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夜夜柔夜》《夜色温柔》的非线性叙事
反传统的线性叙事欣赏美国文坛著名作家费伦斯皮茨菲茨杰拉德(is斯科特约瑟夫费茨杰德(1896-1940)的小说向全世界展示了这位充满活力、欢乐的美国“爵屋”的风格。他的小说语言就像散文一样优雅,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都是先进的。菲茨杰拉德创作的长篇小说《人间天堂》及《漂亮冤家》让他一举成名,而《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则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夜色温柔》可以称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姊妹篇,因为都是描写“爵士乐时代”,都是描写“美国梦”。但是,《夜色温柔》耗时9年才完成,正式出版于1934年。当时美国社会面临经济大萧条的危机,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严肃的政治话题,而《夜色温柔》这部小说从表面看是描写旅居海外的美国富有阶层的生活,这与严肃的政治气氛显然不相融,而且作者运用前瞻性的创作技巧,让小说呈现出结构混乱,语言缺乏逻辑,主题复杂等特点,这在当时也一时让人难以接受。菲茨杰拉德在创作《夜色温柔》时就写信给著名编辑帕金斯,在信中他写道:“这部小说无论在形式,结构,还是思想内容上都将十分新潮”。①小说探讨的是乔伊斯和斯泰茵一直在致力探讨却无结果,而康拉德说进行研究:国外评论家MaxwellGeismar把《夜色温柔》归为心理小说,运用当时流行的弗洛伊德学说来分析和研究作品主人公的精神分裂和心理变态成因。Kent和GretchenKreuter将《夜色温柔》视为一部婚姻道德小说,撰文探讨小说人物道德价值观的丧失及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缺失所造成的人生悲剧。国内专家王宁教授从精神分析学,张勤女士从女性主义和结构主义,姜礼福老师运用空间理论等对该小说进行研究,并已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该小说在叙事技巧上从中间开局,叙事视角的不断切换,叙事场景的不断重复,特别是突破和解构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在那个时代也是大胆的创新。虽然传统的线性叙事线条根深蒂固,就像解构主义代表J·希利斯·米勒指出:“线的模式是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语言中最有力的一部分”②,即便是这样,菲茨杰拉德以其前瞻性的创作思维,解构了传统的叙事方法,让文本出现非线性的叙事特征。《夜色温柔》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法国著名海滨旅游胜地里维埃拉海滩热闹的场面拉开,采用直叙的手法。年轻女演员罗斯玛丽对戴弗夫妇富丽堂皇的社交场面艳羡不已,对迪克·戴弗的英俊潇洒、风度沉稳、干练利索暗恋在心。在她频频与戴弗夫妇的相处中,她大送秋波,与迪克双双坠入爱河。戴弗夫人约有察觉,导致她的精神病复发;第二部分以戴弗夫人尼科尔的回忆为主,倒叙迪克初涉社会时富有理想和朝气蓬勃的青春风貌,尼科尔患病的原因,迪克与尼科尔的结合,迪克事业上的滑坡,家庭关系的恶化,精神上的颓废;第三部分描写迪克更加沉沦,遭到妻子的背叛,“美国梦”被现实击得粉碎,他最后化作一个点飘荡在某个小镇。三部分的安排显然违背传统叙述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线性结构。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作了关于悲剧的论述,他认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③当时的悲剧是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亚氏在《诗学》中强调文学艺术形式的完整性,即事件叙述要具有统一的结构,有开端、中部和结尾。这一阐释后来发展为叙事文学的四要素,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并且这一理论影响了整个西方文学传统,即叙事线条要求完整。然而《夜色温柔》表面情节并不完整,支离破碎,没有严格的开端和结尾,偏离了这项传统。《夜色温柔》描写的是“爵士乐时代”的哀歌,渗透的是作者深深的哲学思考。在人物的命运上,小说把人变为非人,人无法把握命运,只有体验现实的能力,人物在精神上和意志上被彻底解构,失去自我,浓缩为点状游离物。现实体现的则是混乱的秩序,繁华热闹的场面,充斥的却是暴力和色情,交织的是横流的物欲。实际上这样的安排有利于从结构上支撑主题所指涉的人物性格的分离性、社会秩序的混乱性、“美国梦”的不完整性,体现作者反传统的解构策略。评论家JamesGindin曾指出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形式上突破常规,尤其体现在小说《夜色温柔》中,小说的活力及感知从不完整的结构和表面的观点中得到自然流露。”④不完整的结构,突破常规的叙事方式,非线性的叙事线条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一.内外分析:从中间开始的叙述如果按时间顺序,小说第一部分发生的事情应该在第二部分之后,但是小说就这样直接突兀地把读者引领到法国里维埃拉海滩,参与一群旅居海外的美国年轻一代的奢侈生活:热闹喧嚣的场面,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每个人内心帜烈的的欲望。这种从中间开始的叙事必然要引发读者的好奇心。解构主义重要代表人物J·希里斯·米勒认为叙事线条不可能有开头,他在《解读叙事》中指出:“开头涉及一个悖论,既然是开头,就必须有当时在场和事先存在的事件,由其构成故事生成的源泉或支配力,为故事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一事先存在的基础自身需要先前的基础作为依托,这样就会没完没了的回退。”⑤米勒的观点打破了文本的疆界,视文本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如果读者对无限时间延绵中的一种开头进行探索,米勒认为会导致一步步顺着叙事线条回溯,无穷无尽的回退。下面将分析小说《夜色温柔》中没有稳定的开头。小说以喧闹的场面开头,让读者直接体验迪克既想要和罗斯玛丽浪漫一番,又想避免妻子尼科尔不受伤害的两难处境。读者禁不住要问迪克为什么不喜欢她貌美的妻子尼科尔?这对貌合神离的夫妻感情上出了什么危机?迪克为什么有这么诱人的举止,他的来历又是什么?……诸如此类的疑问,牵引读者回到小说第二部分,时间1917年。这部分以倒叙的形式,穿插尼科尔的意识流,叙述了迪克初出茅庐时的光辉形象,揭示尼科尔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原因,迪克接手她的诊治工作。在尼科尔的意识流的流淌中,读者既看到了她的婚姻生活,又和她一起感受了因为迪克的背叛给她所带来的愤怒与狂躁。紧接着小说在这里连上了第一部分牵涉的内容,叙述迪克在这场婚姻中的心衰力竭。第二部分一开始就对迪克作了描述,一位在神经病理学和心理学上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1917年春天,理查德·戴弗医生第一次到苏黎世的时候,才二十六岁,这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好年纪,也的确是单身汉生活的顶峰时期。”⑥第二部分可以作为小说的开头吗?按时间顺序第二部分理所当然可以成为小说的开头。但是在逻辑上,如果把第二部分安排为小说的开头,仍然可以穷究小说无尽向后延伸的开头……因为在这种打破小说疆界的前提下,无论怎样都可以视作是从中间开始的叙述,而没有一个确定的开头。小说介绍完早年迪克春风得意的风光后,接着又对这种突然的开头进行解构:上面的叙述带点传记的意味,没能让读者满意地了解到,本书的主人公像当年懒洋洋地呆在加利纳杂货店的格兰特一样,随时做好准备,响应召唤,走向复杂的命运之旅。而且,它还让人费解,就像人们偶然看到自己认识的一个人的照片,认识他时,这人已是成熟老练,而照片上的他却青春年少、精神、结实、目光锐利,全然一个陌生人,因而令人颇感震惊》。⑦如果把第二部分作为小说叙事的开头,同样会让读者感到是在认识一个“陌生人”,禁不住满腹疑问:为什么这个人会少年老成?他的成长经历是什么……?这样就不得不把小说后面在介绍迪克奔丧时对他身世和成长的倒叙部分放在开头。如此下去,小说就不可能有确定的开头。小说叙事的开头是在无限的叙事中截取了一部分,让读者去探寻文本错综复杂的无限意义。小说从中间开始,不按传统线性叙事顺序安排,李维屏专家是这样分析的:“他别开生面地从中间开局,从而让读者即可步入迪克的复杂经验之中。”⑧叙事在不经意间唤起了读者去领略“爵士乐时代”狂欢的激情,去流淌复杂的现代体验。不按传统的叙事线条的开头叙事,别开生面,让读者积极投入故事的阅读之中,时而让读者身处故事之中,时而又让读者身处故事之外,增加读者与叙事者的互动。因为“开头既需要作为叙事的一部分身处故事之内,又需要作为故事先为存在的生成基础而身处故事之外。”⑨二.故事的结论:公共的自由与凸显女性意识的崛起米勒同样认为:“不存在叙事线条的结尾,至多只存在结尾的感觉。”⑩“感觉”一词表明结尾只是主观心理方面的结尾,倘若把此“结尾”放在开放的叙事视野中,这种“结尾”在哲学范畴中则具有不可能性。因为“倘若结尾被视为费尽心机打成的结,那么这个结又总能被叙述者或后续事件重新解开,被重新解释。倘若结尾被视为对线条的梳理,那么梳理出来的就不会是一根松散的线条,而会是无数根并列的线条,但全都可以再次打结。”11由此,结尾是有限中的无限,片刻中的延绵。按解构主义观点,任何叙事都存在结尾的矛盾困境。小说《夜色温柔》的结尾是借尼科尔的视角告诉读者迪克游离成一个点,漂浮在某一个小镇上:“不过,不管怎么说,几乎可以肯定他就在美国的那个部位,不是在这个小镇,就是在那个小镇。”12迪克就像尘埃一样消失在读者的视野里,看似故事在此可以结尾,可以打结。但是仍可以追究他生活在不知名的小镇上继续履行医生的职责拯救别人,还是干其它什么的,好奇的读者尽可能地可以展开这个故事的接龙。米勒形象地称之为给故事既“打结”又“解结”,按他的话就是说“开头之时就是结尾之际。”13这种具有美学意义的零度结尾,可以让读者自由阐释,发掘文本意义的多重性,在叙事技巧上呈现出解构主义策略。在女性主义读者那里,可以把迪克的隐退看作是父权文化的丧失,女性意识的崛起。张勤在她的文章里这样分析:“这无疑意味着传统父权中心文化的逐渐退场已不可避免,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权主义的崛起自然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4陈静的文章里分析出这是迪克彻底摆脱科学理性束缚的表现,再次舒展人性的自然,重获新生的开始。她写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迪克自身经历了思想上的变化,他最后作出选择,离开尼科尔,返回家乡小镇以普通医生的身份行医,既为他自己也为尼科尔彻底摆脱无限制的科学理性束缚,获得新生的自我,感受自然的人性提供了契机。”15陈才忆教授认为迪克的隐退是他自觉退出爵士乐时代的华筵,返璞归真,有点类似中国古代陶渊明隐居园田的怡然自得。16这些意义多样的阐释别无道理,解构了单一的结局,单一的文本解读,体现出解构主义的特点:开放式的结尾,开放式的文本。文本意犹未尽的的结尾,有效地连接了读者与文本的交流,读者的能动性也得到最大限度的调遣。看似平淡无惊的结尾:尼科尔离开迪克嫁给雇佣兵汤米·巴班,开始新的生活;迪克带着他的超级梦想“美国梦”回归在某个小镇;罗斯玛丽由天真纯情的姑娘变为风尘世故的女子,上演过几百部电影的女演员……读者尽可能地可以沿着这几条线继续把叙事展开。“结尾虽然可以将叙事线条收拢打成完整的结,以此标识叙事的结束,然而任何结尾都可以被读者的想象继续打开,使叙事处于开放的状态。”17至此,《夜色温柔》成功实现了对传统封闭式结尾的解构。非线形性的构思和情感的表达本文从叙事线条上分析了小说《夜色温柔》的解构主义策略,即在叙事线条上小说解构了传统小说稳定的开头和结尾。文本呈现没有固定的开头和结尾,留给读者极大的空间,让读者积极参与文本的阐释。这种带有解构特点的叙事方法是为主题“美国梦”的破灭服务的。小说通过解构叙事线条的完整性,达到呈现叙事线条的非线形性,将叙事和人物的命运消解成为没有确定意义的符号和没有终极意义的游戏,努力彰显“美国梦”的破碎,非完美,显露出一位严肃作家追求艺术的精益求精。小说表面结构的凌乱,隐藏的是作者精致的用心,因为“井然有序的现实主义作品既无法反映复杂的现代经验,也难以表达他们对社会本质的洞察力。在一个严重异化和荒诞不经的时代,如采用有序而又有趣的情节去表现生活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墙粉刷包工合同样本
- 书面招标货物采购合同样本
- 如何利用大数据优化生产计划
- 出售肉牛批发合同样本
- 中介代签合同样本
- 个人转让住房合同范例
- 图书选题计划
- 农场采购化肥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如何签订正规的租赁合同
- 2025租赁会议室合同协议范本
- 施工进场通知书
-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课件
- 幼儿园小班科学艺术:《欢乐的小芽儿》 课件
- 子宫肌瘤课件PPT(共38张PPT)
- 《病理学》肝硬化课件
- 汉字的五行属性与三才五格计算方法
- 唐山高科总部大厦幕墙工程幕墙招标技术评估总结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测试卷
-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全套课件(完整版)
- 机电经典安装工程相册图解PPT86页
- 10kV线路拆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