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标要求】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了解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掌握铜钱、纸币、白银在不同时期的流通情况。了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和演变,认识金本位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运转的影响。2.时空观念:通过学习本课,中国与世界在不同时期货币的发展情况,分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采取的货币政策。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探究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变化,认识到货币的本质和运行规律。4.历史解释: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学习本课的是高二学生,他们在高一年级已经完成了《中外历史纲要》的学习任务,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根据近些年来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大部分选历史方向的学生基础较差,进行历史教学时,对他们的能力、素养不宜期望过高,货币看似与学生的生活接近,其实它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并不容易理解,因此,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巧设情境与问题,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关注课堂学习过程与效果,掌握必备基础知识,提高关键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难点: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前准备】前准备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货币的起源【新课讲授】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1.古代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86-87页内容,概括古代中国货币演进的历程,完成下列表格内容。时期货币演进夏朝海贝商朝铜铸币春秋战国多种样式铜铸币秦朝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汉朝“五铢”钱唐朝开元通宝宋代交子等纸币为辅币,与铜币兼行元代实行单一流通的纸币,“钞”明清①明初铜钱、纸币并行②明中期白银上升为主币③清朝白银与铜钱兼用学生完成表格,教师展示PPT并做必要的知识补充(见配套课件)教师讲述:历史总是在延续和变化中不断发展,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有三次转变值得深入分析,分别是自然货币转向人工货币,金属货币转向纸币,白银作为主要货币。合作探究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材料一:“金属在中国虽使用得很早,但在青铜器盛行的时候,各种支付,多是用贝,至少是以贝为主。这在现在开来,似乎难以理解。现在冶金技发达,而且各种迷信,多已破除,大家都觉得金属比贝壳更适用做货币用。贝壳的优点,金属多具备,而金属的优点,贝壳却没有。例如金属的分割性,贝壳便没有。但当时商业行为还是在原始阶段,交易的次数既不多,交易量也小,价值观念,也没有现在这样发达。而且因为技术上的关系,金属的分割性,也不能充分地加以利用。而贝壳在当时的最大优点,是他有天生的单位,金属因为没有天生的单位,所以没有马上取得货币的地位。”——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依据材料,回答(1)从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的原因是什么呢?①自然货币转向金属货币主要因为贝类自然货币储运不变,量少;②金属货币容易分割;③商品经济发展交易量增加,自然货币弊端暴露。(2)为什么在中国古代金属货币中以铜钱为主?在中国古代之所以铜钱是金属货币主体,主要因为铜相比银、金,储存量大、开采相对容易。合作探究2:纸币——交子出现材料二: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贾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原因: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需要大量货币;②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③铁钱等携带不便;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⑤发达的金融信用(飞钱、柜坊)。意义:①弥补现钱的不足,促进商品经济发展;②推动政府货币改革;③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影响深远。合作探究3: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材料三:明代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上升为事实上的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国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从宋到明,中国银矿的产额略呈减少的趋势,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量的十倍。——摘编自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明清》材料四: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根据材料思考: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纸币(宝钞)的弊端;③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④赋税改革(一条鞭法)的推动;⑤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深化拓展: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规律材料五: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始终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本位货币。汉武帝时,收回了郡国铸币权,正式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权。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通宝”相称。截至元末,与铜钱并行流通的先后还有黄金、布帛、纸钞和银两。--——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规律有哪些?①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②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演变③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④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⑤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演变⑥由手工铸币向机器铸币演变2.近代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87-88页内容,概括近代中国货币演进的历程,完成下列表格内容。时期货币演进晚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中华民国以银元为法定货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币解放战争时期金圆券、银圆券、人民币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币成为法定货币学生完成表格,教师展示PPT并对人民币做必要的知识补充:如人民币发行原则:经济发行、计划发行、集中统一。为什么人民币能够长期稳定,在国内外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安定;经济平稳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制度保障,适度的货币政策。对点演练1.(2020·全国Ⅲ卷高考·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汉五铢钱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2.(2020.7·浙江高考·25)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右(下)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3.(2016·天津高考·2)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世界货币体系概念: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1.国际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自主学习:阅读教材89-90页内容,完成下列内容。(1)背景:①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②英国强大的实力。(2)确立: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3)特征: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4)意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5)崩溃: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美国各自为政。2.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自主学习:阅读教材90页内容,完成下列内容。背景:①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崩溃;②二战后重建战后秩序,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③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霸主,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2)形成: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3)特征:确定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一固定);建立国际金融机构(4)影响: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有利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②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5)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合作探究4:布雷顿森林体系材料六:1948至1971年间美国国际收支、黄金储备及对外流动负债的变化情况表(单位:亿美元)年份国际收支黄金储备对外流动负债19488242771955-122171361959-381951941960-391782101969-611194171970-301114331971-220102642表中数据变化会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什么影响?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影响:美元与黄金脱钩;欧州共同市场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固定汇率制完全垮台,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原因:①西欧、日本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冲击美国的霸权;②朝鲜和越南战争以及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滞胀)的影响使得美国实力相对下降。教师讲述:当今现状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1)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2)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3)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上升。对点演练4.图1到图2的历史变迁()A.反映出国际货币关系从无序到有序B.确立了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C.逐步建立起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D.构建了黄金本位的国际金融体系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定,人民币从2016年10月1日起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这是该组织“历史上首次”扩大作为特别提款权基础的货币篮子。下列宗旨或使命,与此举相吻合的是()A.消除关税壁垒B.稳定国际汇总C.促进自由贸易D.与贫困作斗争【本课小结和板书】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1.古代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2.近代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1.国际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2.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结语】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