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净璃社会剧《曾根崎烦》中的自杀
日本古典戏剧的传统形式包括能乐、狂话、木偶、净化玻璃、歌曲和舞蹈。日本特有的木偶净琉璃是一种在三味线和净琉璃配合下的木偶剧。木偶剧有很多种类,最重要的、成就最高的就是木偶净琉璃。木偶剧在发展初期其戏剧题材狭窄,只有音乐性而缺乏戏剧性。其后融合傀儡戏与新乐器三味线,在17世纪初,盲人目贯屋长三郎和木偶师引田将说唱为主的净琉璃与表演为主的木偶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戏剧品种。在江户时代元禄年间,竹本义太夫、近松门左卫门通过努力,“融通净琉璃本的文学性、净琉璃曲调的音乐性和操净琉璃的戏剧性,创造了一种日本民族独特的崭新的戏剧形态———木偶净琉璃”(1)。木偶净琉璃剧的题材大多取材于曾我、源义经的故事,有一部分剧本则是将前人的小说加以改编而成,描写对象以武士英雄人物为主,写其忠勇仁义及多舛的命运。这时期的净琉璃剧作家最著名的是有着“日本莎士比亚”之称的近松门左卫门。近松门左卫门活跃于江户前期,一生写有一百一十余篇净琉璃剧本,其剧作按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剧,描写有名的历史武将人物,另一类是社会剧,描写无名的平民生活。近松门的这两类剧作都获得了很高的成就,有许多作品堪称里程碑之作,其社会剧中成就最大的是描写商人的《曾根崎心中》系列作品。近松门左卫门生活的时代是采用中央集权制度统治的江户时代,当时的德川幕府提倡官学,同时也提倡庶民教育。印刷术也于此时传入日本,结束了日本的手抄书籍时代,使书籍的大量发行成为可能。再加上日渐发达的交通,促进了流通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以大阪、京都、江户等大城市为中心的商业区。商人们在经济实力增强后,不再愿意被禁锢在武士阶层保守的传统文化中,而要追求适合自己的文化,这样就导致了以商人、平民为中心,包括武士、学者在内的各个社会阶层对近世文化的追求。当时的剧场可以说就是这种近世文化集中体现的场所,木偶净琉璃就是在这样的文化中衍生出来的戏剧文学的代表(2)。净琉璃的出现迎合了近世文化,取代了贵族武士的能乐、狂言的统治地位,其艺术表演形式及剧作内容都受到了庶民的热烈欢迎。净琉璃本是在城市文化的兴盛背景下产生的戏曲文学剧本,它产生于庶民阶层之中,是最能反映庶民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强烈的庶民生活意识的文学作品。近松门左卫门以当时社会上发生的男女殉情的真实故事为题材,创作了《曾根崎心中》,这也是第一部净琉璃本的社会剧,可以说是日本江户时代戏曲文学社会剧的鼻祖。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其力作《菊与刀》中提出了日本民族性的“耻文化”的命题:在日本人的观念里,一个人如果被人说是一个“不知耻的人”,会是一种最大的侮辱,在武士时代,他会因此而决斗。“耻”是日本民族的基本生活态度和审视外界的伦理道德的价值观念,是根植于日本文化土壤中的体现民族性格的一个标尺。文学作品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在近松门左卫门的戏剧《曾根崎心中》中我们可以从对主人公的自杀原因分析寻到其“耻文化”的踪迹。1703年的4月7日,大阪近郊的曾根崎的露天神社发生了一对平民男女自杀殉情的真实事件。当时近松门左卫门正在大阪,他到现场,亲眼目睹了两人的尸骸,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很短的时间里写成了净琉璃本《曾根崎心中》。那时期的戏剧界流行以社会上的热点新闻为题材进行编剧,近松门左卫门的这部作品正是取材于“实际发生的市井事件,具有明显的新闻性”。同年的5月7日,在当地一家濒临倒闭的剧场里,该剧进行了首次公演,演出之后马上就轰动了整个日本剧坛,引起同行们的群起效仿,创作或改编了多部同题材的琉璃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根崎心中》中的“心中”意为殉情,原意指的是武士殉死的行为。近松门左卫门借助平民题材反映原本只有武士阶层才能享有的伦理特权。在这部净琉璃本公演引起轰动之后,殉情一时间成为时髦风尚之事。当然,自杀在封建社会本来就代表着一个人的勇敢与果断。异性间的“心中”通常是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婆媳纠纷、社会制度的冲突等原因造成的,有时是许多原因纠缠在一起,令当事人无力解决,走投无路,最后才痛苦而无奈地选择自杀。男主人公德兵卫身份属商人阶层。在商人阶层身份的限制下,他对忠贞的爱情极力进行维护,对于由身份制度所带来的金钱统治和压迫奋起对抗。在创作对象的选择上,《曾根崎心中》颠覆了以往的净琉璃作品以历史上著名英雄和武将为创作对象的模式,以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的平民来作为主角。作品的情节是这样的:天满屋青楼女子阿初与平野屋酱油铺小伙计德兵卫在观音堂邂逅,阿初诉说自己的辛酸苦命,德兵卫也坦白自己银钱百般窘困,还有数不清的麻烦纠纷。两人同病相怜,增进了感情。此时酱油铺的店东看中德兵卫是个忠诚老实的人,就决定赔上二贯银,交给德兵卫的继母,强要德兵卫娶他的侄女。但德兵卫心中只有阿初,拒绝了店东的要求。于是,店东将德兵卫赶出酱油铺,不许他再踏进大阪。阿初得知后,含泪用说书带腔唱出:“君为我心都碎,感荷你浓情云沛,我只是又喜又悲。你又不是放火强盗贼,逍遥大阪谁管得?”但是,当德兵卫想从继母处取回二贯银给店东时,不料这笔钱已被九平次骗走,德兵卫去索回时,反被九平次当众反咬一口。德兵卫蒙了不白之冤,不想活在世上遭凌辱,愿以死表明自己的清白。于是,德兵卫来到了有关自己的谣言纷飞的天满屋,准备与阿初私奔。岂料此时九平次也出现在天满屋,凶相毕露,威逼要与阿初交欢。阿初坚拒,以说书形式愤然唱道:“德郎与我死同时,我与德郎死同地。”她就给德兵卫传达了殉死的决心,并在黑夜中掩护德兵卫,两人摆脱九平次的纠缠,一同到曾根崎森林殉情(1)。在这部以真实故事为题材的戏剧作品中,主人公德兵卫和妓女阿初深情相爱,却被抛入生命的绝境,人们关注此剧中的人物命运,被其揪人心结的情节发展、痛苦的自杀结局惋惜不已,男女主人公都在绝望中挣扎,最大限度地想留住生命,但是由于被内心逐渐放大的羞耻感所影响,最终无奈地双双选择自杀。观众都为之扼腕叹息,剧中的歌声更是悲戚绝伦:“尘世恋恋难舍,今宵惜别情长。去情死,犹如无常原野路上霜,步步临近死亡,梦中之梦才凄凉。”近松门将真实的事件与虚构的情感抒发结合在一起,更加生动地表达了德兵卫和阿初对于社会的消极的无奈的反抗。男女主人公的自杀,既有传统道德思想作祟,也可以说有家族的制度方面的原因,但主人公的耻辱观念无疑是最直接,最本质的原因。一、耻辱一:亲恩难报中国的儒教思想在六七世纪时传入日本,影响着日本文化,儒教思想渗透在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日本民族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文化。正如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所讲的,日本文化是耻文化,这种耻文化注重的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注重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被认可程度。日本是一个特别强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国家,强调恩情伦理,对恩情的报答是相当重视的。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儒教思想影响,日本人更是处于恩情债务的关系网中,将恩情当成是金钱债务,报恩在日本人看来和偿还债务一样,恩情会像债务似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加上利息,日积月累,日益增多。所以,日本有句话是:一个人一生无法报答他应报之恩的百万分之一。在日本人看来,接受了别人的关怀仁爱就成为一个欠恩的人,将来必须报答,不报恩的人是可耻的。这种思想已经深入他们的心灵深处,成为根深蒂固的行为准则。而报父母的亲恩则要求“孝”。《曾根崎心中》的男主人公德兵卫在剧中的人物中,对其父母应报恩,应做到孝,但却违背父母的意愿对自己的婚姻擅自做主,置亲恩于不顾,德兵卫在报亲恩与忠贞的爱情之间选择了后者,在恩情债务的巨型社会系统中则是一个不报恩的人,是一个可耻的人。日本人有一句谚语:“一个父亲是个不值得尊重的人,却可以要求子女尽一切义务。”(3)所以,无论父母是怎样的人,子女对父母都必须报恩。德兵卫自幼失去父母,由叔父养大,他在家庭中的身份是养子,养子需要改姓,改姓对个人来说事关重大,一旦改姓,他就与自己的本家再无一丁点儿瓜葛,意味着自己的名字从原来的亲生父母的户籍中被抹掉了。在封建时代的战争中改姓者必须站在养父这边,与自己的亲生父亲决斗。德兵卫,这个大阪内本町平野酱油店的二掌柜,成了养父母家,也就是叔父家中法律承认的正式成员,要尽儿子该尽的一切义务,死后也要葬在养父母的墓地里。这样一来,德兵卫“亲恩”的报答对象,自然是养父母。在孝的要求下,他必须对叔父尊敬和服从,由养父母为自己挑选婚姻对象。但是他不但不积极地偿还养父母的亲恩,还违背养父的意愿。在叔父私下替他向继母下了定礼,要他娶其侄女的时候,忠厚老实的他为了捍卫婚姻爱情的自由与纯洁,拒绝了叔父的安排,在婚姻上自作主张,违背了当时的伦理道德,成为一个“不知耻”的人。德兵卫的殉情悲剧与当时庶民社会的家族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德兵卫是一个正直热情而单纯的人,他爱惜自己的名誉胜过一切,他想到自己违背了孝义,也就产生出“亲恩难报”的耻辱思想来。“日本人真是把羞耻感纳入道德体系的。不遵守明确规定的多种善行标志,不能平衡各种义务或者不能预见到偶然性的失误,都是羞耻。”(3)他虽然在后来也曾想和阿初私奔,但是源于根本的耻辱观,他走上了绝路。无法报“恩”而成为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又无法维护自己的名誉,是德兵卫自杀的原因之一。二、耻辱二:情义难偿近松门左卫门的多部“殉情剧”都是以个人与家族的对立和纠葛展开的,而《曾根崎心中》写的不仅仅是封建家长制下的婚姻和自由爱情之间的矛盾,其中义理与人情的纠葛错综复杂。题材平凡而琐屑,但却透过故事的描述,直达人物的灵魂深处,直击社会制度的弊端。近松门左卫门不是像照相似的机械地再现真实事件,而是以义理与人情的冲突作为悲剧创作的核心,来有意识地探索庶民阶层的义理与人情。在日本的道德伦理中有一个“义理”的概念,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对社会的“义理”和对名誉的“义理”。社会的“义理”指的是对正义事业的奉献,名誉的“义理”则包括维护自己、家族、所属集体的名誉等。日本人常说“为了‘义理’我不得不那样做”、“为了‘义理’我不得不回报”。他们把名誉看得比正义、责任、高尚的情操更为重要。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人持久不变的目标是名誉,这是博得普遍尊敬的必要条件。至于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使用手段则根据情况而决定取舍。”(3)在《曾根崎心中》一剧中,男女主人公就是在爱情与“义理”中进行艰难的取舍,当名誉不再,爱情也随生命的消逝而“寂灭为乐”了。虽然主人公并未遵循名誉的“义理”,但却是非常重视名誉的,是对爱情的坚守以及迫于周围人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的。《曾根崎心中》的德兵卫无法偿还叔父的定礼,被叔父以诈骗的理由赶出酱油铺。德兵卫没有还钱,失信于人,这在当时的社会,尤其是商界,是不可原谅的,对其本人也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德兵卫真的是一个不守诚信的人吗?实际上不是,他好不容易才向视财如命的继母讨回了定礼,准备还给叔父,但在准备还钱时,遇到了他的朋友———恶棍九平次。九平次利用了德兵卫对朋友的忠诚品格,借口向他借钱,德兵卫相信了他并把钱借给了他。但九平次不但不还钱,还说德兵卫伪造字据讹诈他,纠集了一伙人当街痛打了德兵卫。德兵卫无法将定金偿还给叔父,因此背上了诈骗的罪名,不管事实如何,诈骗这两个字在心灵深处给予了他深深的一击。德兵卫本是一个正直热情真诚的人,却被朋友利用了自己的这些美德,被本是诈骗犯的九平次反咬一口污蔑成是诈骗犯,德兵卫受到周围人的谴责与抛弃,产生了强烈的耻辱感。有养育之恩的叔父无法理解他,奸佞的朋友失信于他,而他也在失信于生死相随的恋人阿初。阿初是一个纯洁美好的女性,但是仍被抛入悲惨的命运之中,先沦落为青楼女子,好不容易找到了真爱,却被巨额的赎金所困,被恶棍九平次侮辱。剧情的发展一步步逼着这位弱女子走向毁灭,这或许是拷问人世的最悲惨壮烈的结局吧。德兵卫无法兑现对阿初爱情的承诺,内心的自尊心被极度放大,对外来的嘲笑和批评异常敏感,感到了内心的耻辱。耻辱是一个强大的社会观念,甚至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言语行为摆脱不了其巨大的影响。日本人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注重的是世人的目光,以此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德兵卫受到嘲笑之后,他并没有对毁谤者九平次进行报复,而是在怨恨里进行自我折磨,和阿初一起走进了曾根崎的森林殉情自杀,印证着“人情”与“义理”无法调解的矛盾命题。加藤周一在《日本文学史序说》中讲到这种“爱之死”,他说:“日本文化所产生的‘爱之死Liebestod’的表现,还没有超越过近松的‘私奔’的,可以说,这是空前绝后的……从没能完成的恋爱,向永恒之恋飞跃,在死上表现出超越万事的热情,既在历史之中,也在历史之外。”(4)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无法调和,只能以悲剧来结束冲突,这是剧中对“义理”与人情产生纠葛的化解途径,它虽然赋予了殉情以完美的意境,但终究是无奈而凄苦的。本尼迪克特将西方的文化定性为“罪文化”,把日本的文化定性为“耻文化”,“真正的耻感文化依靠外部的强制力来做善行。真正的罪感文化依靠罪恶感在内心的感应来做善行”(3),可以说切中要害。日本人的“知耻”最早是在幕府初期的镰仓时代被明确提出的,其耻辱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但其根深蒂固的“知耻”的意识是其民族性格中不可回避的,体现了日本独特的“耻”文化现象。近松门左卫门与井原西鹤、松尾芭蕉并称为日本元禄时代文艺界的三大巨匠,在净琉璃本的创作上为日本戏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创作了多部净琉璃本,无论是历史剧还是社会剧,都或多或少地将这种耻感文化融入到了对人物的情感与行为的文本叙述中。“耻”文化在日本的历史上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促使日本人齐心奋进,共同面对自然和社会的各种问题,但是其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应该看到耻文化的两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工支模合同范本
- 窗帘最好购销合同范本
- 楼房劳务施工合同范本
- 五一劳动节学生假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农村荒山流转合同范本
-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爱的智慧-二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第7课 《一匹出色的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农村建住房合同范本
- 防水门采购合同范本
- 2025混凝土搅拌车租赁合同
- 【MOOC】3D工程图学-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手工考勤记录表
-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2024)解读
- 施工现场噪音控制处置方案
- 户籍业务培训
- TCUWA40055-2023排水管道工程自密实回填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 2023年飞行员教员理论考试题库(核心600题)
- 高二【化学(鲁科版)】微项目:模拟和表征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教学设计
- 10kV线路跨越等级公路施工方案
- 《创新教育教程》第三章-组合创造法-教案-
- 未成年人监护状况基本情况表、监护人监护能力等级评估表、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