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平衡钻井多相流循环流动分析_第1页
欠平衡钻井多相流循环流动分析_第2页
欠平衡钻井多相流循环流动分析_第3页
欠平衡钻井多相流循环流动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欠平衡钻井多相流循环流动分析

20世纪90年代,这种突然的不平衡钻孔技术提高了钻孔速度,减少了钻孔事故的发生,减少了地层的损害,提高了单井产量。通过发现地层、环境保护、节约生产措施和业务成本,促进了独特的优势。尤其在开发低渗透、低压力储层,非常规油气资源和老油气田改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其成为继水平井钻井技术之后最具发展前途的钻井技术之一。欠平衡钻井中使用较多的是充气钻井液钻井和低密度钻井液钻井,气液两相流动是欠平衡钻井过程中充气液循环流动的基本特征。一、气液两相流试验在欠平衡钻井循环流动中,由于气相滑脱、混合体系多相、流型变化复杂等原因,使欠平衡钻井多相流动问题研究具有较大难度。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较多地研究了欠平衡钻井循环的环空流动过程,运用过的理论模型主要有4类:①按稳定均相流动模型预测气液两相流动的重力压降变化,工程上常常只考虑其重力压降部分;②运用流体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分两相(气/液)研究欠平衡钻井过程;③运用流体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及能量方程整体研究欠平衡钻井过程;④运用流体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分多相(气/液/固)研究欠平衡钻井过程。不同研究者在建立和应用上述各类理论模型时,又有各自不同的处理及考虑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对钻柱内向下流动主要考虑地面注入的气、液两相流;对环空向上流动主要考虑地面注入气、液相,来自地层的流体(油、气或水),钻屑等,在对该混合体系流动的分析中,把其分为由钻井液、地层油、地层水、钻屑等组成的混合液相和由注入气、地层进气组成的混合气相,按气液两相流动问题研究该混合体系流动过程,建立系统的理论模型如下。1.流道压降梯度gc气相连续方程式:∂(ρgφg)∂t+∂(ρgφgug)∂z=mgt1+mog1∂(ρgφg)∂t+∂(ρgφgug)∂z=mgt1+mog1液相连续方程式:∂(ρlφl)∂t+∂(ρlφlul)∂z=mlt1+mog1∂(ρlφl)∂t+∂(ρlφlul)∂z=mlt1+mog1动量方程式:-∂p∂z-dFAdz-[ρgφg+d(ρgφg)2+ρlφl+d(ρlφl)2]gcosα=∂(ρgφgug+ρlφlul)∂t+∂(ρgφgu2g+ρlφlu2l)∂z−∂p∂z−dFAdz−[ρgφg+d(ρgφg)2+ρlφl+d(ρlφl)2]gcosα=∂(ρgφgug+ρlφlul)∂t+∂(ρgφgu2g+ρlφlu2l)∂z上式中:ρg,φg,ug,ρl,φl,ul为气相和液相的密度,含气(液)率,速度;t,z为时间和沿流道长度;mog1为沿环空上返过程中侵入油相单位体积的出气率;mgt1,mlt1为单位体积的气相和液相质量流量增加率;F,p为流动摩阻和液压力;A,α为流道截面积和井斜角;g为重力加速度。对钻柱内流动mog1=0,动量方程等式左边的重力压降梯度项取正。对稳定流动,∂()∂t=0‚mgl=0,mlt=0∂()∂t=0‚mgl=0,mlt=0。方程中有10个未知量,还需建立7个补充方程才能联立求解。2.通过补充方程和相关物理参数计算(1)相密度ρg=ρg(p,Th)(2)液体密度sl=sl(3)含气量与液体含量之比gl=1(4)矿山温度Th=Th(To,Δt,H)(5)相移动14向上流动的环ug=coum+uT∞φnlnl21提升柱内部ug=coum-uT∞φnlnl(6)两相流的摩擦降低dFdz=Fz(fm,ρm,um,di,do,db)(7)几何边界A=A(di,do,db,H)α=α(H)(8)速度分布系数qgb=qgb(Zb,Tb,pb,Zs,Ts,ps,qgs)qlb=qls上式中:To,Δt,H,Th分别为地表温度,地温梯度,垂直井深及h处温度;co,φnl,uT∞分别为考虑速度分布的系数(通常取co=1.2),反映气相云集作用的量(通常取云集指数n=0.5)和气泡或Taylor泡上升速度;fm,ρm,um分别为混合物流动摩阻系数,密度和流速;di,do,db分别为钻柱内径,外径及井径;qgb,Zb,Tb,pb,Zs,Ts,ps,qgs,qlb,qls为地层流体入流的井底及地面参数。二、有限小体积单元控制方程是由偏微分方程组成的数学模型,要加上补充方程及相关物理参数计算式构成复杂的方程组,并考虑钻柱内及环空的相关边界条件,才能对问题进行求解。要直接获得理论模型的解析解是难以做到的,笔者采用了对时间做有限差分离散,对空间做有限体积离散的方法求问题的数值解。首先把求解问题在时间域和空间域内离散,时间按有限差分离散;在任意t时刻,空间按有限体积离散,把求解的空间域划分成许多有限小体积单元。环空向上流动过程取有限小体积单元Δv=AaΔz,Aa为环空截面积,Δz为有限小体积单元长度;钻柱内向下流动过程取有限小体积单元Δv=AiΔz,Ai为钻柱内流道截面积,在tn时刻,对第i个有限小体积单元,运用模型方程进行求解。在全部时间域和空间域内,逐时刻、逐单元作数值计算求解,从而求出全部时间域和空间域内问题的全部数值解。三、欠平衡钻井井深、地层压力和流动循环计算计算举例:Ø244.5mm套管固井后,用Ø215.9mm钻头钻井,考虑垂直井和斜井欠平衡钻井,井深为4000m,地温梯度为2.5°/100m;钻头压力降为2.0MPa;定质量稳定流动循环;为获取介质基本参数方便,以氮气为注入气相,水为注入液相,取地层入流为零,控制出口回压pa=1.0MPa、地面温度为25℃。1.钻柱内流动过程的变化规律在注液速度为0.984m3/min,注气速度为15.3m3/min(标准状态下)条件下,沿井深计算稳定流动循环过程中的各量,主要结果为:在环空流动过程中,沿井深增加,压力增大,气相被压缩,含气率降低,多相流体密度增加。在钻柱内流动过程中,沿井深增加,各量的变化与环空流动过程基本相似。由于钻柱内流动过程中的气相漂移规律与环空流动过程有不同,钻柱内的井口、井底压力值与环空的井口、井底压力值不同,使钻柱内流动过程中,沿井深增加,各量的变化规律与环空流动过程中各量的变化规律有不同。具体规律如图1~3所示。2.垂直井和倾斜井之间的压力比较在环空流动过程中,沿井深计算比较垂直井与斜井的压力变化,结果表明,在斜井段的压力值小于相应垂直井段的压力值。3.加值试验结果在上述举例条件下,若初始控制出口回压pa=1.0MPa,关小出口阀适量,关阀过程经过tc时间完成,把tc细分为多个Δt时间段,每Δt时间段的操作看成一次“扰动”,设每Δt时间内套压显示增加值Δpa=1.0MPa,最终套压显示增加值pa=4.0MPa,分析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图4把一次经过tc(tc>2.88s)时间完成的连续关阀操作过程细分为3个连续关阀操作过程,引起3次水击波,t=0s引起第一次水击波在经过t=2.88s时到达井深2500m处;t=1s引起第二次水击波在经过t=1.88s时到达井深1560m处;t=2s引起第三次水击波在经过t=0.88s时到达井深660m处。在经过tc时间完成的连续关阀操作过程中,由于出口阀的不断关小,会不断引起水击波,在第一次水击波到达井底前的环空压力随时间变化情形与图4相类似。四、欠平衡钻井数值的计算分析(1)欠平衡钻井多相流动是十分复杂的循环系统,没有一套良好的理论作指导,在施工中就很难把握井下状况,地面控制也十分盲目,也就不能保证和维持真正意义上的欠平衡钻井。(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