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国非泰语民族的形成
今天的泰国名字意思是“泰国的土地”或“泰国的土地”。但是,在泰国,除了主体民族泰族和与之有密切渊源关系的其他一些说泰语的民族外,还生活着许多不说泰语的“非泰语民族”,而在这些“非泰语民族”中,人数最多的就是操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languagefamily)语言中的孟高棉语族(Mon-Khmerlanguagegroup)语言的一些民族或他们的支系。今天操孟高棉语族语言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以及与之相邻的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在中南半岛地区,操高棉语的高棉人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柬埔寨,是柬埔寨的主体民族;而操孟语的孟人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泰国和缅甸南部地区。除了高棉人和孟人外,在今天的柬埔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的山区还有一些他们的支系或从古代孟高棉语民族中分化出来的新的民族。关于孟高棉语诸民族的起源,迄今为止还没有定论。早先有一些人认为,孟高棉语民族起源于南亚。其所属的奥斯特罗亚细亚语系被译为南亚语系,恐怕也暗含了最初翻译这一词汇时译者的观点。例如,早在1873年,英国人亚瑟·潘尔在《孟加拉亚洲学会学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勃固史》的论文,他在该文中论述缅甸孟人的族称和起源时就说:“这个词(指得楞——引者)源于得楞伽那,这个名称最初只用来指那些外国来的移居者,但后来却被用来指所有的人(指缅甸的孟人——引者)。”即认为缅甸孟人的族称“得楞”即是由得楞伽那(又译“特伦甘纳”——引者)一词转化而来的,孟人有可能发源于印度南部的特伦甘纳地区。但是,认为孟高棉语民族起源于印度的学者们都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相反,许多证据表明,孟高棉语民族起源于印度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例如,过去人们认为孟人与印度特伦甘纳有关,并用“得楞”一词来称呼孟人。后来,人们发现,孟人本身并不接受这个称谓。今天的孟人甚至认为“得楞”一词含有“杂种”之义,若称呼他们为“得楞”,他们是非常不高兴的。因此,缅甸政府以内政部和文化部的名义三次明令禁止称呼或使用“得楞”一词。显然,不能把过去对孟人的称呼“得楞”与印度联系起来,进而用以证明孟人或孟高棉语民族来自印度。也有人认为,孟高棉语民族就是中南半岛这块土地上的土著。例如,《高棉人》一书的作者伊安·马贝特等人在论述高棉人的起源时也认为,高棉人是在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民族群体,是当地的土著。柬埔寨学者登耶在否定高棉人起源于印度的观点时也认为:“高棉族是一个自古以来就生长在东南亚地区的古老民族,它不属于印度族,人种学家把高棉族划为澳—亚语系民族(Austriasiatiques)。高棉民族长期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一直到现在”。但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也没有提出足够的证据。更多的学者认为,孟高棉语民族起源于他们今天分布地的北边。例如,弗兰克·M·勒巴尔等学者就认为,“今天的高棉人的祖先大概是从北方或西方某个地方迁到他们今天居住的这块土地上的移民……。”具体在什么地方呢?凌纯声认为,孟高棉人起源于青藏高原。英国的卢斯教授对孟高棉语民族各个支系的语言和其他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后则认为,孟高棉人的发源地在红河三角洲一带。陈序经先生在其《猛族诸国初考》一书中也认为这个民族群体的发源地在这一地区。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孟高棉语民族起源于更北边的中国南方广大区域。例如,里查德·皮尔逊在分析说东南亚诸语言的民族的起源时就认为:“南亚语族(系)或许源自扬子江中游……。”国外一些史前史学者根据语言的分布和考古材料进行研究后,也得出结论说,今天东南亚的诸民族,绝大多数都是从中国南方迁去的。其中,操孟高棉语的族群是从华南带着农业文明一道,沿着中国南方的沿海地区进入今天的越南的北部,再从那里进入中南半岛腹地。后来,他们当中有一些人再进入印度。当然,在迁徙的路上,他们也一路吸收了沿途的土著人及其文明。许多中国学者都赞同孟高棉语民族起源于中国南方的观点,并认为,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同中国古代的一个被称为“濮”的族群有关。中国的史籍很早就有了关于濮人的记载。按中国古籍记载,从中国东南沿海到今天越南的北部地区一带,古代曾经分布着一个被称为“百越”的族群,而在“百越”的西支“骆越”(或雒越)的西面和西北面,即今中南半岛中西部和云、贵、川一带,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在云、贵、川一带,先秦至汉代活动着许多民族群体,其中有一支在中国古籍中被称做“濮”。与“越”后来被称为“百越”一样,“濮”后来有时也被称为“百濮”。如果说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濮人与孟高棉语民族的先民有渊源关系的话,那么,孟高棉语民族的发源地一定就在这一带广大区域内,特别是中国的西南地区。但是,应当说清楚的一点是,当中国史籍有了关于濮人的记载的时候,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早已经迁到中南半岛去了。孟高棉语民族是什么时候从中国向中南半岛迁徙的呢?一些苏联学者在对中南半岛考古发掘资料进行研究后认为,孟高棉语民族的先民是在公元前2000年末从中国西南地区南迁进入中南半岛的。尤中先生也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分布在云南南部和西南部的孟高棉系统的部落群,是没有向中印半岛南迁而仍然留在云南境内的部分。大部分孟高棉的部落,已经在公元前二千年代末迁入中印半岛去了。”还有学者认为,根据考古发掘的证据,到公元前3000年时,中南半岛的呵叻高原、湄公河三角洲和洞里萨湖一带,都已出现了一些简单的农业文明,其中一些可能就是高棉人祖先的文明。泰国北部南邦府和帕府的史前遗址表明,大约在100万年前,当地就有人类居住了。兰那地区也出土了大量的遗址,这些遗址表明,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兰那也开始有人类居住。许多学者都认为,这些当地史前人类的后裔很可能就是今天的“卡”(Kha)、“听”(Thin或Htin)、拉瓦(Lawa)等民族及其支系的先民,他们均属孟高棉语民族。另外,中南半岛上著名的湄公河(MekongRiver)是一个泰老语的名称,其完整的名称是MenamKong,应该译为“湄南公”,更准确的音译应该是“湄南空”。在这个名称中,“湄南”的意思是河,“公”或“空”是这条河的名称。“公”或“空”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条河的名称“公”或“空”即Kong这个词是由Khom一词演变而来的。Khom即是“高棉”一词的泰老语或傣泰语发音,但这个词又不完全等同于今天的高棉人,而是傣泰语民族对古代所有孟高棉人的泛称,有人把它译为“孔”。因此,湄公河这个名称最初的名称是MenamKhom,以后才讹变为MenamKong或MenamKhong,意思就是“高棉人的河”,或者更笼统一点,就是“孔人之河”,即“孟高棉语民族的河”。这个名称表明,这条大河流域原先都是高棉人或孟高棉语民族的地盘。同样,泰国北部的孟河原先也是因孟人而得名的。孟河又叫拉敏河,拉敏即Rmen,也是孟人的族称。这个名称也反映出泰国北方原先是孟人居住的地方。泰国北部谷河流域上游还有一条河流夜赛河在泰北的史籍里面叫做拉瓦纳提。“纳提”是巴利语“河”的意思,而“拉瓦”一词则是泰语民族对佤族的称呼。上述资料表明,孟高棉语民族早在傣泰语民族到来之前就已经生活在他们的后裔今天生活的这一片土地上了。在孟高棉语民族的先民向中南半岛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当中的高棉人这一支很早就发展到了他们今天分布的区域,并一度发展成了雄踞中南半岛的主要势力;而与其有亲缘关系的孟人一支,虽然也一度在中南半岛西部建立了他们的国家,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后来却被缅人和泰人征服和同化。现在,只有缅甸南部丹那沙林和泰国中部一些地方还有一些未被同化的孟人,成了这两个国家的少数民族。而这个族群中的其他支系,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则继续留在了中国西南和中南半岛北部地区,这个群体就是后来在中国的古籍中被称为“濮”的那一部分人,他们后来逐渐演变为今天仍然居住在这些地方的“北方孟高棉语诸民族”。在这些群体今天分布的大格局形成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在后来历史上的各个时期,他们中的一些民族或支系依然还在这个大格局内不停地迁徙流动。到中南半岛上各个现代国家的疆域基本定型以后,这些民族几乎都被分割在不同的国家,他们中的许多民族或支系都成了分散在许多国家的跨国境民族。据统计,今天生活在泰国的操孟高棉语民族以及他们的支系有孟人(Mon)、操本人(Caobon)、闯人(Chong)、拉瓦人(Lawa)、帕朗人(Palaung)、布朗人(Blang)、三陶人(Samtao)、帕劳人(Parauk)、拉篾人(Lamet)、克木人(Khamu)、听人(Htin)、卡霍人(KhaHor)、马布里人(Mlabri)、桂人(Kui)、布鲁人(Bru)、梭人(So)、西人(Seak)、卡棱人(Khaleung)、塔翁人(Thavung)等。如果按语言谱系归类,今天泰国这些操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语言的民族可以分别归入以下几个语支:一、属于孟加拉国的民族和相关分支机构(一)其他孟人古代国家在今天的泰国,属于孟语支的民族主要就是孟人或孟族。孟人是历史最为悠久也是各个方面发展水平最高的一个民族。到公元初,当高棉人在今天的柬埔寨建立王国的时候,在今天的泰国南部、缅甸南部和马来半岛北部,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孟人的古国。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从公元初到以后若干个世纪这一历史时期,这一带地区出现的孟人古国主要有“林阳”、“顿逊”、“投和”、“罗斛”、“女王”、“盘盘”、“哥罗”、“丹丹”、“狼牙修”、“赤土”、“罗越”、“得楞”“白古”等等。据学者考证,这些孟人古国的方位就在今天泰国和缅甸的南部和马来西亚的北部一带地区。尤其是其中的“赤土”、“投和”、“罗斛”、“女王”等国,一般都认为是古代孟人或与之有关的民族在今天泰国的土地上先后建立的国家。但是,随着后来缅人和泰人的崛起并成为了今天缅甸和泰国的主人,一度雄踞中南半岛西南部广大地区,其历史与高棉人的历史一样辉煌,其文化为今天中南半岛诸多民族所继承的孟人,其国家逐渐被缅泰民族所灭,其势力也日见衰落,并不断被同化。今天,只有少部分孟人保留着他们的血统和文化习俗,偏居在泰国和缅甸等国的南部一隅。据最近的一份资料统计,今天生活在泰国的孟人还有12万人,主要分布在干乍那武里(Kanchanaburi)、叻武里(Ratchburi)、碧武里(Phetchaburi)、阿瑜陀耶(Ayutthaya)、华富里(LopBuri)和呵叻(Ratchasima,又译那空叻差是玛)等府。(二)片土地并征用于孟人与孟人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操本人。语言学家认为操本人的语言就是古孟语的一个分支。有人研究后认为,操本人就是泰人进入今天泰国这片土地并征服建立在今天南奔地区的孟人国家哈里奔猜以后不愿被泰人统治而逃进山区的孟人演变而成的。操本人自称尼亚库人(Nyah-Kur),意思是“森林里的人”。操本人是泰人对他们的称呼,意思是“山里人”。目前泰国操本人的人口只有3000人左右,主要生活在猜也奔(Chaiyaphum)、呵叻(Ratchasima)和碧差汶(Phetchabun)等府的一些村庄里。二、属于percubuzin的民族志和相关分支机构(一)柬埔寨城间人间,又有内部小制定的“推动”,可提出“因人”在泰国,属于孟高棉语民族中操皮尔语支的民族只有闯人,这个民族形成的历史也比较早。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广泛地分布在今天的柬埔寨北部和泰国东部地区。我国元朝人周达观在其所写的《真腊风土记》一书中谈到当时柬埔寨的奴隶时说:“人家奴婢,皆买野人以充其役,多者百余,少者亦有一二十枚,除至贫之家则无之。盖野人者,山中之人也。自有种类,俗呼为撞贼。到城中,皆不感出入人之家。城间人相骂者,一呼之为撞,则恨入骨髓,其见轻于人如此。”周达观说的“撞”,就是今天的闯人。从周达观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柬埔寨真腊时期,这个民族中有许多人被高棉人从山里弄到家中当奴隶。泰国的闯人中今天还流传着一个关于他们早期历史的传说,他们认为祖先曾经于公元4世纪至13世纪的时候在今天泰国的尖竹汶府(Chanthaburi,又译庄他武里)的关喀武里(Kuankraburi)地区建立过一个小王国。公元1767年,泰国吞武里王朝的创建者郑信王在抗击入侵的缅军时,也曾经征召尖竹汶地区的闯人当兵,而许多闯人为了逃避兵役,就纷纷迁徙到今天尖竹汶府马坎(Makham)地区以西的一个叫做吉差古(Kichagud)的地方,还有一些闯人则迁徙到与柬埔寨接壤的哒叻府(Trat)一带。目前生活在泰国的闯人只有2000人左右。三、属于palangicberuch,属于palangicberuch(一)泰越南人一般在唐以前才有分化形成的民族在泰国的孟高棉语民族中,还有一个比较古老的民族就是拉瓦人。拉瓦人与我国的佤族实际上就是同一个民族。我国把佤族的语言与德昂族和布朗族的语言一道划为佤德语支,而国外则称为帕朗语支。在北方孟高棉语民族当中,佤族或拉瓦人是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据统计,目前佤族(包括拉瓦人和其他一些支系)总共有100万人,其中分布在中国境内的佤族有35万(1989年),而在中南半岛各国,缅甸有60万,泰国和老挝有3至5万左右。而据一份更新的资料统计,泰国的拉瓦人有17300多人。这表明在佤族—拉瓦人这个群体中,泰国的拉瓦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有学者认为,今天中国云南和中南半岛的所谓北方孟高棉语诸民族大概是在中国唐宋以后才逐渐分化形成的。例如,《云南各族古代史略》一书就说:“到了唐宋时期……濮人已分化成‘朴子’和‘望’两族,前者形成今天的布朗族和崩龙族(现称德昂族),后者形成今天的佤族。”泰国北部有许多用泰阮文和巴利文写的关于泰阮人早期历史的编年史,都提到在泰阮人到达当地之前,当地的土著人是拉瓦人,巴利文把他们叫做密拉卡人,即野蛮人。有一部编年史说,泰阮人到来的时候,当地的土著人是拉瓦人,他们由两位头人统治着,这两位头人的名字叫做木他郎(Mutalang)和维窝(Vivo)。泰阮人到达以后,一度与他们结成联盟。拉瓦人的头人木他郎还把两位拉瓦女子送给泰阮人首领召苏瓦那坎登(ChaoSuvannaKhamdeng)为妃,她们与召苏瓦那坎登生的儿子就是统治兰那地区的第一个泰人王朝的始祖。还有一部泰阮人的编年史说泰北地区的许多城镇最初都是拉瓦人建立的。还有一些民族学调查资料认为,清迈城边最高的山———素贴山在泰阮人到来之前就曾经是当地拉瓦王国的都城。还有学者甚至认为,中国史书记载的位于今天泰国中部的罗斛也是佤族建立的国家,并认为“罗斛”一词是Lvo、Lavo或Louvo的对音,Lvo、Lavo或Louvo也就是拉佤(或罗佤)。在泰国,分布在今天泰北地区的拉瓦人大约自公元13世纪以后才逐渐被泰人控制,泰人控制了拉瓦人以后,主要是向他们征收贡赋。据清迈王族后裔和拉瓦人的长者说,从前拉瓦人和泰北的其他民族都是清迈王爷的百姓,每年要向清迈王爷缴纳稻谷、山货和鲜花等贡赋。清迈王爷承认拉瓦人对所在地区土地的所有权。今天,泰国的拉瓦人主要分布在泰国北部的清迈(ChiangMai)、夜丰颂(MaeHongSon)、清莱(ChiangRai)、南奔(Lamphun)、南邦(Lampang)、色梗港(UthaiThani)、素攀武里(SuphanBuri)和干乍那武里(北碧)等府的山区。(二)“崩龙”族的分布与佤族或拉瓦人关系比较密切的就是帕朗人。所谓帕朗人,实际上就是崩龙族(中国现已改称为德昂族),“帕朗”就是“崩龙”是异写。帕朗人或崩龙族在语言上与佤族非常相近,大概就是从佤族这个群体中分化出来的。古代缅甸的碑铭中就常常提到“崩龙”(Ponlon)这个词。公元1375年,东吁王朝建立之初,该王朝的四座“奠基城市”中,有一座就是“崩龙城”。蒲甘王朝后期的一位著名高僧摩诃卡萨帕(Mahakassapa)就是“崩龙城”的城主,他本人也是一名崩龙族人。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缅甸的蒲甘王朝时期和阿瓦王朝初期,“崩龙”在缅甸的分布远比他们今天的分布区域广得多。伊洛瓦底江右岸出土的许多蒲甘王朝时期的碑铭中都提到有“崩龙”奴隶,一些碑铭还提到了崩龙水渠和崩龙水田。但是,在现在的缅甸境内,只有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山区才能见到少量的帕朗族(即崩龙族)了。目前,东南亚的帕朗人或崩龙族主要居住在缅甸。据统计,在1995年时,缅甸的帕朗人或崩龙族有25万多,泰国有1937人,但是最近的估计数字为5000多人。(三)基于利益衡平的投运语支与帕朗人或崩龙族关系较为密切的是布朗族。布朗族也是一个跨国居住的民族,我国学者一般把他们的语言划为孟高棉语族中的佤—崩龙语支,而国外学者则称为帕朗语支。布朗族的主体居住在今天中国的云南省境内,还有一些分布在缅甸和泰国等国境内。据研究,泰国的布朗族是在约40年前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从西双版纳经过缅甸而迁入的。目前泰国的布朗族人数只有1200多人,主要居住在清莱府的美赛(MaeSai,又译为夜柿)、夜簪(MaeChan)等地的山区。(四)拉瓦族或布朗族三陶人的语言也属于帕朗语支,泰国的三陶人自称他们的祖先居住在中国的西双版纳。但是,三陶人是什么时候迁到泰国的,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虽然一些学者把三陶人单独列为一个民族或群体,但是,有的学者认为他们是拉瓦人即佤族的一支;还有学者认为他们是布朗族的一支。今天,这个群体除了居住在泰国外,还有一些居住在缅甸和老挝。据国外学者考察,在今天老挝的北部地区居住有2000多三陶人,缅甸的掸邦地区也有一些三陶人,但人数不详。目前居住在泰国的三陶人只有100人左右,主要居住在清莱府美斯乐地区特泰乡(ThaedThai)一个名叫曼星叠诺(BanHinTaekNoc,又译为满星叠)的村庄。(五)针对制度的民族或群体泰国境内还有一支操帕朗语支语言的人叫做帕劳人。有一些学者认为帕劳人就是拉瓦人即佤族的一个支系。但是,在最新出版的关于泰国民族的书籍中,帕劳人还是被列为了一个单一的民族或群体。有人认为泰国的帕劳人来自缅甸,也有人认为来自中国,但对于他们是在什么时候进入泰国的,人们也不是很清楚。西方学者施莱辛格在2000年对这个群体进行调查后认为,这个群体大概是在120年到130年前从缅甸迁到泰国来的。据统计,1999年时,泰国的帕劳人有23家,共105人,主要居住在清迈府清道(ChiangDao,又译清佬)地区那外乡(NaWai)一个叫做曼拉瓦(意为拉瓦村)的村寨里。(六)拉人的常在地区还有一支属于帕朗语支的人叫做拉篾人。拉篾人主要居住在今天老挝境内西北地区湄公河上游至朗勃拉邦一带地区,拉篾人自己也认为他们的故乡就在那一带地区。据一份资料统计,1995年时,老挝的拉篾人共有16740人。泰国的拉篾人是在19世纪末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从老挝西北地区迁入的。目前泰国的拉篾人只有600余人,主要生活在清莱府的央巴宝(WiangPaPao)地区的曼差帕塔那村(BanChaiPatana)。四、属于khovicberen的民族和相关分支机构群(一)云南边境地区在中南半岛北部的孟高棉语民族或支系中,还有一个人数比较多而且历史也比较悠久的群体就是克木人,克木人的语言属于孟高棉语族中的克木语支。虽然克木人也是与古代濮人有关的群体在迁徙过程中进入今天中国的云南边境地区和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北部地区后才逐渐形成的民族群体,但自有文字记载他们的历史以来,他们已经是今天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土著”了。克木人的分布范围包括今天的中、越、老、柬、泰、缅等几个国家。在中南半岛国家中,老挝是克木人的主要居住国。据一份20世纪80年代的统计,中南半岛的克木族或克木人约有40余万。其中,老挝约有30余万;泰国约有7万余人;越南约有4万余人;柬埔寨约有2000余人;缅甸的克木人人数则还没有统计数字。但据2000年的一份资料统计,泰国的克木人只有10198人。泰国的克木人主要居住在泰国北部的清莱、难、南邦、色梗港和干乍那武里等府的山区。(二)对老挝人的迁徙另外一个在语言上被划为克木语支的是听人。听人在语言和体质特征方面与克木人的关系都很密切。有学者认为,听人是由居住在今天越南中部的一些古代孟高棉语族群演化而成的。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逐渐迁徙到了老挝。泰国的听人是在20世纪初才从老挝迁去的。据最近的一份资料统计,泰国听人的人数有48025人,主要居住在难府的山区。(三)卡霍卡霍卡霍人也是操克木语支语言的一个民族或他们的一个支系。外界对这个群体的历史了解得还不是太多。有学者认为卡霍人就是从克木人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卡霍人自称“怀”(Huay),意思是“森林中的溪流”。他们认为这个名称说明他们的祖先以前是居住在水边的人,是后来才被赶到山上去的。目前卡霍人的主要分布地是老挝。大约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才有一些卡霍人被卖到今天的泰国作为奴隶。由于他们翻山越岭的能力非常强,当时泰国的统治者还雇佣他们充当信使。正因为他们行走如飞,泰国人把他们称为“卡霍”,意思就是“行走如飞的奴隶”。据统计,目前居住在泰国的卡霍人只有500人左右,主要居住在难府的曼南岭(BanNamLieng)、曼邦霍(BanPangHok)、曼奔(BanPeen)、曼会坤(BanHueyKohn)等几个村庄。由于长期为泰族贵族服役,许多卡霍人已经不会说他们自己的语言了。(四)疫情对促进克木语支语言的影响还有一个操克木语支语言的民族或他们的一个支系,叫做马布里人。马布里人与今天居住在泰国南部的塞芒人一道被认为是中南半岛上最原始的居民,他们的体质特征还带有很多黑色人种的特点。许多学者认为他们是遥远的古代曾经广泛地分布在中南半岛地区的黑色人种的后裔。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他们一直居住在原始森林里靠狩猎和采集为生。据研究,泰国的马布里人是在19世纪的时候才从老挝迁徙过去的,到1919年的时候,他们才被人在今天泰国猜也奔府的普乔地区发现。后来,有人又在黎府(Loei)的普卡东(PhuKradung)山区发现了一些马布里人。目前,这个群体的人主要分布在老挝和越南。其中,有大约700人生活在老挝塞耶武里省(Sayaburi);还有5000多人生活在老挝甘蒙(Khammuan)和波里坎塞(Bolikhamsai)两省的东部及与越南广平省交界的地区。实际上,马布里人最初说的可能不是孟高棉语,他们可能有他们自己的语言。但是,由于他们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太低,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逐渐接受了周边民族的语言。据研究,今天居住在老越边境地区的马布里人说的语言属于越芒语族的语言,而其他地区的马布里人说的才是克木语支语言。居住在泰国的马布里人只有182人(2000年),主要散居在难府和帕府(Phrae)的一些山区。泰族和老族把这些人称为“皮冬銮”(PhiTongLuang),意思是“黄蕉叶鬼”。这一名称的由来,据说是因为他们没有固定住所,一旦他们用来盖棚顶的芭蕉叶黄了,他们就要迁徙。加之他们皮肤很黑,泰族和老族把他们视为鬼怪,所以才给他们起了这样一个名称。五、属于与卡巴尼有关的民族和相关的分支机构(一)黑色人种—桂人在泰国的孟高棉语民族中,桂人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民族或支系。桂人的语言属于孟高棉语族中的卡兑语支。桂人中的一些人在体质特征方面带有明显的黑色人种特征,与生活在马来半岛的一些属于黑色人种的民族很接近,可能是在历史上较早的时候与黑色人种发生混合以后形成的古孟高棉语民族中的一支。今天泰国桂人的人口有18万,主要居住在今天的泰国与柬埔寨和老挝交界的大片地区。除了泰国以外,今天柬埔寨北部诸省和老挝的西南部地区也生活着许多桂人。(二)布鲁—布鲁人泰国的布鲁人属于孟高棉语族中的卡兑语支。布鲁人的主体分布在今天越南中部最西边的广治省和与之相邻近的老挝甘蒙、沙湾那吉、沙拉万等省,是当地的土著民族,在当地被称为“布鲁—云侨人”(Bru—VanKieu)。据越南1989年的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当时越南的布鲁—云侨人有4万人。越南的布鲁—云侨人分为5个支系:布鲁人、云侨人、马空人(Makong)、治人(Tri)和侉人(Khua)。而据老挝1993年的统计,当时老挝的布鲁—云侨人有64000人。泰国的布鲁人只是这个群体中的一部分,据研究,泰国的布鲁人是在80年以前从老挝迁徙到泰国乌汶府(UbonRatchathani)的,目前主要居住在湄公河以西距河岸30公里远的曼他龙和湄公河与孟河交汇处地带。据2000年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居住在泰国的布鲁人只有800人。(三)雷、梭蓬、梭治、sotri的组成梭人的语言也属于孟高棉语族中的卡兑语支。梭人的主体也在今天的老挝和越南,有梭众(SoTrong)、梭斯雷(SoSlouy)、梭蓬(SoPhong)和梭治(SoTri)等支系。泰国的梭人也是在19世纪中叶从老挝迁徙来的。今天,泰国的梭人大约有3万人,主要分布在湄公河西岸的莫达汉(Mukdahan,又译莫拉限)、色军(SakhonNakhon,又译沙功那空)、那空帕侬(NakhonPanom)等府的一些地方。(四)原始西语词汇西人也是孟高棉语民族中操卡兑语支语言的民族。许多学者认为,西人最初生活在今天越南中部的顺化一带,这一观点得到了语言学界的支持,因为今天老一辈西人操的原始西语中有大量的越南语词汇。后来,西人从越南迁徙到了老挝。大约在150年前至200年前的时候,有一些西人越过湄公河进入了今天的泰国。今天,泰国的西人中还流传着有一位叫做翁木(OngMu)的天神带领他们的祖先从老挝来到泰国的故事,翁木也是今天泰国的西人信仰中最受尊敬的神。目前,泰国的西人主要居住在那空帕侬府的一些地区。(五)早期居住于南半岛的孟高棉民族卡棱人的语言也属于孟高棉语族的卡兑语支,卡棱人是孟高棉语民族这个大群体中的哪一支演化而来的?目前学者们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但许多人认为他们是由早期居住在中南半岛中不地区的一些孟高棉语民族的先民演化而成的。在泰国的卡棱人自己的传说中,说他们的故乡是在今天老挝中部与越南交界的那一带地区,他们的祖先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脏基础知识课件下载
- 端午节家长课件
- 心理咨询说课课件
- 委托出售专利协议书范本
- 药店聘用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年园区物业项目发展计划
- 心理健康课件百度
- 2025版个人经营性店铺股权交易与经营权限合同
- 2025年度绿化树木种植与土壤改良工程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屋顶防水改造安全施工协议
- TB-T 3356-2021铁路隧道锚杆-PDF解密
- 螺旋测微器读数练习(含答案)-文档
- 热射病患者的护理个案
- JJG 635-2011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器
- 《铬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技术指南》(T-CAEPI 37-2021)
- 四年级【语文(统编版)】牛和鹅(第二课时)课件
- 物理 八年级上校本作业
- 角膜板层裂伤查房
- 内燃机车柴油机 课件 2-1-6 16V280型柴油机调控系统认知
-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三级手术目录(2020版)
- 呼吸科利用PDCA循环提高肺功能检查结果达标率品管圈QCC成果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