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打字机》教学设计(北京市县级优课)-五年级音乐教案_第1页
《聆听打字机》教学设计(北京市县级优课)-五年级音乐教案_第2页
《聆听打字机》教学设计(北京市县级优课)-五年级音乐教案_第3页
《聆听打字机》教学设计(北京市县级优课)-五年级音乐教案_第4页
《聆听打字机》教学设计(北京市县级优课)-五年级音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听、唱、动”中,激发学生音乐情感体验的愉悦感!小学五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打字机》学科音乐学段高年级五年级相关内容核心内容:聆听相关内容:感受与鉴赏、音乐情绪、音乐要素、识读乐谱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音乐第九册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7月是否已实施否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刘艳花家地实验小施者刘艳花家地实验小导者蔡萍、何媛课件制作者刘艳花家地实验小他参与者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教学设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听觉体验与音乐实践,在听、唱、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音乐情感体验的愉悦。(二)理论依据在教学中始终把音乐听觉思维放在首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原有的经验出发,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发现。注重对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打字机》是人音版北京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我爱校园》中的内容。这个单元,包括歌表演:《校园的早晨》、《校园多美好》和聆听曲目《打字机》、《快乐校园》四个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三首歌曲以通俗易懂、诗情画意的语言,清新的旋律及欢快的节奏,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快乐和美丽、温馨、令人向往的校园生活。一首欣赏乐曲《打字机》,用真正的打字机声音为素材,描绘了喧嚣的打字机声和繁忙的办公场景。选择这一教学内容,是因为乐曲以生活中物品发出的声音为素材,创作的音乐作品,类似这样的作品还出现在第一册第四单元《开火车》中的《火车波尔卡》里,作者用刷子擦松动的鼓皮,模仿火车的声音;第二册第六单元《巧巧手》中《铁匠波尔卡》里,用打铁用的铁砧作为节奏乐器;第三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歌》中《在钟表店里》里,通过钟表的声音描绘修表工人在表店里愉快的工作情景等。乐曲非常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爱,《打字机》这一乐曲,相信也不例外。乐曲《打字机》是由美国作曲家莱罗尔.安德森以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为三部(ABA1)结构,采用迅速地快板。A部主题旋律不断做下行模进,均匀连续的八分音符用顿音奏出,灵活轻快。伴奏声部的打字机则随音乐节奏发出急的击键声,连续3小节后在第4小节重拍上出现满行预告铃声,继下一个四分休止符,再响起倒回机头的“咔嚓”声。这些特点为我们描绘了打字员紧张忙碌的工作情景。B部转为C大调,节奏放宽,旋律起伏较大,以四分音符为主,并在强拍上频频使用休止符,与A部音乐的热烈气氛形成对比。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在旋律演奏的过程中,打字机急促的击键声、铃声、倒机声不绝于耳,使人们始终感受到工作着的人们紧张忙碌的心情以及娴熟自如操作打字机时的得意神态。(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基础能力分析:经过对本班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到有13人在校外学习了器乐;全班喜欢歌唱的学生有26人;喜欢聆听音乐作品的有29人;愿意参与音乐活动的有23人,学习器乐的13人具备一定的视唱以及对乐谱分析的能力,为我们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基础;其他一些以不同方式喜爱音乐的学生,可以使课堂活动得以顺利开展。2.聆听习惯与欣赏能力分析:本班学生具有一定的聆听习惯和听辨能力,在以往聆听音乐作品时,表现非常认真投入。多数能够感受出乐曲的情绪、速度、演唱(奏)形式以及节拍等音乐要素,在日常的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进行音程的练习,因此,学生了解音程关系、能够辨别旋律走向,并能较好的组织语言进行表述。3.活动能力分析:学生能够积极踊跃的参与课堂音乐活动,愿意在游戏活动中感受、表现音乐作品。善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本课主要以“听”展开教学,在听的过程中,进行感受、体验等音乐活动,通过画音乐,唱音乐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结构,并记忆主题。主要过程:聆听感受----分析----音乐体验----表现等。(四)技术准备1.电子白板制作课件2.维棠FLV视频下载软件3.TTComposer简谱作曲软件(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五年级3班是一个新接的班级,对学生的了解有限,因此,从接手之日开始,在课堂上,经常带领学生做一些二拍子的节奏练习以及和声音程的练习,以此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节奏型和对合唱的能力的培养。在欣赏音乐作品中,男生较女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对音乐活动表现出了更强烈的好奇心。这个班的孩子在接受新知和音准方面表现的较弱,在视唱旋律时,对有一点难度的旋律会出现节奏与音准的问题,在欣赏《打字机》时,很有可能会在乐曲第二部分唱谱子的环节中,对休止符的把控和音准出现问题,因此,教学前期,对学生进行一些音准及带有休止符的节奏练习是有必要的。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家创作的独具匠心与乐曲活泼、轻快的情绪。。(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对比和分析,用“画、唱、画”的方式,了解乐曲节奏及旋律特点带给人不同的情绪与情景的感受,运用游戏的方法,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三)“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乐曲的标题、作者、演奏形式及曲式结构。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乐曲的聆听(二)教学难点在对比中,感受节奏与旋律的特点。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阶段目标:利用旧知,引出新知,创设美好的学习环境。1.听音乐进教室,播放《跳圆舞曲的小猫》音响。2.出示问题:你知道乐曲的名字吗?作者是谁呢?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准备。(二)完整聆听乐曲阶段目标:在聆听中,了解打字机的声音来源及乐曲的曲式结构。初听乐曲:揭示课题(1)出示问题:听辨音乐中特殊的声音。(2)出示问题、打字机图片。(3)向学生介绍打字机的工作原理。(4)师生一起学生模仿打字的动作及声音。复听乐曲:听辨乐曲曲式结构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知道打字机的工作原理,及乐曲曲式结构,为下一环节的分段聆听与音乐活动做铺垫。(三)分段聆听阶段目标:在了解乐曲节奏与旋律特点的基础上,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情景。1.聆听乐曲第一部分音响(1)出示问题:乐曲的速度?拍子?情绪?(2)出示乐谱时,找到准确答案。(3)分析第一部分节奏、旋律特点。(4)再听音响,师生共同画声音。(5)出示图形谱(6)师生聆听音响进行模仿2.聆听乐曲第二部分音响(1)出示问题:乐曲的第二部分,发生了哪些变化?(2)出示乐谱,对比第一部分观察、分析,找到答案。(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慢速视唱旋律。(4)学生用“da”及不同速度模唱旋律(5)学生随音响快速进行模唱。3.聆听乐曲第三部分音响(1)出示问题:乐曲的第三部分,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段旋律你熟悉吗?(2)复习第一部分中节奏和旋律的特点。(3)师生再来画声音,与第一部分作比较,指导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不完全再现。(4)出示图形谱,学生再次模仿(5)完成乐曲曲式的标记为ABA1(6)再次聆听音响进行模仿。设计意图:本环节在聆听的基础上,逐步深入探究乐曲创作特点。(四)再次完整聆听乐曲阶段目标: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再次完整聆听、感受乐曲。播放视频学生结合之前对乐曲的分析,进行比较、感受。学生边看视频,边进行模仿、体验。设计意图:本环节既是对作品的再次感受,也是对分析结果的验证。(五)课堂小结阶段目标: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细心人。1.教师向学生介绍创作背景2.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细心人,知道音乐来源于生活。设计意图:本环节就是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是音乐,音乐来源于生活。六、学习评价方式1.在聆听记忆音乐主题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否准确运用音乐要素进行分析和交流,如果出现问题与困难,教师自然地与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帮助学生解决,同时予以激励性评价。2.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用“画、唱、画”即“动、唱、动”的形式表现音乐作品,通过学生“画”与“动”相结合的活动,了解学生对作品掌握的情况,同时,在学生唱的过程中,对音准与节奏的把握进行有效地评价。七、教学设计的特点1、本教学设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情趣。始终把音乐听觉思维放在首位,随着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学习的进程逐步深入理解,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2、始终以音响为依托,以聆听、实践为主要学习手段,引领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在每一次的聆听过程中,学生都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听辨、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并通过对比与逐步的分析,了解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重要作用,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聆听习惯。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与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有趣的音乐游戏是学生最为热衷的。教学中,通过“画、唱、画”即“动、唱、动”的游戏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印象;通过游戏活动解决了学习的难点;通过游戏活动,体验和感受了音乐的风格特点。如:在带领学生画“音乐画”、用身体的律动感知打字机的铃音,使学生在听、看、动的过程中,感受、理解音乐,在表现音乐时,让学生依据自身的能力参与音乐活动,从学生的角度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真正达到深入理解乐曲的最终目的。八、教学反思《打字机》是人音版北京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欣赏内容,是由美国作曲家莱罗尔.安德森以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创作的管弦乐曲。《打字机》是一首三部曲式(ABA)结构的乐曲,乐曲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乐器演奏的旋律,二是打字机的节奏。我们都知道,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因此,在撰写教学设计时,我紧紧围绕音响,将“感受、体验体音乐作品,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作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成为了我这节课最为关注的点,经过不断的推敲与研究,最终完成了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聆听为中心,激发音乐情感体验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也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通过活动增加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在以聆听音响为依托的基础上,先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等相关信息,通过聆听、观察、分析,了解乐曲的第一部分旋律和打字机的节奏都是以连续、均匀的八分音符来表现人们工作紧张、忙碌的情景,并且旋律的另一个特点是以二度、三度的音程关系不断的进行着下行的模进,了解了这些特点后,请学生唱着旋律,用手划旋律线,感受着旋律的走向,我们又会发现,每个乐句就像一条条下行的小波浪,形象的描述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之后,老师通过带领学生,听着音乐画‘音乐画’,将打字的声音、满行的预告铃声和到会机头的声音会出来,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并能够记忆主题旋律。之后,聆听着音响,模仿打字员的工作,就会使学生体验到音乐带给我们的愉悦感。同样,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因此,再一次的“画”声音: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对比一、三部分的异、同点,图形谱的恰当使用,非常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听觉基础上加深对旋律进行方向的认知和记忆,并随着音响模仿打字员打字,在“动(画)”中,激发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音乐欣赏不能只有听,与唱结合起来,能更好的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在以“动”的形式了解乐曲的第一部分后,依然通过聆听音响,感受乐曲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不同,再通过对比旋律和节奏,发现第二部分的节奏特点和旋律的走向,通过唱的形式予以表现,与一、三部分共同形成了“动(画)、唱、动(画)”的对比形式,由此,吸引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乐曲的深刻记忆。二、以视频为依托,强化音乐情感体验当师生完整的分析、体会了作品后,由一段精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