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生育年龄延迟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_第1页
中国女性生育年龄延迟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_第2页
中国女性生育年龄延迟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女性生育年龄延迟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妇女年龄人口的人口统计,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高龄产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这个问题涉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许多其他领域。这些问题引起了科学、技术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现在,分析并总结了女性生长年龄延迟的现状和问题,总结了各个领域相关人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想法如下。1总体分布情况我国高龄孕妇的发生率正逐年攀升,其母子合并症的发生率均相对高于适龄孕产妇,相关问题已日益引起医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据国家统计局分别在2005年、2007年、2009年对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按年龄分第一孩次生育率,基于1‰人口变动调查样本数据中显示,2005年35~39岁中国妇女的生育率为1.53,40~44岁妇女的生育率为0.34,45~49岁妇女的生育率为0.17;至2007年,上述统计数据均有大幅度上升,分别为6.95、3.52及3.2;到2009年的统计结果更是高达6.95、4.65和4.2。另外,据统计,2005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收的3000多名产妇中,10%为高龄产妇;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04年高龄产妇占当年产妇总人数的6.23%,到2005年则增长至9%;上海市医院总体高龄产妇数量成倍增长,其中国际妇幼保健院、第一妇婴保健院每月接收的高龄产妇都在20例以上,而以往每例都不到;贵州省人民医院,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占总产妇数量的一半,而过去,产妇多数是在24~29岁的最佳生育年龄前来预约生产的;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青岛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青岛市35岁以上的产妇已经占到产妇人数的10.7%,而2000年只占5.3%,高龄产妇所占的比例5年间增长了一倍之多;在重庆市,妇女平均育龄5年长3岁,据重庆市各地汇总的妇幼保健资料显示,重庆市妇女平均育龄较五年前推迟3年,重庆妇幼保健院2005年接收了3000多名产妇,其中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超过5%。以上数据结构显示,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因素的变化,高龄初产妇人数的不断上升,高龄初产妇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其生产孕育过程同时会给女性自己和社会带来诸多问题。2女性生长延迟的副作用2.1妊娠合并妊娠和妊娠合并妊娠并发症对孕产妇及分娩风险的影响高龄产妇生育易导致晚期流产率高、早产、难产、产程延长等问题,如在958例高龄产妇妊娠结局分析中,对高龄组和非高龄组两组孕妇围产儿情况比较中发现,高龄组围产儿死亡及晚期流产数达26例而非高龄组为2例,高龄组剖宫产达728例,非高龄组为358例。另外,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均可能进一步导致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可致妊娠晚期大量出血而危及母儿生命,是妊娠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如基于浙江省省慈溪市坎墩医院122例高龄妊娠妇女妊娠结局的调查分析,对高龄与非高龄两组妊娠合并症及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得出,高龄组妊娠高血压和妊娠期糖尿病分别达21人次和9人次,非高龄组为10人次和3人次,产后出血高龄组为14例,非高龄组为5例,前置胎盘高龄组为3例,非高龄组为0例,类似并发症都将大大影响女性生育的过程。由于高龄生育易产生并发症,其分娩风险也会呈现较高趋势。这主要关乎于两个方面,其一,分娩方式,由于高龄孕妇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增加,高龄孕妇骨盆和韧带功能退化,软产道的弹性差,高龄产妇分娩过程心理压力较大,使高龄孕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故剖宫产率明显增多,实验对208例高龄产妇和3218例非高龄产妇进行对比得出,高龄孕妇组的剖宫产率为59.1%,明显高于非高龄孕妇组的34.8%;第二,产后出血的状况,由于高龄产妇精神紧张、体力消耗大、结缔组织增多等影响子宫收缩及缩复功能,加之并发症、合并症增加,再之剖宫产率增多,故产后出血显著高于非高龄组,同样上述研究显示,高龄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8.2%,明显高于非高龄组的3.9%介于上述种种情况的产生,高龄产妇易受到心理困扰,致使其生育后将使自身免疫系统能力降低,高龄生产对产后恢复不利。2.2新生儿畸形发生率高在研究者对169例高龄妊娠妇女和200例非高龄妊娠妇女妊娠结局的调查分析结果中显示,2组妊娠分娩新生儿情况,高龄产妇组巨大儿个数、新生儿窒息个数、新生儿畸形个数分别为29例、9例和4例,而对应的非高龄产妇组分别是17例、5例和3例,另有研究也显示类似的趋势效果。由此可见,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明显高非高龄产妇的对照组。高龄产妇出现并发症等一系列危害时,除了对母体的生育造成伤害外,更严重的是对婴儿也带来不良影响,产妇在分娩期出现并发症会造成婴儿窒息身体缺陷婴儿和产妇死亡率增加等一系列危险因素。如对100例高龄产妇和2683例非高龄产妇的对比试验的调查研究显示,高龄产妇组新生儿窒息率达9%,非高龄产妇组为2.35%,出生缺陷高龄产妇组达1%,非高龄产妇组为0.26%,而新生儿死亡、产死、产妇死亡高龄产妇组分别达2%、1%、1%,非高龄产妇组为0.19%、0.15%、0.03%,高龄产妇组比例明显高于非高龄产妇。2.3晚育导致家庭社会问题高龄初产妇如在35~44岁间生育,当其面临退休时,子女仍处在中学未成年,而这批妇女正值首批独生子女,面临上要赡养4位老人,下要为子女的高等教育及就业奔劳,而此时女性本身则是要步入老年,因此身心俱疲,经济压力令人堪忧,家庭生活质量、社会福利问题面临严重挑战,由晚育带来的我国人口结构失调、生产力和抚养指数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面预期接踵而至。3妊娠合并心脏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3.1社会的变迁带来经济转型,社会的分化产生社会差别,而这样的社会差别使得女性社会经济地位有所不同,生活的观念有所不同,结婚、生育蓄积成本、育儿蓄积成本等基本经济基础能力上有所差异,产生社会分化、分层等等原因同样是带来女性生育推迟的原因。在这个模式之中,顺次逐级产生影响,而女性想要达到更好更高的效果,拥有更好的社会关系资源和社会地位,并保持其良好的社会地位和向上流动,就要在教育层次和职业获取等可以改变的环节中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继而导致其无法在适孕年龄生育。3.2医疗卫生领域更多的提倡对于特殊人群的健康服务,对于高龄产妇生育问题,首先应根据情况加强孕前健康教育、宣传及整个围产期保健,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高龄产妇的认识,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前住院监护。其次,加强对高龄产妇的围产期的管理过程,积极预防、治疗妊娠并发症的潜在发生。更多学者的研究提倡对高龄产妇应加强产前防范、加强孕期检查及产后、术后监护,积极观察其生命体征,尽量提早警惕和发现、治疗合并症,及时进行临产后综合评估,例如,临产后对胎儿宫内情况及大小、是否存在头盆不称、宫颈评分及会阴坚韧度和弹性应仔细进行评估。产程和胎心情况需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产后严密观察,预防产后感染及出血等预防措施。高龄产妇的生育过程对于女性心理也会产生影响,在此学者认为由于生理原因妊娠期易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及合并症并发症增高趋势,如对100例高龄产妇和120位非高龄产妇进行的对比研究调查发现,高龄产妇组产妇忧郁情绪评分和焦虑情绪评分分别为(56.7±12.3)和(60.2±13.4)均高于非高龄产妇组(34.1±9.5)和(31.8±10.2)。继而对于此类问题,研究者认为应调整好患者不良心态,应增强交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尽量解除其心理顾虑,做好产前的心理准备工作,为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做好准备工作。学者提到预防措施之一就是做好高龄产妇的心理工作,产妇家属在孕前、孕期需要多与产妇交流沟通,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3.3对于生育政策等相关优生优育领域应深入探讨并提出符合新时期最优生育年龄的科学依据及规范。女性生育推迟的现状强调了那些可能会引发出备受关注的宏观社会变迁的健康政策问题,即使不能改变不幸的宏观社会根源,这样仍然可以提供干预,减小继续破坏的发展的可能和一般化绝望,并缓解因此产生一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所带来的更深刻的社会问题的恶性循环,最根本的应对方法其实是提倡适龄婚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加大优生优育的宣传力度,主张对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尤其是初产妇要在适龄期进行育儿。3.4通过对女性生育推迟问题的文献梳理研究和探索,发现对于高龄产妇的研究多是从妇产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等医用学科的研究,女性生育除了是一系列自身的生理卫生过程之外,对于家庭和社会同样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件。医生可以从生理病理的角度给高龄产妇正确的建议,那么社会是否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给予女性更多的关怀,总之,要不断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