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洪道衬砌板块脉动上举力的形成分析_第1页
溢洪道衬砌板块脉动上举力的形成分析_第2页
溢洪道衬砌板块脉动上举力的形成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溢洪道衬砌板块脉动上举力的形成分析

1消力池底板冲淤在节水电工程中,主洪道、储水坝和护坡坝的主要破坏类型为:底土破坏、空侵蚀破坏、跌倒破坏等。其中揭底破坏具有历时短、范围大等特点,整块底板被水流翻起、掀走,对工程的危害很大。在实际工程中,大多数的底板破坏属于揭底破坏。例如:1961年6月建成的孟加拉国Karnafuli溢洪道工程,以1/5的设计泄流量运行一个月,经检测发现陡槽末端板块发生大面积冲毁破坏,破坏面积达到宽180m、长23m。1967年开始运行的墨西哥MalpasoProject溢洪道在1970年连续两周宣泄流量3000m3/s(设计泄流量的1/3),发现消力池底板有较大破坏,破坏范围达46%。重达720t的底板块,每块由12根锚筋锚固,竟然被洪水掀起冲走,锚筋被折断或拉断。中国刘家峡水电站溢洪道在1969年10月泄洪42d(泄量2240m3/s)后,底板发生冲毁事故。陡槽下游340m范围内,3处底板被水流掀起冲走,板下基岩的冲坑深度达13m。中间一块底板被整块掀起,翻转180°后反压在下游底板上。五强溪水电站在1996年7月下泄流量26400m3/s。由于池内水垫较浅,消力池长时间处于十分恶劣的折冲水流运行状态。洪水过后,经查明溢洪道右消力池(宽尾墩消力池)的部分底板块被水流掀起冲走,基岩冲坑深度超过30m,危及大坝安全。水工模型试验和工程失事调查均表明:板块的失事并非由渗透压力和扬压力引起,也非由水流中杂物冲击所致,而是由于水跃中大尺度紊流脉动压力,通过排水孔或者板块间的止水缝隙进入板块下表面缝隙层中,作用于板块上下表面的瞬时压力差可能形成很大的脉动上举力,将板块从坐穴中拔起,引起板块揭底破坏。因此,在溢洪道衬砌板块的设计中,必须考虑高速水流在衬砌表面强烈的脉动压力作用。2点的相位差问题脉动压力通过板块接缝处进入板块底面缝隙层中,并迅速传播开来是产生脉动上举力和造成板块揭底破坏的重要原因,这一事实早被人们所认识。然而,对于脉动上举力产生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观点。(1)脉动上举力的产生是由板块表、底面压力波的相位不同引起的。国内崔广涛由实验测量得出板块表、底面的脉动压力相关系数不超过0.4,据此推论块体所承受的脉动荷载是由于块体表、底面脉动压力相位非同步导致。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脉动上举力的产生是由板块表、底面流速不同、脉动压力波幅值和相位不同引起的。这两种观点并没有切实的理论依据,相位差的说法只是对板块最不利运作环境的一种假设。(2)F.Harung等人认为脉动压力波在缝隙中的传播类似于水压机原理。由于脉动压力是一个随机变量,溢洪道排水孔处或者板块止水接缝处的脉动压力在某时刻可能达到极大值。脉动极大值可以在瞬时无衰变的传入板块与基岩的缝隙层中。与此同时,如果板块上表面脉动压力刚好处于脉动压力极小值,这时脉动压力的瞬时时空结构形成最为不利的脉动上举力。两种观点的比较见表1。事实上,板块上脉动上举力的产生绝非是相位差问题,而是由于板块表、底面脉动压力的传播速度不同引起的。在板块缝隙中,脉动压力并不是以缝隙中水流的速度传播,而是以压力波的形式传播,传播速度可以近似为O(102~103m);而在板块上方,脉动压力的传播速度与河床临底流速同量级。板块表、底面所承受的脉动压力应当是两列随机压力波的组合。如图1所示,根据随机过程和统计理论,脉动上举力应满足:式中p′a、p′d分别为板块表、底面中点脉动压力;L为板块几何尺度;I为p′a积分尺度;p′为缝隙入口端脉动压力。求解式(1)中脉动上举力的方差,有:通常p′a与p′d互不相关,而p′d与p′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姜文超、张建民等人通过实验测量得出:板块底面各测点的脉动压力相关性最强,底面脉动压力与缝口脉动压力的相关性次之,板块上表面各测点脉动压力的相关性最弱),因此有:式中σp为入口脉动强度。令。并令σa=αpσp,αp≤1为比例系数。式(4)变为:式(5)即为板块上可能出现的最大脉动上举力的预报公式。若,由于0≤αp≤1,有:这与刘沛清在三峡断面模型冲坑内对板块脉动上举力进行实验量测所得出的结果Δp′max=(2.5~4.2)σpL十分接近。3板块等效设计厚度s由诸多工程失事分析得出:传统的基于恒定渗透扬压力的溢洪道衬砌板块的设计准则,对于高水头泄洪建筑中溢洪道或者水垫塘的衬砌底板设计来说,已经不再适用。对衬砌板块制定新的设计准则,必须考虑脉动压力在冲刷破坏中的重要作用。为确保板块升浮稳定,应满足下式:式中G、Fb分别板块所受的重力和浮力(认为板块表、底面所承受的时均动水压力近似相等);s为板块的等效设计厚度(是指如果板块与岩基相锚固,应在厚度设计中考虑锚筋断裂强度);γw、γc分别为水和混凝土的容重。对应于前两种脉动上举力的生成观点,有:可得板块设计厚度应满足:但是,V.Fiorotto通过研究证实,应用式(11)估计板块厚度过于保守,而且大大增加了水垫塘的防护消耗。V.Fiorotto在文献中引入修正系数α<1(与脉动压力积分尺度与板块几何尺度的比值有关),建议取α=0.5~0.8。则有:可以认为:由本文推导的理论结果ΔAmax=(3~4.2)σp,板块的设计厚度应满足:表2给出了几种不同观点下板块设计最小厚度的比较。可见,本文给出的理论分析结果是合理的。与实验结果以及V.Fiorotto的推荐结果都吻合较好。4溢洪道/水垫塘衬砌板块的设计准则通过对脉动上举力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导致水垫塘板块失事的脉动上举力并不是由于板块表、底面脉动压力分布的相位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