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以后的世界kjnet_第1页
古代以后的世界kjnet_第2页
古代以后的世界kjnet_第3页
古代以后的世界kjnet_第4页
古代以后的世界kjne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讲古代以后的世界一、世界文明重心的演化罗马帝国崩溃之后,西欧陷入发展中的低潮,与此相比,东方世界一直处在繁荣景象之中。在东端,中国正处在隋唐盛世(581-907),无疑是当时文明发展最为先进和最为富庶之地。一直至明代,都可以认为世界经济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认为从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确切地说,这个时代中国和印度是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紧靠旧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也仍然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史称拜占庭文化。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theGreat,306-337)将拜占庭(古希腊的移民城市)命名为“君士坦丁堡”,成为罗马帝国首都。公元395年东西罗马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称拜占庭帝国。从那时起,到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陷这一拜占庭帝国的都城止,拜占庭的历史约延续近千年。灿烂文化从圣索菲亚大教堂、圣马可教堂,圣维塔尔(St.Vitale)教堂(查士丁尼、蒂奥多拉Theodora)这些杰作中就可见一斑。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兴起,创造了卓越的阿拉伯文化,其发展程度也超过西欧。穆罕默德(571~632年)创伊斯兰教。632-661年,四任哈里发;656-,第四任哈里发阿里在位;661-750年,倭马亚王朝,首都大马士革;到8世纪前半叶,变成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750-1258年,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762年起)。欧洲在许多方面多要拜阿拉伯为师。伊斯兰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食物、酒、药品、甲胄、纹章、艺术精神与风味、工商业项目与技术,以至各项自然和社会科学成就等,繁多而巨大,几乎难于尽数,在欧洲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阿拉伯影响,另外还有许多乐器的名称等。伊斯兰世界中,肋骨状拱顶、圆顶的出现也早于欧洲,虽然,关于它如何最后演变成哥特式建筑,目前尚无法探明,但基督教的尖塔和钟楼,确实受到了清真寺尖塔的影响。来自阿拉伯的一些欧洲词桔子(orange)、柠檬(lemon)、糖(sugar)、糖浆(syrup)、冰果子露(sherbet)、长生不老药(elixir)、坛子(jar)、垫子(mattress)、沙发(sofa)、软棉布(muslin)、缎子(Satin)、粗天鹅绒(fustian)、商品陈列所(bazaur)、队商(caravan)、关税(check)、税率(tariff)、交通(traffic)、杂志(magazine)、冒险(risk)、电缆(cable)、平底部(barge)、小帆船(sloop);在自然科学方面则有如代数学(algebra)、零(zero、cipher)、方位(azimnth)、蒸馏器(alembic)、天顶(zenith)、历书(almanac)等。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迅速崛起和繁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能在短时间里,在文化并不发达的地区和民族中产生如此辉煌的文明成果?原因可能有:(1)阿拉伯地区处在各种古代文明的交汇点,阿拉伯帝国兴起后,迅速受到各种文明的影响,吸收其他文明的养分;(2)善于学习,“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阿拉伯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不再是阿拉伯人的文化,它已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阿拉伯文化由此转变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3)阿拉伯周边地区经济发达,阿拉伯人又重视商贸,经济繁荣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4)伊斯兰宗教的强大同化能力。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苏醒,有些发展决定了历史的走向,特别是城市的兴起和民族国家的出现,与此相应,国王的权力开始加强,贵族的权力开始削弱,国家政权机构开始完善,城市成为工商业发展的中心,并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市民阶级,城市的自治体制催生了新的思想和文化,西欧的大学兴起。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刺激了西方封建主的财富欲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四五百年间,西欧城市衰落了,但从10世纪后,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突然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城市的兴起给发展着的西欧社会注入了充满生机的活力,也孕育了更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完全可以说,近代西欧工业文明的诞生,其源流不能不溯之于中世纪时代的工商业城市;也可以说,工商业城市的蓬勃兴起与发展,正是西欧封建社会与同时代的中国或东方相比较而具有的一个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不同点,正是西欧较快实现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键因素。十字军东征。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勒芒一次贵族和教士的聚会挑起战争。延续了将近200年(1096-1291),共达8次。其中重要的是第一次,第三次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是非正义的,它是西欧封建主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它给东方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使拜占廷文明走向衰落,使地中海东岸文明遭受野蛮践踏。但对西欧来说,十字军东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王权地位提高,贵族力量削弱;(2)刺激了西欧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市场。(3)接受了比西方要高级的一些东方文明成就,有利于西欧文明的复苏。民族国家的形成英格兰自公元5世纪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入主英格兰。至公元9世纪时,北欧丹麦人攻入西欧,占领了大部分英格兰地区。在阿尔弗雷德大帝的领导下,盎格鲁一撒克逊人抵抗侵略者,在其子孙收复失地的努力下,重建了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统治。然而,1066年,诺曼人又征服了盎格鲁一撒克逊人。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在这里建立起他的坚强统治(诺曼底王朝)。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英格兰法律“普通法”的建立具有关键的意义(亨利一世和二世)。然后是著名的“自由大宪章”的诞生(1215年)。13世纪,出现上议院(由主教和贵族组成)和下议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14世纪中叶,英国议会成为一个永久性的政府机构,国王与议会共同行使统治权力。

法兰西自987年法兰西公爵休·加佩被推举为王,以加佩王朝取代加洛林王朝以后,法兰西开始了一个近两百年加强王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腓力普二世(奥古斯特)是一个决定性的人物。他成功地打击了英王约翰,从约翰手中夺得了大部分法国领土,从而把他的王国领土扩大了三倍。在路易九世及其继承者的统治下,法国王权继续增长。国王通过战争和婚姻以扩大疆域,并且策划财政收入的新方法,包括向牧师征收捐税,扩大王家司法权力。在几乎整个13世纪里,由于腓力普二世和路易九世两位杰出君王的长期统治,给法兰西带来了持久的秩序和稳定,使法兰西在当时成为欧洲最强盛的国家。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是基督教的神学理论体系,它是在天主教的学院里讲授和研究的,因此称为经院哲学。经院哲学形成于8至10世纪,11世纪时广泛发展,13世纪时达到全盛。经院哲学是在教父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不同于教父哲学。经院哲学所用的论证方法是烦琐的、形式主义的抽象推论方法,因此又称为烦琐哲学。托马斯·阿奎那(1226—1274)是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人们通过经院哲学知道希腊哲学,为文艺复兴埋下伏笔。14世纪的欧洲危机催生了15至17世纪的欧洲变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大航海、科学革命。欧洲开始成为世界中心。18世纪和19世纪是欧洲的世纪,以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为火车头,西欧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榜样,引导世界潮流。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二次世界大战成全了美国。二、14至17世纪欧洲的变化14世纪的危机。经济危机:1316年欧洲大饥荒,农业萧条达一个多世纪;政治危机:世界政权的观念被民族国家所替代,大量民族国家出现引起国家间的矛盾。1337-1453的英法百年战争。黑死病:1347到1351年爆发第一次黑死病,三分之一的欧洲人丧生。1360年、1369年、1374年反复发作。各地的起义:法国巴黎市民起义、农村札克雷起义、英国瓦特•泰勒起义。15至17世纪的几次运动,互相交织在一起,很难分清彼此因果。文艺复兴起至意大利,宗教改革始于德意志,大航海依靠葡萄牙和西班牙。它们是欧洲10世纪以来的各种变化的自然结果;14世纪的危机起了催化作用;发生在各国又有各国的具体条件。这些重大的变革同时发生应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文艺复兴的中心内容。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人文主义(Humanism)思潮的传播,由此推动人们去发现真实的人生和现实的世界。这是初步登上历史舞台的欧洲资产阶级的精神体现。英文Humanism一词,中文译作“人文主义”,也有译成“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它的含义大致是:强调对人的尊严予以热情关注,倡导以人为中心,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当时的人文主义者认为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便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这是一种和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文化相对立的文化。文艺复兴产生于意大利。意大利是中心,表现最充分的是艺术:意大利艺术三杰,成了文艺复兴的代称。三杰即画家达·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年):《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和《岩间圣母》。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年),雕塑:《哀悼基督》、《大卫》、《摩西》、《垂死的奴隶》。绘画名作《最后的审判》和《西斯廷天顶画》(创造亚当)。画家拉斐尔(Raphael,1483~1520年),代表作有《雅典学派》、《美丽的女园丁》(同类的圣母像)、《西斯廷圣母》。

还有文学上和政治学上的人文主义者。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年),出生于一个公证人家庭。严格意义上最早的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写下了许多诗歌,其最优秀的作品是十四行体的抒情诗集《歌集》。乔万尼·薄加丘(1313—1375)的杰作《十日谈》。尼科洛·马基雅弗利(1469—1527)的《君主论》。文艺复兴随后还扩展到法国、西班牙、尼德兰、英国等地。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有一些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已经对教会的一些作为提出了批评,不过总体上这还是属于教会外部的。在教会内部,14世纪和15世纪也出现了局部的改革呼声,比如14世纪晚期,英格兰的教士和牛津大学的教师约翰·威克利夫就对教皇的绝对权威提出挑战,认为耶稣可以直接拯救人们灵魂,而不需要任何中间人的帮助,鼓吹《圣经》的权威性,他甚至将拉丁语的《圣经》译成英语,让普通人能读懂《圣经》。15世纪初波希米亚(现今的捷克)布拉格大学的一位教师约翰·胡斯(JohnHuss)也出来反对教会出售赎罪券敛财,否认教皇的权威,去除多余的宗教仪式,后来被教会以“异端”罪名烧死。这些运动终于在16世纪汇成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在某些方面与文艺复兴有一定联系,它们都是在西欧资本主义开始产生、民族国家和民族精神兴起的背景下发生,从思想体系上来说都是近代西欧资产阶级思想的重要源泉,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是精英运动,局限在一部分受过教育的时代精英之中,而宗教改革运动却是群众运动,普通的基督教徒都受到动员,有些地方演变为宗教战争,直接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

宗教改革起于德国。发起者是马丁·路德。他的想法后来有人归纳为三项原则,这就是:(1)人因信仰得救,因此反对教会过度的宗教圣礼,七项圣礼就精简为两项,即洗礼和圣餐礼;(2)树立《圣经》的最高权威,由此否定教皇的权威,为此他在1534年完成了《圣经》德语版的翻译;(3)人人都是牧师,基督教徒是完全自由的,他不从属于教士,因此现在教会应该改变为全体信徒均为牧师的教会。这些成了后来路德教的重要原则。宗教改革的另一大本营在瑞士,由此产生加尔文教。瑞士这块土地也具有宗教改革传统,在加尔文到来之前,当地就有茨温利(UlrichZwingli)神父的改革和再洗礼派(Arapaptism)的活动。1536年,他出版了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基督教原理》,这本书是非常系统和完整的新教经典著作。加尔文接受了路德重视信仰和《圣经》的思想,并且进一步提出了他的“前定论”的思想。他认为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由他自身的原因被上帝确定能否得到灵魂拯救,还是被永久打入地狱。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财富和名誉的人,就是上帝前定的“选民”。他的这种伦理思想成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改造世界精神源泉。新教的传播大航海。(1)地理大发现,为欧洲人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殖民贸易(奴隶贸易)、殖民掠夺创造了条件。欧洲在海外开始建立殖民地。(2)就西欧自身的变化来说,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商业范围扩大、商品流通品种和种类的增多、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建立和商业投机现象日益盛行)。(3)世界连成一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4)欧洲的国际贸易格局因新航路的开辟而发生了极大变化,商业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17世纪的危机和希望。欧洲30年战争。英国革命建立了世界上资产阶级的政权。自然科学革命。从十七世纪起,零星的科学研究汇成人类历史上第二个科学研究的高潮,天文学、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尤其突出。著名的科学家有:伽利略(1564-1642)、弗兰西斯·培根(1561一1626)、勒奈·笛卡尔(1596—1650)、牛顿(1642—1727)、罗伯特·波义耳(1627-1691)、安东尼·拉瓦锡(1743-1794)、卡尔·林奈(1707-1778)和乔治·比丰(1707-1788)等。国立科学院相继诞生:佛罗伦萨的实验科学院(1657-1667)、伦敦皇家学会(1662年)、巴黎科学院(1666年)、柏林科学院(1700年)。三、18至19世纪―欧洲的世纪1、启蒙运动。18世纪在世界历史上被认为是启蒙的世纪。这一词汇来自于法语。在法文里“启蒙时代”(Siecledelumiere)就是光明的时代。lumiere一词既有“光明”、“阳光”的意思,也指“伟人”、“杰出的人物”,它的复数则表示“智慧”、“知识”。这样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十分微妙地体现出启蒙运动的基本内容:推崇理性,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主义、封建特权和不平等现象,实现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倡导科学和文化,反对神权统治,批判信仰主义和蒙昧主义。启蒙运动的历史画卷

(1)英国:启蒙运动的发源地。霍布斯(1588-1679)和洛克(1632-1704)是英国最早的启蒙思想家。他们提出了以自然权利论为基础的社会契约论。(2)法国:启蒙运动的主战场。法国启蒙思想家主要是三杰:孟德斯鸠(1689-1755)、伏尔泰(1694—1778年)和卢梭(1712-1778年)。除此之外,还有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是狄德罗(1713—1780)。(3)启蒙浪潮在欧美的扩展:德国有以莱辛、歌德、席勒为代表的德国启蒙文学;在俄国,启蒙思想也结出硕果,这就是普希金、拉吉舍夫反对封建农奴制的思想斗争;富兰克林和杰弗逊成为启蒙思想在北美的杰出代表。2、政治革命。从18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中叶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的时期。其中有1775至1783年的北美独立战争、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然后在1848年爆发了全欧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到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这以后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结束,革命的中心转向俄国和亚洲,20世纪初,在这些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风暴,并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3、工业革命。十八世纪下半期起,从英国开始,接着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先后都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主要是指从手工业工场到大机器工厂的一个飞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变革。欧美国家的生产力迅速增长,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在这场革命中发生了重大作用。工业革命在欧洲发生的时间并不一致的。在英国,一般认为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30和40年代;法国一般认为是18世纪80年代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中叶;由于德国在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因此要到19世纪40年代才开始工业革命;意大利的情况和德国相似;在东欧,工业化的进程要到19世纪的最后十年才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1)特点A.重点:“钢和电以及石油业的革命”。B.中心在美国和德国。C.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国家和非工业化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主要的技术发明A.电气工业: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比利时的格拉姆、英国的惠斯通和德国工程师维尔纳·西门子、法国电气技师马·德普勒、美国爱迪生等人的发明;B.内燃机技术和石油业:德国人尼克拉·奥古斯特·奥托、德国的鲁道夫·狄塞尔等人的发明;德国、俄国、美国的科技人员研制成功在高压、高温作用下分解石油的新技术,使石油在继电之后成为极重要的新能源。C.交通工具: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和其德国同胞本茨各自独立地制成了最早可供实用的汽车;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D.材料革命与钢铁时代:贝塞麦法、西门子一马丁法、托马斯法。E.化工时代:有机化学(合成染料、新的炸药、人造纤维等)。E.电信业的发达:莫尔斯(1791-1872)制成实用有线电报机;贝尔发明电话。4、思想领域的新思潮自由主义(1)起源。作为现代概念的自由主义产生于19世纪,但自由思想在西方文明中可谓源远流长。(2)自由主义的共同特征和内涵在政治上,他们对于议会制或代议制政府予以高度评价;在个人权利上,他们竭力鼓吹个人自由,要求坚决实现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的权利。在经济上,赞成放任主义,怀疑政府管理商业的能力,反对行会制度和工会组织,在国际上鼓吹贸易自由;在世界观上和社会价值观上,他们相信,随着财富、生产与发明的增多,以及科学的进步,必将会带来人类共同的进步。激进主义激进主义,至少就这个词本身来说,其源出自英国。欧洲大陆的激进主义,可说是富有战斗性的共和主义。特点:主张共和,拥护革命,鼓吹政治上的平等,推行普选制,极端仇视教会和贵族,反对任何形式的君主制,经常以秘密团体的形式开展活动。社会主义渊源:空想社会主义(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托马斯·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以及在摩莱里、马布里、巴贝夫等人的著作,再后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最初是在反抗国际上的拿破仑制度的背景下产生的。民族主义因此是极为复杂的,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在西欧,如英国、法国或西班牙,在已经实现民族统一的国家里,民族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学说,不如说是一种潜伏的心理状态,当民族利益成为问题时,很容易地激发起来。在其他地区,如意大利、德国、波兰、奥地利和土耳其帝国,同一个民族的人民在政治上分裂开来或者处于外族统治下面,民族主义就变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和自觉的纲领。在法国以东的欧洲地区,彻底的民族主义向来是带有革命性质的。5、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变化。浪漫主义作为文化潮流,它是反对理性主义的,它歌颂人的情感,主观的激情。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其次是小说和戏剧。它的创作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大胆地发挥作家的主观想象力,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第二,将大自然和资本主义文明相对立,着力歌颂大自然;第三,重视民间文学,挖掘传统民族文学的精华;第四,喜欢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英国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心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了19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是华滋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和骚塞(1774-1843)。英国的第二代浪漫主义作家拜伦、雪莱、济慈几乎同时崛起,并把浪漫主义诗歌带进了更为广阔的境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早期有夏多布里昂(1768-1848)、斯塔尔夫人(1766--1817)。后期有雨果(1802-1885)、缪塞(1810-1857)、大仲马(1802-1870)、乔治·桑(1804-1870)、梅里美(1803-1870)、司汤达(1785—1842)等。德国浪漫主义:亨利希·海涅(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