲了隋朝时越国公杨素家的歌姬红拂结识李靖于风尘,并与之私奔的故事。然而在王小波的笔下则变成了一则向有趣出奔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一窥王小波对于“有趣”的独特认识。故事中的李靖因为受不了洛阳城的无趣所以想要逃离,而红拂因为受不了杨府的无趣也想要逃离。二人相互吸引共同逃离洛阳后来到长安,在这里李靖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来建造长安城,李靖也因此得到皇上赏识,最终成为卫公,红拂也成为了一名“长安贵妇”。然而好景不长,愈发森严的长安城渐渐变得比洛阳城还要使人难以忍受,李靖多次想要逃离而不得,最终死在了这座自己建造的城中,而在李靖死后,红拂毅然决定再次逃离,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王小波在赋予唐人故事小说人物现代人复杂思维的同时,往往又赋予他们以童话中主人公般的坚定意志与信仰。红拂对于自由与有趣的渴望就近乎有着童话主人公般的坚定追求,她的一生就是追寻有趣的一生,无论无聊僵化的生活在物质上多么的有吸引力她都不为所动。这也可以看做王小波本人对“有趣”的态度,作为经历过动荡封闭的十年的人,王小波深切的洞察到过度专制下的枯燥无趣的生活对人的精神造成的伤害,这种僵直的生活会使人失掉作为人的最基本的乐趣。允许人们追寻有趣,在王小波看来也许是基本的人权之一,一个健康的社会和一个健康的人一样,都需要有趣,这是王小波始终不变的看法。结论王小波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他独特的思想意识,而这种思想意识又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精神动力。选择对“唐传奇”进行改写作为自己小说创作的开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