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教学课件:生药学完整教学课件_第1页
生药学教学课件:生药学完整教学课件_第2页
生药学教学课件:生药学完整教学课件_第3页
生药学教学课件:生药学完整教学课件_第4页
生药学教学课件:生药学完整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药学第一篇总论绪论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第二章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第四章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存第五章中药材的炮制第六章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订第七章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篇各论第八章藻、菌类生药第九章蕨类生药第十章裸子植物类生药第十一章被子植物类生药第十二章动物类生药第十三章矿物类生药绪论一、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二、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三、生药学的起源与我国生药学的发展

掌握生药的概念、生药学的概念生药学的主要任务了解生药的起源与发展著名本草一、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生药的定义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什么是药?生药的定义药物—凡具有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物质,统称为“药物”。药物的来源:有的是天然产物及其制品,有的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与生化制品。

★生药(Crudedrug)——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未加工(新鲜品)或经过

简单加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材称为生药。生药包括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取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生药兼有生货原药之意。什么是生药?植物类生药:全草——薄荷、益母草

部分——人参(根)、甘草(根和根茎)

渗出物——苏合香(树脂)、阿片动物类生药:全体——斑蝥、蛤蚧部分——鹿茸、羚羊角分泌物——蟾酥、牛黄矿物类生药:石膏、龙骨

中药(TraditionalChinesedrug):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中药材(个子货)+饮片+中成药

个子货:论个的生药,指原药用部位。饮片:切制或切制后炮制的药材。中医处方煎剂直接使用;或制成粉末直接饮用或外用;或中成药方剂和工业原料直接使用。中成药(Chinesepatentmedicines):即处方制剂。根据疗效确切,广泛应用的中医处方、验方、秘方大量生产的药品。六神丸:牛黄、蟾酥、冰片、麝香、珍珠、雄黄草药(Medicinalherb):指民间医生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中药+草药。道地药材(Famous-regiondrug):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

如: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产于河南怀庆地区“浙八味”: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掺伪品与代用品掺伪品:以伪品掺入正品中或为了增加正品重量掺入异物的药品,如麝香中加入动、植、矿物杂质,三七加入铁珠或铁钉。(劣药)代用品:指与法定品种成分类似,功用相同,临床上可互为代用,并得到法定认可的品种,但应用时须使用自已的药名,如黄羊角代羚羊角用,处方时必须用“黄羊角”的药名。混淆品混淆品:指原植物形态药材形状名称甚至部份功效与某法定品种相似,易引起混淆的中药,称为该生药或中药的混淆品或易混品。大黄正品有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药用大黄,混淆品有华北大黄,天山大黄,藏边大黄如菊三七与三七,天花粉饮片与葛根饮片也较易混淆。

生药学(Pharmacognosy)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

(一)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原植物的种类,确保药材来源的准确性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形态相似,不易分辨。2、各地用药习惯不同,常导致“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

一、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同名异物”东北蓼科蓼蓝华东十字花科菘蓝华南爵床科植物马蓝江西、湖北等地马鞭草科路边青大青叶益母草五花八门——同物异名东北:坤草或益母蒿江苏:野麻或田芝麻浙江:三角胡麻福建:野故草广东:红花艾广西:益母菜青海:千层塔云南:透骨草天龙蜈蚣性味辛温壁虎性味咸寒独活:2科17个品种贯众:9科50个品种阿胶唐朝-----牛皮宋、明代----牛、驴皮共用清代以后----驴皮,至今沿用“同物异名”古名:鬼盖、人衔、神草、人微、土精、地精山漆、金不换、血参、春七、冬七、田三七加工方法不同:生晒参、白人参(糖参)、红参野生和栽培:野参、圆参、籽扒参产地不同:石柱参、东洋参、高丽参、长白参人参:三七:一见喜、榄核莲、苦草、四方莲、圆锥须药草穿心莲:3、历代本草对药用植物的描述不尽详细,看法也不一致。因此在中药悠久的使用历史中,出现了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混乱现象。(二)调查、考证药用植物和生药资源新药用植物或同种植物新的用途、新的成分、功效不断被发现:萝芙木(降血压利血平)、长春花、喜树、红豆杉(抗癌成分长春新碱、喜树碱和紫杉醇)。药用资源12807种,其中植物11146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川、广(西)、云、贵。长春花红豆杉新疆:紫草、甘草、贝母、阿魏青海:枸杞、党参西藏:胡黄连、大黄云南:砂仁、诃子、马钱子广西:安息香东北地区:缬草、鼠李皮等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各地相继发现了许多丰富的新药源。(三)制定生药或其制剂的质量标准、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质量标准利用植物学、植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生药进行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并测定生药的浸出物、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的含量,以及对重金属、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等进行定量或限量检查,建立生药的品质评价方法。《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四)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哈尔滨中药二厂河北黄芩天津天士力陕西商洛丹参北京同仁堂药厂山东平邑县金银花种子、种苗优质化,中药材栽培区域化,种植、采收、加工科学化,发展无污染优质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GAP(GoodAgriculturePractice)

二、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我国古代著名本草

《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最早的本草,著于汉代(公元前206-220);著者不详,原著早已失传,现在所见均为明清人的辑本;全书3卷,记载动、植、矿物三类药物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延年益寿,无毒,可久服,如人参、麦冬;中品:防病补虚,无毒或有毒,如黄芪、五味子;下品:治病,多有毒性,不可久服,如乌头、大戟。《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梁代——陶弘景著(公元452-536年);第一本有确切年代和作者的本草;以《神农本草经》为据,增汉魏以后名医所用药365种,共记载750种。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补充,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加工方法等;原著失传,现仅敦煌石窟有序录和正文四条的残卷,为现存可靠的最早的本草。《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新本草》等;作者为苏敬等(共22人),因为是当时朝廷指派修订和颁行(公元659年),是我国最早的药典。也是世界最早的药典,较欧美各国认为最早的纽伦堡(Nurnberg)药典(1542)要早883年。载药844种,首先出现附图,是本草中图文对照的先例。现在共残存11卷半。《经史证类本草》北宋——唐慎微编写,简称《证类本草》;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其以前的其它书籍均已缺失或由后人从后来箸作中整理所得。载药1744种。此后由政府又派人修订了3次,加上了“大观”、“政和”、“绍兴”的年号,作为官书发行,是现存最早的原著完整的本草。《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整理和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人民的药物知识,并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本草纲目》共有52卷,收载药物1892种,方11096条。是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达尔文将它称作“中国的百科全书”。世界上已有拉丁、英、法、德、日、俄等多种文字的翻译本。LiShih-Chen三、生药学的起源与我国生药学的发展生药学的起源1815年德国药物学家Seydler发表了题为“AnalectaPharmakognostica”的论文,于是世界上首次出现了“Pharmakognostica”一词,意为药物的知识,当时所谓药物是指生药而言。1825年,德国学者Martius在大学课程中设立了“Pharmakognosie”的科目,从此自然科学领域中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1832年Martius出版了“GrundrissderPharmakognosiedesPflanzenreiches”《植物界的生药学基础》一书。Martius认为:

生药学是商品学的一部分,是研究从自然界所得到的药物的基原和品质,试验其纯度,检验其混杂物或伪品的学问。1880年日本大井玄洞将Pharmakognosie译成“生药学(しょうやくがく)”。赵橘黄1905年由日本带回此词,并与徐伯鋆合编《现代本草生药学》(上册,1933年出版),称生药学为“系应用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知识,以解决药材之适当问题为原则,复记载药化学及药理学的研究,参证而应用之也”。从此,我国自然科学领域设立了生药学这一新的学科。叶三多1937年编写了《现代本草生药学》(下册),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生药学现代著作。60年代后生药学教材陆续出版。李承祜著《生药学》(1952年);徐国钧、赵守训著《生药学》(1958年);楼之岑著《生药学》(1965年)。

生药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和商业息息相关。

生药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3个时期,即传统的本草学(或药物学)时期,近代的商品生药学时期和现代的生药学新时期。生药学的发展传统的本草学(药物学)时期

——古代到19世纪中叶对药物(生药)的认识主要靠感官和经验;本草记载的内容都以疗效为主,兼及生药的名称、产地、形态和感官鉴别的特征等。地域的不同和经验的差异,使对药物的认识很难一致;另外限于科学未兴,对药物的认识粗浅,但从临床药理学的角度积累了的经验。近代的商品生药学时期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

19世纪中叶,生药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时由于国际交通和贸易的发展,生药购销区域随之扩大,种类和数量增多,生药便成为国际贸易的特殊商品。当时生药学的主要是研究商品生药的来源、鉴定商品生药真伪优劣。近代的商品生药学时期随着生物学和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商品生药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得到充实。首先以显微镜伪手段的显微鉴定方法开始应用于生药鉴定。与此同时,化学定性和定量方法也被应用于生药鉴定工作中。此后,生药学研究沿着形态学(宏观、微观)和化学两个方向发展。近代的商品生药学时期

20世纪30年代,药物作用强度(生药效价)的生物测定法的发展,推进了生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为生药品质评价提供了有利的手段。包括分光光度法、层析(柱、纸)等。现代的生药学新时期

——20世纪60年代至晚近

1.随着分离技术的进步,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免疫电泳、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DNA指纹鉴定等技术应用于生药鉴定、生药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确定以及生药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推进了生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进程。现代的生药学新时期

2.随着植物的化学成分类型和数目的大量积累,对化学成分与植物亲缘关系进行探讨形成了植物化学分类学(PlantChemotaxonomy)这一新的分支学科,不仅具有分类学上的意义,而且将促进新的生药资源的寻找。

现代的生药学新时期

3.近年对海洋生物产生成分的化学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发现了有生物活性的新物质,促进了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由此,又产生了海洋生药学(MarinePharmacognosy)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现代的生药学新时期

4.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兴起,植物学、动物学的基础研究进一步深化,揭示了生物类群的生态、形态、生理、化学和遗传等方面的特殊性,为生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深入的空间。21世纪生药学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是:(1)道地药材的研究,以及建立高质量、规范化、科学管理的药材生产基地,同时相应地制定国际规范的生药标准;(2)现代化的生药制剂和复方制剂的标准化研究;(3)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及开发海洋资源;(4)生物工程技术在生药学的应用。欧美的生药不包括矿物药;主要研究内容是天然产物化学、组织细胞培养等;中国、日本、韩国的生药学体系相近;主要研究内容还包括质量评价与鉴定;目前的核心问题:

质量控制、资源的保护利用我国生药学的特点(一)我国生药学的发展建国前1934年赵燏黄、徐伯鋆《现代本草学——生药学》1937年叶三多《生药学》下册建国以后医学院校及中医药研究所的建立;三次药物普查:1959-1962、1970-1972、1983-1987新疆:紫草、甘草、贝母、阿魏青海:枸杞、党参西藏:胡黄连、大黄云南:砂仁、诃子、马钱子广西:安息香东北地区:缬草、鼠李皮等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各地相继发现了许多丰富的新药源。生药鉴定重要专著《全国中草药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中草药汇编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中药志》.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高等植物》.青岛出版社《全国中草药名鉴》.人民卫生出版社《道地药材图典》.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生药的分类方法生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按药理作用和自然功效分类法其它

第一节生药的分类方法按药用部位分类法分为植物生药、动物生药和矿物生药。植物生药再依药用部位的异同分为根、根茎、茎木、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本法从商品学的角度比较便利。生药的分类方法生药植物动物矿物全株(蒲公英)部分根(当归)根茎(黄连)茎(石斛)叶(番泻叶)花(菊花)全动物(斑蝥)部分贝壳(珍珠母)内脏(哈士蟆油)结石(牛黄)角(羚羊角)分泌物(麝香)天然矿物(朱砂)矿物加工品(芒硝)动物化石(龙骨)生药的入药情况果实(山楂)皮(杜仲)茎髓(通草)分泌物(芦荟)根类生药

党参三七当归黄芪根茎类生药黄连大黄川芎白术皮类生药黄柏桂皮果实、种子类生药枳实酸枣仁全草类生药麻黄石斛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根据生药所含有效成分或含有成分的类别进行分类。如,生物碱类生药、含苷类生药、含挥发油类生药等。

生药的分类方法生物碱类生药含有机胺类:麻黄、益母草;异喹啉类:黄连、防己;莨菪烷类:颠茄、洋金花;萜类:川乌、附子蒽苷类及醌类:大黄、丹参、芦荟;黄酮类及其苷类:黄芩、红花、雪莲、淫羊藿;皂苷类:人参、甘草、三七;香豆素及其苷类:菊花、白芷、防风、茵陈、青蒿;氰苷、硫苷、酚苷等:天麻、板蓝根、枸杞子苷类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根据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进行分类。优点在于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和功效方面常有相似之处,便于学习和研究这些共同点,以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从同科属中寻找类似成分,扩大药物资源。生药的分类方法自然系统分类双子叶植物马兜铃科:细辛、关木通、广防己五加科:人参、三七毛茛科:川乌、黄连、赤芍、升麻伞形科:川芎、当归、柴胡、防风、小茴香、蛇床子单子叶植物姜科:姜、莪术、砂仁、白豆蔻、大蒜、芦荟兰科:天麻、石斛按药理作用和自然功效分类法根据生药的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来分类,如按现代药理作用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生药、作用于循环系统的生药等,或按中医疗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等等。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作用与效用,有利于与临床结合,也可以与所含活性成分相结合有些生药有多种功能和药理作用,就不好归属。生药的分类方法

表按中医功效分类法收敛药五味子、桑螺蛸、诃子、山茱萸、麻黄根、五倍子消导药山楂、鸡内金驱虫药大蒜、槟榔、雷丸外用药青黛、血竭、儿茶、蟾酥、熊胆、斑蝥、炉甘石、雄黄、硫磺、信石(砒石)抗癌药长春花、白花蛇舌草补益药甘草、黄芪、人参、党参;杜仲、蛇床子、菟丝子、肉苁蓉、冬虫夏草、鹿茸、鹿角、鹿角霜、蛤蚧;白芍、当归、熟地、何首乌、阿胶;麦冬、北沙参、南沙参、玄参、枸杞子、龟甲;理血药川芎、丹参、莪术、郁金、姜黄、牛膝、川牛膝、延胡索、鸡血藤、红花、番红花、桃仁、乳香、没药、益母草、茺蔚子、水蛭;蒲黄、三七、侧柏叶、槐米、赭石、松花粉、麦角开窍药石菖蒲、冰片、麝香、牛黄平肝息风药天麻、钩藤、羚羊角、地龙、僵蚕、全蝎安神药牡蛎、朱砂、琥珀;远志、酸枣仁、合欢皮、柏子仁、灵芝、罗布麻叶泻下药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巴豆;蜂蜜止咳化痰药桔梗、桑白皮、批杷叶、百部、洋金花、旋复花、苦杏仁、马兜铃、松萝;前胡、川贝、浙贝、海藻、昆布、瓜萎;半夏、天南星理气药沉香、厚朴、陈皮、橘核、橘络、青皮、砂仁、青木香、枳壳、川楝子、大腹皮、白豆蔻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夏枯草、决明子;生地黄、赤芍、紫草、白头翁、牡丹皮;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苦参、秦皮、白鲜皮;金银花、忍冬藤、绵马贯众、山豆根、北豆根、板蓝根、大青叶、连翘、穿心莲、蒲公英;青蒿、地骨皮解表药麻黄、白芷、防风、辛夷、荆芥;薄荷、葛根、柴胡、升麻、菊花、野菊花、蝉蜕利水渗湿药茯苓、防已、广防已、薏苡仁、车前子、车前草、猪苓;茵陈、金钱草祛寒药川乌、附子、姜、肉桂、吴茱、丁香、小茴香祛风湿药虎杖、秦艽、苍术、桑寄生、五加皮、香加皮、槲寄生、马钱子、天仙藤、木瓜、金钱白花蛇祛暑药藿香、广霍香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就是按药物毒性和用药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本草经集注》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6类,每类又各分为上、中、下三品;生药的分类方法其它分类法

《本草纲目》将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又把各部的药物按其生态及性质分为60类,如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并把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排列在一起。

在现代,《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志》等专著均按中文名的笔划顺序,以字典形式编排。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编排法,便于查阅。但各生药间缺少相互联系。一、生药的记载项目

1.名称2.来源(基原)

3.形态特征4.采制

5.产地6.性状

7.显微特征8.化学成分

9.理化鉴别10.药理作用

11.功效12.附注

生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生药的记载项目包括中文名、拉丁生药名、英文名和日文名。1.名称例:人参GinsengRadix(英)Ginseng2.来源(基原)生药来源生物来源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拉丁学名和药用部位。多数生药的名称与原植(动)物名称是一致的,有些生药名称与原植物名不同,如大青叶的原植物名称为菘蓝,金银花的原植物名为忍冬。3.原植物(动物)形态叙述原植(动)物的主要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便于野外采集,也有助于生药性状的理解,尤其是全草类生药。4.采制简述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干燥、贮藏和炮制的要点和注意点。对需要特殊采制的生药则作有关介绍。5.产地指生药的主产地。对栽培植物讲,是指主要的栽培地区;对野生植物来讲,是指主要的采收地区,多数野生植物的分布区比较广,而采收地区比较窄。6.性状叙述生药的外部形体、颜色、大小、质地断面特征和气、味等特点。利用感观或借助扩大镜来正确掌握和熟悉生药的性状特征,这对于识别和鉴定生药具有重要意义。7.显微特征记载生药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或显微化学反应的结果。熟悉生药的显微特征,对于鉴定外形相似及碎片或粉末的生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手段之一。8.化学成分记述已知化学成分及活性成分的名称、类别及主要成分的结构与含量,并记述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分布、积累动态及其与生药栽培、采制、贮藏等的关系。生药的化学成分,尤其是活性成分或者有效成分是生药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也是生药理化鉴定与品质评价的依据。记载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所含化学成分所作的定性与定量测定。现在较普遍的应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理化鉴别是生药品质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9.理化鉴定记述生药及其化学成分的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结果。有利于联系其功能、主治,有利于理解其临床疗效的作用原理。10.药理作用包括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等。性味、归经与功能是中医对中药药性和药理作用的认识,主治是指生药应用于何种疾病或医学上的价值。对于生药的功能,既要记载中医传统用药的经验,也要记载现代医学的内容。11.功效记叙与该生药有关的其它内容,如类同品、同名异物的生药、掺杂品、伪品等,或同种不同药用部位的生药及其化学成分,或含相同化学成分的资源植物等。12.附注例:人参GinsengRadix(英)Ginseng[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根。[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单一。掌状复叶轮生茎端,一年生为l片三出复叶。二年生有1片五出复叶,以后每年递增1片。4-6年生有3-5片五出复叶。伞形花序顶生,花小,淡黄绿色。果扁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生于深山阴湿林下。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多栽培。[采制]栽种5~6年后,秋季采挖(园参),洗净晒干,称生晒参;鲜根以针扎孔,用糖水浸后晒千,称糖参;鲜根蒸透后烘干或晒干,称红参。野生人参根经晒干称生晒山参。[性状]生晒参主根圆锥形或纺锤形,长6-9cm,直径1-2cm,上端有根茎(芦头),具碗状茎痕(芦碗)4~6个,下部分出2~4支根,长8-12cm。表面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细横纹,主根横纹细密断续成环,支根有横长皮孔。微具特异香气,味微甜、苦。[化学成分]根含多种人参皂苷(ginsenoside),如,人参皂苷Ra1、Ra2、Rb2、Rb3、Rc、Rd、Re、Rf、Rgl、Rg2、Rh1、Ro。[性味]

性温,味甘、微苦。[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国际上通用的生药的名称。分为两部分:生药名+药用部位

1.药用部位的名称:用第二格表示根radix;根茎rhizoma;茎caulis;

全草herba;皮cortex;叶folium;花flos;果实fructus;种子semen等生药的拉丁名原动植物的属名:黄芩ScutellariaeRadix;原动植物的种名:颠茄BelladonnaeHerba;兼用属名和种名:青蒿ArtemisiaeAnnuaeHerba;属名+其他:熟地黄RehmanniaePreparataRadix;例外:仅用属名:茯苓poria;原产地的土名:阿片opium2.生药名放在第一格:有多种形式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一、生药的化学成分1.糖类1)分类:单糖、低聚糖、多糖2)鉴别:①Fehling试验;②

Molish

试验;③成脎试验;④其他(TLC、GC、GC-MS)2.苷类1)定义: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部分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发化合物。2)分类(根据苷键原子不同):①氧苷(O-苷)②硫苷(S-苷)③氮苷(N-苷)④碳苷(C-苷)3.皂苷类1)分类:三萜皂苷、甾体皂苷2)鉴别:①泡沫反应;②三氯醋酸反应(Rosen-Heimer

反应)③TLC检识4.强心苷类1)分类:甲型强心苷、乙型强心苷2)鉴别:①Kedde反应②Keller-Kiliani反应5.生物碱类1)分类:2)鉴别:①沉淀反应②显色-=反应6.醌类1)分类:苯醌、萘醌、菲醌、蒽醌2)鉴别:①Bornträger反应②无色亚甲基蓝显色反应③与金属离子的反应7.香豆素类1)分类: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2)鉴别:①升华性②荧光8.黄酮类1)分类: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等2)鉴别:①盐酸-镁粉反应②络合反应9.萜类和挥发油1)萜类: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2)挥发油:具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溶的油状液体。具旋光性和折光率,香草醛-硫酸反应10.其他成分1)木脂素类2)环烯醚萜类3)鞣质类四、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方法植物学内容是基础:充分观察和比较实物,重视实验操作。多观察植物和生药标本。多观察、多比较、多实践第三章生药的鉴定1、生药鉴定的意义2、原植(动)物鉴定3、性状鉴定4、显微鉴定5、理化鉴定6、DNA分子标记鉴定主要内容:第一节生药鉴定的意义生药鉴定: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1、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

2、制订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3、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生药真实性鉴定,包括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生物检定等项。生药纯度检定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杂质包括生药原植(动)物的非药用部分、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无机杂质的检查一般采用过筛及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定量等方法来测定。生药品质优良度检定是包括水分、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以确定检品的质量是否合乎规定的要求。

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批准执行的药品标准。一、鉴定依据国家颁布的药品标准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进出口药品质量暂行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国家标准一级二级第二节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中国药典》的版本及基本内容1953年版:收载药品531种,多数为原料药。1963年版:分为2部。常用中药643种(药材446种)。1977年版:内容较大变动,中药1152种,药材882。

1985年版:中药713种(药材506种)。1990年版:中药784种(药材509种)。

1995年版:中药920种(药材522种)。

2000年版:中药992种(药材534种)。2005年版:分三部:中药、西药、生物制品。2010年版:分三部:中药、西药、生物制品。

共9版地方药品标准第一节

地方标准收载国家标准中尚未收载的药品,或虽有收载但规格有所不同的本省(市、自治区)生产的药品,它具有地区性的约束力。送检单位送检日期鉴定目的样品数量样品包装一般状态一样品登记二、取样

估计取样——就是将整批的中药抽出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供试品进行分析、观察,从而得出规律性的一种方法。

一般性检查感观比较常出现的问题

1取样前的准备工作2抽取样品的原则中药材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样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

包件多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

一般药材500~10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10g。总包件在100件以下: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超过的按1%取样贵重药材及不足5件:一般药材,逐件取样。第二节用取样器(如探针)或手从包件的四角及中间或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别取样。某些固体药材,可将其倒出,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字形,分成四等份,取对角2份,再如上操作,即连续四等分法取样。亦可采用连续二分法取样。液体药材混合均匀后取样,不易混匀者按不同部位取样。3取样的方法(1)方法:保证样品具有足够的代表性。由每一包件中取得混合样品称为“袋样”。大批药材全部袋样混合均匀所取得的样品,即为“混合袋样”,也叫“初样”。将初样根据不同种类按上述方法反复数次取样,直至最后剩余的药材量足够完成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止,此为平均样品。贵重药不取平均样品,逐件取样。取得的平均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的3倍数,即1/3供检验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的1/3留样保存。(2)样品的处理个体重量较大的药材,其取样量应比个体较小的为多,因为个体样品的代表性主要取决于取样的个数。对各类一般药材的平均样品量可按《中国药典》的规定执行。(3)样品的代表性和取样数量之间的关系第二节鉴定目的主要可分为3个方面:真伪鉴别,纯度检查(检查杂质有机物和一般杂质),品质鉴定。鉴定程序通常按上述排列依次进行。药典规定,中药材主要有下列内容: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三、鉴定的项目及程序1一般程序及主要项目第二节首先要观察样品的类别、药用部分是否与送检时提供的情况相符。其是属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还是加工品。其药用部位是否相符,有无非药用部位,是否符合产地加工的要求等。(1)来源主要是与中药标准中描述的特征相对照,看其有无差异。必要时与标准药材相比较。(2)性状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一般鉴别试验只能体现某一药材的某一特性,而不能将某一个鉴别试验作为鉴定的惟一依据,应结合其他项目全面考察。例如化学鉴别试验,只能反映某类或某种成分的存在。(3)鉴别第二节主要是对药材的纯净与否的限度检查,以控制其质量。检查内容是指药材在加工、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可能含有并需要控制的物质。其中有有害物质、水分、灰分或浸出物等需测定的项目。(4)检查含量测定是控制中药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有效成分已经明确药材的品质鉴定。(5)含量测定鉴定目的鉴定项目观察现象实验数据鉴定方法实验结果2鉴定记录及结果判断三、生药的常规检查1、杂质检查包括非药用部位、沙石、泥块、尘土等,算重量百分比。2、水分测定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3、灰分测定总灰分测定酸不溶性灰分4、浸出物测定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醚溶性浸出物5、挥发油测定甲法——适用于比重小于1.0的挥发油测定;乙法——适用于比重大于1.0的挥发油测定。四、生药的限量检查1、砷盐的检查不得过百万分之十2、重金属的检查铅、铜、铬、3、农药残留量的检查主要为有机氯和有机磷类六六六——

不得过百万分之0.2

滴滴涕(DDT)——

不得过百万分之0.2

五氯硝基苯(PCNB)——

不得过百万分之0.14、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查第三节

生药的基源鉴定

一、

观察植物形态

二、

核对文献

三、核对标本第二节原植物鉴定生药的原植(动)物鉴定(identificationoforiginalplant),又称分类学鉴定。应用植(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无误。是生药鉴定的根本和基础。一、观察植物形态对具有较完整植物的标本,应注意其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观察,对繁殖器官(花、果、孢子囊、子实体等)应特别仔细,可借助放大镜或解剖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特征,如毛茸、腺点的形态构造。同时注意对药用部位进行观察。二、核对文献根据检品的形态特征及其产地、别名、效用等线索,可查阅《中国药典》、相关的中草药书籍和图鉴,加以分析对照。重要参考文献、著作:《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新华本草纲要》、《中国中药资源丛书》;《中药志》、《中华本草》、《中国药材学》、《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鉴定学》等。三、核对标本当确定未知种是什么科属时,可以到有关植物标本馆核对已定学名的该科属标本。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须要求标本馆中已定学名的标本正确可靠。在核对标本时,要注意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形态差异,需要参考更多一些的标本和文献资料,才能使鉴定的学名准确。性状鉴定

macroscopicalidentification

即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是以性状,包括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为依据对生药进行鉴别的方法。

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也是鉴定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第四节生药的性状鉴定(一)形状(二)大小(三)色泽(四)表面特征(五)质地(六)断面(七)气(八)味(九)水试(十)火试1、形状:

根类药材:圆柱形、圆锥形、纺缍形等。皮类药材:卷筒状、板片状等。种子类药材:圆球形、扁圆形等。经验鉴别术语:防风根头部:蚯蚓头(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野生人参: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大黄白芍何首乌五味子马钱子

2、大小:指药材的长短、粗细、厚薄。表示药材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亦即范围)。有些很小的种子类药材,应在放大镜下测量。

3、颜色:各种药材的颜色是不相同的,药材的颜色一般比较固定。有的药材从其名称上就知道它的颜色。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药材的颜色是否符合要求,是衡量药材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很多药材的色调不是单一的,因此,描述药材的颜色一般以复合色调描述,以后一种色调为主。

4、表面特征:指药材表面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毛茸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类药材顶部有的带有根茎。单子叶植物的根茎类药材有的具膜质鳞叶。蕨类植物的根茎药材常带有叶柄残基和鳞片。皮类药材有的有明显的皮孔、地衣斑,少数还有钉状物。5、质地是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等特征。描述药材质地的名词术语很多,常见有:松泡: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如南沙参。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如山药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如熟地黄。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或有光泽,如郁金。柴性:折断面木质部非常发达,象木材一样。粘性:含粘液质,嚼之粘牙。纤维性:富含纤维,折断时露出很多纤维。药材的质地除与其本身特性有关外,有时与加工方法关系密切。盐附子:易吸潮变软;黑顺片:质硬而脆含淀粉多的药材,如经蒸煮加工,则因淀粉糊化,干燥后质地坚实。6、折断面: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包括:易折断或不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断面特征。注意观察自然断面是否平坦,还是显纤维性、颗粒性、裂片状,有无胶丝,是否层层剥离等。如根及根茎类:茅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起霜”;白术不易折断,断面放置不“起霜”;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茎类(切面):鸡血藤(老茎)断面红褐色的韧皮部与淡红色的木质部呈半圆形相间排列;大血藤断面红棕色的韧皮部有六处嵌入黄白色的木质部中。皮类: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黄柏折断面显纤维性,裂片状分层;苦楝皮的折断面,分为多层薄片,层层黄白相间;牡丹皮折断面较平坦,显粉性。对于横切面特征的描述,也有很多经验鉴别术语,如:大黄根茎可见“星点”。何首乌可见“云锦花纹”。防风有“菊花心”、粉防己有“车轮纹”、茅苍术有“朱砂点”。粉防己茅苍术7、气(odour)有些生药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这是由于生药中含有挥发性物质的缘故,也成为鉴别该生药主要依据之一。如檀香、阿魏、麝香、肉桂、牡丹皮等。8、味(taste)

味是鉴别生药时口尝的实际滋味。生药的味与其含有的成分有关,每种生药的味感是比较固定的,生药的味感也是衡量生药品质的标准之一。如乌梅、木瓜、山楂均以味酸为好;黄连、黄柏以味越苦越好;甘草、党参以味甜为好。9、水试:某些药材在水中或遇水能产生一些特殊现象:

日光下秦皮水浸液───→碧蓝色荧光。加水浸泡葶苈子、车前子───→种子粘滑、体积膨胀。西红花────→水浸液呈黄色。苏木投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熊胆粉末投入水中──→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沉而不扩散。这些现象常与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或药材的组织构造有关。采用水试法,亦可用于鉴别药材的优劣。10、火试:某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如:麝香灼烧──→香气浓烈、无臭气、灰为白色血竭粉末纸上烤──→熔化,对光透视呈血红色海金沙易点燃,发出爆鸣声及闪光第五节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别药材的真伪和纯度。一、显微鉴定的常用方法1、横切片或纵切片横切片一般适用于根、茎、叶、皮类生药的切片,果实、种子类必须作横、纵切片斯氏液(甘油-醋酸液):等量甘油、50%醋酸和蒸馏水混合均匀即得水合氯醛试液:水合氯醛50克+25ml水+10ml甘油2、表面制片主要用于观察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生药的表面或表皮特征3、粉末制片生药必须是粉末性质根据所制标本保存时间的长短,粉末制片可以分为3种:临时制片、半永久制片和永久制片4、解离组织片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的完整形态和立体结构,特别适用于纤维、导管、管胞等在粉末中容易被打碎的长形细胞,以及木化、栓化、角质化等彼此不易分离的组织的观察解离组织制片法分为四种:第一种是KOH(NaOH)法,适用于薄壁细胞较多,木栓组织少或分散存在,组织较软的材料;第二种是硝酸-铬酸法,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木栓化组织较多或集中成群的较硬的材料;第三种是氯酸钾法,适用于坚硬的材料,如茎木类、坚硬的果壳或种皮等;第四种方法是盐酸-草酸铵法,这种方法比较缓和适用于植物的髓部、薄壁组织、叶肉组织的解离显微鉴定要点

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的特征1)表层为木栓组织,少数为表皮;2)一般初生皮层不存在,为次生皮层,韧皮部发达;形成层层环多明显。3)木质部有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4)根大多无髓,少数有明显的髓部,如龙胆、乌头等。单子叶植物根的特征1)无木栓组织,其表皮细胞外壁有时增厚或由表皮发育成数列根被细胞,壁木栓化或木质化,有的壁上有增厚的细条纹,如百部;2)皮层宽广,占根的大部分;3)无形成层,内皮层凯氏点明显;韧皮部束和木质部束数目多,相间排列成一圈,无射线4)有髓,髓部大,多为薄壁细胞。

甘草百部块根横切面:表皮为1列长方形细胞;根被为3-5列细胞,壁木化。皮层宽广;内皮层细胞较小,类方形或类长方形,壁木化增厚。中柱约占根的1/5-1/8;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韧皮部束15-24个,与木质部束相间排列,各束木质部内侧由木化组织连接成环层。髓薄壁细胞类圆形,非木化。

有些双子叶植物根有异常的三生构造,如何首乌块根的形成层环外有数个异型复合维管束;牛膝根有数轮同心排列的维管束;商陆根有数轮形成层环等。2、粉末的观察a、木栓组织:形状、颜色、壁的厚薄等b、导管:类型、长短、直径等c、石细胞d、纤维以及周围是否有结晶e、分泌细胞:类型、大小、颜色f、草酸钙结晶g、淀粉粒双子叶植物根茎大多有木栓组织,或有木栓石细胞(如苍术、白术);皮层中有时可见根迹维管束;中柱维管束无限外韧型,环列;中心有髓。

根茎类生药单子叶根茎的最外层多为表皮,皮层中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大多明显;中柱中散有多数有限外韧维管束,也有周木维管束(如菖蒲)。有的根茎类生药有油室(如川芎、苍术)或油细胞(如菖蒲、石菖蒲、香附)。单子叶植物根茎类生药颇多含草酸钙针晶束(如天南星、半夏、天麻、白及、玉竹、黄精),针晶束大多存在于粘液细胞中。此外,还应注意厚壁组织、导管以及草酸钙结晶的类型。根茎类生药粉末的观察与根类相似。注意鳞茎、块茎、球茎常含多量较大的淀粉粒,其形状、大小、脐点、层纹以及复粒、半复粒、多脐点单粒(如贝母类)等特征是鉴别的重要依据。半夏粉末——针晶束(三)藤茎类生药1、藤茎类生药的组织构首先通过维管束区分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的茎草质茎最外层为表皮,皮层外侧常分化为厚角组织,中柱鞘常分化为纤维和石细胞,髓射线宽、髓较大木质茎外层为木栓层,中柱鞘厚壁组织连续成环或断续,形成层环明显,髓射线窄,髓较小单子叶植物茎: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散在,中央无髓裸子植物茎:木质部中无导管仅有管胞。2、藤茎类生药的粉末:皮类和茎木类药材的组织特征都可以看到,少数带有叶的药材如桑寄生还可以看到叶肉组织、气孔或毛茸(四)皮类生药1、皮类生药的组织构造皮类生药主要以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入药,包括干皮、枝皮和根皮组织构造包括木栓组织、皮层和韧皮部;韧皮部和皮层中往往有厚壁组织存在;常伴有树脂道、油细胞、黏液腔、乳汁管等分泌组织和草酸钙结晶2、皮类粉末生药的观察以观察厚壁组织、木栓组织为重点(五)木类生药1、木类生药的组织构造通常从三个切面观察组织构造横切面:年轮、射线、导管、木薄壁细胞、木纤维等径向纵切面:木射线的高度、长度及细胞类型;导管的类型、直径及有无侵填体;木纤维的大小、类型、纹孔等切向纵切面:木射线的形状、宽度、高度及类型;导管以及木纤维2、木类粉末生药的观察导管、纤维、木薄壁细胞作为主要观察对象

(六)叶类生药1、叶类生药的组织构造主要观察表皮、叶肉以及叶脉的组织构造,注意上下表皮的形状、大小、外壁、气孔、角质层厚度、有无内含物,毛茸的类型等2、叶的表面制片主要观察表皮细胞、气孔以及各种毛茸的全形3、叶类粉末生药的观察观察以表皮细胞、气孔、毛茸、晶体为主(七)花类生药1、花类生药的显微鉴定主要作表面制片观察2、花类粉末生药的观察以花粉粒、花粉囊内壁细胞、毛茸、柱头表皮细胞为主要观察点(八)果实类生药1、果实类生药的组织构造以外、中、内果皮作为观察重点,对含有种子的果实类生药还要注意种皮以及胚乳细胞的特征2、果实粉末生药的观察观察外果皮细胞形状、垂周壁的增厚、角质层纹理以及腺毛非腺毛的有无,中果皮、内果皮的细胞形态特征(九)种子类生药1、种子类生药的组织构造主要观察种皮的构造2、种子类粉末生药的观察以观察特化为厚壁细胞的种皮细胞为重点,同时还要注意种皮支持细胞、油细胞、色素细胞的有无和形态(十)全草类生药全草类生药的特征包括草本植物药的各个部分草质茎和木质茎药材粉末的主要区别在于:机械组织较少、导管直径较小、一般无木栓组织、绿色薄壁组织较多、毛茸多见、表皮角质层纹理和气孔较明显(十一)菌类生药主要观察菌丝的形状、有无分枝、颜色、大小;团块、孢子的形态以及结晶的有无和类型(十二)动物类生药(十三)矿物类生药(十四)中成药显微鉴别要点中成药的显微鉴定一般根据处方、对各组成生药粉末特征作分析比较,选取具有专属性的显微特征作为鉴别依据第六节理化鉴定生药理化鉴定: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或特征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一般用定性来鉴别真伪,用定量反应来鉴别生药的质量一、一般理化鉴定1、物理常数:包括密度、折光率、凝点、熔点等是物质的相对恒定常数,比较多用于油脂类、挥发油以及树脂类生药的鉴别2、呈色反应:利用生药的某些化学成分能和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颜色反应来鉴别3、沉淀反应:利用生药的某些化学成分能和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沉淀反应来鉴别4、泡沫反应和溶血指数的测定5、微量升华:生药中有些活性成分在一定温度下具有升华的现象6、显微化学反应:生药的干粉、切片或少量浸出物,滴加一些化学试剂产生结晶或沉淀或颜色变化,这些变化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7、荧光分析大黄微量升华——针晶大黄微量升华——针状向羽毛状过渡羽毛状结晶二、分光光度法1、紫外分光光度法2、可见分光光度法3、红外分光光度法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三、色谱法常用的色谱方法有以下三种: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四、化学指纹图谱指纹图谱是控制生药质量的有效手段。采用光谱、色谱或其他分析方法建立的用于表征生药化学成分特征的指纹图谱。“整体性”和“模糊性”五、定量分析与方法学验证分光光度法和色谱法方法学验证: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耐用性。第七节DNA分子标记鉴定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就是利用DNA分子的遗传多样性的差异来鉴别物种。常用的方法有:PCR、RAPD、DAN测序法等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1、在植物的进化、分类、鉴定中的应用2、药材鉴别中的应用3、道地生药鉴定中的应用第四章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存第一节生药有效成分的积累规律1、有效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研究2、生育期对植物有效成分的积累影响第二节生药的采收一、确定适宜采收期1、当产量变化不显著,即含量高峰期为最适采收期假设有效成分含量为A,药用部分产量为B,当B不变时,A为max时则为最适期2、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不一致时,总量最大时为适宜采收期,即A与B变化不一致时,则A×B=max时为适宜采收期3、如果生药含有有毒成分时,则尽量避免有毒成分的含量高峰期二、一般采收原则1、根和根茎类生药秋冬季植物地上部分即将枯萎或春季发芽前刚露苗时采收;有些植物枯萎比较早,往往会在夏季采收,如浙贝母、半夏、太子参等2、叶类和全草类生药一般在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但桑叶要经霜后采收3、树皮和根皮类生药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采皮时一般采用半环剥,条剥或砍树剥皮法4、花类生药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花类含苞待放时采收的有:金银花、槐米、辛夷、丁香等花初开时采收的有:洋金花花盛开时采收的有:菊花、番红花红花要求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收5、果实和种子类生药一般在果实自然成熟时采收,有的则要求经霜后采收如山茱萸经霜变红,川楝子经霜变黄;有的则要求采收未成熟的幼果,如枳实等6、菌、藻、孢粉类采收时情况有较大的差异7、动物类8、矿物类:全年可采收9、采收中应注意的事项:a、扩大药用部位b、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第三节生药的产地加工一、产地加工的目的凡在产地对药材进行初步处理如清选、修整、干燥等。“产地加工”或“初加工”保持有效成分的含量,保证药材的品质,达到医疗用药的目的,而且便于包装、运输和贮存。二、产地加工的任务1、纯净药材2、保证用药安全3、保证疗效4、包装成件三、产地加工的方法“夫药采收,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一)拣、洗(二)切片含挥发油或有效成分容易氧化的生药不宜切片(三)蒸、煮、烫白芍、明党参煮到透心;天麻、红参蒸透;红大戟、太子参沸水略烫(四)发汗鲜药材加热或半干燥后,停止加温,密闭堆置起来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向外蒸发,当堆内空气达到饱和,遇堆外低温,水就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似人出汗。如厚朴、杜仲、玄参。(五)揉、搓(六)干燥及时除去水分1、晒干法注意点:a、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采用,如薄荷b、药材的色泽和有效成分受日晒后变色变质的,如黄连、红花c、日晒易爆裂的如郁金、厚朴d、药材晒干后要凉透才可以包装2、烘干法:温度50~60度为宜3、阴干法4、远红外加热干燥器5、微波干燥四、生药的产地加工1.根和根茎类生药一般于采挖后经过挑选,洗净泥土,去除毛须,迅速干燥。2.皮类生药一般在采收后修切成一定大小而后晒干3.叶类及草类生药含挥发油较多的,采后放通风处阴干;草类一般先行捆扎,使成一定的重量或体积,而后干燥4.花类生药一般是直接晒干或烘干5.果实类生药一般采后直接晒干6.种子类生药一般采收果实干燥后去果皮取种子,或直接采收种子干燥第四节生药的贮藏和保管1、药材的防霉2、药材的防虫3、药材的其它变质情况和预防a、变色b、泛油:也称为走油,指药材的油质泛出表面,或者是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c、自燃d、其它4、药材贮藏新技术的应用a、气调贮藏b、应用除氧剂保护药材c、核辐射灭菌第五章中药的炮制第一节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一、中药炮制的起源《礼纬·含文嘉》“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中药炮制古称“炮炙”系指用火加工处理的方法二、中药炮制的发展1、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2、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3、清代(公元1645年至1911年)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4、现代(1912年以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第二节中药炮制的目的一、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二、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三、增强药物疗效四、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五、便于调剂和制剂六、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七、矫臭矫味,便于服用八、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第三节中药炮制的方法炮制方法可分为五大类型一、一般修制1.纯净处理

2.粉碎处理

3.切制处理

二、水制

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润、水

飞等

1.洗

2.淋

3.泡

4.润

又称闷或伏

5.漂

6.水飞

系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三、火制

用的火制

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

1.炒

有炒黄、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除清炒法外,还可拌固体辅料如土、麸、米炒,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2.炙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通常使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等

3.煅

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

4.煨

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人热火灰中加热,或用草纸与

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的方法

5.烘焙

将药材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的方法四、水火共制常见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掸、淬等1.煮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2.蒸3.掸是将药物快速放人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4.淬

是将药物锻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

五、其他制法

常用的有制霜、发酵、

发芽等

1.制霜

种子类药材压榨去油或矿物药材重结晶后的制品

2.发酵

将药材与辅料拌和,置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利用霉菌使其发

泡、生霉,并改变原药的药性,以生产新药的方法

3.发芽

第四节中药炮制机理一、加水处理对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影响二、炒和蒸对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影响三、制碳对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影响四、醋制对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影响五、特殊炮制方法对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影响第六章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控制第一节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一、自然因素1.生药品种对品质的影响2.植物的遗传与变异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3.植物的生长发育对生药品质的影响4.环境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1)光照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累积的影响(2)环境温度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累积的影响(3)降水量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累积的影响(4)土壤条件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累积的影响二、人为因素1.药用植物栽培对生药质量的影响2.生药的采收对质量的影响3.加工对生药质量的影响4.炮制对生药质量的影响5.贮藏对生药质量的影响6.掺假使杂对生药质量的影响第二节中药材的道地性与道地药材含义: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的,较在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我国主要道地药材关药、北药、怀药、浙药、江南药、川药、云药、贵药、广药、西药、藏药第三节生药的安全性相关问题重金属检查农药残留的检查黄曲霉素的检查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肾毒性成分的检查肝毒性成分的检查其他毒性物质的检查第四节

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一、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一)国家药典(二)部颁标准(三)地方标准二、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一)生药质量的限量控制1、水分含量的测定(1)烘干法:适用于含不挥发性成分药材的水分测定(2)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药材的水分测定(3)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不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材2、灰分含量测定总灰分:生药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的无机成分以及生药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成分的总和酸不溶灰分:总灰分中加10%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10%盐酸的灰分3、浸出物的测定(1)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2)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3)醚溶性浸出物的测定4、挥发油测定5、有害物质的控制6、其它项目检查:杂质、药用部分比例、酸败度(二)生药质量的定量控制(三)生药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三、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第八章藻类、菌类第一节藻类植物概述一、藻类的繁殖方式:藻类植物特点:

自养性的原始低等植物,构造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多为单细胞、多细胞群体、丝状体、叶状体和枝状体等,仅少数具有组织和类似根茎叶的分化。

具有同高等植物一样的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另含有藻蓝素、藻红素、藻褐素等其他色素。

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三、藻类的分布:1.藻类广布于全世界,大多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土壤、树皮、石头和花盆壁上。

2.水中的藻类,有的浮游于水中,有的固着于水中的岩石上或附着于其他植物体上,有的可在100米深的海底生活,有的能在85℃的温泉中生活。

3.有些藻类能在零下数十度的南北极或终年积雪的高山上生活。菌类Fungi第一节概述

分类:细菌门Bacteriophyta、粘菌门Myxamycophyta、真菌门Eumycophyta。

特点:细菌是单细胞的有机体,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核结构,绝大多数不含叶绿素,是异养性生物;

菌类植物:植物体的营养细胞内无叶绿素及其它光合色素,一般营寄生或腐生生活,寄生就是从活的有机体中获得营养物质;腐生就是从有机体的残骸上获得营养物质。也有兼营寄生和腐生的种类。菌类植物共分三门: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第二节真菌门Eumycophyta

真菌的细胞有细胞壁、细胞核,但不含有叶绿素和质体,为异养性植物。

异养方式有寄生、腐生、寄生兼腐生。

结构:大多为多细胞菌丝构成。

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无性生殖产生多种孢子如水生真菌产生的具鞭毛能游动的孢子、孢子囊内形成的不动孢子及由分生孢子囊梗顶端产生的孢子和有性生殖通过不同性细胞的结合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如子囊孢子和担孢子三种。菌丝为纤细的管状体,组成一个菌体的全部菌丝称菌丝体,分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无隔菌丝是一个长管形细胞,无隔膜,分枝或不分枝,大多数为多核的;有隔菌丝由许多隔膜把菌丝分隔成很多细胞,每个细胞有1——2个细胞。真菌的细胞壁由纤维素和几丁质组成,其成分可随其年龄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使菌体呈现褐色、黑色、黄色或红色等多种颜色。真菌贮藏的营养物质主要有肝糖、菌蛋白和油脂而不含淀粉。

真菌的菌丝一般情况下是疏松的,但在繁殖期或不良环境条件下,菌丝相互紧密交织在一起,形成各种形态的菌丝组织体,常见的有根状菌索和菌核,如密环菌菌索和茯苓菌核,某些高等真菌在繁殖时期产生孢子的结构,叫孢子果,习称子实体。容纳孢子果的褥座成为子座,子座是真菌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如冬虫夏草菌体上的棒状物,子座形成后,即在上面产生许多子囊壳(子实体),子囊壳中产生许多子囊,每个子囊中有8个子囊孢子。二、真菌的分类国内大约有真菌4万种,已知名称的有近万种。

过去将真菌门分为藻状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

新的分类系统将真菌分为5个亚门:鞭毛菌亚门、结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药用真菌主要分布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一)子囊菌亚门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子囊是一个囊状的结构物,子囊内产生囊孢子,具有子囊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二)担子菌亚门有性生殖过程中担子,担子上生有4个担孢子,是外生的,有别于子囊菌的子囊孢子生于子囊内。

菌丝体由有隔菌丝组成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产生两种不同形式的菌丝: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具单核的初生菌丝和经单核菌丝的质配结合而保持双核的次生菌丝;子实体称为担子果。菌类中药常见的名词术词有:1.菌丝组成真菌的每一根细丝或一个分枝叫菌丝。2.菌丝体组成一个真菌菌体的菌丝总称菌丝体。3.疏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