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上册(粤教版2023)期中 实验题专题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科学五年级上册(粤教版2023)期中 实验题专题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科学五年级上册(粤教版2023)期中 实验题专题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科学五年级上册(粤教版2023)期中 实验题专题训练(含解析)_第4页
科学五年级上册(粤教版2023)期中 实验题专题训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科学五年级上册(粤教版2023)期中实验题专题训练(含解析)期中实验题专题训练

(2022秋·广东深圳·五年级统考期中)实验:如图所示,龙龙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此时龙龙看不见硬币是因为原理。

2.在龙龙的眼睛和硬币的位置均不移动的前提下,如何帮助龙龙看到这枚硬币?请说出你的方法,并说明对应的原理。

(2022秋·广东深圳·五年级统考期中)实验:为了研究光碰到物体后是如何传播的,龙龙又用手电筒照射镜子。

3.在用手电筒照射平面镜时,龙龙发现光线碰到镜面后发生了反射现象,反射后的光线沿传播。

4.请用直线和箭头在下图中画出光碰到镜子后的传播路线及传播方向。

(2022秋·广东深圳·五年级统考期中)实验:龙龙为了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猜想,在实验室中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把3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相邻两张纸之间间隔10厘米,第一次用手电筒照射,使光进入小孔(如图1);第二次把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如图2)。请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哪个不是“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的目的()。

A.减少环境中其他光线的干扰

B.光在黑暗的环境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C.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

6.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的实验现象有什么区别?

(2022秋·广东深圳·五年级统考期中)活火山,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如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21世纪以来,平均间隔两三年就要持续喷发一个时期。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非洲东部的乞力马扎罗山、中国山西大同火山群等均为死火山。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堆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是否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应该说明的是,这三种类型的火山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复活”,相互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7.中国长白山天池,1327年和1658年年两度喷发,在此之前还有多次活动。虽如今没有发生喷发活动,但从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测的喷气孔中不断喷出高温气体,可见该火山属于。

8.火山喷发原因是什么?龙龙和华华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探究:他们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番茄酱适当的稀释一下),然后用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模拟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实验器材分别模拟的是什么?请连线表示。

土豆泥岩浆

酒精灯加热山体

土豆泥顶部的小洞地壳深处高温状态

稀释的番茄酱火山口

9.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选填:挖到中间/挖到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选填:厚/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10.加热一段时间后,龙龙和华华看到“火山口”向外冒,再过一会,番茄酱从“火山口”喷涌而出。

11.根据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请帮他们解释一下火山喷发的成因:

(2022秋·广东深圳·五年级统考期中)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太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而单纯色光经过三棱镜将不再分解。牛顿在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讨论会上公布这个重大发现时,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反而遭到激烈的反对。人们当时理解不了牛顿的精辟见解——最常见的白光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而色彩鲜艳的光却是简单的。牛顿为了说服大家,又做了多次把七色光混合成为白光的实验,结果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12.龙龙在阅读了牛顿资料知识后,亲自动手尝试。他将三棱镜放在太阳下,慢慢转动棱镜,发现太阳光被分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A.红、白、黄、绿、蓝、靛、紫B.红、橙、黑、绿、蓝、靛、紫C.红、橙、黄、绿、蓝、靛、紫

13.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分布如下图:其中最上面是()。

A.白光B.红光C.绿光

14.龙龙拿出一支红色的激光笔照射三棱镜,他在白屏上最可能看到什么现象()。

A.白屏上出现七种颜色的光B.白屏上出现红光C.白屏上出现白光

15.龙龙用硬纸板做了一个彩色轮,他将圆盘分为三个扇形,依次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当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可以看到圆盘呈()。

A.白色B.黑色C.红色

16.棱镜能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与彩虹的颜色相同,由此龙龙推测:彩虹的形成与光的有关。

17.(2022秋·广东深圳·五年级统考期中)长白山是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小明想研究一下植物对土壤是否有重要作用,于是他用泥土堆成两个坡度为30度的斜坡(如图所示),在A坡种上草皮,用喷水壶在相同的高度分别向两个坡面喷水,两个坡面的水流运动和水沟的汇水情况见下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水流运动汇入引水沟的水量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A较慢较少较少

B较快较多较多

(1)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不变的条件是、等。(选填“有无植物覆盖”或“坡度大小”或“喷水量大小”)

(2)分析实验:小明发现坡汇入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较少,坡流出的水更混浊。(选填“A”或“B”)

(3)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选填“有植被覆盖”或“无植被覆盖”)

18.(2022秋·广东深圳·五年级统考期中)小明将铅笔垂直和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1)通过观察,小明发现垂直放入的铅笔在水中看起来发生变化,倾斜放入的铅笔在水中看起来,发生变化。(选填“有”或“没有”)。

(2)这个现象说明光从空气(选填“直射”、“斜射”或“反射”)进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选填“会”或“不会”),这就是光的现象(选填“直射”、“折射”或“反射”)。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选填“同种物质”或“不同种物质”)当中。

(3)小明向老师借来了一个三棱镜,让一束强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如图所示),光被分解成了(选填“三种”、“五种”或“七种”)颜色,这属于光的现象(选填“反射”、“折射”或“斜射”)。

19.(2022秋·广东深圳·五年级统考期中)小明同学将四个木板间隔15cm,保证小孔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

图1:图2:

(1)在黑暗的环境中,打开手电筒,进行实验。小明观察到,手电筒点亮时,(选填“1号”、“2号”、“3号”或“4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

(2)将2号木板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如图2所示,小明观察到,手电筒点亮时,(选填“1号”、“2号”、“3号”或“4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

(3)请根据(1)、(2)的实验结果,在图1和图2中画出光行进的路线。

(4)假设将实验中的木板换成玻璃片,你认为光束会(选填“全部通过”、“部分通过”或“不能通过”)玻璃片。说明玻璃片是(选填“半透明”、“透明”或“不透明”)的。

(5)为了再次证明光的传播方式,小明找来两根不同的水管(如图3、图4所示),并将手电筒的光分别射进水管的A端和D端。小明发现,水管的B端(选填“有”或“没有”)光束射出。水管的C端(选填“有”或“没有”)光束射出。

(6)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出结论,光是沿着(选填“直线”、“曲线”或“折线”)进行传播的。

(2022秋·广东韶关·五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避震小常识

地震发生前,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地下水位突然改变、动物惊慌不安等。

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来不及逃出时,应选择到重心低、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供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地震发生后,如果被埋,一定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设法与外界联系。仔细听听周围有没有其他人,听到人声时用石块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呼救信号。暂时不能脱险时,要耐心保护自己,不要大声哭喊,不要勉强行动,以延缓生命。要设法寻找食物和水,食物和水要节约使用。

20.阅读材料后,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

①家住在16层的小明,感觉到房屋在摇晃后马上跳楼逃生。()

②被埋在废墟下时,不能一直大声呼救,要保存体力。()

③被埋在废墟下时,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④被埋在废墟下时,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小雅将橡皮泥做成片状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分别进行下图中的操作。

21.小雅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A.地球的结构B.地震的成因C.火山的成因

22.小雅做的实验是一个()。

A.对比实验B.模拟实验C.测量实验

23.实验中的橡皮泥代表的是()。

A.土壤B.地幔C.岩层

(2022秋·广东·五年级期中)将一株植物的根浸入盛有少量红色墨水的瓶子里,往瓶里水面上倒一层食用油,在瓶外壁上做好水平面标记,然后将瓶子放到阳光下。

24.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证明了。

25.实验中往瓶里水面上倒一层食用油的作用是:。

26.一段时间后,剪开植物的茎观察它的横切面,发现横切面部分被染红了,这个实验现象证明茎有()的作用。

A.支撑植物B.运输水分C.制造养料

27.该实验中用红色墨水的目的是。

28.(2022秋·广东·五年级期中)问题: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

(1)实验步骤:(请将下面三个实验步骤选项的序号按正确的顺序填在括号内)

①用玻璃罩倒扣住线香②固定一支线香,点燃③观察线香冒出的烟是怎样飘动的

()

(2)实验现象:

请在图中,分别用→描述出热空气流动的方向,用描述出冷空气流动的方向。

(3)实验结论:空气受热(),遇冷(),循环流动,使冷、热空气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做()。

(2023秋·广东佛山·五年级校考期中)科学小组准备了两个相同的塑料盆,在塑料盆底一侧挖几个洞,把同样多的土壤分别铺在每个塑料盆里,铺上石子、倒入土壤,做成两种样本,再用喷水壶洒水。(如图所示)

29.实验既运用了,又运用了的实验方法。

30.实验时要保证降雨的和都要相同,代表同样“雨景”的“降雨”。(填“A”或“B”)组上的土壤更容易被“雨水”冲走。

31.上面的实验模拟的是生活中的水土流失现象,如果我们在山坡上()就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A.建造房屋B.植树种草C.饲养动物D.堆砌石头

32.实验中,小科观察到“降雨”时,原本平整的土地被“雨水”冲出一条条“小河”,一些泥土被河水带着往前冲,然后“堆积”起来,堆积泥沙最多的是“河流”的()。

A.上游B.中游C.下游D.河流转弯处

33.根据上面的观察实验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与有无植物覆盖有关

B.降雨之后在地面会形成河流

C.流水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

D.形成各种地形地貌的唯一原因就是地球外部的作用

34.下面关于土壤和人类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流水侵蚀及人类不当活动会导致土壤减少

B.土壤为动物和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

C.地球表面土壤丰富,不需要特别保护

D.人类应该多植树种草,保护土壤

35.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

参考答案:

1.光沿直线传播2.使用平面镜,调整到适当角度来观察,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1.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龙龙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是因为碗遮挡住了龙龙的实现,所以此时龙龙看不见硬币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原理。

2.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在龙龙的眼睛和硬币的位置均不移动的前提下,使用平面镜,调整到适当角度通过光的反射原理来观察。

3.直线4.

【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3.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在用手电筒照射平面镜时,龙龙发现光线碰到镜面后发生了反射现象,反射后的光线沿直线传播。

4.如图所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图中蓝色箭头表示光的反射光传播路线。

5.B6.第一次实验在屏上能看光斑,第二次实验屏上看不见光斑。

【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5.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实验中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是为了减少环境中其他光线的干扰,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光在黑暗的环境中才能沿直线传播是错误的观点。

6.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图1的三个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图2的三个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

7.休眠火山8.9.挖到中间薄10.热气或土豆泥11.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使岩浆和气体在遇到地壳的薄弱地带时,喷出地表。

【解析】7.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火山可分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中国长白山天池属于休眠火山。

8.用土豆泥代表山体(地壳),稀释的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则代表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土豆泥顶部的小洞代表火山口。番茄酱受热从土豆泥中喷出来的过程模拟火山喷发。

9.岩浆遇到薄弱地表时,会发生爆炸性喷发,形成火山。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挖到中间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10.加热一段时间后,龙龙和华华看到“火山口”向外冒热气或土豆泥,再过一会,番茄酱从“火山口”喷涌而出。番茄酱受热从土豆泥中喷出来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我们应该使用护目镜保护我们的眼睛。

11.火山是岩浆喷出地面形成的,它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外在表现。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火山喷发的成因: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使岩浆和气体在遇到地壳的薄弱地带时,喷出地表。

12.C13.B14.B15.A16.折射

【解析】12.我们可以通过三棱镜将其分解为七种颜色的色光,即该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进一步证实了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组成,所以C符合题意。

13.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其中最上面是红光,所以B符合题意。

14.龙龙拿出一支红色的激光笔照射三棱镜,他在白屏上最可能看到还是红光。因为,红色通过三棱镜后,呈现的是红光,所以B符合题意。

15.彩色轮旋转时,红、蓝、绿三种颜色已经看不清,当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时,会看到彩色轮慢慢接近白色,所以A符合题意。

16.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比如:河水变浅、彩虹、海市蜃楼等。彩虹的形成与光的折射有关。

17.(1)有无植物覆盖坡度大小喷水量大小

(2)AB

(3)有植被覆盖

【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

【详解】(1)这个实验中,用泥土堆成两个坡度为30度的斜坡,在A坡种上草皮,用喷水壶在相同的高度分别向两个坡面喷水,改变的条件是有无植物覆盖,不变的条件是坡度大小、喷水量大小等。

(2)分析实验:小明发现A坡汇入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较少,水流运动较慢;B坡流出的水更浑浊,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较多。

(3)由表格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有植物覆盖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8.没有有斜射会折射不同物质七种折射

【详解】(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因此,小明将铅笔垂直和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小明会发现垂直放入的铅笔在水中看起来没有发生变化,倾斜放入的铅笔在水中看起来,有发生变化。

(2)这个现象说明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水和空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说明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不同物质当中。

(3)太阳光是一种白光,也是复合光,三棱镜能够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单色光。小明让一束强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光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发生光的色散现象,这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19.(1)4号

(2)2号

(3)

(4)全部通过透明

(5)没有有

(6)直线

【详解】(1)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黑暗的环境中,打开手电筒,进行实验。因为1号、2号、3号纸板上的小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光线会通过小孔继续传播,小明会看到,手电筒点亮时,4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

(2)若将2号木板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如图2所示,小明会观察到,手电筒点亮时,2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

(3)根据(1)、(2)的实验结果,光在图1和图2中行进的路线,如下图所示,图中红色箭头表示光线传播路径。

(4)假设将实验中的木板换成玻璃片,光束会全部通过玻璃片。说明玻璃片是透明的。

(5)从图3、图4可以看出,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将手电筒的光分别射进水管的A端和D端,会发现,水管的B端没有光束射出,水管的C端有光束射出。

(6)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出结论是:光是沿着直线进行传播的。

20.×√×√21.B22.B23.C

【分析】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

20.①家住在16层的小明,感觉到房屋在摇晃后马上不能跳楼逃生,否则会影响自己的生命安全,观点错误。

②被埋在废墟下时,一定要沉着,不能一直大声呼救,要保存体力,要设法寻找食物和水,食物和水要节约使用,观点正确。

③被埋在废墟下时,一定要沉着,不要勉强行动,以延缓生命,观点错误。

④被埋在废墟下时,仔细听听周围有没有其他人,听到人声时用石块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呼救信号,观点正确。

21.本题考查了模拟实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如图一所示:用手握住橡皮泥两端,向中间挤压。发生的实验现象是橡皮泥隆起,如图二所示:用手在两端向外拉伸,发生的实验现象是橡皮泥断裂。

22.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这是一组研究地震形成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23.橡皮泥代表地壳的岩层,用来自手的挤压力模拟地球的内部运动。

24.水位下降了根具有吸收水分25.防止水分蒸发26.B27.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分析】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固着植物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

24.根据题干可知,由于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水位下降了;

25.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所以实验中往瓶里水面上倒一层食用油的作用是:防止水分蒸发;

2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一段时间后,剪开植物的茎观察它的横切面,发现横切面部分被染红了,这个实验现象证明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27.根据题干可知,该实验中用红色墨水的目的是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方便我们观察。

28.②①③上升下降热对流

【详解】对流是基本传热方式之一,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设计实验探究热在空气中是如何传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