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新理念新课标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的农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新课标正是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人本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追求教育的根本所在、本质所在、本质所依、本体所顾。它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学生,真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全心全意服务学生,从而开发心智完善人格提升道德,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一、课程观(教材观)旧:“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须思考,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规定学校“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其重要标志有: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课程是“专制”的一方,课程成为一种指令、规定,教材成为圣经,而教学成为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从而课程不断走向孤立,走向封闭,走向萎缩,走向繁、难、偏、旧,而教学也不断变得死板、机械、沉闷。这种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只能是戴着镣铐跳舞,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新: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科书等),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此,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课程也由此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新课程的走向正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是开放,是发展。说白了,我们教师和学生可以自主编写、调整、修订教学内容,可以放手大胆处理教材,只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只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二、教学观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照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这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要一种发,考试用一把尺张,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是要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显而易见,一刀切的统一规格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有害于人才的培养。目前课堂教学中发现的许多问题以及教学质量的低下,就与一刀切、苔原要求有关。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活动。一方面,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关系成为:我施,你收;我授,你受。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这样的课堂,“双边活动”“多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习会,更不用说会学了。另一方面,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爱学,越不会学。在常见教学中,教师个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比比皆是。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不懂,于是就包办代替。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当然,教关键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检索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传统的教学观在一系列关系上出现严重错位“结论与过程、学习与思考、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发展等关系。特别严重的是结论与过程的关系。从教学角度来讲,勿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几过程,学生的创新精和创造思维就不可能盘应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基于此,新课程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一切都是现成的: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现成的讲解,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请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重结论、轻过程,从学习不的角度讲,也既重学会、轻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又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造性学习。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让学生此学会到会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由此可以看出,过程与结果同增重要,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话。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学生对自己学习知识的要领原理、定理和规律的过程不了解,没有能力开发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那就只能是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的机械学习。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从信息论上说,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存在以下四中主要信息交流方式。(1)
以讲授法为主的单项信息交流方式,教师施,学生受。(2)
以谈话法为主的又向交流方式,教师问,学生答。(3)
以讨论法为主的三向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6、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我收”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教学观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成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然而,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认知过程,却忽略了情感过程,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也是造成当前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又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愤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和谐关系。7、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上了几千节课,教了几十年书,送走了几代人,要问自己的教学模式是什么,教学特点有哪些,实在是说不清。这就是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经历,而现代教学却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学方法的大忌是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呢?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墨守陈规,而是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不明确这个问题,就不能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教师的课是否有个性风格否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否有助于培养有智慧、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开禁心结论,愕然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导演对剧本的处理是一种再创造,与出同理,教师并不是教材和参考书的“留声机”,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这就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次,教学的创造性还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各种教法各有利弊,如何进行教学,这需要教师在吃体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上的编排、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的模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发学习服务。再次,教学创造性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风格就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三、教师观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有: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一)以催化者代替领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一条鱼吃,不如给他一根钓竿。但是在给予的同时,要熟悉孩子的个性,端详其效率、生理的需求。所以催化者要具备高层次的同理心,能响应学生知识与感性的汲取,去除严肃的面纱,让师生彼此走好心门,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情境。(二)以学习者代替无所不能者:把学习还给孩子,把教学的自主权交给教师,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色。老师可以从孩子本身这本书,汲取许多失落的童年和褪色的童心,也可以从孩子的脸上解读另一份人生成长的喜悦。所谓“教学相长”,学生也可能是教师自我成长中的一面明镜!(三)以引导者代替指导者:学习有很多路,但现代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他们发展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这种以学生为本体的教学方式,重视发展发现式的教学与学习,反对以一成不变的讲述当做唯一授业的教学方法,如此才能真正引发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四)以情绪教育代替唯智教学:由于传统教学过度知识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往往把学生训练才一部应付考试的机器。现代教师应着眼于社会人际关系疏离的病态,特别强调人际关系的培养,以人我、群己的机油论点,提升情绪教学种种作为。(五)以个别创造性代替团体一致性:现代教师必须认识到受教者是一个独立而自主的单一个体,应该重视个人的学习历程及创造才能。举[凡文学作品、艺术创作,要求表现个人内在体验与情感的真实性,受教者自我的认知与情感,均能被充分的尊重、尽情的流露,进而激发个人多元智能的真实展现。1、“促进者”(既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制定课程计划、管理方式等,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由教师独揽这些事情,学生没有任何发言权,因此也不承担任何责任。2、“促进者”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包括他们自己的学习经验或其他经验、书籍及各种参考资料、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将他们自己掌握的各种各样的知识、经历过的事“带到”课堂中来。3、让学生单独或者与其他学生一起共同形成自己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探寻自己的兴趣,并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不仅让学生选择自己地方学习(努力)方向,而且也让他们对自己这种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4、提供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一个好的班级、好的课堂应充满真实、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心理氛围。这种氛围最初来自“促进者”,随着学习过程的进行,学生会越来越多地并且是很自然地流溢出这方面的情感与态度。5、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的持续性,至于学习的内容(即学生学到什么)则是次要的。一堂课结束的时候,不是学生掌握了“需要知道的东西”,而是学生学会了“怎样掌握需要知道的东西”。6、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他们自己确定的。因此,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必须提供的训练形式是“自我训练”。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训练是他们自己的责任,而且太承担这种责任。自我训练太取代外部训练。7、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由学生自己作出,而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是教师的“专利”。当然,其他学生以及“促进者”对某个学生的自我评价也要给予“热心反馈”,使这种自我评价更为客观、更符合实际,因而霆评价的积极效果。8、促使学习以一种更快的速度更加深刻地进行下去,并且要广泛地深入学生的生活与行为之中。这个要求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因为学习方向学生自定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发的,学生的情感、激情、理智沉溺于这一过程之始终。四、学生观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1、学生是发展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含义。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每一位学生又充满信心。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上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命运和生活掌握在学校和学生是不是生活得很趣味,是不是学习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2、学生是独特的人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慧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中学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把学生看成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第一,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做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做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有只能用自己的感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从法律、伦理角度,在现代社会,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是一个法律上的责权主体。同时,也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和享受特定的伦理上的责权主体。学生是权利主体,学校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是责任主体,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已、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视学生为责权主体的观念,是建立民主、道德、合法的教育关系的基本前提。强化这一观念,是时代的要求。五、学习观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我国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就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它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他主性、被动性、依赖性的学习状态,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上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价值。但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创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能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如何构建“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自由。.要求留给学生学习自由,必须充尊重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主动参与学习和的保障.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优化的物质环境。让学生有成功感:自主参与学习的激励机制给每一位学生以期望和鼓励,适时使用肯评价性语言(或及时或延时评价酌情而定)。.教给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已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已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已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已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已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已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已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已去创造。六、评论观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从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性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特别重视学生自我评价,重视评价的激与改进功能。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视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即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学业成就曾经是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爆炸、竞争加剧、网络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于是全球都在进行关于“教育与人”的大讨论,学业成就作为评价单一指标的局限突显出来。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到了什么,到对学生否学习学会、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例如,美国许多著名中学设立的奖项之多、范围之广让人目不暇接,几乎涉及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与学业成绩的评价则放到了第二位。日本对小学生的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学习情况、品行与性格三主面。英国则在1999年新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强调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能,传统的学业成就只是其中一部分。与此同时,多元智力理论对迈克尔.乔丹和比尔.盖茨同样是成功的论证,再一次使评价指标深刻地认识到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值,于是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适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这一点也已逐渐在世界各国获得认同。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即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转化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对科学的顶礼膜拜,使人盲目认为量化就是客观、科学、严谨的化名词,于是追求客观化、量化曾经是各国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但在今天,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时则表明出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特点,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装的努力和进步被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而且,对于教育而言,量化的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也简单化了或只是评价了简单的教育现象,事实上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质性评价的方法则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受到欢迎,成为近30年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方法。例如,在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包括平时的课程行为记录、项目调查、书面报告、作业等开放性的方法。美国各著名高校在录取学生时不仅要求学业成绩,通常还要求学生提交一份短文(选题通常极具开放性)、有关人士的推荐信和面试等。英国则强调以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在教师评价中注意运用面谈、行为观察和行为记录的方法。而“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和“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的方法,目前也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和认可。需要强调的事,质性评价从本质上并不排除斥量化的评价,它常常与量化的评价结果整合应用。因此,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将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描述学生、教师的发展状况。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评价。(一)、什么是教学反思反思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思想、语言、行为、效果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反思这概念在我国古代就已出现,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自反也”(《学记》)。曾子曰“吾当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反求诸己,扪心自问”、“思之不缜,行而失当”都是反思意识人类早就存之的佐证。最早把反思引进教学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我们怎样思维》中说: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是美国学者斯冈在1983年发表的《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正式提出。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美国教育部大力倡导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认为:培养教师临场探索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改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并把反思列为Tesl课程的重要内容,规定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目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学反思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教学反思的基本理念,代表人物是熊川武教授,他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二)、教学反思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自觉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
其次表现为超越性。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第三个特征为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反思,从其定义来看有三个基本特征:1、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可以提出假说,并通过实践检验假说,直至解决问题。其一,它有两种形式,既可以是个人经验反思,也可以是群体性(教研组)教学反思;其二,它有实践检验过程,其反思既是内隐的思维活动,又是外界的实践行为,以确保结果得到检验,并使反思性教学越来越具有合理性。2、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学会教学”既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过程,向自己的经历学习,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学会教学是反思教学的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3、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追求更好地完成,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要对效果及其有关原因进行“为什么”的思考,无止境地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三)、教学反思的分类教学反思按照反思的对象和反思者的人数可分为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四个类型。纵向反思就是反思者把自己的教学中某一特定环节作为反思对象放在教学生涯中进行思考、分析、比较。比如同一个问题在以前历年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呈现出各个层面的问题,把它们揉合在一起进行整体思考、类比、归纳、总结、改进,达到温故知新之效。横向反思就是反思者把反思对象放在同时期、环境基本相同的情况与他们进行对比而进行反思。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开展相互交流、相互研讨、开展相互听课、评课,发现自己在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差异,达到学习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自身素质之效。个体反思指教师对自己或他人的某一个问题、某一节课、某一个单元(组)、某一个阶段的教学进行即时的梳理、剖析、总结,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群体反思是指一个班全体任课教师一起对该班级或同一年有同学科的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活动进行共同研讨、相互交流、平等对话,是一种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注重通过同行间的相互剖析,使自己对教学中的问题认识更加清晰,使自己的成功经验得以共同分享。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师。不断地进行教师群体反思,对提高教师的群体素质、建立教师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中反思根据其“时效性”可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教案设计、学生认知水平自觉地进行审视,进行教学预测和分析,再次查漏补缺。课中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的某些教学现象,环节以及突出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控和机制地应变。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体地回顾、分析、反思、写下自己执教体会或失误,记下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闪光点和困惑。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重要途径,具有即时性和批判性。(四)、教学反思的内容写教学反思,有的教师比较迷茫,不知从何落笔。有的即使写了,也抓不住本质或随心所欲,应付式的写上几句,这些都是徒劳之举;无益于课堂教学的改进、无益于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无益于学生学习的发展。教师只有明确了反思的目的,掌握了反思的基本知识,把握了反思的内容和方式、抓住典型、紧扣关键、剖析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的放矢,写出来的材料才有血有肉,有益于课堂教学的改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发展。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反思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使用。新课程理念下,教科书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性文件,其首要功能是教与学的工具,以一种参考和揭示的性质出现。教师作为课程的使用者、建设者、开发者,对教材的使用、处理、挖掘、开发以及弊端等等在反思中加以记录,积累教学经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促进教师、教材、学生和谐统一的发展。二是反思教师角色转换是否到位。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变化。因此,教师要反思在师生关系上是否做到尊重与赞赏;在教学关系上是否做到帮助与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是否做到反思;在对待同事上是否做到合作。三是反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体现。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教师要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有个性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反思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自主性是否得以充分体现。四是反思教学精彩片断。对教学过程中达到或超过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鸣、取得良好效果的做法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创新、升华,供自己以后或他人在教学中使用。五是反思教学瑕疵之处。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好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教师必须对此进行回顾,剖析、梳理,找出形成原因、分析关键因素、探究解决策略,形成新的教学环节。六是反思教学过程的突发事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已设计的教案流程逐步进行教学。随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融,学生的“智慧火花”、“创新火花”得以燃发、灵感突现往往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尖刻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在教师备课时往往是没有触接到的。教师如何驾驭,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发散性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教师课后应及时反思。七是教学再设计。教学再设计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通过对一节课从教材、教师、学生、教法、学法、问题设计、练习题等诸方面的反思,得出新的教学规律、教法上如何创新、知识如何拓展、组织教学如何改进,问题设计是否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练习设计是否有巩固性和拓展性等等。及时记录整理,去粗成精取其精华。进行再梳理、再研究、再发现、再创新。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不断升华,提高自身业务质量,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真正意义的教学反思是教学经验积淀的主要途径,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重在坚持,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思则写,不要为反思而反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长期以往,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大有益处。经典教育案例之一:
1920年,有一位八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索赔12.50美元。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给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经典教育案例之二:
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让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菊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和代数,培养他的数学才能,后来他果然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经典教育案例之三:
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她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爱迪生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这个暑假非常充实,因为在忙着学驾车。看着师傅轻松地拨弄着方向盘,把那笨重的卡车玩的滴溜转。我们这帮徒弟在车外看着感觉蛮简单,结果一上车,那卡车却不由你控制,横着的、原地打转的、……什么事情都有。特别是那进门的中竿,被我们压的遍体鳞伤。一天练下来,感觉没长进,进门后的该往哪方向转、该转多少,都心里没底。真担心师傅会嫌我们笨而对我们不耐烦。我们的师傅却深知现代的素质教育:始终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教我们,还经常鼓励我们。让我们卸除心里压力。联想到我们平时的教育。对个别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相比较我们的师傅,我们缺少的是鼓励和多一点的耐心。每个学生都希望做个老师喜欢的好学生,但却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教师要多一点鼓励和耐心,少一点指责,不要让学生在心里上讨厌你而讨厌上你的课。两个案例;1,美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我已经攒够钱了,我要去旅游了!"中国学生对父母说:"我要去旅游,请给一笔钱."2,如果老师给出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和分针才能再次重合"老师话音刚落,在场的所有中国学生肯定拿出笔和纸,埋头列一大堆公式并开始计算;而美国的学生反应则是不约而同地拨动腕上手表的指针,用这种其实很聪明的"笨办法"看看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再次重合.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比较,折射出来的正式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先进的教育功能观;美国重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重视自我学习能力的获得,重视实践能力的掌握,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所有这些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与之相比较反差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岂能用"啊Q精神"来搪塞应试教育不进行彻底改革还有什么出路正如周贝隆先生所言:"面向我国的困境,没有危机感是真正的危机."
我们再来看两份报告:1979年6月中国曾派出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报告这样叙述了访问团的见闻:"美国学生无论品质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摇来摇去."由此,访问团得出下面的结论——
"美国的初等教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下了自己的见闻;"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的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拒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在结论中,美国考察团这样写到——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历史给中美考察团开了一个玩笑,25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培养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
综上所述感悟;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天赋.我们的学校只承认一种,那就是把课堂上灌输给他们的知识,写在试卷上的天赋.美国的学校则承认孩子各有各的天赋,并且在教育中让他们竭力张扬他们的天赋.
为什么两个国家考察团的估计都是完全一致而又完全错误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出在哪里无论从情感,还是从历史的角度,老外们当然无法理解中国父母们的苦心:中国一代又一代家长,是如何把自己一生没法实现的愿望全部倾注在子女身上,甚至把后半生的目标全部投入到望子成龙的努力中去.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中国的父母不自觉地成为连小学生都熟知的拔苗助长的宋国人.
即使到了今天,访问团在来参观我们的学校,幼儿园,还会令他们感到惊奇的是中国孩子表现出军人一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孩子们的背挺得很直地端坐着,老师提问的时候,几乎是众口一词的,也是唯一的标准答案,天真和童稚却很难发现.如今的外国人已经不同于25年前美国考察团的观点了他们甚至指责中国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育,是对孩子们的残酷和扼杀.
谁来教育中国的教育,看来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无论对教育界,还是对家长来说,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孩子成材的观念,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责任,也许我们现在急需做的,不是帮孩子们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如何保护孩子的天赋,如何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
在100个案例中,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探究,思考.更感兴趣的是"师生换位的感觉真奇妙","老师,你不必太完美","频繁的掌声","不说话的老师","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
总之;品味每一个案例,都使我激情振奋,时常感到困惑的是理论如何联系实际当教育理论必须返回实践指导时,人们总会不遗憾地发现教育,教学实践创新活动的经验已被掏空,甚至出现了理论在推动实践时的无力和无奈.
当我耐心地读过本书后,也许已隐约已经明白:事实上,教育理论的真谛和教育变革的"秘密"正隐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之中.同时本书用教学实践不断地擦教育理论的火花,新课改的理念更多更快地照亮了我们的课堂.此时此刻我领悟到案例的作用,意义.如果每个人在大量的教学反思中,得出鲜明特色的教育理论.我想这就是我们的需要.
永远都要坐在前排大多数普通人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走人生之路,所以只能成为普通人。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个要求可能太高了,但她所受到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的誓言。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示每个学生要用五年时间来学习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要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玛格丽特不单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它活动方面出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正因为如此,四十多年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届当选为英国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贡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永远要坐在前排"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在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人生的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的行动。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育我们的孩子永远都要坐在前排是当父母的责任。
压力效应一位游客为了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只身来到一片陌生的山林,被山景所迷的他不一会儿就迷失了方向。"危难时刻"迎面走来一个挑山货的美少女。
少女嫣然一笑,问道:"先生是从景点那边走迷失的吧?请跟我来吧,我带你抄小路往山下赶,那里有旅游公司的汽车。"游客跟着美少女穿越丛林,令人陶醉的美景与美少女让他有点飘飘然。美少女说话了:"先生,前面不远处就是我们这儿的鬼谷,是这片山林最危险的路段,一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我们这儿的规矩是路过此地一定要挑点或者扛点什么东西。"被美少女一语惊醒的游客忙问道:"这么危险的地方,再负重痢行,那不是更危险吗?"美少女笑道:"只有你意识到危险了,才会更加集中精力,那样反而会更安全。这儿发生过好几起坠谷事件,者是迷路的游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一不小心掉下去的。我们每天都挑东西来来去去,却从来没有人出事。"游客不禁冒出一身冷汗。没有办法,他只好接过少女递来的两根沉沉的木条,扛在肩上,小心翼翼地走过这段"鬼谷".两条沉木条,在危险面前竟然成了一张"护身符",真有点令人不解。
与此类似的是香港启德机场,它就位于市中心,飞经九龙等闹市的时候,乘客能够清楚地看见住家阳台晒的衣服。就是这么一个被称作"世界上最危险的机场",几十年来一直到关闭都没有出现过大灾难。探究其中原因,有人说正是因为危险,所以全世界的飞行员都小心翼翼,不容许自己出一点差错,香港的启德机场因此才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机场之一。
危险固然可怕,但比危险更可怕的是人的麻痹大意;危险不一定制造灾难,但人的疏忽往往是灾难的源头。人生中的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该自觉地往自己肩上压两根"沉木条",有意识地给自己加一点压力呢?这正是我们学习"压力效应"的实际意义之所在。
章鱼心态一只章鱼的体重右以达到32克,相当一个小学女学生的重量。但是,章鱼的身体却是非常柔软,它柔软到几乎可以将自己塞进任何它想去的地方。因为它们没有脊椎,甚至可以穿过一个银币大小的洞。它们最想做的事就是将自己的身体塞进海螺壳里躲起来,等到鱼虾走近,就咬破它们的头部,同时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而死,然后美餐一顿。我们时常看到有关大章鱼将整艘船掀翻的事。
章鱼是海洋最可怕的生物之一,身体柔软是它的一个特点,却也是它的弱点。渔民们把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章鱼见到了小瓶子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不论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结果是在海洋里无往不胜的鱼,成了瓶子里的囚徒,成了人们桌上的美餐。
是什么囚禁了章鱼呢?是瓶子吗?不,是章鱼本身。它们向着最狭窄的路越走越远,不管那是一条多么黑暗的路,即使那条路是死胡同,它们还是固执地往里钻,而且不会吸取教训。我的家乡,位于东海之滨的松下镇,小时候我经常见到渔民们只用一块表面有点粗糙的乳白色的普通石头,就可以将章鱼捕获。因为章鱼会固执地利用自己强有力的吸盘紧紧地吸在石头上,直到被渔民们抓获为止。
如果我们的思想也像章鱼一样,钻牛角尖,那么固执的结果只有像章鱼那样——死路一条;如果我们也像章鱼那样没有学会放弃,那么失败的厄运将不可避免,甚至会像章鱼一样,把自己强有呼的吸附或特长,变成走向死亡的致命缺陷。
苍蝇与蜜蜂实验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著名的威克教授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首先,他把一只瓶子平放在桌上,瓶的底部向着有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只见蜜蜂在瓶子内部朝着有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只见蜜蜂在瓶子内朝着有光亮的地方飞去,结果当然只能撞在瓶壁上。经过几次飞行后,蜜蜂终于发现自己永远也无法从瓶底飞出来,它们只好奄奄一息地停要有光亮的瓶底处。接着威克教授把蜜蜂倒出,仍然将瓶子按原先的样子摆好,再放进几只苍蝇。没过多久,苍蝇一只不剩地全部林瓶口飞了出来,或向下,或背光,或向光,一旦碰壁发现此路不通,便立即改变方向,最后终于找到瓶口飞了出来。
在这个实验中,苍蝇与蜜蜂的命运截然不同。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苍蝇在碰壁后总结教训,靠不懈的努力最终找到出路;而蜜蜂却一条道走到黑,即使面对无法逾越的瓶底也不回头,自然只能陷于困境。于是,威克教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横冲直撞,因为后者的做法比前者聪明且有用得多。
一个人在初生时,是柔韧的和流动的,一个人在死亡时,是坚硬的和僵化的;花草树木在成长的鼎盛时期是鲜嫩的和容易弯曲的,在长成或开始走向死亡又是坚硬和容易折断的。这是自然界万物的普遍规律。可见,任何柔韧的和流动的都将趋于成长状态,一切坚硬和僵化的都是萎缩与死亡的前奏。人的思维特征是"宁可坐以待毙,也不横冲撞".正如一位财经专家所言,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钱的数量,而是思维方式。无数事实说明,成功的经营者遭受的失败或者犯的错误并不见得少于一般人,只不过他们勇于尝试,善于改变,敢于成功,不轻言放弃。苍蝇与蜜蜂所处的环境相同,都是一样的瓶子,但它们的思维方式却让它们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哈德飞实验
著名的英国心理学家哈德飞,在他那本只有54页、非常了不起的小书《力量心理学》里指出,人的精神状态对身体和力量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他请了三个人,实验心理受心理的影响程度。他要求三个人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尽全力抓紧握力计。在一般的清醒状态下,他们平均的握力是45千克;每二次实验则将他们催眠,并告诉他们,他们非常虚弱。实验结果,他们的握力只有13千克,还不到他们正常力量的1/3.然后哈德飞再让这些人做第三次实验:在催眠之后告诉他们说他们非常强壮,结果他们的力量几乎增加了50%。哈德飞实验告诉我们,心理的力量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曼博士所做的实验,更加让人相信心理力量的可怕。他花了二十多年,找了一万多人做一些心理方面的实验。实验的结果显示,悲观的人往往会自怨自艾生出病来,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塞利曼博士举了下面这个实例来说明:一家铁路公司有一位调度人员尼克,他工作相当认真,做事也很尽职尽责,不过他有一个弱点,就是他对人生很悲观,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有一天,铁路公司的职员都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大家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竟被关在一辆冰柜里。尼克在冰柜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根本没有听到。尼克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也没有人理睬,最后只得绝望地坐在地上喘息。
他愈想愈可怕,心想,冰柜里的温度一般都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如果再出不去,一定会被冻死。他只好用发抖的手,找来纸笔,写下遗书。
第二天早上,公司的职员陆续来上班。他们打开冰柜,发现尼克倒在里面。他们将尼克送去急救,但他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里的冷冻开关没有启动,这巨大的冰柜车出有足够的氧气,而尼克竟然给"冻"死了!
其实尼克并非死于冰柜的温度,他是死于自己心中的冰点。因为他根本不敢相信一向不能轻易停冻的这辆冰柜车,这一天恰巧因要维修而未启动制冷系统。他的不敢相信使他连度一度的念头都没有产生。冰柜之外我们,旭果有一天,变得什么都不相信了,我们同样会死于无法预料的各种各样的心中冰点。
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他怎可能不别种的样子呢?"如果我们想的是快乐的,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全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
打翻牛奶瓶的启示
在美国纽约一所中学任教的保罗博士,看到多数学生常为过去的成绩感到不安,充满担心,于是给学生上了一堂难忘的课。他在实验室中先把一瓶牛奶置于水边,沉默不语。学生们也不明白牛奶和所学课程间的关系,只静静地坐着,眼巴巴地望着老师。正在这时,他忽然站起来,一掌将牛奶打翻在水槽中,并大喊:"不要为批翻的牛奶哭泣!"然后叫同学们到水槽前仔细观看,"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牛奶已被自来水渐渐地冲光了,不管你怎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一滴。你要是事先想一想,加以预防,那奶瓶还可以保住,可是现在晚了。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把它忘记,然后注意下一件事。
佛雷德。福勒。夏德是一位报社的编辑,在一次大学毕业班讲演的时候,他问道:"有多少人锯过木头?请举手。"相当部分的学生都举起了手。然后他又问:"有多少人曾经锯过木屑,"夏德先生说道,"因为那些都是已锯下来的。过去的事情也是一样,当你开始为那些已经做完的和过去的事忧虑的时候,你不过是在锯一些木屑。""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不要去锯木屑!"这是多么普通的老生常谈呀,就像"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一样,不过,它却是人类经验的高度浓缩,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利用。既然打翻的牛奶无法收回,锯过的木屑不能再锯,那么,过去的事情就让它成为过去吧。何心整天沉浸在痛苦的深渊之中呢?学会遗忘,忘掉过去的失败,记住失败的教训,这才是现代成功人士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敢喝马桶水的女人许多年前,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国酒店当服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因此很激动。然而,让她意想不到的是,上司竟然在新人受训期间,安排她负责厕所的清洁工作,每天都把马桶抹得光亮如新才算合格。
她出自贵族名门,细皮嫩肉,喜爱洁净,自打娘胎出生,她从未做过苦活、脏活、累活,所以每天一接触马桶,她就想呕吐,更难完成上司提出的让马桶"光亮如新"的要求。她因此陷入困惑与苦恼之中。但是有一天,她看到一位和她一起工作的前辈,在抹完马桶后居然伸手在马桶内劢了一杯水,并且当场喝了下去,向她证明清洁过的马桶,干净得连水都可以喝。
这件事对她有很大的启示,她痛下决心:"就算一辈子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最出色的洗厕工。"结果要结训那天,她抹完马桶后也盛了一杯水,毫不犹豫地喝了下去。
她就是日本最年轻的内阁成员,也是惟一的女性阁员,三十七岁的邮政大臣野田圣子!
当我们做着不太理想的工作时,可以看作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做准备。而为明日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诚,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迎接未来的惟一办法。我偿许多人都想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但却常常对工作一丝不苟,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拥有更多的财富。忠于小事才能成就大事,当你爱上你的工作并在其中自得其乐时,还怕不成为最出色的人吗?如果工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
哈佛学子的不同命运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和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一些人知道什么叫做生活,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很不清楚。
有一个年轻人由于职业发展问题跑来找拿破仑。希尔(美国著名成功学家),这位年轻人举止大方,聪明,未婚,大学毕业已经四年。拿破仑。希尔问年轻人说:"你找我帮助你换工作,你喜欢哪一种工作?""喔!"年轻人说,"那就是我找你目的,我真不知道想做什么?""那么10年以后你准备干什么工作?"破仑。希尔又问。
年轻人沉思后说:"好!我希望我的工作和别人一样,待遇很优厚,并且买了一栋房子。当然,我还没有深入考虑过这个问题。"破仑。希尔微笑地说:"你现在的情形仿佛是跑到航空公司里说:'能给我一张机票'一样。除非你说出去的目的地,否则人家无法卖给你。"他接着说,"除非我知道你的目标,否则无法帮你找工作。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的目的地。"经过两个小时的长谈,年轻人获得了八个字:出发前,要有目标。
道格拉斯。勒顿说过:"你决定人生追求什么之后,你就做出了人生最重大的选择。要能如愿,首先要弄清你的愿望是什么。"哈佛毕业生的不同命运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上帝,而是自己。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因素除了才能、机遇之外,还有多种因素:一是要有明确而又长远的人生目标,二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这好比登山运动员确定了要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后,能否登顶成功还取决于运动员所选择的登山道路。当你有清晰远大的目标时,你才有可能取得伟大的成就。
福楼拜的摇头1880年,一位30岁的青年,带了他的新作品,来到一位老作家家里。他在那里等着,等老作家看完之后发表意见。他虽然对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但是仍量心老作家又要摇头。因为,这位老作家已经摇了7年头了。这位青年从23岁开始,就不断地带作品来,可是,老作家却从来没有点头认可过。
是这位青年没有才华吗?不是,他的名字叫募泊桑;是这位老人冷酷无情吗?也不是。老人就是募泊桑母亲的挚友福楼拜,当时法国著名文学家。老人对募泊桑的爱是无可怀疑的,连募泊桑的名字都是福楼拜给起的呢。
福楼拜的摇头并非简单的否定,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向莫泊桑讲述创作的基本法则。福楼拜对莫泊桑说:"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这一次,福楼拜终于点头了。他向莫泊桑祝贺说:"照样再写出一打来!"他肯定的这篇作品就是后来成为世界名著的《羊脂球》。
7年,而且是持续"摇头"的7年,这个长时间的失败感受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太难以忍受了,更何况只活了43岁的莫泊桑。可是如果没有福楼拜的摇头,就不会有名著《羊脂球》的诞生,也不会让只有13年创作时间的莫泊桑,发表了六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中。莫泊桑的成名正是福楼拜严格要求、真心帮助的结果。他对他的老师福楼拜始终充满感激之情。
如果没有老师福楼拜的严格要求,就没有莫泊桑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如果没有莫泊桑坚忍不拔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出不会有《羊脂球》等名著的诞生。它不仅告诉我们严师出高徒的道理,还告诉我们"高徒"需要超人的忍耐与毅力,需要勇往直前的勇气,还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
失败1855次的史泰龙这是发生在2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那昌的史泰龙是个无名小卒,非常穷困潦倒,睡在他的破旧的小车里面,身上只有100美元。他当时有一个梦想,就是当演员。于是,他到纽约去找电影公司。
由于史泰龙英语说的不很标准,长相又不怎么样,全纽约500家电影公司都拒绝他。但是他想,过去不等于未来,也许我再去时有人会要。结果又被拒绝了500次。加起来一共1000次了。不甘心失败的他不久后又跑了一趟,一共失败了1500次。他想,自己应该改变一下策略,采取一些不同行劝,于是,他写了一个剧本,拿着崦本去向电影公司推荐。到了第1800次时,终于有一家电影公司愿意花7500美元买他的剧本。但是有个条件——不让史泰龙在电影里出现。
史泰龙已经有三个有没吃饱饭了,但是7500美无一点出没有让他动心。他拒绝了这家电影公司的要求。一直到1885次,史泰龙终于出现了他的第一部电影《洛奇》中,也就是他自己写的那个剧本。他一炮走红,如今已成为全世界片酬最高的男演员之一,基本片酬为2000万美元。
被北京大学免试入学的我国女体操运动员桑兰说:"跌倒了再爬起来,这对体操运动员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也是我的人生信念。"是啊,挫折不一定是坏事,一路顺风也不见得就是好事。年轻人要以得住挫折的考验,100次的摔倒并不可怕,怕的只是摔倒一次就不想站起来的人。真诚地送你一句顺口溜:当你遇到挫折重重,请你想想史泰龙。记得许多文章都介绍过这么一个案例:有一个著名的教育家到某校做报告,听完报告后一位教师想让教育家看看班里有几个可造之材。教育家来到教室指了几个学生说,这几个孩子将来必成大器,三十年过去了,这些人果然成为大家。有人问教育家,你当初凭什么就认为那几个孩子有出息呢?教育家说,那几个孩子是我随便指的。后来的人们分析说,教师在得到教育家的“心理暗示”后,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期待大大增加,使孩子有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许多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也对学生产生过期待,可是学生并没有“成为大家”。那么,案例中的教育效果从何而来?我们不妨来做个猜想。1、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增加了。可能以前教师对这几个学生关心不够,甚至都不了解学生的特点,在教育家的暗示下(其实是一种鼓励),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沟通增加了,这种关心,不只是学习的,更有态度的、情感的、理想的、价值观的;我们知道,期待的效益,取决于师生双方的距离,距离越近,效果越好,距离越远,效果越差。当然,被期待者也要具备一定的期待态度,当学生具备一定的上进心的时候,期待才会产生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要密切与学生的关系,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地当作人,这才是教育成果背后真正的含义。2、教师的信心增强了。可能这位教师带的是差班,否则,他怎么要让教育家来指认呢,可能他当时想,如果教育家都认为没有可造之才,不出成绩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现在情况不同了,教育家都说那几个学生将来必成大器,我只要努力一点,方法改变一点,用心去关心他、培养他,可能就会实现我的教育目标和理想,增加成功的几率。3、教师的耐心增加了。做教师的人都知道,自己付出了,教育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不免有点心浮气躁,甚至放弃。现在不同了,学生身上的缺点在教师眼里,可能都变得十分可爱,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变得循循善诱,细致耐心,学生也十分热爱自己的老师。4、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多了。可能在教育家指认的几个学生中,也有学习落后的,“毫无前途的”,教师批评较多,教育家指认后,教师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批评、训斥少了,表扬、鼓励多了;同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也能耐心、细致地做工作;5、教师给了学生更多的机会。既然教育家都认为那几个学生可成大器,那么在学习、动手实践、特长培养方面,教师、学校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6、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增加了。由于以前教师对学生没有多大的信心,与家长的沟通比较少,甚至没有沟通,教育家指认之后,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也暗示家长孩子的潜力,帮助家长共同营建良好的教育氛围;7、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改变了。可能,以前教师是把学习当作了惟一的尺子,所以对班级的教育效果没多大的把握。教育家认定那几个学生可成大器,也可能是指学习方面的,也可能不是,在人的成长规律认识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评价的尺子更灵活了,标准多样了;教师还做了许多许多的工作……上述案例,给我们留下的猜想空间很大,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其实,每个学生都可能“成大家”,只要我们真心地爱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的信心、尊严、兴趣激活起来,我们就会得到许多教育的乐趣,取得巨大的成功。1、请结合实际谈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从教师职业使命角度谈(资格缺失)从教师自身发展角度谈(动力缺失)从师德建设内容角度谈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从师德建设实际效果谈你目前从教的职业心态怎样?请作简要描述用几个词语概括地表达自己目前从教的心态说明这种心态的形成历程及原因分析用具体的事例对这种心态进行描述这种心态的利弊描述如何完善自己的从教心态3、你今后三年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什么?请作简要描述。学历进修、考研目标职称、荣誉目标论文写作、课题研究目标读书学习反思目标树立榜样接受专业引领目标课堂教学技能目标完善自己专业弱项目标4、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什么是教学反思说明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理由反思——发现问题、促进学习、加深认识、形成经验我是怎样做教学反思的通过自身几个典型案例说明教学反思对自己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改进一小步、前进一大步)5、你想成为名师吗?并将如何为之而努力?明确回答想不想说明为什么想揭示成为名师的途径根据名师成功的规律说说如何为之而努力6、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理解。7、教师专业发展简要分析你在专业成长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树立远大理想(内驱力)确立具体目标加强师德修炼营造良好心态清楚自身问题善于教学反思抓住课改机遇积极参与活动上好每一堂课教育故事一条线和一万美元【故事】20世纪初期,美国最大的福特公司的一台电机出现故障,很多人搞了两三个月都修不好。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有人向公司推荐了当时已经移居美国的德国科技企业管理专家斯坦门茨。斯坦门茨在电机旁边仔细观察、计算了两天后,就用粉笔在电机的外壳上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人们半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础护理学第9章
- 巨幼细胞性贫血护理查房
- 《多用表的原理讲》课件
- 封闭式负压引流的护理
- 公司员工培训项目文档
- 2024山林承包经营管理合同范本
- 2024货运部转让合同范本
- 开胸术后危重病人护理
- DB21-T 1754-2023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 项目建议书模板
-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中职生劳动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 医院器械科呼吸机巡查表
- 详解宣贯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内容课件
- 全广州版英语六年级上册单词带音标
-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真题2022
- 厨房天然气风险辨识表
- 网络工程师培养计划
- 箱变常见故障及处理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青岛黄海学院
- 大学英语写作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齐齐哈尔医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