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梁上下〕1编辑课件1.阅读下面选自?孟子?文段,答复以下问题。〔6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1〕
〔1〕以下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孟子认为不仅要将仁爱之心施与家人,还要将这种仁爱之心推广到他人身上,这样才可以到达自如地统治天下。
B.?诗经?所说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典范,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的道理与孟子所说的推恩是一样的。
2编辑课件C.孟子用“足以保四海〞和“无以保妻子〞造成强烈的比照,说明推恩与不推恩其结果是不同的。
D.孟子认为古时候的人大大地超过今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推销自己。
〔2〕“推恩〞就是推行仁政,这里孟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劝导齐宣王?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孟子用的是推己及人的方法。儒家的政治理念是君王由修身做起,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里孟子强调君王要善于将自己的一切好的行为推广到百姓的身上,这样就可以得到百姓的拥戴,从而稳固国家的统治。3编辑课件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答复以下问题。梁惠王曰:“寡人愿安①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④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⑤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⑥,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上?1)4编辑课件(1)以下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以梃与刃〞的譬喻是为了说明“以刃与政〞的“不仁〞,来引起惠王的警惕,提高他的觉悟。B.“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强调的是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C.文中用人们对兽相食尚且恶其残忍,来说明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是对人的同情,这样来激发惠王对人民的仁心。D.“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直接揭露了梁惠王驱兽食人的残暴行径。5编辑课件(2)分析上面选段,你认为和下面选段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那么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答:(1)D〔这句不是直接揭露梁惠王的残暴行径,而是委婉说明产生这种情况无异于驱兽食人。〕(2)两个选段都表达了孟子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根底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6编辑课件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答复以下问题。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③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④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⑤之间旱,那么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那么苗渤然⑥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⑦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那么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⑧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1〕7编辑课件(1)以下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里记录的是孟子见了梁襄王后的感受和他的自述的谈话内容。B、“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两句著名的话描绘一个国君不成器的样子,真是形象生动而入木三分。C、孟子给梁襄王谈的其实是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天下统一才能够安定。第二层,谁能统一天下?孟子说得非常简单:不喜欢杀人的人能够统一天下。D、孟子在这里用了两个举例论证,外表上分别写的是百姓“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和百姓归顺犹如水往低处流的不可阻挡。实际上更指实行仁义之后的天下统一。(2)就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孟子定天下〞主张的理解。答:8编辑课件3、(1)D〔喻证法〕(2)因为当时战火纷飞,征伐不断,各国的老百姓都吃够了战争的苦头,就像生活在水深炽热之中一样,痛苦不堪。如果这时候有哪个国君公然树起和平的旗帜,不再让他的老百姓去打仗卖命,而营造出一派社会稳定和开展生产的局面,那天下的老百姓都会闻风而至,诚心归服了。9编辑课件4、阅读下面?孟子?选段,答复以下问题。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缺乏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那么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那么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1〕10编辑课件(1)以下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孟子用的是逻辑上的归谬法,先假定了两种荒唐的说法:“力足以举千钧,而缺乏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B、当宣王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还有些不清楚时,孟子又作了生动的举例说明,这就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区别。“挟太山以超北海〞是不能,是做不到,而“为长者折枝〞那么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了。C、孟子就是要使齐宣王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也就是说,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做。D、这里所说的“不为〞和“不能〞,即是指国君不推恩与百姓,也就是对百姓不实行仁政。(2)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同样意思,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答:11编辑课件4.(1)D〔“不能〞应是指没有能力〕(2)“推己及人〞,首先自己做起,然后推及自己的夫人、兄弟,再到整个家族和国家。那么,天下便可安定。12编辑课件5、阅读下面?孟子?选段,答复以下问题。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那么喜。禹闻善言,那么拜。大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②,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③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梁惠王上?1〕13编辑课件(1)以下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孟子从子路说起。因为子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闻过那么喜,听到别人给自己指出过错就快乐。B、除了子路以外,夏禹也是这方面的模范,他只要一听到别人对他说有教益的话,不仅快乐,而且还要就地下拜,行上一个大礼。C、比起子路和夏禹来,大舜的“与人为善〞就更高一筹了,不仅快乐,不仅下拜,而且还要放弃自己,听从别人,这就等于和别人一起行善了。D、从闻过那么喜闻善言那么拜,到与人为善,虽然有程度的不同,但其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而改正自己的缺点。(2)在?论语·学而篇?里,孔子曾经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把别人能够给自己指出过错看做一大幸事。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与人为善〞的理解。答:14编辑课件5答案(1)C〔而且还要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切实吸取并付诸行动,这就等于和别人一起行善了。〕(2)由上文可见,孔、孟在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这个问题上也是一脉相承的。今天我们说,与人为善,是指善意帮助别人。这与孟子所说的意思既密切相关又略为有所不同了。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按孔、孟的要求做是非常难的。这里面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一点,还是有没有宽广的胸襟和肚量的问题。没有宽广的胸襟和肚量来处理人与我之间的关系,莫说与人为善,就是闻过那么喜也是绝对做不到的。做得到的,只有闻过那么想,文过饰非而已。15编辑课件6、阅读下面?孟子?选段,答复以下问题。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孟子·梁惠王上?1〕16编辑课件〔1〕下面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只有贤人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不贤的人纵然拥有珍禽异兽,也不会感到真正快乐。B、老百姓积极支持文王建筑灵台,灵台很快就建好了。说明百姓能主动与文王共同拥有快乐。C、文王依靠民力造起了高台深池,但百姓却高快乐兴。说明文王能够主动与百姓共同拥有快乐。D、?汤誓?中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要跟你同归于尽!〞当百姓要与统治者同归于尽时,统治者是不会快乐的。〔2〕概括上面选段的主旨。答:〔1〕B〔3分〕〔2〕〔3分〕答:只有与民同乐,才是真正的快乐。17编辑课件7、阅读下面选自?孟子?文段,答复以下问题。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2〕18编辑课件〔1〕以下各项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孟子认为国君任用贤人一定要谨慎,否那么,就会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疏远的超过关系亲近的。B、孟子认为国君任用贤人不能听左右之人和大夫的意见,而要听国人的意见,只有国人的意见才是可靠的。C、孟子认为国君在任用贤人的时候能做到一切都听从国人的意见,这样的国君就真正是百姓的父母之君了。D、老百姓认为可以,就任用他;老百姓认为不可以,就不任用他,这是一个深具全民意识的观点。〔2〕在这里,孟子的民本思想表达出了现代人的民主思想,结合语段,谈谈你的理解。答:19编辑课件7答案〔1〕A〔孟子认为“国君任用贤人一定要谨慎〞是指“国君任用贤人时,会出现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疏远的超过关系亲近的〞这种情况,所以要谨慎。〕〔2〕左右近臣与“国人〞比,毕竟是少数的几个人,少数服从多数,所以应该以“国人〞的意见来决定提拔、贬斥或杀人的可否。这也就是一切以全民意向为依归,是人类早期的民主思想。20编辑课件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答复以下问题。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那么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那么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2)21编辑课件(1)以下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齐宣王认为如果不攻取燕国会违背天意。B、孟子认为要不要攻打燕国要看齐国的百姓乐意不乐意。C、孟子认为燕国的百姓欢送你大王的军队是为了摆脱水深炽热的日子。D、孟子肯定周武王能够为百姓的利益平定天下。(2)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你的看法。答:22编辑课件8答案(1)B〔是看燕国的百姓而不是齐国的〕(2)孟子主张一切以民为贵,攻打一个国家能否胜利关键要看百姓是否能得到利益。帮助百姓从水深炽热中摆脱出来就会得到百姓的欢送,攻取就能成功,国家就能稳定。所以在孟子看来,社稷、国王都依赖于百姓。23编辑课件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答复以下问题。邹与鲁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那么不可胜诛;不诛,那么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那么可也?〞孟子对日:“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日:‘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梁惠王下?2)24编辑课件(1)以下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子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有司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C、孟子指出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乘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假设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25编辑课件(2)“君之视臣如手足,那么臣视君如腹心〞(?离娄下?),孟子说的也是投桃报李的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3分)答:答案(1)(3分)C(原文没有“乘机巧取豪夺〞的意思,而是强调官吏在灾年毫不体恤百姓,见死不救。)(2)(3分)贤明的君主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腹心,以死相报。“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这种情况在我们平常的人际交往中,也同样存在。“你不仁,我不义〞和“你仁我义〞情况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院劳动合同模板
- 劳动合同变更协议书
- 酒水销售协议合同范本
- 物理真题:2024年高考辽宁卷物理真题
- 2024年中考物理(长沙卷)真题详细解读及评析
- 进户门购销合同
- 2025标准网站开发合同
- 2025软件购买合同
- 育儿嫂家政服务劳动合同协议
- 技能培训对员工职业素质的影响
- 音乐教学集训课程设计
- 肺切除手术的术前评估课件
-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课件
- 护士的护理职业生涯规划
-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强化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 不良反应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 SOP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点
- 2021上海春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怎样做与成为什么样人)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水杨酸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体育馆改造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37案例黑色三分钟生死一瞬间事故案例文字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