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的理想与性的忧虑一首残缺的沉沦之歌论郁达夫早期试作《圆明园的一夜》
2006年是著名现代作家陶行知去世110周年。这位作家很幸运地完成了浙江省的文献整合项目《钱学森全集》的编纂工作。在编辑整理书稿过程中,郁达夫先生的后人给予了大力支持,郁达夫长媳陆费澄女士拿出了珍藏多年的郁达夫生前未曾发表的早期作品《圆明园的一夜》残稿(原稿为日文)。作为项目参与者,笔者很荣幸第一时间阅读了该小说。下面仅就该小说谈一点浅显的看法。一关于书籍《寂光》和小说《个人活动》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因《沉沦》而声名鹊起,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才情而最少框框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83。按照一般文学史说法,他的小说创作始于1920年《银灰色的死》。但留学日本期间,在大量创作旧体诗的同时1,郁达夫因接触西方文学和日本文学而激发文学创作冲动,孕育了不少创作题材,也动手进行了一些小说试作。“诸如,一九一六年写的《金丝雀》,一九一七年写的《樱花日记》、《相思树》、《芭蕉日记》,一九一八年写的《晨昏》,一九一九年写的《两夜巢》,以及‘一篇记一个留学生和一位日本少女的恋爱的故事’等等。”36《圆明园的一夜》就是作者在这期间进行的小说创作尝试。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曾经与人合办过刊物《新生》,由于“逃走了资本”而最终失败,郁达夫在东京帝国大学期间也曾计划出杂志而未果。小说《圆明园的一夜》写作就与这个杂志有关。据郁达夫在日本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同学福田武雄回忆,“转到东京去以后也常来往。计划出同人杂志是在东大时,目标是对准新思潮的东西。”“杂志名《寂光》,也曾拟《凝视》,但是还是决定用前者。”274,276虽然“郁君的作品构思我(指福田武雄——引者注)没听到过”,但这篇日文小说却是郁达夫打算在杂志发表的。“他自己打算把已经写成的日文小说《圆明园之一夜》,在创刊号上发表”,还“曾在家书中录出了这篇小说的开头几段”40。可是,与《新生》的夭折一样,出《寂光》计划“结果由于稿件凑不齐,前景莫测而未实现”274,《圆明园的一夜》最终也没有与读者见面。然而,这段历史并没有因此受人忽视,钩沉史海,查阅郁达夫研究相关资料,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关于杂志《寂光》和小说《圆明园的一夜》的一些蛛丝马迹。在稻叶昭二所著《郁达夫——他的青春和诗》附录三《八高、东大同期生谈日本留学时期的郁达夫》一文中,福田武雄先生提到了杂志《寂光》:随着一起考入东大,更增进了他们的亲密友谊。在头一学年八月份,八高出身的郁文、稻吉锳治、志贺富士夫、石谷武雄(即福田武雄)、岩濑正男五人曾计划出版《新思潮》那样的——具有通向文坛的龙门的意义——同人杂志,但结果未能实现。如果真成功的话,郁文或许会在日本参加作家活动也说不定。”2“郁达夫是大正八年(1919年)夏,在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毕业的。据这一年六月二十六日日记:‘九时顷,高等学校卒业生姓氏发表,余及第。夜不能睡。’七月一日日记:‘午前十一时五十八分乘车发热田,入东京已午后十一时。驿舍远近,灯火已昏。’开始了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的学程。同年九月四日至十一月底曾回中国一次。”20根据于听(郁天民)的这一段文字,郁达夫应该是在1919年7月进入东京帝大学习的。因此,上文福田武雄提到的“在头一学年八月份”应该是指1919年的8月份,即1919年8月份,郁达夫与同学五人已经“计划出版”同人杂志了。在国内资料中,关于此事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记载是王自立、陈子善主编的《郁达夫研究资料》“郁达夫生平活动大事记”1919年条目,现抄录如下:十一月中旬,返回日本,进入东京帝国大学(今之东京大学)经济学部。本月,在东京拟与原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的日本同学合作创办日文文学杂志《寂光》,并打算在创刊号上发表小说《圆明园之一夜》,惜未成功。681-682与此不同,在1984年出版的《郁达夫传》中,作者郁云认为《寂光》计划创办于1920年10月间,小说《圆明园的一夜》完稿于1920年10月之前40。按照郁云文章上下文判断,“这一年”指郁达夫“在母亲和孙荃家的一再要求下”回国结婚的1920年。从现在已经出版的《郁达夫文集》、《郁达夫全集》书信部分来看,并不见关于《圆明园的一夜》记载。关于《圆明园的一夜》写作时间另一个说法,是于听《郁达夫简传》:在进帝大前,已写成《相思树》、《金丝雀》、《两夜巢》、《圆明园之一夜》等篇(后未发表),在进帝大后,写成了《盐原十日记》、《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等篇。133可见,于听认为该小说作于1919年7月进帝大之前。上面几种说法具有代表性,然而对小说具体创作时间的叙说却值得推敲。后来一些郁达夫传记、年谱屡有提及,不过也是对上述时间的重新引用。1989年出版的《郁达夫年谱》1920年条目里,陈其强据郁云发表在1980年第2期《收获》上的文章《我的父亲郁达夫》3,认为《圆明园之一夜》“小说原计划用在十月间与同学四人创办的日文文艺杂志‘寂光’创刊号,后因计划未能实现,文稿亦未发表”。不过,在年谱里,陈其强明确断定《圆明园的一夜》作于1920年6月3日66,这却是郁云文章里没有提及的。从郁达夫后期发表的一些文章看,作品中出现的时间大多为郁达夫写作时间。对于《圆明园的一夜》中出现的“三日(周四)”,查阅万年历,对应日期为1919年4月3日,7月3日,或者1920年6月3日。根据生平活动判断,1919年4月3日,7月3日郁达夫还未曾回过北京,显然可以排除。剩下的只能是1920年6月3日。难道陈其强断定《圆明园的一夜》具体写作日期依据在此?由上可知,《圆明园的一夜》具体创作时间模糊而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该小说应该作于1919年郁达夫回国参加外交官考试和高等文官考试之后。因为郁达夫小说多取材于“一己体验”,查阅达夫年谱,能够“在北京哥哥家中比较舒适地度过了两个月时间的暑假”只能是在1919年回国参加考试的那段经历(1919年9月4日-1919年11月11日)。所以于听说《圆明园的一夜》写于进帝大之前(1919年7月)不足为信。笔者认为,该小说创作确切时间有待郁达夫相关书信、日记的进一步公开发表才可最终验证知晓。因为据郁云所说,郁达夫“曾在家书中录出了这篇小说的开头几段。”根据书信的写作日期来判断小说的写作时间也就不难了。此文写作后不久,笔者通过郁峻峰向他母亲陆费澄女士求证,得知这篇小说残稿来自郁达夫1920年6月份日记。那么,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判断,《圆明园的一夜》创作于1919年郁达夫回国参加外交官考试和高等文官考试之后,1920年6月之前,最迟写作于这篇日记的同一天(1920年6月3日)。二从文本叙述看内聚焦的叙事视角在《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中郁达夫写道:“至于我的对于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我,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视小说为作家“自叙传”的郁达夫,不仅认为“作家要尊重自己一己的体验”,而且“觉得作者的生活,应该和作者的艺术紧抱在一块,作品里的Individuality是决不能丧失的”。在他后来写的不少小说里,确实有“夫子自道”的成分。其实,这种“自叙传”特色在试作《圆明园的一夜》中已露端倪。秋意渐浓。故都的情趣日益寂寥。街道两旁的榆树和洋槐不觉之中已开始落叶。微寒的清晨,空旷的马路上只看到扫街人孤寂的身影。在北京的兄长家度过了两个月闲适的暑假后,虽有些不情愿,但我还是不得不准备返回日本。41919年9月4日,郁达夫应长兄之召,离日本横滨回国,参加外交官和高等文官考试,两试不第。同年11月11日,离京返回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经济学科学习。58-61小说中在北京长兄家度过了两个月暑假、不得不返回日本的“我”,正是郁达夫本人真实写照。虽然“自叙传”小说不等同于完全真实的自传体文字,但是作品题材基本来自于作家本人生活则是确定无疑的。他的小说,甚至还存在着前后可以互相引证的地方,体现出鲜明互文性色彩。《圆明园的一夜》“自叙传”特征,就能通过后期小说《血泪》得到证明。其实,《血泪》本身就是一篇浓郁的“自叙传”小说。1922年7月19日,郁达夫“结束十年留学生生活回国。是日,从东京上火车去神户,乘20日的轮船回上海。”84《血泪》主人公也便是结束漂泊的日本留学生涯,“一个人手里捧了一张外国大学的文凭,回到上海”。在《圆明园的一夜》里,郁达夫写道:“我想写的东西大致有二。一是《秋夜之事》,欲先从K的性格描写入手,接着是圆明园凄凉的景象……在北京的长兄家度过了两个月闲适的暑假后,虽有些不情愿,但我还是不得不准备返回日本”。《血泪》写于1922年8月的上海,作者回忆了三年前的秋天,“我又回到北京长兄家里去住了三个月。”“这一年九月里,我因为在荒废的圆明园里看了一宵月亮,露宿了一晚,便冒了寒害了一场大病。”可见,《血泪》与《圆明园的一夜》两者互相印证的关系是十分明确的。通过这些叙述,我们也大约可以知道郁达夫确实是1919年回国居住在北京期间的某个晚上去过圆明园,看到了圆明园凄凉景象。从叙事学角度来看,在郁达夫那些崇尚表现自我、抒发主观情感的具有强烈自叙与主观抒情倾向小说中,内聚焦的叙事视角(包括内聚焦视角下的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叙事方式)被惯常使用并运用得灵活自如91。内聚焦式又称“同视界式”和“人物视点式”,在这类模式中,叙述者好像是寄居于某个人物之中,借着他的意识与感官在视、听、感、想,所知道的和人物一样多200。这种叙事视角不仅有利于展示小说中视角人物心理与情绪内容,而且也能够真切地反映出叙述者的心灵和情绪体验。《沉沦》系列小说便是内聚焦叙事视角下第三人称叙事的代表。与《沉沦》系列小说略有不同,在《圆明园的一夜》里,郁达夫采用了内聚焦视角下的第一人称手法,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5。小说故事情节在“我”的自叙中单一线索地缓慢展开。在收到钱的晚上,“我”偷跑出宿舍,邂逅了S君。S君通过与“我”接触而存在,在与“我”交往、对话、情感流通中他逐渐“活”起来。“我”请他喝酒,请他去吉原6,他的行为、心理、性格等均通过“我”的观察、叙述甚至是在与“我”的对照中呈现出来。这种第一人称的“我—叙事”,虽然“仅仅是郁达夫小说中的一小部分”90,但对恪守“文学作品都是作家自叙传”的郁达夫来说则是顺理成章的,其一方面可以大幅度地缩短读者与阅读之间的距离,使读者超越疏远感去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另一方面能够便于创作者得心应手地展开叙述。显然这对刚开始从事小说试作、心情“如此紧张”的郁达夫是一个恰当不过的正确选择。这种内聚焦视角下的第一人称叙事,主观色彩浓烈,也是最能贴近郁达夫彼时心态的。可以说,在试作《圆明园的一夜》里郁达夫开创的第一人称“我”的叙事,对其后期小说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胃病》、《血泪》、《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茑萝行》等等大概都是这一叙事方式的延续。三小说情感的起点:“回国”的痛苦如此紧张的心情我从未有过。我想写的东西大致有二。一是《秋夜之事》,欲先从K的性格描写入手,接着是圆明园凄凉的景象,最后加入神秘吹箫人的传说;二是写在东京的我国留学生所遭受到的虐待、留学生的复仇心、意志薄弱的主人公的愚蠢行为和愤怒之后由绝望而自嘲以及在辗转漂泊中的某个夜晚,面对某一个女仆自嘲后嚎啕大哭等等。由于是残稿,所以这两段类似题记文字对理解小说有着非常重要作用。“我想写的东西大致有二”,可见这篇残稿虽题为《圆明园的一夜》,但其实应该是两篇小说的合稿。一为《秋夜之事》,另一篇则写在东京的我国留学生遭遇。残稿里,《秋夜之事》没有展开,K君性格也并没有勾勒出来,我们只知道他“至今领着便宜的月俸,与妻儿一起借住在净叶庵,失意黯然”。自此,作者笔端一转,通过时间“三日(周四)”的叙述把我们导向了另一篇小说。虽然第二篇小说也不完整,但阅读这些残稿和题记,管窥蠡测,郁达夫关于这篇小说的构思,也“可见一斑”。建成于18世纪的圆明园,曾被法国大文豪雨果称为“汇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越了人类想像力所创造的全部成果”。1860年10月,野蛮入侵的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掠夺,自此,圆明园成了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成了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的一种集体记忆,成了中华民族受人欺凌、被人蹂躏的一个悲剧符号。在自传之五《远一程,再远一程》中,郁达夫就提到通过阅读知道了“圆明园的纵火”:“这一部书(指《庚子拳匪始末记》——引者注),从戊戌政变说起,说到六君子的被害,李莲英的受宠,联军的入京,圆明园的纵火等地方,使我满肚子激起了义愤。”郁达夫生长的年代,虽然离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有了一些年月,但这一段中华民族凌辱史,却已经映在了他的脑海。“对于一个文学艺术家来说,丰富的(五彩缤纷的)早期经验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那些最初的、自发的(然而也是强烈的)情感体验像浇在心田深处的第一层水泥浆,完整的个性大厦就在这层‘墙基’上逐渐构建起来。对于一般人来说,早期所经历的许许多多事件和体验,他只是偶尔回忆一下而已。但对文学艺术家来说,这些经历都是他最有个性最有价值的‘不动产’,它们会保持一生,并且在作家从事主观创造性活动时便执拗地流淌和复显出来。”79学生时代的阅读体验,激起了青年郁达夫无限愤慨;烈火焚毁的圆明园,昭示了弱国民族的苦痛。这“圆明园情节”或许成为了郁达夫文学创作“忧世伤生、感时忧国”主题的一个情感起点。等到东渡日本,对于“国际地位不平等的反应,弱国民族所受的侮辱与欺凌”,郁达夫感受更加强烈。“截至第一高等学校预备班结业时,郁达夫到日本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除了知识学问上有不少增进外,他深深感到作为一个弱国子民,在这个东邻岛国,到处受到歧视的痛苦。”30在国外看多了日本人白眼,在国内面对列强掠夺之后遗留下的圆明荒园,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如果说学生时代的阅读经验促成的“圆明园”情节成为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一个情感起点,那么1919年的回国,一个人静坐在“荒废的圆明园里看了一宵月亮”(《血泪》)则可以说是促成小说《圆明园的一夜》写作最直接的情感体验。结合题记文字和残稿可以看出,正与《沉沦》探讨漂泊异国的青年“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一样,《圆明园的一夜》也是探讨“男女两性间的种种牵引,以及国际地位落后的大悲哀”的。小说中“耿直古怪”的S君与“我”来到吉原的某个妓院时,“浑身哆嗦”。他已经快三十了,但他的“女色之事”,却让“我”替他感到悲哀:“我虽然老大不小了,但却不懂得真正的爱情。不要说真正的爱情,就连说上几句亲密话的对象也没遇见过一个。因为女人全都是薄情的。她们只迷恋美貌男子和金钱,根本不懂得真心诚意。要不你给我介绍一个,随便什么样的女人都可以。”这一段《圆明园的一夜》中S君对“我”的抱怨,更像是《沉沦》中“我”的独白:“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能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但是,这种“真正的爱情”和由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故处理包车运输协议
- 2025年度高速公路停车场广告资源租赁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代理分成合同
- 二零二五版企业内部借款合同范本12篇
- 2025年度煤矿应急救援设施安装施工合同3篇
- 2025版跨境电商贸易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煤炭运输合同运输工具维护保养协议4篇
- 2025门市房屋转租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挖掘机租赁权转让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房地产投资合作项目税务筹划协议3篇
- 《算术平方根》课件
- DB32T 4880-2024民用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 银行2025年纪检工作计划
-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注射泵管理规范及工作原理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附答案
- 大唐电厂采购合同范例
- 国潮风中国风2025蛇年大吉蛇年模板
- GB/T 18724-2024印刷技术印刷品与印刷油墨耐各种试剂性的测定
- IEC 62368-1标准解读-中文
- 15J403-1-楼梯栏杆栏板(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